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0 14:43:42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小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进行导入,促使学生对整数加减的竖式计算进行一个较好的梳理及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通过图片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同时,我还对题型进行了拓展,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如:7.3+3.24= 、5.1+3.35= 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突出小数点对此的计算方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

  一、成功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克隆牛的身高和体长”的一个情境。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因此我把情境改为“算算老师的身高”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体现学生为本,倡导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我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倡导先学后教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学生交流时,学生会在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适时沟通竖式计算方法,从而明确小数加法也和整数加法一样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的!

  此时,有学生会质疑,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掉,教师适时点明: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同时指出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要进行验算。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异性想法得到交流激荡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生生间的互动。课堂中组织起学生进行生生间、组际间的交流,这使得呈现出的观点更原始、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基于这一平等互利特征的差异展示,不仅为学生所喜爱和认可,也让教师得以准确把脉学生的学情,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引导与点拨。

  3、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

  算法的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本环节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课上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体验再组织汇报。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第一,通过例题课件展示与相关问题的追问,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掌握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用0来补足。第二,通过例题课件展示,让学明白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情况,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二、遗憾点

  缺少追问。如:“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等问题。同学们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很容易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缺少与学生的思考,对理解算理和算法不够深刻。

  合作交流中老师缺少巡视指导,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质疑和问题,没有及时的抓住和呈现“亮点”,留下了一些遗憾。如:出现了数位没有对齐的情况、计算错误的情况、整数后面没有添上小数点和0的情况等。

  没有大量的练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用了较长的时间才结束了新课的学习。这样一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出现了问题,没有时间让学生来大量的练习,导致了课堂不完整。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唯一的、不可预测的,也就意味着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课堂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下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怎样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怎样让学生经历算法获得的过程?怎样在计算教学中处理算理与算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机会与空间?在这次讲课中,给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小数加减法》一课,历经选课、磨课,得到了张志娜校长、郭子平主任、魏瑞霞老师三位专家的细心指导,工作室成员、同事们的献计献策,终于顺利讲完了。通过这次讲课,带给我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帮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我以后在研读教材、把握课堂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下面就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

  优点:

  1.新知导入前的抢答游戏从不同类、不同单位和单位划归三个方面揭示单位统一的重要性,渗透了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为小数加减法做好知识铺垫。

  2.在讲解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错误类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方法。

  3.练习题的设计巧妙、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道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再次巩固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还渗透了估算教学。

  4.进行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不足: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个别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讲解引导稍多,缺少学生独立的思考与交流。

  2.对2.3-1.46的处理应再细致些,如与加法进行对比,这里为什么不能把6直接落下来?再如算法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教学,10个0.01减6个0.01是4个0.01再次强化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让学生丰富对算理的理解。

  3.验算的方法是根据什么知识?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相联系,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思考:

  1.关于5个门+3个窗,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学生第一反应报出“8个”以后,学生又迅速地改正了,认为门和窗不一样,不属于同一类,所以不应该直接相加。在此次讲课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一会,甚至有学生说到5.3个门和窗。反思此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门和窗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单位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是都属于房子的一部分。如鸡和鸭虽单位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家禽。此素材可能引起学生的误解。所以,我觉得应该改成“5个门+3头牛”。其次,前面两道题目的处理没有凸显出单位的重要性,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在第一个问题“5个苹果+7个苹果”时我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答案“12个苹果”就给学生了一种正强化,到了第三个问题,学生马上会从单位角度去想。而此次讲课,前两个题目我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歧义。

  2.小数加减法为什么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三次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逐渐让我清晰计算教学的模式,就是计算教学一定要依托情境进行教学。第一次设计了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情境,让学生计算比赛成绩。这里的成绩都是两位小数,无法突出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当时还计算了五轮比赛成绩,耽误的时间比较多。第二次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编出小数加减法的题目,针对各种类型进行算理、算法的教学。课后研讨时,专家指出,对学生来说,直接理解算理有些抽象,最好是借助实例或者是图形来理解算理更清晰。所以就有了第三稿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依托元、角、分的知识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这样学生就从两方面理解算理,更有说服力。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与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自参加工作以来,对计算教学的上课思路一直是模糊的。自从参加省小学数学网络研修,听了姚宗岭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道了计算教学是要讲清算理和算法的。并且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升化。通过对小数加减法的备课,我认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对齐,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但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他们大多数知道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也有个别灵的学生知道小数点要对齐,四年级再来上小数加减法这节课,那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小数的意义来理解,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想用图形教学法,和市教研员一聊觉得这不是数学模型)

