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07 08:07:40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1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我把“鸡兔同笼”这个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个课时,在本节课中重点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我想通过本节课列表发现的规律为探索新策略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他们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对于列表策略有所体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列表方法,对于多种列表方法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优化,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列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中我补充了其他的解法,但是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列表方法这一常用方法的掌握。这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2、凸现学习价值

  我觉得学习要让学生感兴趣地去学,发自内心的想去学,觉得学习是有用的。而鸡兔同笼问题来于生活。但它高与生活,它需要用一些数学策略去解决,而学习策略以后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课堂小结时我放手让学生对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的举例,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此类问题是广泛存在的。进而凸显了本节课的价值。

  3、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

  结果是比较直接的,容易被大家重视,而过程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同时也需要关注过程。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一大亮点,有些学生想法很有创意但算错了,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

  本节课总的`来说把我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了,但是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如何把北师大版的教材和人教版的教材进行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多,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真正巩固。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2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然重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们都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感受三个角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平角,进而证实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180°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去!

  并且,在剪的过程中,我演示了三种不同三角形的拼凑结果,进一步证实,无论任何的三角形,部分形状和大小,内角和都是180°。

  现在反思一下,课堂中自然有很多好的地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在剪一剪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因为没有剪刀,没有真诚的去操作,还有一两个个别的学生在演示的时候没有演示好。

  还有的同学,在剪之前,没有做好标记,导致剪完之后,找不到哪个是原来三角形的角,这个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因此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就提前让学生们在三个角上面做了标注,这样就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混乱。

  另外,学生在反馈学习效果时,没有做到我想象中那样好的`顺序,以及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我做到了不慌不忙,让学生对学生进行纠正和帮助,课堂的气氛和交流还是很好的。

  因为学生基本的互相交流、讨论和总结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接下来,我会进一步的放手,把课堂一步步的再去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3

  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我上过这节课后有如下的一些反思:

  一、导入。

  导入时我采用亲切自然的交谈与共同欣赏生活中三角形的图片,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学生产生继续研究三角形的兴趣和需求。本课在导入时学生的兴趣高涨,很多学生都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三角形,达到了理想效果,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不足之处就是,欣赏生活中三角形的`图片有一个是三角形的饼干图片不太清楚,学生看后没有马上看清楚是什么东西。

  二、教授知识过程。

  在新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获得新知的方法,首先通过画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从“画一个三角形”到“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思考抽象的空间。依学生的表述呈现反例图形,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这些表述(说法)不准确。由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深入,激起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强烈欲望。接着在“画画、想想”的基础上,借助彩笔娃娃画的三条线段让学生再次经历三角形的形成过程,从而比较准确的表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项活动生动有趣,进一步的观察、讨论切实升华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通过图形判断,抓住“三条线段”、“围成”这三个关键词,学习巩固三角形的概念,这一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掌握知识比较牢固。借助判断题中的三角形作为直观支撑,让学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基础特征。学生亲历抽象概括三角形特征的过程,尝运用比较、分析、总结概括的方法提高了比较、分析、总结和概括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用A、B、C表示三角形时先由教师示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方法作引导,师生共同经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过程。活动过程细腻、扎实、学生不但掌握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方法,还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用字母表示的方法,之后,请学生“也用三个字母,表示出自己所画的三角开”,提供了让学生运用字母表示的空间。巩固学生对用字母表示三角形方法掌握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意义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最后一个环节是探索三角形的特性,本环节分为三个层次。“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探究做好准备;“活动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通过“拉一拉”发现只有三角形拉不动,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实践应用”首先让学生借助图片回忆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进而运用三角形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老师放稳相框等,学生经历了以已有经验作起点——运用实验发现数学结论——解释应用的认识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带给学生数学结论,也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带给学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体验。

  整节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同时,每项活动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意义,领悟数学的价值。

  三、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了难点: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时,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或封闭图形),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定义出示错例时,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首尾相连”,这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已经充分的理解了概念,体会概念中“围成”、“相邻端点相连”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这时没有必要再多次重复三角形的概念了。

  由此看出,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高质量教学。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4

