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4-12 14:19:15
  • 相关推荐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1

  一、引入要新颖生物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强、知识广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

  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是愉快地、具启发性。要把一堂课上好,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实践证明,引入可采用诗、视频、歌曲、动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以下是教学中的一些例子:

  1用诗(散文)导入“季节向前发展了,成熟了。在新的一年里,鲜花、树叶、夜莺、画眉、金翅雀,以及诸如此类的生命短暂的生物,都出现在它们各自的岗位上了,仅仅在一年以前,这些位置都被其它的生物占据着,而它们不过只是一些胚芽和无机体的分子。在朝阳的光照下,苞芽滋生了,长出了长条,汁液在无声的溪流中奔涌,花瓣绽开了,在无形的喷吐和呼吸中把香气散发出去。”节选——《苔丝》在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的新课导入时我选择了这篇文章,并带着“这段文章描述了一个什么景象?”因为学生一开始学习生物学还很陌生,脑海中没有构建出学习的模式,用一些生动的语句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领域。引出什么是生命?进而怎样区分生命?

  2用视频导入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第一个知识点是我国有七大生态系统,而用《生态系统》的视频引入,能很直观的给学生展现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还能使学生记忆犹新。

  3用歌曲导入《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这一节重点是学习“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而病毒很小,我肉眼不能看到,所以用了一个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这个改编的歌曲引入。对学生而言,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多彩、求新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胃口大开。4用角色扮演导入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一节教学中,其中一个知识点是关于我国什么植被情况,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搞个小品剧,学生自己扮演深林中的小动物,用动物的方式去讲述我们的森林在不断减少,其中面临了什么问题。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是同学感到有话可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为新课导入提供了直观的、高效的、交互式的辅助教学。

  二、注重实验课教学

  新课改也包括教材的改革,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实验内容,其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等等。由于学校的设备有限、课时有限,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4个大实验、假如不作实验,学生在理解上会有障碍,所以在尽可能开展实验的同时,教师也要熟练课堂讲授实验。

  以下关于学习实验内容的例子:预习实验内容: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定要提前布置给学生,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比概念内容难记、 解,所以要让学生大概知道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是什么。不懂的在原文找答案,还是不懂的做好标记,上课认真听讲,并提示学生这往往是考试的难点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再看一遍实验,然后简要的讲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也可以提问)。后就实验的步骤大家提出问题(也就是不懂的地方)。用这种形式能使不敢回答的学生也积极回答。学生自己找答案:当问题提到一定的时候,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能解决前面学生问题的.学生可以举手。这样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起到指导修正答案的作用。

  三、尝试多种教学方式

  生物学的趣味性不只是在内容上,因为生物学是所有学科中能运用教具和教学方式最多的学科,生物新教材中也是尝试放入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总结为两种:

  一种是在教室就可以完成,如资料分析、观察、讨论、演示实验等,

  第二种,如调查、实践实验等。教师可以按照课本的提示适当选择完成,而且以上几种都可以作为开发教材的线索,找到每一节课到底适合什么教学方法能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四、每节知识的连贯

  新课改的教材特别重视章与章、节与节的连贯,只有连贯才能很好的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也能更好的记忆、理解,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每节课书本中的位置和重要性,特别是与前一章的联系。

  以下是教学要特别注意的:

  1每个新课导入或知识点导入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2可用联系的形式,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3设计提纲,知识网络图。

  五、与学生的互动

  新时代的教学,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在新课改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把教师讲变为学生回答,多用设问,让学生回答。

  特别注意:

  1越是课本的重点知识,越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2较难的知识可先阅读,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回答。

  3用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可促进落后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利用好课本的探究实验。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2

  一、教材不熟

  初中的生物虽然是介绍了一些自然常识,但是对于刚开始进行生物教学的我来说,教材不熟是我的一大不足。

  这样的现状,根本就谈不上如何根据教学资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进行《种子的构成》教学中,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是怎样一回事,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把教材读一遍完事,也就谈不上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也就没有知识讲解,学生听课时,也就是一脸的茫然。

  由于个人在社会中还有一些事务,而且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七年的数学上了,所以在生我教学中常常出现,在上课前,还没有来得及看教材,只能在上课中边度边看边想边讲,就连我自己有事都过意不去,更不用说进行备课了。

  二、生物是副科

  在农村初中,由于教学观念及教育现实等原因。我把生物当成副科,同时生物又不是中考的科目,所以能上就算实在高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这样的主导思想,在生我教学中抱着上一节课就少一节的心态,有时上课还带有糊的迹象。

  三、课上的太快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很厚,资料多而杂,教学任务十分的繁重,在开始进行教学时,我就询问了学校的老生物教师,他们带有警示意味的口吻告诉我改册的教学一点也不能耽搁,不仅仅不能耽搁,而且还有快马加鞭,否则,稍不留神,这一学期的生物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

  我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就是时时刻刻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时上一点也没有耽误。

  我的计划是,赶快把全书给学生们通讲一遍,然后留下超多的时间,有学生自己去复习,其实这点和我的主导思想是相通的,天真的认为,初中生我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学好。

