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4 12:12:43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做“风车”,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三、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合作的技巧。六年级教学反思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2

  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各式各样的,他们拥有不一样的.思维。因此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在课堂上,课堂永远都不会像教案所规划的那样。我从不否认新授课的教学机智,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练习课同样需要这一品质。

  一年级的练习册通常是在学校完成的,教师读题,学生完成。在一次自主测试练习中,有一道题目几乎让两个班的学生全军覆没。那是一道括线题,左边有7个胡萝卜,右边是一只小白兔推走了3个胡萝卜,问好打在括线下面。很明显这是一道求一共的加法题。但是做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把它做成了减法,原因很简单,小孩子的思维:推走了就要减去,所以用减法。在之前的看图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原来有多少,又来了多少,用加法:原来有多少,走了几个,用减法。碰到这道题时,他们同样采用了这种思维。在另一个班,教师发现了这一现象,及时对题目做了修正,情况明显好可很多。

  由此可见,教师随时都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以便及时作出应对反映,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综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不再是以往单一、抽象、枯燥的数学了,而被多样、形象、有趣的数学所代替。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深感压力重大,积极发现,营造学生需要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年的摸索学习中对低段数学教学有卑微的感受,请共同探讨。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一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不能达到100% 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性学习,例如:小熊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35 米,离学校55 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出示小熊上学去的动画路线图课件,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小熊从家开始走的35 米是哪一部分?离学校还有55 米是哪个部分?生动的画面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明白了蕴含在在熊上学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学道理,即:已经行的路程+ 剩下的路程= 全路程。又如一块积木12 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 角、1 元、2 元、5 元、10 元、1 角、2 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一册数学方向与位置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沿右边从教学一楼走到三楼,再靠右边下来,这样往返一趟,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小?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又如在教学小红和同学排队一题时,小红前面3 人,后面1 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3 ,从后面数是第2 ,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在教室做到快、静、齐的条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四、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是教师最难讲解,学生最难接受的问题,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那就更难了。在学习加法、减法算式名称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顶头饰帽,上面写有一些加法或减法算式卡片,然后同桌面对面叫准对方所准备的算式卡片中的数字名称,这样要求每人交友5 次进行对话学习,在具体的游戏场景中多次重复加数、和、被减数、差,学生便会正确加以区分性记忆,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 米长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1 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再用尺子画出一厘米的线段,真切的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数一大格有几小格,1 米尺子共有几大格,共有几小格,让学生反复的数一数,加深印象,归纳得出1 米等于100 厘米。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在教学硬件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只要有一点情境,学生就会

  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培养素质型人才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4

  任教以来我多次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在这个年级的教学中,认识时间的教学我一直感到很难教,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节内容提到“五一”假前教,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认识时间,让家长加以实践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本节课,我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芳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看看它是谁?激发兴趣,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的,由复习引入,对知识起到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原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钟面,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以及1小时等于60分等概念。

  认识时间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大格一大格地演示,这为认识分针指数作了铺垫。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大格一个大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由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我通过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掌握当分针指数时的时间并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误:

  1、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的缘故,我总怕后面的练习完不成,因此又是我讲的多。有些学生还是没有理解。

  2、学生对于五格五格数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填写或是在教学中进行游戏5,11,15,20……60,加深印象。

  3、结合生活实际太少。

  改进措施:

  让学生每人带一个时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面,掌握分针在任意数字的认识,对学困生要进一步细心辅导。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在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活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并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

  不足之处:

  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6

  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

  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师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xx同学,请认真听讲”,“xx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xx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神态,都在学生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师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师好好配合。

  二、因为合作,所以成功

  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能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7

  教学反思,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促进经验积累,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其中所说的教学反思,绝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更意味着广泛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认真记录教学得失,增长教学经验;深入反思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智慧。也就是说,我们在写课后反思时,既要重视完成学校规定的数量,更要保证课后反思的质量,使课后反思真正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课后反思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种:

  1、记成功之处: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

  2、记失误之处:对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能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记课堂生成的资源,一些偶发事件和瞬间灵感,自己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处理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什么感触。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 (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 (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 (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 (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 (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 (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中下、左中右。这些小动物们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它们安家。听清要求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安家后互相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

  一年级数学《上中下左中右》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1、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上海的住房建设引入,大家都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从而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2、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探究,模仿欢欢和乐乐的对话,说出这栋楼中其他人的住处。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书上P11的习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扮演欢欢和乐乐,配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既让学生掌握今天的所学内容,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抢答的形式回答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本领帮小动物们安家。