  小数的意义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小数的资料,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如:一枝铅笔0.35元,一把直尺1.2元。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小数的意义就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我也通过两年前的前一轮教学发现教材的编写顺序不太适合我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组合,第一课时上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意义(1)分数与小数。第二课时上认识小数与小数的读写。第三课时上小数的数位顺序。第四课时上小探究。第五课时上小数的组成。第六课时进行练习。我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小数的读写和数位顺序提前教学,然后再进行小数的组成这一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顺畅。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5

  学利用量角器画角时,本节课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比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

  教材画角的例题呈现了画65°的角,下面是画角的步骤,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画角是否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让他们动手画角。但是,就在上课的一刹那,我改变了预设的方案,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画角,因为学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础,可能他们会自己摸索出画角的方法,如果不会,再采取方案一,自学教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于是问:“你们会画60°的角吗?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画,再动手。”(没有选择教材的65°,而选择了60°,我想学生可能会现不同的画法,比如用三角尺画。)

  听说能画角,学生比较兴奋,想了一会儿,个个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地动手画了起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汇报时学生出现了:王宁:“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画的。”把他的作品反馈在实物投影上,确实是60°,但是角的顶点这儿画的不太理想。陆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画的,先在本子上画一条射线,再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着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着射线,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这个点再画一条射线。”陆雨婷的说法多好啊!

  我在心里佩服学生的'能力。“你们喜欢那种画法呢?”学生说的不一。“既然这样,你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个70°的角吧!”学生动手画了起来,汇报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用量角器画角,我问:“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用三角尺画呢?”学生都说用量角器画比较方便。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画70°角的方法后,再让他们看书,我说:“其实你们的画法和书上的介绍的方法是一样的,你们真了不起!”学生开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学生的高兴劲,我知道他们此时已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那么我呢?

  当然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看书以后,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还有补充,画好以后还应该检验,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多好的的孩子啊!我从心里感叹着。

  另外:当出现要求画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时,会出现问题。主要出现在,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于是教会学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为内圈70度对应外圈110度的位置,内圈80度对应外圈100度的位置,内圈75度就对应外圈105度的位置。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6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根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0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一: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

  活动三: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相信熟练后就会快起来。

  以上三个活动之所以能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凸显了量角的原理。首先,在上述每一个活动中,学生都把角从0度展开,这就帮助了学生确定0度的边,也就是找到了度量的起点和标准。再者,学生一直开口读数,并都是从0度开始往下读。不管0边在左还是在右,也不管是内圈还是外圈,只要从0开始,从小到大地顺着往下读,就一定不会错,这其实也是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质化,利于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

  二克服了知识的负迁移。学生学过用直尺度量线段的长度,这一知识基础和本节课的度量,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操作起来,量线段时学生只要对好了0刻度,观察线段另一端的刻度就行了,并且都是从左往右数的,这恰好对本节课容易造成负迁移。通过以上三个动态化的活动,打破了学生在度量上的思维定势,重新建立起正确的度量习惯。

  三活动的层次性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活动都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但体现了目标达成过程中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梯性。要让学生正确度量,必须建立刻度增加的动态表象,而动态的表象又有赖于直观的感受,因此从最直观的肢体语言到半抽象的角,最后到完全几何化的角,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清楚。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直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原则,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在思想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现就一学期的工作反思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一年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政治学习笔记整理的认真细致。我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来约束自己,爱岗敬业,严于律己,服从组织分配,对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注重师德修养。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本人奉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能严格遵守校级校规,严格按照作息上下班,团结同志,能与同事和睦相处。

  二、教育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日常数学教学的方法及对策

  1、备课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高一虽然已经教过了几轮,但是每一年的感觉都不一样。从不敢因为教过而有所懈怠。我还是像一位新老师一样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并积极听老教师的课,取其所长,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课堂教学

  针对#高中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更新理念,坚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好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课后在给学生解难答疑时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导师制”活动开展后,我负责一年四班###同学的数学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她,课后也及时进行交流,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疑惑。还利用每周八、九节的时间对她集中辅导答疑,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数学成绩由年级第142名进步到年级37名,总成绩也由年级第52名进步到年级18名。批改作业认真及时,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履行工作职责情况

  多年来,遵守劳动纪律,从不旷工旷课,连事假病假也很少,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同组老师有事需要代课时也能主动的承担代课任务。