  但是,从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四、没有及时、有效的检查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巩固生物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就是有效的检查,我在进行生物教学中,这一学期总共检查只有三四次,这样根本就不能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

  五、改善方法

  针对上一学期,生物教学出现得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熟悉教材:要保证自己首先将教材的全部知识弄明白,然后才能上课。

  2、备好没一节课。只有备好没一节课,才可能上好课。将每一节课都认真备课,虽不要求有规范的详案,但是要有知识点脉络,体现每节课的教学资料,到达最起码的'教学要求——————心中有数。

  3、讲好课。生物教学不是教师的想当然,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上课,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重难点,就应有轻重、有区别,使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至少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教学检查。对于像初中生物这样的课程,就应每节新课开始之前,都要有将近10分钟的时间来提问,查看学生的掌握状况,像这样最简单的教学检查就应持之以恒,保证每节课都要有,这样才能到达“积跬步,而致千里”的目的。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3

  一、课题:

  初一生物下册第七章《鲫鱼》

  二、构思:

  学生观察活鲫鱼→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置疑导入本章内容→观察鲫鱼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师生共同分析鱼与水中生活适应的特点。

  三、准备:

  1.自制“鲫鱼的'脊柱”模具

  2.自制“鲫鱼解剖路线图”投影仪

  3.准备实验材料

  4.准备挂图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学形式:

  实验操作与教学同步――边实验边上课的形式。

  五、新增小实验:

  在一个鱼缸里面放三条鱼,一条剪去尾鳍,一条剪去胸鳍和腹鳍,一条正常的鱼。观察三种情况鲫鱼的运动有何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鱼鳍的作用。

  六、课堂特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准确。

  2.增加小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充分调动珠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

  3.基础知识掌握得好。

  七、教学不足:

  1.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得多了一点点,学生主体体现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实物不能放大,故后面的学生观察不清楚。

  3.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把握不准确。

  八、自我评价与反思:

  1.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基本掌握鲫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理解鱼生活在水中的道理。达到教学目标。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4.疑惑:我这堂课算不算得上是一节创新课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4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习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生物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生物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只接受了理论学习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尝试指导课堂实践的活动。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打乒乓”式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打(提)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又不停地打回来(回答)。当时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但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

  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

  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兴趣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讨论、或展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从而赋予了课程全新的含义。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5

  本学年我担任高二(1)班、(2)班、(3)班、(4)班、和(5)5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其中有文科班也有理科班,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

  我积累了一点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确实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我想在这里谈谈对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生物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生物课堂教学应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老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物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自习课时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及时对每章进行总结和测试,并及时评讲,对于考差了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题目,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XX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本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等等。

  对于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才会有所创新,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6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任何看待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呢?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7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力求使“学”产生一种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在教“食物链”这一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

  先通过看图上有哪些动植物,然后运用食物链的特点:想一想这些动植物间存在着哪些吃与被吃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同桌讨论并共同完成填表,不作统一要求,你能写出几条食物链就写几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兴趣很高,讨论得很热烈,都想比别人写得多。最后将多条食物链串联在一起,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显得很杂乱,很像网状,很自然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在合作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自由地、独立地对“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支配,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研讨等方式探寻科学现象和规律,获得一种领悟,新概念,新理论的一种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在探究中体验乐趣,获得自信,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以上的设计得较合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收到的效果也不错,可在其他设计环节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愿在课上遗憾少一点,惊喜多一些。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8

  本学期即将尾声,现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

  (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9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更应充分体现这一目的。听取了李老师和方老师的课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1、如运用多媒体展示,会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各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运用导学提纲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我们要真正的实施起来。

  3、探究实验是这一节的重点,关键让学生学会制定方法步骤的思路,对于结果与结论在实验后可以很自然的得出。有小学科学中探究实验的基础,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4、学生讨论计划及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信息随机解决问题不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不仅关注学习活动,更要关注学习状态。

  5、在交流过程中,要强化师生之间互动,要善于激发学生不要压抑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6、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板画、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来,还要有情感的投入。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10

  摘 要:“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有其深层次开发的价值。在实际编制和使用中,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自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断地探索、创新,提出并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以课题形式都在研究,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在推广。虽然该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高效性,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验,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其深层次开发的价值,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学案导学的设计应避免问题化

  学案导学的设计问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案内容变成问题的罗列。表面上教师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似乎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上套”,学生则顺着教师布置好的“问题”一步一步走进去,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

  (2)学案中的'问题没有梯度,缺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失去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学案不杜绝问题,但是如果走了极端,那么课堂就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设疑、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和梯度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学案导学的内容避免习题化

  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设计学案时把教材内容编织成习题,“学案导学”成了习题课的变形。这是教师对“学案导学”的曲解,表面上教师一直在“导”课,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案,学到生物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成为做题的机器。所以“导学案”决不是单纯的一份作业,也不是一本“练习册”,编制学案一定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