  真正上课时,县市里的教研员都来听课,有点紧张。

  学生真能提出98.35+0.7=,7为什么要和3对齐,而不和5对齐?我及时抓住这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只能说出因为5在百分位上,而 7在十分位上。这时,我继续追问,能否从计数单位这一方面说一下理由?这个问题有难度,只能说出5和7的计数单位不同。这时我急于总结了。其实完全可以再问怎么个不同法?学生很快会说出5表示5个0.01,而7表示7个0.1,不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能再随即出示那个图像就好了,不知行不行)

  然后,我又问为什么3非要和7对齐?强化这一算理的理解。

  这时,我该总结板书了,可忘了这个环节。马上出示练习小数加法。在学生在做完练习以后,我来了个板书小结。县教研员张老师看出来,笑了。呵呵。但市教研员张老师,却认为这样做比我之前那样设计的要好。我的理解是通过让学生做几个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如何用最简炼的话说一下如何做小数加法。

  再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减法,让学生体会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对于小数末尾需要添0的,我通过把3种不同方法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去发现哪种方法最好。

  这节课由于没有到电教室去上,没用上实物投影。所以没有处理练习题。这也是我一直毛病。不能做到精讲多练。

  县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要强调不光这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满十都要往前1位进1。多看郭思乐的三本书,要用理论来支撑,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生还要继续培养。

  市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每一步都要严谨。自主研修时,关注出错的人,每一节别留知识缺陷。

  我会每天快乐的工作着、思考着。一定坚持。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学生由于在之前对整数加减法接触较多,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应该能顺利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所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购物小票自由读读这些信息

  (1)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提出几个简单加减法的问题,并口头列式。

  2.四道“小数的加减法”:

  (1)独立用竖式计算;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指名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3)评价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第一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在尝试中学生不大会出错,重在说明这样对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第二、三、四题是第二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及整数减小数,在尝试中学生可能有错误:数位没对齐、进位错误、倒减、退位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在纠错、说理、争辩、比较中再次感受数位对齐,并发现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实现了数位对齐。]

  3.小结: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是比较成功的:

  1.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尝试计算之前,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6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既回顾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有使孩子们复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按法,教学中应尤其注意整数部分是0和小数末尾是0的情况。但是,只有这些并不完整,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使孩子们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按键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怎样按键更准确、更快速。因此,教学中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小数加减发的一步计算小数加法:情境导入——分析、了解购物单——自主提问,口算解题——笔算

  感受笔算的复杂——用计算器计——探索用计算器按键的方法——小结方法

  小数减法:快速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回顾整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猜想: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用计算器计算。

  此外,对“练习与巩固”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利用计算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我补充了小明家收支起情况的统计表——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不过,在教学中,我总觉得我的课堂中缺少点什么。具体是什么却不得而知。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的心中总有许多遗憾,有一种没有尽兴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一节不完美的课。距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张继安校长在听完课之后对我的教学做了相应的分析,他指出我教学中的优点:1.0.80的按键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按键的.过程,比较、小结出最好的方法;2.在学生自己知道按键方法之后,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提炼;3.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从而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是实际的需要。同时,张校长还指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1.例题的教学中,出示购物单,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的解读,了解购物单,让学生多说说从购物单中知道了什么;2.教学用计算器按键时可以询问“一共按了多少个键”,让孩子观察、思考,明确按键的次数越少,计算得越快;3.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是用于生活的。教学时,可结合收银员结账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但仍有很多地方没有想到。我特别的佩服张继安校长,他每一次帮我分析时,总会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而且,可能在我们教起来毫无特色的设计,到了张校长说的时候,就会与众不同,本来还无生气的教学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或许,我的教学中所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灵魂”——这种灵魂是由教师的“智慧”和对教材的钻研构成的——这也是我在本节课教学中的“遗憾”。不过,正因为有遗憾,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会逐步完善。