  本学期由于教务处人手紧缺,我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完成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担任教务处的部分工作,并顺利的完成。

  四、工作成绩方面

  半年来,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数学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我代表一年组理科上了一节公开课。还参加了“骨干教师”竞赛活动,获得了课件、说课两项一等奖,上课二等奖的良好成绩。除此外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及证书。

  总之,高一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8

  一、工作态度

  一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课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自实行新课程以来,我是带新课程的新授课,为了加强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三、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四、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备课中我着重注意了这样几点:

  1、新课程与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4、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5、本节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典型例题和习题;

  6、本节内容在数学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7、本节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会的,哪些是必须要仔细讲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

  在教学过程过,特别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还特别重视学生对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运算的训练,重点抓解答题的解题规范训练。

  五、落实常规,确保教学质量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新课改

  首先,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革的目的。这样才不会在改革当中迷失方向。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要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拓宽自身的知识占有。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获取知识,教师除了看专业书籍,也要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先进的手段进行学习。要多和其它教师交流、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同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活跃学生的思维,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七、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9

  在讲角的定义这节课时,我直接告诉同学们角的两个定义,一个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没有过多的给同学们举例子,让同学们充分领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角,从而总结出角的定义。而是我直接告诉学生角的定义,使同学们对角的认识不太深刻,学生们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角这个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不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也设计了教学情境,但设计的不太好不太充分。因此,缺少了知识建构的基础,成为“填鸭式”教学。这部分教学,在角的表示方法上,我处理的比较好,学生掌握的比较好。我首先画好几个图形,让学生给它们取名字,这样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女生们给出了好多名字,然后我又说用字母表示应如何?这时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一会儿,同学们就说出了好几种方法,最后我引导同学们总结出了角的四种表示方法。这里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同学们参与到教学中展示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总结能力。

  角的比较这节课讲之前,已经先学过线段的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法,另一种是叠合法。同样角的比较也是用这样两种方法。有学过的知识入手,同学们也知道了方法。然后我拿出角的模型比较大小,同学们也知道谁大谁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道题:已知∠AOB与∠CDE,顶点O与D重合,边OB与 DE重合,边CD落在∠AOB的外部,则∠AOB ∠CDE谁大谁小。做这个题时,发现有好多同学不会做,但你要拿角的模型让他比较,他会明确告诉你哪个角大。但写成文字后,再让他做他就不知道如何做。这说明学生对直观的知识容易掌握,对抽象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难,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在讲线段这部分知识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今后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在角的比较与运算中,还涉及到角的和与差。如:∠AOB=∠AOC+∠BOC及一个角可以用另两个角的和与差表示。刚讲时图形比较简单学生还可以看出来,后来图形比较复杂时就不知道如何表示了。我在讲课时根据以前的经验讲的还是比较慢的,并且还画出图形让同学们辨认强调这部分的重要性,但还是没能挡住和以前学生犯一样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在讲时虽然注意了这个细节,但有点超之过急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业都是和角平分线结合出的题,我就把角平分线的知识也加了进来让学生去训练,结果就出现了害怕出现的结果。这就是没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拔高,直接让学生接触到综合题,从而导致学生做题时无从下手,限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自己出力不讨好的事,题是一遍一遍的讲学生则无动于衷,遇到题还是不会做。

  今后,再讲这一部分时,一、要从简单的角的计算开始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如何下手,从何处下手。由浅入深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同样的问题要少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暴露问题,自己在从旁补充完善。然后再练习,达到会做的目的。三、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让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10

  课堂上,黄老师从《孙子算经》中的古代名题导入,让学生解释意思,并猜想鸡和兔的只数。当学生感到困难时,黄老师引出化繁为简的方法,降低题目难度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教材中的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由于,黄老师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所以在汇报时,学生精彩纷呈。汇报时,学生依次展示了图示法、列表法、假设法,每种解法黄老师都让学生说全说透,如说图示法时让学生用学具在黑板上操作,边摆边说,形象具体的解说赢得学生自发的掌声;说列表法时得出结论后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学会用规律快速解决问题;重点而详细的解说假设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让多名学生反复说明每步算式的意义,尤其注重理解核心步骤,直至全体学生都理解假设法。最后,黄老师还将练习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评课,肯定本节课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而后,刘教授对本节课作了总结,讲到兴起之处,刘教授还走上讲台亲自示范教学,引起了台下的.阵阵掌声。刘教授认为:

  1、本课的导入不宜使用原题来化繁为简,不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而是老师强加。

  2、思维是本课的重难点,应该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特别理解“假设法”时应结合图示法操作,并思考操作到哪一步就不用了,而可以推理出结论。这样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3、应用之后建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11

  一、教给学习方法

  方法是入门的向导。一些学生勤苦读书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学不得法。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非常重视方法的作用,他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就应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语文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无论何种方法都应努力做到眼看、脑思、手写。如“比较法”和“重点突破法”。

  比较是思维过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区别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以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如多音字进行分析字义比较法。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字义。比较体会句子怎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重点突破法。对课文里含义深奥不易理解的词句,常常使学生记忆卡壳。就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花时间花力气弄懂,反复体会以促进记忆。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课文要背诵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这种方法。对学生理解和背诵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教材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二、辅以基本知识。”

  班里为数不少的学生都对学习语文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语文基础功底太差,所学的知识如过眼烟云。针对这一情况,系统地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一)拼音文字过关,积累大量词汇;

  (二)词句理解过关,准确表情达意;

  (三)朗读背诵过关,发展记忆能力;

  (四)基本写作过关,掌握写作要领。

  只有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过关,学生才能“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才能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发现“学困生”完成得较好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以此来达到增强其自信心。

  三、坚持以读为本

  1、重“句段”贯“全文”。根据单元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在分析课文时,把精力放在体现知识点的几个段落学习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课文内容,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感悟。如第三单元的'教学,知识点确定为“了解大自然给人的启示”,讲授时就围绕大自然的启示描写,分析其写法,引导学生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的新有收获。

  2、重“讲读”促“自读”。对于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多采用以讲读促自读的教法。讲读课文,从各个方面对重点段落进行剖析,把自读课文看作是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训练课,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四、强化基础训练

  “从训练上突破”的原则,强化了练习。教材课文后的练习为基础练习;一个单元后的多项练习,综合阅读练习。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其中每篇课文后的作业,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强化练习。讲读例文的练习以记忆性练习为主;巩固例文的练习以理解性、巩固性练习为主;自学例文的练习以运用性练习为主,渗透创造性练习内容。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12

  “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中实例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思维相当活跃,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课后自己静心的分析,感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情境图选取的素材是生活中对三角形利用的实例,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在引入这节课时,简短的几句话,引入情境后,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则迫切想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并能很快融入到新知识的解决问题中,学习探究欲望被激发,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留一片天地,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

  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留给学生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做如下几点改变:

  1、课前预设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2、在学生自主验证结论后,应该出示一些数据,让学生再次观察认识,强化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

  3、课后练习在设计中要有改变,多元化一些。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13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讨: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得出“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经过讨论验证后用“任意”代替“较短”,这样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先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关键是抓住“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增加了兴趣,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这样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

  1、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思。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课堂一开始,我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组小棒,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并提出“是否任意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产生好奇,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再创造”是指创设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即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尽可能多些时间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如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拼三角形,小组讨论三角形边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学生亲自体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的普遍性。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

  3、密切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输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14

  这堂课既是一堂新课,同时也是对轴对称图形的一种深化。为使几何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学生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识水到渠成。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概念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应该做到温故而知新。而通过“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过程中,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书本利用轴对称来证明习题,但在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基本还是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利用轴对称证明较难掌握,也不容易写.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15

  令人难忘的一年已在大家的努力中成了过去。本教学年度里,本人回顾历程,心尚能慰,具体回顾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是本人在成长过程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为了在评课中评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让同行有认可,本人合理利用网上资源,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四、工作成绩。

  因为本班是我从三年级带上来的,教学中早已摸清学生的脾气,了解学生的程度,在教学中轻车熟路,轻松驾驭课堂。从三年级以来,本班成绩一直名列全镇榜首。真正要想保持着好成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你少有些松懈,或许同年段就轻易超越你。

  五、存在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数学角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09-20

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2-19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21

画角教学反思08-07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04-25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5-27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9-14

《认识角》教学反思09-14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09-18

《角的画法》教学反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