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08:47:06
【精选】地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反思1

  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具体思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向着素质教育为主转变,但由于高考的制度变化不大,导致现在“分”还是学生的命根没有突出素质教育的优势。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半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例如作为走在高中新课改革最前沿的广东省,为了对付xxxx年的第一次高考,地理教师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2

  学习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认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就地理知识而言,地理学习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到想象的渐进过程。教师应充分展现个人魅力,用幽默而风趣的语言,首先打动学生,吸引他们的眼球,在感觉上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轻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任其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从而达到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的目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让知识成为学生心灵的.阳光雨露,使学生如沐春风,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

  例如,在上到“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中,在回答一位学生关于“日地距离有多少”的问题时,我说:“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这个是一段非常遥远的距离,到底有多么遥远呢?假设我们用光线去走这段距离要用上8分钟;如果世界第一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在地球上高歌一曲,到达太阳那也要等上14年的时间才可以听见,如果你听后非常着迷他的歌声,然后你来到地球找他签名留念,你会发现他早就已经退休了;如果火车去走这段距离也需要300年的时间,即使可以到达太阳,那什么也不需要做了,这辆火车直接可以放在太阳公公那儿的历史博物馆。”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将具体的数字形象化,不但增强了讲解问题的趣味性,还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渺小”的感受,更使得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地理教学反思3

  摘要: 从20xx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完成一届班主任和地理教学的任务,三年来,身为粤北地区的一名地理教师面对实际的课堂,的确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本文总结了自身关于这些困惑的思考和解决办法,是对这三年高中教学的反思。

  关键字: 高中地理 困惑 反思

  从20xx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完成一届班主任和地理教学的任务。尽管想象中的课堂在头脑中已盘旋了许久,但是真的面对学生时,却依然感觉束手无策。三年来,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理论是对的,想法是好的,可要推广,的确困难重重,也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困惑!

  困惑一:为了努力近可能实现或是靠近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当中,添加了活动环节和问题讨论环节,这么一来学生们感觉课上得很开心,主动性发挥了。但是好像一节课下来,具体知识点很少落实,好像总在诗情画意,也没什么时间来落实,一旦考察下来,学生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当前高考大棒的指挥下,教师怎么对付考试这一关?特别是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一学生及家长,不像初中学习时那样听话和那样踏实,长期这样的情况,大家能接受吗?

  另外,想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讨论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带问题听课。高一刚开学几个星期还可以,越到后来越行不通。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时间给你预习,更谈不上讨论,再加上高一学生的作业量过多,每个学生的程度有差异,做作业的完成时间不一样,成绩好的学生也许有一点空余时间,但科目太多也不知道先预习哪一科好。你想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节约一点时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放弃这种做法。

  困惑二:也许你在利用新的课堂教学,与你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师可能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这样一来,学校的考试分析一出来,你都会感觉巨大的压力,不要说挨到高考成绩出来再去定论谁的`做法对与错,就是单元或月考成绩一出来,你也许就要收敛自己的做法了。我想这恐怕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原因了,升学的压力摆在那里,谁也绕不过去啊!

  困惑三:学校生源不同会有分不同类型的班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班级,我们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鉴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就算在同一种类型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很愿意参与到活动和问题讨论中来,有的学生就很不适应,特别是一些从乡镇升学上来的学生,学习态度很好但却总是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有这样的情况,恐怕也得从大多数的学生情况考虑,多用传统的方法!

  困惑四:在我们高中地理的课程安排中,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自然地理这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大气运动这一部分,这些课程又安排在高一上学期的课程,学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就碰上了难题,不少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基础也不牢固,又严重影

  响了以后的学习。加上此时尚未进行文理分科,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我这三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困惑的一些做法或想法:

  一、教师要不时地进行自我提高,提高自身素质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以及个人的魅力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提高自我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除了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之外,积极主动听比别的老师的课也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开拓思路。另外,每周的备课组会议也是大家交流的好机会,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能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进行记录和总结,这对于教学的帮助很大。

  二、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把身边的于我们地理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我们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到我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这种方法不能过早实施,应在学生学习地理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们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比如在我们学习影响工业和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部分时,学工业的区位因素,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把我们周边的工业园区的区位联系起来,分析它的区位因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优势,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农作经验,将平常的生活经历与课堂结合起来,相信能有不错的效果。这样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体验学习过程和成功的乐趣。

  三、尽量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良营宽松的课堂环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我相信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让我们老师有个好心情,能够开心的上完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也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总之,这是我三年来的做法和想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尽最大的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个人魄力赢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虽然还有很多的困惑和难题没有解决,但是还是一直在探索着!

