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6 14:59:06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平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比如: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这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十进制关系的变化,其实这也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我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

  2、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3、小组合作有效性。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在本节课中,我还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课中还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公路桥长,桥栏杆上的灯火数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都回答不一样,说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教师接着讲到:“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样才会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亿以上数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及数的改写掌握得比较扎实,同时也是为了培养课始,利用复习引入,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是学生能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为学生自主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分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的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每个环节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并通过合作交流寻求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尽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独立完成后,在通过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归纳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踊跃地回答问题,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准确率也很高,可以看出学生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蛮高的。 本节课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语言不够规范,有些随意,语言要简单。

  2、小组交流没有发挥时效性,也就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组长和老师督促检查不够及时。

  3、课堂的语言评价有些苛刻,不应该说“你不认真,已经影响了你们小组的成绩”。应该从正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受到鼓舞后,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更加地努力认真地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收获的同时,我更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出现的几点,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更大地进步。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数的认识”主题教研活动反思20xx年4月2日,市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我校宋校长的统一组织下,参加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讲评与研讨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非常的丰富,而且质量也很高。首先是由胡老师带来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说课。其次是吕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时说课,然后是张、王老师带来的《小数的意义》课时说课,接着刘老师进行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说课,最后是由武老师针对四节说课进行点评与指导;武老师针对项目提交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与指导,并与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教研活动以具体的课例使老师整体理解与贯通“数的认识”主题下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教学内容,有效的帮助老师们建立“数的认识”教学主题的承重墙,打通各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位老师胡林青老师带来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说课。首先这位老师的PPT做的很漂亮,清新淡雅,层次鲜明,有逻辑。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分两步进行。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还让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作后再组织交流,加强学生的理解。

  这一单元主要包含三个知识点: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加减法。胡老师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整单元的说课: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单元学习规划,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特色与反思。涵盖的面非常的'广,这点我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胡老师分析的非常全面透彻,听完之后我对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是很什么,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胡老师从课标出发指出:数的认识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十进制、位值制,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数感,并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让学生借助直观模型进行数数,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积累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多种数数方法和经验,渗透十进制的概念,培养数感。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指出:在第一阶段数的大小变化,但思维框架没有变化,并把第一学段中的读写数的方法,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等几个计数单位及数数的经验等有效迁移到第二学段中。在单元学习规划中,胡老师根据学情和内容对“认识千”和“认识万”进行了整合,把“估计感受千”与“感受估计”打通整合成一节课,整个设计做到了抓住核心概念,建立了承重墙,打通了隔断墙。

  学生们停课不停学,老师当然要停课不停研,教研一直都是老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专业素养的重要方法。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在一次课堂技能竞赛中,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这课。课后,学生喜笑颜开,而且还不停地念着“XX是XX的百分之几”?听课老师也谈论着课堂的精彩。应对这两种情景,对于执教老师的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冷静反思,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题材作为教学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透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超多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百分数概念的引入(出示超多内含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构成(在解决推选足球选手的问题中构成)——概念的强化(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例如: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概念的运用(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估计一下,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满意率为多少?),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带给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构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类型题就用这种方法做,如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份数。长此以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高分低能学生占大部分。因此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资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好处是什么,而是透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好处,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三、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开始,指挥从动作开始。”孩子们天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数学课堂中还学生动手操作空间,以动促思,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自主探究新知的渐进过程。我的《百分数认识》这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带给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与时光。第一次游戏活动,石头、剪刀、布游戏十次,让学生在这个游戏中得到调节,但用百分数表示自我游戏的结果却拓展应用了百分数,并让其他学生猜赢或输的次数,也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应用题打下铺垫。第一次在方格纸中设计图案,既让学生动手绘制、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数说,学习应用了百分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力,体现了学科间的密切关系。这样,我为学生带给了学具或操作空间,学生以此为依托,在用心的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晰,对百分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变化。

  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予学生。

  在《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务必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是让学生主体参与。“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想明白什么叫百分数?”、“我想明白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明白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不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在课堂最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们,你能用百分数的句子对自我这节课自我评价吗?”,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总结,学生争先恐后的来评价自我。有的说我这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没学会,哪些知识没学会或还疑惑;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对自我的学习表现()%满意,哪些地方满意,()%不满意,哪些地方表现不好;还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愉快()%、紧张()%、遗憾()%。整个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必须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本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在实例中感知,在思辨中发现,在运用中理解,在总结中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愉悦的课堂中,学生潜力得到了发展,个性能得到了张扬,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现代数学教育重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密切关系,重视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周围的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好处,而不是把数变成枯燥的运算,冷冰冰的数字。教师要为学生带给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资料。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这样的思考:

  一、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题材作为教学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透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超多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百分数概念的引入(汇报课前搜集的超多内含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感知,例如:姚明的整个职业生涯,投篮命中率为82。6%)——概念的`构成足球选手的问题中构成)——概念的强化(黄豆种子的发芽状况)——概念的运用,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带给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构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类型题就用这种方法做,如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份数。长此以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高分低能学生占大部分。因此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资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好处是什么,而是透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好处,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这节课超时了,精心设计的一些练习没有完成,回想一下,每次的课总是显得前松后紧的感觉,是自已设计一节课的资料太多呢,还是自已在处理某一环节时把握不好呢?还真是要再深思。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比较多,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成功之处: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也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从横向看,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在教学中,根据小学数学学习手册的编排体系首先进行整体框架进行学习,然后根据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具体复习,并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但是不能说整数只包括0和自然数;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共8个;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0.5的倒数是;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等等。

  不足之处:

  1.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容量很大,但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出现了不同方面的错误。如:同时含有因数2、3、5的.最小三位数是(235);如果a=2x3x7,b=2x5x7,那么a和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7);0.08的计数单位是0.01,再添上(80)个这样的单位是0.8。

  2.不认真读题,导致出现同步46页9题,大部分学生在上面的□里填的也是小数。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课始,利用复习引入,来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使学生能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为学生自主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分为亿以上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三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每个知识点我都设计了3个基本环节,即:

  ①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探索;

  ②交流方法;

  ③练习活动。

  在每个环节,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并通过合作交流寻找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这3个基本环节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探索——交流总结——熟悉巩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通过与伙伴的交流讨论,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在探索新知识的各项数学活动中,学生充满了自信,而一次次探索成功,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本课教学令人遗憾的是,在学生探索完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没有将它与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对比,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以致少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对方法混淆不清,不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在学习完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题目要求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少数学生也糊里糊涂地运用了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而单位写的却是“万”,在练习课时,应重点强调这个问题。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我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千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今天上了一节《百分数的认识》,提早了一个多星期酝酿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一次次修改完善,甚至于在上课前的一个小时,我坐在车上梳理教学思路的时候,猛然觉得某个环节可以再修改,立马提笔改动;上课前的半个小时,我再次地修改了课件。对于自己的这些行为,我是这样解释的:除了内心有些小紧张外,更多的是我在不断地完善自我!我认为,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在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中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充实自我——追求自己要达到的,坚持自己要完成的。

  我在头脑中演练过无数遍上课的场景,有对突发情况的预设,有对学生的回答的预设,有对随时调整教学环节的预设,但我从没有想过,课堂会如今天这般的尴尬与无奈,心里顿觉疲惫和无助。我难过于一个问题抛出,看到的是一张张茫然迷惑的脸;我伤心的是对于同伴的回答,同学们没有任何的反应,一个个犹如与世无争的世外高人般观望。啊!同学们,你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啊!

  学生的不给力给了我迫切反思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数学特级教师周卫东说:不怕失败就怕没有创新!而我目前所惧怕的是,我已迷失在数学教学的茫茫迷雾中……这节课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

  反复揣摩这个经过无数次修改的教学设计,是设计的死板化让我在课上没有了挽回的余地吗?

  透过课堂,我该看到的是什么?

  首先,对教学的侧重点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因为在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百分数”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预留理解“百分数意义”这一环节,时间上就显得十分仓促。这一整体的失衡直接导致了本课的重点没能得以讲清,难点更没有突破。

  其次,对学生的预设不够。我没有想过“出勤率”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坎儿;也没有想过学生在理解“通过求进球率的大小来确定选派队员参加罚球是最合理的标准”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当课堂出现冷场的时候,我怎么去调节?用什么“武器”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这些都是在课堂之前我所没有想过的。而只有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我才意识到因为缺少了对学生的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就不能及时地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回应,延误了最佳的时机。正如老师们在评价这堂课时所说的,把学生想得太过高水平了,应该放低姿势,让学生一步步地往上爬;上课的节奏太快了,没能给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思考的空间。归结一句话,那就是我没有充分学生的已有学情,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这节课的实施。

  接着,我需要反问自己的是:在教学效果上与预期的效果存在着多大的距离?上这节课前,我的原始目标是什么?(即,我力求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和带着怎样的出发点设计的这节课?)上完这节课后,我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达成率有多少?不自觉地在头脑中隐射出的是学生木讷的`眼神,我很难分清是困惑不解还是根本就是无法理解。这让我怀疑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把握、对数学思想的本质,是不是只停留表面?我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打着“要努力地在教学中灌输数学的思想,力求学生得到能力的培养”的幌子在教学。

  雷校长的一个建议点醒了我,她说:如果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意义”之后再来说“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或许效果就不一样了。其实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有这样的环节安排——在质疑:“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呢?”后,留下一个悬念,之后在引导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再从中体会到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只是预设往往替代不了实际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混乱下就显得毫无秩序,毫无条理了。可见,数学课堂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拐弯抹角,平铺直叙或许更为直观明了。教学的设计太过完美无瑕了,真的就硬生生地堵塞住了学生的生成,没有为学生留下空白,这是数学大忌!这让我想到了特级教师周卫东老师一直在强调的:要给教学留白,要给学生留白!在此,我着实犯了一个大错误!该深思!

