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06 08:12:13
  • 相关推荐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十数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6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下是我对于自己教学这一课后觉得满意的几点:

  教学一开始,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两组口算题,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复习旧知,使复习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比赛结束,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得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自己的解说战胜老师,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向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2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习惯,应该是离不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习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3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现在我就结合本次课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大量练习唤旧知——功夫在诗外

  各位老师已经感受到这节课的复习旧知时间很长,共出示了15幅图片,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来回答,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旧知。与本课知识的链接是在两个单元之前,相隔时间较长,孩子们年纪小易记但遗忘也快,大量的练习就是一个对学生思维慢慢预热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开始孩子们还一个一个地去数是不是整十,后来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当这个练习结束之后,面对本课的新问题,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30+5=35算理是3个十和5个一加起来就是35。算理的难点迎刃而解。陆游曾在教孩子写诗时说过:“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本节课我觉得要想弄懂算理,其功夫也正是在旧知。

  二、为后续学习作铺垫——无意插柳柳成荫

  作为计算教学,前后知识紧密衔接是其显著特点,每节课相对后续学习来讲都是下一个知识的生长点,对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弄明白了,以后的学习水到渠成;理解不透,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纵观本课所处的第八单元,不难发现无论是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还是笔算加减法,都需要学生明确算理,而本课又是这一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将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明确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其意在为学生深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知识作好准备。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扎实地为学生营造说算理的活动,让学生每天在这种看似无意的训练中得到“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收获。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4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62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主要通过复习旧知——100以内数的组成;探究算法——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巩固练习——学会应用各种不同方法熟练口算,以及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这四个层次进行设计。

  一、在复习旧知——100以内数的组成。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下一环节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做好准备。因此在设计本环节的时候,我很注重趣味性,创设了小朋友们抢答题的游戏,在每一个小动物的背后藏着一个数的组成的知识。让学生回忆48里有()个十和()个一,9个十和7个一组成(),3捆小棒和5根小棒一共有几根以及在一个数位器的十位和个位上拨了几个珠子,辨一辨是几。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在探究算法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

  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于是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对于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计算过程,从而得到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而往前数,往后数,如果数的数据不大,是一个好的计算方法。更有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的实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减。

  三、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练习。

  刚学完了例题,我设计了一个吃玉米和聪明屋找错误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通过这些练习的探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的途径学的知识比较牢固,且不会遗忘。接着反馈练习的题目,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求真正理解课题的含义。师还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最后是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节课也有一定的不足:就是让学生说的太少。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5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还不错。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我在第一次试教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很快找出了“小明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而“小明喝了2瓶,还剩几瓶牛奶?”就一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来。后来,我和同组的老师一起讨论,觉得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计算,可以创设简单的情景,或者可以由摆小棒直接引入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中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6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7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习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习(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习部分习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10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果园图入手,创设聪聪明明到果园摘果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也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十数”。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习惯,应该是离不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习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实践,、反思,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工作。并且要把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总评: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不足: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各环节结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在提问题过程中,就用时过多,也体现了年轻教师在大舞台上紧张。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关注的不够全面,鼓励性的语言欠缺。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11

  今天我在小组内上了一节课,内容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在上课之前我进行了认真备课,自认为对学生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上完这节课后,却发现,很多预设到了课堂上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预设乱了,我的思路也乱了。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实学生在没上这节课前,已经有很多学生会计算了,而至于到底是怎样算的,恐怕有些学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也许就已经形成了几十加几就等于几十几这个印象。而我这节课要做的是要让学生不但知道结果,还要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即算理。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学习,如何尊重学生的想法又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这节课我重点处理的一个问题。

  反思这节课,有很多不足和遗憾。首先,对学生情况分析不够,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时应变能力差,课前,我想当然的认为所要讲的知识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很顺利的说出来,学生能按照我的预设走,但是课中出现的情况可以说是我始料不及的。本来我以为如果先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时,会说接着数的,或者是相同数位相加等,不大可能想到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而课堂上却恰恰相反,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小女生就说出了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顿时我的思路乱了。仔细想想这时我完全可以顺着这个学生讲的把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算理讲透,然后再听听其他学生是怎么算的,这样是完全可以的。而我是等把学生的想法都说了,再回头说这个小女生的想法,是不是就乱了呢?其次是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我认为学生都已经会计算了,而且学生对数的组成也都很熟悉了,只要我稍微一引导,学生对算理应该神容易就能理解。所以我原先本来设想的'用计数器拨一拨,或者用小棒摆一摆也给取消了,我想学生都已经会了,再去用小棒摆,不是多此一举呢?倒不如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用小棒进行演示,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但是学生没有像我想的那样,虽然学生心里或许明白,但是上升到语言表述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这点我是没有考虑到的。如果我当时能拿出一个计数器拨一拨,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来说,效果或许会好些吧。另外在很多细节方面我处理的也不太恰当,如在设问上,在环节的过度上等。

  上完这节课后,没有我想象的轻松。反思自己,如果我能全面了解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做到全面考虑,自己心中有数,也许这节课又是一番效果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只有在基于对学生的真正了解上,基于对教材的全面把握上,基于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上,更基于教师能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上,而这些都是我不断去学习和最追求的。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片段一: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猴最爱吃桃子,看,(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0 =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分组讨论)指名交流。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5、第5题。口算。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讲。

  7、第7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片段二:

  巩固练习:

  抢答下列各题:

  40+8= 59-50= 70+8=

  78-8= 8+20= 36-30=

  改错

  病例:62-2=6 病例:20+6=80

  医生: 医生:

  开放题

  58-( )=50 ( )+( )=98 ( )-( )=( )

  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一下几点:

  1.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虽结束兴趣还存在。

  2.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例如,在教30+4=?时,我是让学生先自己摸索解题方法,感悟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的异同——数的组成,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小猴爱吃桃的情景,力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提供探索与交流时间和空间。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总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1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从内容上看,加减法计算从20以内已经开始拓展到100以内。其中主要的变化就是十位上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在已经认识了整十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整十数相加减,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本法则,从而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数相加减打下基础。

  在教学时,我首先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挑了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复习数的组成,带领学生认识像50,20这样个位上的是0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叫做整十数。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情境题中40+30=?,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40+30=70.那么,学生是怎么想的呢?我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的基础思路是这样的:(1)因为4+3=7,所以40+30=70。(2)因为70可以分成40和30。反而是书本上的4个十加上3个十是7个十,是70,这种想法学生并不喜欢,也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于是我借助于黑板上的示范摆小棒:明确地说:老师想借助小棒算一算,然后把这一过程表达出来。虽然学生能算,但是我觉得为什么等于70这个算理是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的。

  练习完成得很顺利。在练习中,还是努力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吧。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14

  1、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2、在完成例题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四道算式,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3、习题量过大,导致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说的不够、思考的时间太少。习题的多导致为了赶进度赶时间,所以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很快说出答案,让那些学得有些慢的学生反倒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所以在练习题的设置上要精炼、典型,不在多。

  4、两外这节课上,老师讲得过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学生没有占到思维与学习的主体地位。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1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习,如:通过闯关练习,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01-25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1-18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0-20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6-17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篇01-18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篇)01-18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5篇02-26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2篇01-18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合集12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