课堂的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01 10:59:32
  • 相关推荐
课堂的教学反思1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1

  开学已有一个月了,这个月我们主要学习了第十六章———分式。原以为本章内容较易理解,经过适度的训练,学生会掌握得很好。可是经过一次小考及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运算的准确率太低;应变能力就更不用说了,稍微变一变题型,学生就不会做。老师们都感慨地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与学生自身有极大关系,与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关系。反思自己这一个月的教学行为,我觉得自己身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畏首畏尾,不敢放手”的现象。

  课堂教学中,我确实很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总担心学生想不周全或课堂教学内容完不成,因此对于某些问题,不等学生思考完善就急于给出答案。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片面理解,不能引发学生深思,也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都没有。

  2、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有时却“贪多而嚼不烂”,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是讲解例、习题时,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反复训练,开拓学生视野,不断总结方法,并进行相关联系,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时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是中、下等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因此,部分学生的.应变能力没能得到提高,反而有个别学生将几种方法混为一谈记作一锅粥。

  3、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耐心关注中下等生,使他们学习缺乏信心,导致两极分化。

  课堂教学中,往往将精力集中在中上等生的身上,大多数学生理解掌握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而忽略了更需要关心的中下等生。致使他们越落越远,最终失去学习信心而加重两极分化。

  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准备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的空间,使他们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对过多的习题进行适当筛选,精讲精练,在45分钟内进行有效学习

  3、课堂上注意教学节奏,关注中下等生的学习,让他们跟上老师的步伐,加强课堂管理及课后的辅导工作,尽量缩小两极分化

  4、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2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课堂的效率要足够高效,要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有所获且效果较好。近几年,各个教育部门都在大力倡导实施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是百花齐放,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高效课堂模式。各个学校的领导也是竭尽所能,不断引领教师加强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派出教师到各个名校去观摩学习。几年来,我从对高效课堂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到现在能熟练的操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对高效课堂充满了信心。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新课改的根本前提,墨守成规就永远不能推陈出新。要实施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得以改变。在刚开始推行高效课堂时,很多教师都有抵触情绪,生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高效课堂只是做做样子。虽然教室的桌椅拉成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也分了学习小组,其实做的都是表面现象,很多教师是迫于领导的压力而为之,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只有在有人听课或是上公开课的时候才用,过后依然一切照旧。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关键,只有让教师真正地理解了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从中感悟到高效课堂的魅力,教师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课改,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去探究,勇敢地推陈出新,颠覆传统教学,真正适应高效课堂。

  二、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点。

  高效课堂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就学生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在每一个环节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该做哪些准备,要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说预习,以往我只会安排学生预习哪一课,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预习流于形式,钻空子,甚至根本就没有预习,预习的效率非常低。实施高校课堂以来,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二年级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做到读课文两遍,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给课文标注自然段,有时还设计一个预习问题。第二天,进行检查。刚开始,学生不太习惯,但坚持了几个星期以后,学生就养成了定势,教师只需布置预习某课时,学生也能清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了。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有事可做。

  三、找准模式,持之以恒是保障。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令人目不暇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取适合于自己的易于操作的模式,不要盲目地随意选择一种模式,更不可今天学这种模式,明天又换另一种模式。任何的学习、改革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有信心,要相信高效课堂最终必将能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必将会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走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我们选准了一种模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四、和谐氛围,从差抓起是方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关注差生,从差抓起,多给差生表达的机会,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从差抓起,也是给他们施加一种压力,让他们明确知道老师每节课都会抽我回答问题,从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感觉到上课很轻松,愿意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变“苦学”为“乐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顺利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业务素质,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让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对课堂充满新鲜感。学生一旦对课文、对课堂、对教师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教师是否有魅力吸引住学生,让学生顺着你的思路,配合你的行为。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3

  听了邓爱静老师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的情形,觉得自己在语文工具性方面的教学做得实在不够。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当作友来写,但是,在表达上各有特点。很遗憾,我没有让学生完整地、对比地感受这种特点,在感受语言文字情感的基础上渗透进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一连用了四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听邓老师讲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时,邓老师没有停留在学生的语气的指导上,她还指导学生:巨人在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有什么神态、动作?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细致、到位,天长日久,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会不提高?想想自己当时讲到此处,如果我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就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就体现得明显、到位,语文的工具性将得到体现了。