  参考文献:

  [1]刘转道.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魅力中国.20xx

  [2]王涛.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案例.20xx

  [3]赵志华.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商丘日报.20xx

地理教学反思4

  通过执行《发展与合作》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备案:

  一、三点值得探究之处:

  一是时间问题:若允许,最好用两课时来执行。一课时的时间太紧,要达到教学目标很勉强。若用两课时则游刃有余,可以用更多的实例来将问题予以阐释,而且实例也可以讲得更具体、更精彩,也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该节的乐趣和学习价值。

  二是资料问题:没有更多的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来展示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差距。要是有反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生活、环境等的照片,将给学生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不言的教育效果。

  三是课堂控制问题:由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较多,因而对于班级管理相对较弱的班级,容易造成一发不可收拾,不能很好地执行教学目标。

  二、两点成功之处:

  一是组织学生在图上迅速找国家活动。整个活动气氛十分活跃、积极。当我报出要求他们迅速找到的国家名的时候,几乎每位同学都埋头在图上找,其着急的表情足以证明他(她)多么想首先找到老师所报的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且不说学习结果,这个过程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快乐。要是可以,我愿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变着花样开展这个活动。正如在教学目标中提到的“表现性目标”取向一样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反应是多元性的,所学到的东西也是无法预知和估量的。同学们一旦熟悉了各个国家名称、位置,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好处,能使他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在思维空间里找到落脚点,从而使知识点在头脑中立体呈现。比如一提到著名诗人泰戈尔、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大数学家高斯等等,就即刻在头脑中反映出印度、英国、德国等位置。使知识间得到相互强化。就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而言,就是在这样的积极寻找中就逐渐培养了起来。远比指着图让他(她)看的读图练习效果好得多。

  二是抓住课堂上出现的“切入点”,深入剖析中进行知识灌输和德育教育。每一届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都会有同学在课堂上不经意地提出:那些国家那么小把它占领了算了。这一方面说明同学们关系国际事务,另一方面又显示出缺乏基本的国际常识。我即刻抓住这句来自同学的话,实施国家间地位平等和国际合作的教育教学内容。效果很好。

地理教学反思5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教学设计,要以系统科学理论作指导,全面分析教学中诸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作用,控制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中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智能训练。例如高中地理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

地理教学反思6

  上周日由于清明节放假调休,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县运会,我班的一节体育课学生要求我领着他们去上,我没有答应,我和同学们商量这节课在班中举行地理知识竞赛,聘请地理老师出题,学生非常高兴的答应了!我去和张文淑老师商量,张老师也非常的乐意!

  竞赛采用抢答的形式:

  第一题……

  学生刷的一下子都站了起来……

  我没有看清谁是第一个站起来到,和张老师商量了一下此题作废!

  我搬了个板凳站在上面看哪个同学站起来的最快。

  第二题……

  终于看清楚了,张老师点评,加一颗星。

  第三题……

  学生又刷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我站在凳子上也没看清是谁第一个站起来的。

  张老师说是刘立程,经学生一致同意,这颗星给了五组。

  ……

  ……

  最后公布成绩,各个组的成绩相差无几!

  总结:

  1.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

  2.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课堂上听讲格外认真,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地理教学反思7

  本学期以来,通过听课、教学,对于教学活动,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育观念,它已为人们广泛的接受了。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长期影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真正的发挥出来,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本应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趣味性的过程。因此,为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里,我仅针对所任教的地理学科,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学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学得有趣,即产生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相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是直接兴趣,如学生对某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与学习活动结果相联系的则是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觉得它对考学太重要了,于是产生了的学习兴趣。从地理知识本身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学科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间接兴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这一节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二战期间,英军巧妙利用西欧地区天气变化由西向东发展的规律,不仅成功躲避了德国法西斯的空袭,还用大雾作掩护对德军进行反击,使德军损失惨重的小故事。这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讲梅雨天气的形成时,让学生先将“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词理解一下,然后再讲解梅雨形成的原理和分布,这样使课堂更生动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海陆风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地里问题。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材在每节课后还设计了“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广泛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完成后,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两幅天气变化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读图、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手势法:如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

  (2)口诀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用此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来描述月相的规律,简洁而明确。

  (3)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住等;

  (4)图象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尤其地球的公转,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及洋流的分布内容繁琐又不易进行机械记忆。

  (5)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

  (6)实地考察法: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比如在《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这一节,给学生提供各类岩石的标本,使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海蚀地貌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日在海边多走走看看,利用蓬莱的地理优势。凡此种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地理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智能,也促进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实际,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地理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志向。

  以上是这一学期来,我在地理教学方面的侧重点及目的,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地理教学反思8

  从总体上看,课堂上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活动形式,在课堂上我们均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教师蹲下来了,学生站起来了;

  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批评的话语少了,表扬的话语多了;

  教师冷漠的表情少了,学生开心的笑容多了;

  学生听讲的时间少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多了;

  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了。

  走进六中开放周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课堂已经涌动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展现了师生的生命风采,体现了人性的回归和生命意识的觉醒。