  本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确定参照中心的条件下,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上、中、下三层,左、中、右三排分别住着哪些人,为接下去的叙述“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即“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作好准备。

  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P11的题2,应让学生说出是先在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再圈出人。而P11的题3,则正好相反,应该先在图中找到人,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中涂色。可以作如下板书:

  ○1找

  ○2圈(涂)

  3、可设计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清晰的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如“小铃的上面住着小胖,小胖的下面住着小铃” “外婆的左面住着小胖,小胖的右面住着外婆”。

  4、最后的一组练习“帮小动物们安家”根据具体上课时间而定,但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难度,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否则会出现练习层次混乱的状况。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9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题,这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一个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

  教学例5时,我按照以往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且能很快汇报出问题答案。可就在这一过程中,好像没有几个同学意识到这一题中“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是多余条件,更没有谁主动提出疑问,出乎了我之前的课堂预设,所以我只好再次引导学生对题中三个条件再行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的、无用的。在这样被动探索交流后,大部分同学理解了,但感觉还有一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课堂上,巩固练习还不错,可课后练习情况就不太乐观,有很多同学没有分析题中的有用条件与多余条件,导致运用条件思路不清,解题错误。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新课太快,没有突出本课解决问题的特殊性——含有多余条件,所以学生对多余条件认识不深刻。如果开始能创设一个“选一选”的故事情境,比如:小熊妈妈为小熊准备了早餐,小熊起床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该如何选择,你能上来帮助它选一选吗?

  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很熟悉,也一定会愿意积极参与,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选择扇子”,孩子们一定能解释出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余的.,这时教师再强调“多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多余”,为接下去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其次,让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对这类问题理解不透彻,只能”现学现用”,不能“活学活用”,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就不知所措。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好学,才能学得更好。

  再次,学生还没有掌握取舍条件的方法,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打算在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方面再下功夫,让找出解题所要的条件,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多余条件用虚线框圈起来,加强了孩子对多余条件的判断能力,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1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二、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三、综合应用。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2

  一、教学内容: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练习及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整理复习。

  二、成功例谈:

  成功的地方应该是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把应用题带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愿意去接受和学习。

  三、我的困惑及改进:

  1.在做口算题的过程中对于速度慢的学生没有给予更多更细致的教导,以至于在第六单元阶段测试中有个别学生答不完题的现象!在以后的课上要重点考察这些学生运算的速度!

  2.在讲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中讲解过快,导致有些学生没有跟上我的思路,也就对该类问题一知半解,到了考试时不会解决此类问题!因为此类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个难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循序渐进,一步步对学生加以引导,思路理清了题目自然就读懂会做了。

  3.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上重点问题的题型过于单一,形式有些枯燥,在今后的练习题目也应多加入新题型开阔学生的视野!

  4.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时过于急躁,对学生有时也会缺乏耐心,对学生的态度可能会过于严肃,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3

  一、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于“规律”一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途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的`规律,学生也在时时接触着规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简单的规律现象抽象出来,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来玩一玩规律,这样学生在玩规律的同时,就在认识着规律,理解着规律的特点。然后在初步感知规律的概念后,就出示了一副生动活泼的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学生对于这个场景太熟悉了,有的学生甚至还亲身经历过装扮会场的活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数学课本上飞到了实际生活中,体会着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这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知识。低段儿童对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理解,甚至不感兴趣,但一听到“游戏”、“活动”这类词时,马上打起精神,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所以课前我就以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认识“什么是规律”。本来复杂的理论解释,用游戏的形式来表现,一下子显得浅显易懂,学生也在喜欢地玩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规律”。接下来的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处感官,环节清楚,层次分明,有张有驰,学生一直处于“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的状态中。当学生认识了规律,并积极探索规律的时候,让他们摆一摆的规律,玩一玩规律;当他们在学中感到累时,让他们舞一舞规律,感悟规律的多种形式。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愉快地学习状态中。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4

  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5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十几减8、7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退8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计算课是使学生感到比较枯燥的内容,课的开始我先设计了一些8、7加几的口算以及十几减9的口算,为学新知做好准备。

  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15-8的算式。再通过摆小棒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将十几减9的方法运用到十几减8、7。对于15-5=10,10-3=7这种“平十”法,学生采用的较少,说明学生有意识的将算法优化,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①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②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③“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2-11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5-23

数学的教学反思10-25

数学教学反思05-05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02-1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2-2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7-06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09-0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5-2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