  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鸟儿、露珠、树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可以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给忘了。如果当时上课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只顾得让学生感悟作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了,忽略了对表达方式的学习。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如果真是这样,语文课不真的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了吗?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4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如何围绕重难点,落实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以读促悟: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本节课,我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从听读录音读准字音,到朗读课文读懂文心;从静心默读到个性品读。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首先,我请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孙先生的朗诵具有深厚的内功,他的声音有一种奇特的魅力,仅三言两语就会抓住你的心,对没有接触过文本的学生来说非常恰当。因为上次上课时,学生是现场发文章,现场上课,从未接触文本。接着是自由朗读、再次是展示朗读让你感受到“匆匆”的句子、还有将自己独特的感悟融入朗读中,让同学听,并谈体会等。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实现了学生、文本、作者的三者对话。符合“让学于学生,还学于学生”的理念。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而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得以展现,教学落到了实处。

  2、学法迁移:

  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我借用余秋雨对散文的定义:“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以及共同的思考。”潜移默化传授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学习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当你用心倾听和朗读了作者的话语之后,再和作者一起思考,你会突然发现,你能听到作者在和你一起对话,这就是一种品读。形成认识后,我再让学生用倾听、思考加上读和作者对话,继续品读文中其他部分。学生用学得的方法指导自己品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学习成功。

  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

  3、读写结合:

  叶圣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怎样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著名作文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仿写,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而要真正学会仿写,关键是老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品评其中的锦词佳句,学习其立意和写作技巧等,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中,我让学生先读文中的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让学生仿说一句自己的时间是怎样流逝的,接着让学生去发现,文中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不仅仅是“过去,过去”,还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飞去”、“跨过”、“溜走”等,我让学生给自己刚说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动词,学生信手拈来,句子也立刻生动了。我慢慢加大难度,你能一下子说两句吗?你能想一想后说出三句吗?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说得渐渐多了,也顺了。课后作业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落实了写。

  总之,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

  4、自主探究:

  学习中,我多次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初读课文,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从文章哪些地方读出了时光的匆匆;倾听朗读之后,我请学生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要求读懂文中一到两处,并在文中做简单的批注。这个环节我给足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不走过场,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再如快速默读课文,让学生在感受深的地方写写自己的体会;还如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朗读中,其他同学听后谈感想,学生自主评议等。

  《课标》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眼睛才亮、脑子才灵、心灵才明、智慧火花才能迸发。教师要成为“幕后推手”,要心甘情愿地让学。因为学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之根本。

  当然,课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老师们多多指教!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5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的评选活动,活动小组的各位领导组织进行不打招呼的随堂听课,重点关注老师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讲,而不注重学生的多种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目标达成度检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馈。那么评价一堂高效课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容量要大。

  二、目标达成度:包括过程达成度,结果达成度。三看学生的参与面。提问时看学生的参与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我觉得简单的说怎样算是一节高效的课呢,那就是把你这节课计划教给学生的内容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有反思才会有进步。以下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思想总动员

  我觉得这也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良好时机。我比较喜欢运用先严后疏的方法,就是一上来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利用第一节课,先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说清楚,表明对学生的态度。比如说上课前要求学生做到提前侯课,上课注意力要集中,要积极回答问题,要认真完成作业等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现在的学生来说,“玩”这个字眼太诱人。如果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是孩子的天职”这句话是正确的话,那么当前必须处理好学与玩的问题。首先,告诉学生学与玩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正如一位中学生所说:“学习借玩来放松,这是学得好,学得持久的因素之一;玩也靠学来充实,这样玩得方有意义,才称得上高层次的玩。”其实,很多高考状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玩和学一定要分开。我也经常告诉学生,学的时候要狠狠的学,玩的时候再痛痛快快的玩。其次,一定要学会玩。要将玩的项目尽量与学有联系,对学有帮助。否则,玩没有目标,最后则会玩荒了学业,玩散了心,玩掉了希望。但什么都不玩,只知道读书做题,则会成为读书迷,死读书变成读死书。其实,我觉得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对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是这么做的,经常就班里发生的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利用自己的课进行思想教育。

  二、课前三分钟

  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到位,稳定情绪,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做好上课的准备。一般情况下,学生分组订正作业。或者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备老师检查。

  三、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求学生做到:

