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10 11:34:20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可取之处:

  一是,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课堂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学过程有条有理,教学活动一一进行,各个环节有顺。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渡非常自然,不留痕迹,老师的.提问恰到好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是,应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也被吸引了过来。就这一点,我觉得有可能的情况时,可以天天使用电教手段来上课。

  不足之处:

  例如,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只是一个表格和三句话,这样课件太简单了,在课堂中我认为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能再加上旺嘉在寻找幸福鸟所遇到的困难的画面,是动画就更好,这样将使课文内容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点值得改进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待加强练习,这堂课上,小组合作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了,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通过这次备课和上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课不怕上不好,也不怕上不好课,只要你肯用功夫,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是一定会有提高的,而且会越来越好的。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农业的变化真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认读字教学中我采用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找朋友游戏,看图片认字等。以多种方式、变化节奏让孩子们在高效的、张弛有度的氛围中始终保持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这样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识字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农业变化的资料及图片,积累一些农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在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时,非常积极投入,谈得头头是道,在选择读时,有的`学生读出了对袁隆平爷爷的敬佩之情,有的学生读出对蔬菜大棚的新奇,彩棉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自由练读后,再全班练读评议,这样探究读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评价的能力。另外,我还进行知识的延伸,适时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很大,是科技给农业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但我觉得这节课,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略显薄弱。另外,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带到这些高科技面前,去看看,学习学习,学生的收获会更大的。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而作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优点之处:

  1、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2、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3、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不足之处: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

  改进措施: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本文在描写浪花时用了许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问号、稻穗、马鬃等,对于不是生长在海边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导入的时候就调动学生平时听说的或者在电视上书上对大海的了解,提问:你知道的大海是怎样的?然后播放大海上浪花不同姿态的幻灯片,由此让学生心中自然升腾起强烈的亲近欲望。

  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孩子想什么”这个问题切入,由此理解诗歌每段的前两句,难点理解海水为什么要变淡水,在其中穿插海水淡水知识的`了解,并用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淡水的重要,然后用“哗哗”一词引入后两句的学习,学习本诗歌的重难点,浪花像什么?为什么说像稻穗?是作者的一种想象,感受稻田里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么的无边无际,并且读出这样的感觉。在这样形式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内容的零碎,问题的琐碎,缺少一根主线把它串起来,散散的感觉,整首诗歌学起来就少了那样整体的美了。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动物过冬》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喜鹊、燕子、杜鹃、黄鹂和青蛙、小蚂蚁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激趣引入

  我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按照导学案设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例如: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着出示读书要求,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课件助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把会认字、会写字有课件出示,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通过抢读,开火车读,比比谁摘得草莓多等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尝试让孩子们用自己识字的经验、从实际生活出发来认识生字。当4号学生不会读时,我就说谁来教教他?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说了自己的识字方法。比如“垫”字,有的说把“热”字的四点底换成“土”字,有的说提手旁加上小丸子的“丸”下面在加“土”,有的直接说“执行”的“执”下面加土……孩子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的力量是我们教者永远无法预设的。我们教师的思维真的不能束缚这些“小精灵”,课堂上应多一些这样的认字交流,让孩子们去发现,去总结,充分运用孩子的智慧与能力。他们源源不断的思路正是我们课堂五彩缤纷的.基石。像燕子、杜鹃、黄鹂这些鸟类学生也比较陌生,我也从网上找出相关的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无需在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青蛙是怎样过冬的?什么是冬眠?从文中找找句子来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寻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课文理解比较容易,而二年级还主要是以识字为主,所以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安排了写字描红指导。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可问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者查字典。并把生字词解决掉。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旁识字法记“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在朗读感悟上,我积极挖掘教材,抓住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途中的不同景象。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在提问学生们哪一个字用得好时,学生们都积极回答问题,王树基说:“老师,“压”用得好,我能感觉到乌云来势很猛。成志认为“垂”用得好,能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气氛很活跃。

  写字指导,重点讲解“彩、蜘、垂”,彩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蜘字的虫字旁要写的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的短而平,下面的横长短不同。

  这节课课堂气氛很活跃,达到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小儿垂钓》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

  上。是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是人感到逼真,亲切。

  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导,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学生看到图上小孩子头发梳得很是整齐,所以有学生说:蓬头的解释不能是头发乱蓬蓬的,而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种发型。看看书上的图片,倒也觉得这种大有可能。但再想小孩子躲在草丛中钓鱼,头发可能整齐吗?班上为了这个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的确应该解释为头发乱蓬蓬的。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理解诗的意境后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新的学期刚开始,我又迎接了新的挑战。本来就已经觉得二年级的孩子让我头疼,没想到接到新一年级学生的时候,我才发现,原先一年级的这场“暴风雨”来的更加猛烈。

  记得在招生的时候,我就已经见识到了他们的厉害了,在教师问他们一些问题的时候,有的抱着妈妈的腿不放开,有的哼哼唧唧害羞的不敢说话,有的却大喊大叫的回答教师的问题,有的拿着薯片大把大把的往嘴里塞,我当时就想,哦!我必须完了,这样的.孩子们我要怎样“降得住”。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学习,从不懂事的小孩子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那么好的教学方法就尤其重要,所以根据近期的学习我总结出了一些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好方法。