  此刻,心情越发地凝重,越想越懊悔!我怎么把周特所强调的“低结构,”给抛到九霄云外了……大问题的设计在哪里?指向过程维度在哪里?催生真学习有没有体现?天哪!一阵阵汗颜,我顿觉得自己单凭主观在设计教学,也太把教学当儿戏了吧!

  但不管如何,这节课,带给我的远比“成功”要多得多的东西,这是一种自我的历练,这是一次自我了解的过程,这也是一次全新的洗涤。它在告诉着我,在教学的路途上,我所遇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自由人”,只有心中有一把“教”与“学”的平衡尺,才能做好权衡,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勉励自己,虽然课并不成功,但我正努力地从“失败”中汲取力量!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总复习说它简单,也简单,做练习题也行。可是每到总复习时,我总是感到比上新课还要难,如何复习既不让孩子感到是在烫剩饭,又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呢?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数、读、写。复习目标是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了一个课前谈话,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课前我给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上课形式: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题目是“争夺小红星”。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我把我们班按座位分为四个小组(明确小组的分法),哪个小组的小朋友主动发一次言,而且正确,我就奖给他一个红星(出示红星)。最后我们统计一下看哪个小组得的红星最多,哪个个小组就是冠军。大家想不想得冠军呀?(想)想就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听到这里,所有的同学都跃跃欲试了。当场兑现的小红花和为小组争荣誉的心理极大地高涨了学生的热情,而学生课前准备的苹果卡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各种游戏,使一堂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机勃勃。

  2、不平均使用力量,用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的复习来带动其它知识的复习。这节课就是以数位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来带动其它知识的复习。

  3、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组织复习内容,使全册内容形成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一教学策略在本册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是:

  (1)整体回顾全册知识内容。由于这堂课是总复习的第一课,所以一开始我就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简单回顾全册知识内容。在学生回忆整理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让学生形成对全册知识结构的整体印象。

  (2)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与部分联系的基础上提高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学生对全册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紧接着我就给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复习目标,这样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复习时又要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精心设计复习内容,不贪多但求精,妥善处理提高复习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100以内数的认识”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最初设计时我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包含进去了,但后来发现内容太多,容量太大,恐怕学生一堂课掌握起来很困难,所以忍痛割爱,删掉了“比较数的大小”这部分内容

  4、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练习课,在复习中不是只抓知识技能的目标,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如在复习了数数后,教师随即小结:大家真了不起,会用各种方法数数,会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还会10个10个地数,还会倒着1个1个地往前数等;在看图读数、写数、拨数并找规律后,教师及时小结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数,先要看清这些数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变化的,再看每一次是增加几个还是减少几个,最后填上合适的数。

  5、有效地利用开放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46、()、()、()”这道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获得不同的答案(可以递增;可以递减;等差可以是1;可以是2;还可以是5、10……),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再如“说出个位上是5的所有两位数”等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而且有利于训练思维的有序性和周密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6、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本节课我尽可能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愉快的、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复习100以内的数。如,当场兑现的小红花,在苹果卡片上写自己喜欢的数,请你想请的小朋友来猜数,而数数与写数都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时用欣赏的语言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热情,将整堂课组织得井井有条,生动活泼。

  我意识到在这堂课中我有几个地方需要改进:

  1、在看图读数与写数时,应该对学生明确他它们的不同。每一幅图下面应该既有“读作:xxxx”也有“写作xxxx”,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分了。

  2、在学生说出所有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同的两位数后,教师提出:最大的两位数就在这些数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比它大1的数是几?它是几位数?在这里应该将知识再延伸一下,可以让学生说出最小的两位数。

  总而言之,本节课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怎么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伙就培养得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收集数据,先估算,再动手数1000个小正方体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地教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因此,这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是:估数-验证-交流-再验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建构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不足: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这节课中我应该本着数学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些如"看看身边的数";还可以模仿幸运52猜一猜吸尘器、羽绒服、消毒柜等,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又渗透了交通安全知识,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就会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到学习带来的愉悦!这比单纯的课堂练习更有效。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并突出了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还不是讲得很到位,特别是有一道题目:把四个0和四个1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只读二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一个零也不读的数。再讲解这道习题的时候,我以为基本上同学都能掌握,然而在后面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同学完成的不是很好。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我在上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是要为学习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我用的'方法如下。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