  1、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老师的提问问题多,面要广,要涉及优中差三个层次。中间学生我们提问的一般比较多,也要注意两头。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四、重视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组或同桌二人小组,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兵教兵,提高了教学密度。小组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方便学生学习讨论,而是方便检查作业。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每个小组前后桌四人为宜。如果是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较差的。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当然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3、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五、作业检查要及时、到位

  因为学生自习课上完成的作业及晚上的家庭作业,学生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根本完不成,因此,我便培养学生上课前三分钟就开始订正作业的好习惯。高效有二,学生认识到每天都要检查作业,因而思想上会重视,认真完成。二小组订正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六、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6

  一、对教师教学评估:

  1、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有效、容易理解;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学习材料准备充分;起始阶段就同学生分享学习目标,清楚地阐明;教学目标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具有弹性;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与教学实际相整合。

  2、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局把握,安排合理;教学材料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知识以相互关联并且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内容对学生是熟悉的、容易接受的;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经验相关联。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能推动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具有连贯性,与先前教学和知识相联系;学生的观点和经验被充分重视;使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提问技巧;问题的说明和解释是清楚和具体的,并且速度适宜;注重学生参与,认真聆听学生并给予恰当的回复;采用必要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用灵活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热情、动机和注意力;不断强化、清晰化重要的知识内容、目标和关键点;教师的语音语调、口气和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积极;注意学生的差错和错误,并帮助他们修正;恰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师生互动及评价反馈

  (1)对学生的整体引导

  经常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好的表现和做出的努力;对课堂全局和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平等对待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妥善处理学生心不在焉的行为。

  (2)对学生进行精细评价

  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指导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对他们采用不同的反馈方法,学生知道如何做出努力;对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化处理,加强学习指导的针对性;通过问答不断对学生的理解有一个判定,指引学生学习。

  5、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良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做出负责任的努力和情感态度上的投入;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做;学习结果和目标设定一致,学生获得一定发展;学生和教师、其他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气氛民主、相互尊重、步调和谐。

  6、课堂时间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学习过程安排紧凑有序,有效组织资源、利用时间;作业能够和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并有助于强化和迁移;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7、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正对话

  面向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而不是牺牲与教学中的部分“隐形人”和非重要群体的交往机会。师生平等地、富有成效地交换意见,而非具有预设性的陷阱或是有意无意的忽略。对话不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课堂问答上,而是进行适量的持续的激发高级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学会修正自己的思想过程和知识结构。

  8、避免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的滥用和泛化

  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针对性,必须紧紧追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定的教学情境,而非笼统的回应;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指向性,即教师对学生的赞扬、鼓励、强化、纠错、归纳和总结要能对学生特定的学习具有改进作用,要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要么提示强化学习内容,或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等等。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启发性,对学生理解现有概念、重组现有知识结构、进行高级思维任务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通过期中期末及平时的检测进行评价。评价时采取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将评价目标加以细化,分成若干个指标(项目或因素),并把它们加以数量化,用分数或数值来表示评价的结果。定性评价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对学生的成绩作出非数量化的分析与评定,也就是教师从经验归纳出发对学生作出定性的评估。这种评价方法表达结果的方式是评语或结果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

  2、定量评价时集中趋势和差异程度相结合

  用平均分判定团体成绩优劣。两班平均分都相同,则水平相当;两班平均分相差很大时,可直接根据平均分的大小粗略地认为平均分高者为优。

  总之,教学评价本着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为原则,力求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垂直有着广泛应用,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体验尤为重要。

  反思这节课,首先我能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完平行与垂直两个概念后,我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的作业本、教室到观察书中运动场情景图,了解像单杠、双杠等就蕴涵平行与垂直的原型。使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时时能看,处处能见的,学生直观看到真实的世界中的平行与垂直,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堂上我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不与地面垂直,会怎样?让学生在对问题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其次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学生在本课中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先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根据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讨论分别得出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8

  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都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坐在教室里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教。这种方式有它的优点──排除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让学生较认真地学;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有问题能及时作答,有困难能及时点拨。但也有缺点——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对于学习内容,他们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录像、图片等来了解,缺乏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其实,新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可以利用校园、大自然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如:有关植物的、季节的.、自然现象的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真切地体验事物,进行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影子》这篇课文简单易懂、有趣。上这一课时刚好风和日丽,所以,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并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影子,看看它们出现在哪,像什么?学生在运动场上愉快地玩啊,看啊!瞧,他们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做动作,有时几个小伙伴又在一起讨论交流……孩子们是在玩语文呢!最后,我利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许多学生都了解了不少有关影子的知识,并且在回教室的路上,大部分学生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大自然真是一个大课堂啊!