  一、加强拼音教学。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拼音教学,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拼音的学习上,虽然孩子们都在学前教育中学习过,但还仍然有好多学生依然不能完整掌握,所以要加强拼音的教学。拼音教学要让学生发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让学生以各种方式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二、加强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

  在学生学会拼音的基础上,教会他们自我借助拼音识字。能够进行形式多样的识字比赛。引导学生去认识身边的一些学过的字,如:广告、标语等。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写字,让学生经常听写,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潜力。

  三、加强学生的朗读练习。

  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潜力,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自我读通课文。我们在教师领读之后,要让学生自我去读课文,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课文、熟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潜力。

  四、加强学生用字组词、说话、写话的潜力。

  对于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较少,语言表达潜力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组词、说话、写话练习。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生字练习组词,鼓励学生用一个字组多个词,同时,挑选出自我喜欢的词语练习说一句话,并写下来。这样做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潜力奠定基础。

  总之,教学有法,但不定法。作为一名新教师,要不断地去探索新教法,精益求精,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一、教学效果: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态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开始,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从“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学生们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时语调要重点;读“雪”“飘下来”时语调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时语调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成功之处:

  对比画面,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的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来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如,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读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改进措施:

  教师的语速还应再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年级的学生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课文中我着重让小鸟和青蛙,从语言,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今天,我上了《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能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在书上描红三个相同结构的生字。为了使学生能在第一课时中对拉萨的天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图片制成简单的课件。另外,我在备课时特地设计了一些学生的活动,希望借此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然而,我发现我在这课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譬如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两次自读,第一次要求学生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则要求学生轻声读书,初步感受黄山奇石的美,并将自己认为最美的自然段与同桌分享。这样顺势以“老师没有同桌,同学们做老师同桌,分享老师认为最美的自然段”为由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自以为这个设计是水到渠成,过渡相当自然的,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对“读通课文”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到位,也就是没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学生的读书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现在我们总说要向四十分钟要效率,看来课堂上任何一个目标都得扎扎实实地去完成。

  另外,因为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段落,所以我将理解第一自然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设想通过图片资料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这一方式,使学生自主地理解语言文字。而在如何将语言文字化为学生脑海中的图片这一问题上,我采取问题“你现在是到黄山风景区旅游的朋友,第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最能吸引你?”引导学生找出本段的关键词句,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对黄山奇石的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也会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而倍增激情。结束此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这节课上的确是充分地读了,但是读书的效果并不很大,原因就在于我虽然把握住了本段的关键词句,但是在理解上我没有进一步深化,没能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课件)使词句的意思从学生口中说出,学生的脑海中虽然有黄山奇石的画面,但无法有更具体的感受,这样一来,导致学生不能将文字语言有效地转化成脑海中的画面,进入课文的'情境。因此,我觉得如何把握住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是我今天这一课给我的反思,也是我今后课堂上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疑惑,这节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式,我鼓励学生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黄山奇石。课后想来:课本上的语言如此优美,不用课本上的语言而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是不是有些舍近求远了?可是,转念一想:用书本上的话只能让他以后会背这一段,会抄这一段,可是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不是能让他以后会写了吗?事实上对于二年级学生,这样的设计是否合理呢?还是很迷茫。

  现在的语文课究竟怎么上?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突然有迷失胡同的感觉,扎扎实实的基础课怎样才能和新课程标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呢?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看浪花》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配图色彩明丽,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人文性,让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增进了学生与自然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文章。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以理解诗歌内涵、欣赏美画意境为载体,领悟语文教学特点的精髓。

  在教学前,我设计了三大版块: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通过播放录音,聆听海浪的声音,感受海的美丽壮观,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对浪花的喜爱,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精读感悟,发展语言:

  首先通过揭示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并且每一步读的训练都要明确目的,如:“诗歌这么动听,想不想读读呢?让我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你能做到吗?”,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子?小朋友看到浪花想到了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中小朋友想到的你理解吗?”,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文中感悟到的内化成学生需要的,进而积累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发展语言能力;最后我设计了“你看到浪花又会想到什么?”,这一实践活动的方式我没有固定,采取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动笔画一画,仿照诗歌的形式写段小诗,或是其他,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深化主题,提升内涵:

  这个版块主要是采用配乐读文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大海的环境中,感受浪花的可爱,主题再次深化。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活动领域,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大家对这篇课文都不会陌生,我就不介绍了。课堂上一位平时素有“朗读能手”的小朋友汪加琳出现地朗读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分小节朗读课文时加琳读第三自然段,第一次漏读了三个字,读错一处,经同学指正,再读又漏读,直至我亲自范读后,她才最终读正确了。

  小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文富有感情,特别是平时善于感情朗读的小朋友。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或刚开始朗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似的理解,起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

  怎么改善这一现象呢?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首先要他们自己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使学生明确,要朗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与此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朗读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既不要唱读,这个问题一开始(从小学一年级)我没有特别强调,总觉得低年级可以夸张点,现在二年级了,我担心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朗读指导起步宜低。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书笔记【热】02-21

梦想的力量读书笔记02-17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精选15篇01-14

小学生读书笔记07-09

西游记读书笔记(汇编15篇)12-27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07-22

西游记读书笔记07-06

简爱学生读书笔记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