  三、学案导学的思维训练避免浮泛化

  无论学案“问题化”还是“习题化”,伴随着的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学案中的问题或习题蕴含的思维训练浮泛化。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点要求课堂必须联系生活实践,而学案知识问题化、习题化,都是强行以逻辑思维替代了形象思维,不仅失去了生物学科的形象化的特点,也失去了生物学科的魅力,影响了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的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有驰骋的工具又要有驰骋的空间,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可能开拓思维、才有机会创新。

  四、学案导学避免教材化

  在我校试用学案导学的初期,有些教师整堂课师生只用一份导学案,生物课本不翻一下,甚至误导学生认为导学案比课本详细、重要。这种脱离教材的授课方式无疑是对“学案导学”作用的过度夸张,对教科书作用的忽视。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特点是:插图丰富,直观形象;实验有趣,激发探究;难点问题,启发、质疑层层深入;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学案导学绝对不能替代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资源的教育价值,让学案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指导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启发学生结合书本进行知识构建、实验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可循,有学案可依,学生的探究和质疑才能振荡于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五、学案导学避免公式化

  这种现象体现为:

  (1)学案导学形式流程固定不变,缺少差异性、阶梯性。学案的每个环节成为公式、框架,教师设计学案不过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课改的真谛,桎梏了“学案导学”的效能。

  (2)什么课都用学案导学,不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这种形式是教师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违背了新课改“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3)学案导学的设计过度崇拜探究,有些探究活动的设计毫无意义,变

  成了为了探究而探究。

  总之,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认为“导学案”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重课标、重引导、重互动、重反思,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但在实际编制及使用过程中也对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引发出许多问题,这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完善。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11

  生物教师都很重视概念和知识教育,但是大多数教师主要着重于如何把生物概念解释透彻、提供给学生理解、总结体系和指出概念错误成因,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概念。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对概念不求甚解,也就不能很好的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课的教学中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1)收集并整理一些关于当代生物环境被破坏的文字资料。

  (2)大屏幕交替播映我国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

  提出问题:

  (1)请说说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和价值。

  (2)谈谈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程度和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后回答。

  通过介绍教师本人在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旅行的见闻,用教师本人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请两名同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然重要,但那是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的身边也没有砍伐珍稀植物、疯狂挖掘发菜、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教师小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发展的结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几重意思,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作为中学生,不仅应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本节课我利用了自己曾收集的祖国众多自然保护区优美图片的优势,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前准备时,通过大屏幕循环交替播放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使学生通过视觉对比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油然而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在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

  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努力树立“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12

  生物课是经常要做实验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生平时缺乏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因此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探究任务。而教师面对人数众多、时间有限这一现状,也不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逐一进行指导,以致实验课效率不高。为了真正达到实验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培养部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得力助手,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及时汇报学生探究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选择合适的助手

  选择一个合适的助手至关重要,只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协助教师完成实验任务。选择合适的助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助手必须品质好,威信高

  2、助手要具有一定的专长

  二、培养出色的助手

  要选择得力的助手,教师平时必须注意观察,从课堂学习和生活中了解、物色。当然,开始选择的助手能完全符合以上条件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耐心培养。

  1、经常对助手进行思想教育

  2、培养助手的工作能力

  3、经常树立助手的威信

  三、使用得力的助手

  培养助手的目的在于使用助手,使用助手也是培养助手的继续,同时,在使用助手的过程中又能加强对助手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

  1、帮助教师和同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发挥小助手的积极带头作用

  3、协助教师做好实验指导

  综上所述,选择、培养并使用好得力的助手,对实验教学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这同时,决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助手要从实际出发,决不能让助手全权代替教师,助手只能是协助教师进行实验的帮手,而不能是实验课的主导者。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 篇13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去学习,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明显增多了。通过主动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进行分析反思。本节课中对生态系统概念的认识及对各个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完全通过学生课下调查和收集资料,课上通过活动交流来独立完成的,开篇是播放一首歌《我想有个家》,画面是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自然和谐地导入本节课题,学生同时也把自己认可成生物系统的一个成员。

  课时插入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形势。

  【自我点评】

  一、本课的教学目的性强。

  本节课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

  二、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权威者,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逻辑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很强,且每个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手段、哪种形式、哪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课下自学探究调查

  2、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

  3、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4、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主义感

  5、支离破碎的环境唤起学生的疼惜与良知

  6、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计献策

  四、教学不足应以重视

  1、适当时机应该阐明本节的课标和教材要求,由于此环节教学没有体现,导致认识不清、概念模糊,甚至引起误解。以后切记!

  2、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不够。

  3、明知学生答题会耽误时间不能有效调控。

  4、教师本身的应变能力需要加强提高,电脑处于半瘫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时应该灵活机动随机处理,而不是出于尴尬境地。

  5、多种原因导致时间没有把握好,课只充分完成前半节任务,后半节匆忙点到,没有完成设计要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反思07-07

《生物的进化》教学反思10-18

关于生物的教学反思02-20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04-08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06-17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02-1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11-23

生物教学反思(15篇)03-25

生物探究教学反思02-17

生物教学反思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