  其实,只要我们的教学方式灵活地改变一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9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云姐姐的导入值得我们学习,她在上班的路上,由玄武湖边的一片黄叶引出诗文,真是漂亮。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10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堂用到的两个谜语,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在班级进行交流,不仅有利于资料共享,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学生通过思考课文所引用的神话传说,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4、学贵有疑:

  因为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学生肯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主要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

  总之,在学习这一课,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我一定会积极反思,使师生在共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11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12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中去,也许要到天涯海角。现在你们就是蒲公英种子,一阵阵风吹过,你们飞到了天空中,朵朵白云从你们身旁飘过,感觉怎么样?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安家落户?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表达。

  种子找家的过程,我抓住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让学生理解太阳公公说话的意思,同时体会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将文章的中心引出——因为太阳公公害怕他们被外界的美好事物所迷惑,而错过了真正适合自己生长的家。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体会小种子们听了嘱咐后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在朗读过程中是对太阳公公嘱咐内容的复述。其次,我还抓住了不听话的两颗小种子的两段话,除了让孩子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去想象,小种子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最后将种子的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孩子——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好东西,对于有经验人的忠告,我们要听取。在故事中将文章传达的道理传达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13

  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而反思能否有效的关键恰恰就在要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反思教学的成败,清理教学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思考,使人的思想不甘平庸;思考,使人的大脑变得富有智慧;思考使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倏忽而至。很长一段时间后我竟在无意中惊奇地发现,一向熟视无睹的事物中隐藏着真知,一向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包含着深意。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与关系

  我们在授课的时候,要努力地使自己的课上的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去探究。与此同时,我们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同盟”,教学过程要执行课程计划(方案),更要做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及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而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将变得更加和重要。我们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我们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并且要给学生心理上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采用各种适当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同时要都会学生自律,学会合作。

  教学技能

  普通话要讲好,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让其注意力更加地集中。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更加条理,主次更加分明,重点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应苦练粉笔字,努力使板书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必要时时可在一些内容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以强调某些重点知识。很多化学教师漂亮的简笔画,一笔就可画出精美的实验装置图,让我十分佩服。同时,板书有利于我们在快下课时的总结,以让学生再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温习一下。我们化学教师还要做化学实验,实验成绩操作一定要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学生实验时,我们应先示范或指导,强调实验安全,引导观察现象,分析本质。多媒体的使用,更要合理,决不可滥用,幻灯片上的内容切忌不可面面具到,要留有余地,否则上课时教师就没有了创造性,一切就要按部就班了。每张幻灯片内容完了后要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再反思一下,以免投影速度影响学生听课质量,妨碍其参与的积极性,挫伤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教学要求定位、教学内容的'处理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我们提倡学生要记住一些知识,要做适量的练习,更提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推理、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无论是哪种方法学会的,结果都一样。但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同,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就不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不一样了。

  现在我们教师要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为“学”的服务。我们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内容途径和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

  对教材的处理,教师要以人为本,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可以以教材内容的顺序为主线,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内容,必要时增加自己设计的演示实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给学生有关演绎、归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认知、分析事物的习惯。教材的处理还要本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帮助其学会学习为目的。

  学情反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

  学生反馈分两次或多次,课堂上要当堂反馈,此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处于模糊、不稳定状态,必须“趁热打铁”,课堂教学中还要留下针对性很强的独立作业。还有单元测试、阶段性测试等反馈手段。反馈完了后,我们要及时批改,评判正误,应因教材、学生制宜。因此,在教学中协调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程序,可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其实,学情还应包括课堂上学生情绪的变化,如果学生一个个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老师可以调整讲话的语音语调,做到抑扬顿挫,激情四射,用老师的上课激情去感染学生的听课激情。若是上课内容老师准备不充分使又讲得语无伦次,那么老师就应该作深刻的检讨,并确保下次绝对不可出现这种情况。若是学生出现正常的听课疲劳,不妨讲一些笑话,来一些幽默,来振奋学生的精神。

【课堂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堂的教学反思10-19

教学课堂反思02-24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2-09

课堂提问的教学反思01-06

课堂教学反思04-26

历史教学课堂个人反思02-14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0-12

课堂教学反思13篇02-21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反思12-29

课堂教学反思1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