  每一次,进步一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二次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五(2)班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相对于第一次在五(3)班的教学,我结合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在教学中做了一些修改:

  1.舍弃了“练习与巩固”部分的拓展题。

  2.在教学中让孩子更全面的认识了购物单,孩子不仅说出了有哪几种物品,还说出了各种物品的数量和单价,以及金额的计算方法,说出了超市的购物小票的单价、金额等通常是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他们还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3.教学例1时,在孩子们说出“0.80”的不同按键方法之后,我分别询问“一共按了几次键”,使得孩子们比较那种按键方法更快速,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此外,结合我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我还做了以下的改进:

  1.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之后,让孩子们结合具体的例子反思: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使孩子意识到“能够口算的就口算,能够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稍复杂的题目就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孩子们在遇见具体问题时,能够进行算法的比较和选择,达到有效计算。

  2.我昨天在超市购物,结合我的购物小票: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方便面21.80

  饼干42.50

  酸奶17.00

  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李老师买了2包方便面,超市的收银员可以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1:扫描两次录入。

  生2:我有一次在超市购物时看见,收银员是扫描之后再乘几,我觉得她应该扫描一次,再在电脑上乘2。

  师:有两种方法都可以呢!李老师还买了4包饼干,如果你是收银员,你会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我会扫描一次,再乘4。

  师:(询问其他同学)你会用什么方法?(教师询问五六个同学,都是用相同的方法)

  你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方法,而不是扫描4次呢?

  生:因为那样扫描的次数多,比较麻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非常活跃,而我也深深的感到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散发出魅力!

  这一次的教学,虽然也有些许的不完美,但是我的心中不再有“遗憾”。因为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因为自己的教学思考,这堂课中,我是在享受教学,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探索,他们急不可耐地想把自己平时的经验运用到课堂中来,我感觉到他们在这节课上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我,因为他们,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动。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7

  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我抛弃了教案预设的框架,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让学生用小数直接进行购买商品的价格计算。

  在做的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解答,分析归纳他们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在他们做完后,对他们说:大家都很聪明,能够独立做从未做过的'题,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我们交流一下,展示你的成果,好吗?几句亲切的话语让同学们有了表现的欲望,纷纷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回答真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而富有情趣,各有各的道理和内涵,从多个角度把简单的小数加法进行了合理而深刻的剖析,让我直面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历程。反思我平时的教学行为,是不是有时太细了?我的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很有可能换来学生的心不在焉,甚至是逆反心理。

  而今天的这堂课,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参与者变为探索者、创造者,这样教学,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创造力的培养也在迁移默化中生根发芽。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会在新理念的潜意识下凋零。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8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数学教育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内容的置换。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行教学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买的文具,从而获得图片上呈现的数学信息,通过信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出想买什么?然后由教师的问题引入例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质疑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并讲述了生活中一个有关小数点的真实故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次让学生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

  接着教学小数减法时,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励学习兴趣。用他们开始想买的文具提出自己的减法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就乘势追击,巧妙的提出想让他们解决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板书减法竖式时(1.2元-0.6元),故意不写差上的0和小数点,使0.6变成6,这时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映,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老师的错误,有的学生说漏了“0”就不是小数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小数点就变成6元了,大家说得可热闹,把一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课,而这样的质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着这样的气氛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不能不写?”结合刚才的争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并完成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升华。把教师的讲解权充分还给学生,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孩子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在这次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为教学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合作交流、讨论、说理、争辩、纠错,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下来,我认为整堂课缺乏严密的安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教材的灵活运用不够,创造性差,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好,导致练习量不够,学生的反馈老师无从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9

  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整个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成功之处:

  练习中,学生由于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计算中都很自觉地采用了简便计算,学生学习上不存在什么困难,新知的学习非常顺利,练习的巩固也很顺畅。

  不足之处: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出错较少,但是在应用减法的性质上学生出错较多。例如:7.3-4.8+1.2和12.89-(6.89+2.3),因而在新知的教学上要多设计应用减法性质的练习题及变式练习,让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0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

  一、成功点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的实施不能就课本教课本,依样画葫芦,而应立足新课标,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学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

  (二)、体现算用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时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给计算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计算技能的形成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与“用”的度,明确计算教学应以计算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我设计在最后的练习时先计算再应用,主要是因为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算用结合的理念。

  二、遗憾点

  这节课在备教材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缺少对学生适当的引导留下了一些遗憾,如:计算6。45—5。86的时侯,出现了数位没有对齐的情况、计算错误的情况,这些教学资源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于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在时间上就不得不付出。纵观我的这节课,没有大量的`练习,用了很长的时间才结束了新课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并没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缺憾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断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怎样教学才能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怎样让学生经历算法获得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怎样体现“算”“ 用”结合?在计算教学中怎样凸现算理与算法?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与空间?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小数的加减法,首先让孩子从情景图中能获取信息,并提出一些需要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我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显示上。

  接下来,我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在计算中“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是个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之后,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教学有时也需要把它放在具体的情景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也反应出一些问题:

  1.在课堂控制能力方面的不足。如:在创设情境提问题时,放的太开,学生的提问过多,用时过长。最好两轮成绩逐步出示,递近提问。又如:在学生反馈时,应把握时机,对重难点进行点拨。在这节课中,我对数位不相同的数,在计算时怎样对齐,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补0的知识点,点拨的不到位。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自身语言表达的准确。本节课上,有些学生的发言不恰当或不准确,我都没有及时指正,形成规范。特别是一名学生建议用先把小数点去掉当整数算,然后再在得数中加上小数点这种方法计算,我没有这种方法的弊端,导致后来有学生误把这种方法当成简便方法。在强调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时,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说成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也没指正。

  3.课堂节奏没把握好,导致练习数量、种类过少,学生容易出问题的题形没有出现,讲评不到位。

  今后还应重视提高个人素质,多学习,备课要多思考,学案要备的更精确。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但是由于近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运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运用得当,学习效果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习了混合运算,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加、减法笔算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和数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成功之处: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摘取义卖铺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并总结笔算方法。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

  1.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2.的前半部引入不够简化,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待学生的思考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可能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和总结笔算方法,会有新的火花产生。或让学生把笔算方法用补充完整的方式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3.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刚才所说到的方法总结的问题上,小组讨论的珍环节上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这也是时间控制得不够好的结果。

  4.练习的多样性还做得不足,其中没有改错题是最大的不足,这一知识点,改错题应是最直观和有效的。

  5.课讲得也多,主要是一些问题总结得不够系统,讲起来话就多。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附数加减笔算方法:

  1、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对齐。

  2、 小数部分空缺的数位用0补。

  3、 进位和退位要标清,得数不要忘写小数点。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4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本课的最大特点。课前的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糅合在一起。 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

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于体验、感悟和共享;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评价教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投入、乐学与善思。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前数学教育、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尽量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达成,做到有机的统一。主要是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情景,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急切需要。启发学生经过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其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归纳算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概括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重学习研究的方法策略,特别是通过与整数加减法的比较分析,找出内在联系,注意验算检查,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如果只是原有知识上的简单重复,学生就会很枯燥,没有兴趣,因此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采取尝试探索教学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把研究利用小数的意义来掌握计算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有价值的`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相应的算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自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

  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尝试多种方法,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建立在小数意义上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再一次尝试、汇报交流,从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相同点。

  通过对小数减法的进一步自主尝试计算与思考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提炼法则,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注意的问题。并再次与整数加减法比较异同,进一步加强小数加减法法则的巩固即: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在计算中,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可把0去掉。

  这一环节还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再熟悉的生活背景下通过学生口算、列竖式计算并验算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最终使学生学会数学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反思:

  自以为在教学之前也认真的专研了教材,也创设性的运用了教材,但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设还是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特别是第一环节学生的提问与列式的处理上,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在后面的环节处理上有些急,所以,有些关键点上没能点到位,显得有点过过场的感觉。导致学生对于概括小数法则上有一点仓促,没有想象中顺利,而是有些吃力,最后导致未能完成预设中的后一个拓展运用的环节。

  对学生研究不够,对学生预设生成的估计不足,理解教材与学生结合不到位,备教材的同时还少备了学生,特别是可能生成的东西估计不足。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3-0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9-19

简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6-22

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6-21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04-24

小数的教学反思01-13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学反思04-06

小数除法的教学反思10-10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