  下面,就教师的活动、学生活动状态、教学过程发展状态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一堂地理开放课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的活动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是一种创造性的职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各有所长。这堂课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师能充分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的教学设计。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始终对学生充满热情与爱心,充分信任、关注每一位学生。能结合学生的旧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尽力帮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的知识,能创设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来感召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身也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且表现出较好的专业技能基本功,能合理和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

  二、学生活动状态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本位”思想。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动力。学生们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表达的自我冲动,每个学生的这种欲望和冲动汇集起来,便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品偿到成功的乐趣。

  这节课的课题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授课教师课前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设计了交流、讨论、活动等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动脑、动口,让全班学生围绕本节重点内容展开,培养学生的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较高,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需求,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大多数学生能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模块,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开放了学生心态,张扬了学生个性,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会倾听、协作、反思、分享和理解。

地理教学反思9

  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渴望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然而众多孩子的这种良好愿望往往被老师所漠视。每日评选一位杰出学生,就是教师在尊重、关心、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给他们成功的希望。

  评选每日杰出学生,最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我在评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重在看其当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现,所以人人都有机会当选。

  比如,不爱发言的学生勇敢举起了手,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了一次作业,优秀学生又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参与集体活动表现突出者,平日乐于助人文明有礼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者等都有可能获得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

  另外,对当选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我还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谈心,私下与他们来个约定,只要达到约定的目标,就能实现当杰出学生的愿望。因此,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我这儿领一张杰出学生的奖状,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成为幸福的杰出者。

  为了让杰出学生多一份荣耀与责任,我在班上规定杰出学生当选后就成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的日常事物,包括开门关门,布置黑板,发表简短演说,带领大家学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杰出学生的采访,填写好班级日志,作好班级课堂表现记录,下午离任前做一日小结等。

  自从评选每日杰出学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学生在“杰出”的激励感召下信心倍增,彻底地改变着自我。每日评选杰出学生活动产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杨超,一年前我刚接任时他还是一个受人歧视、令老师最感头疼的.学生,因为他除了爱说谎不愿做作业之外,还经常骂人。

  开学后不久的一个课间,大家集合做操时一位同学不慎将另一位同学的笔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满地都是,由于时间紧迫,前边跑过去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伸手去捡。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最后一个起跑的杨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收捡好散乱一地的文具后,望都没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当天下午,当我将当日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授予杨超时,在一片喝彩声中,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以后,杨超在我的悉心呵护下彻底地变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到上学期期末,他不仅当选为班级的“十佳标兵”,而且还破天荒地被评选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说实话,杨超今天的巨变让我都感到吃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实现了从未有过的超越?

  在杨超的一篇随笔里我找到了答案:“自从我当上了第一次杰出学生,一向对我责骂的父母第一次夸奖了我,那一夜我抱着杰出学生的奖状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从此,每当我面对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实,类似杨超的例子在我身边举不胜举。是的,只要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金矿,都能成为杰出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赏识激励,学生就会在老师平等地关注下创造奇迹。

地理教学反思10

  本章主要内容为选学内容,虽说在考试中不作为重点,但是该章内容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较密切,我国为人口大国,河南省为人口大省,对于人口的激增相继带来了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土地问题等,关于这些我们孩子在身边感受不是很深的问题,在其他地区确是极其严重,看到那些相关图片,也触动了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认识,这其实更适合作为一节资源教育课。

  人口后面相应的.引出计划生育与城市环境等,进一步涉及到家居环境与健康,可以让学生从自家环境说起,看看自己居住的环境是否合格,在室内污染气体中应重点给学生强调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物质——氡,这种无色、无味的放射物质最容易被家居忽略,也是考试中的一个考点。

地理教学反思11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地理教学反思12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

  1.明察问题

  明察问题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与目的,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是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例如,学生解答问题,必须弄清题意,明确问题问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过程,而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明确该问题要解决什么,需要哪些条件等。

  明察问题这一环节,通常被学生所忽视,这往往是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智力活动,它包括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审题为例,首先要有正确的感知过程,即看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理解题意,进一步分析题目所给概念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记忆过程。首先就要阅读全题,弄清题意,了解问题问什么或要求什么。因此,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

  2.重视知识

  所谓重视知识,就是为解决问题回忆有关知识,选择有用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明察问题之后,已了解了问题的性质,就必须应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回忆自己已有的有关知识,并尽快选择出最有用的知识,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重视知识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不仅需要记忆,而且还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出现某些弱点,而不易重现已学过的知识,甚至重现错误的或带干扰性的知识等。例如:地理知识中机械记忆的知识多,就增加了重现知识的困难,常表现在对某些问题的内容与要求十分明确,但无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复杂多样,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现错误或出现干扰性知识的现象。

  为了解决问题时善于重现知识,就需要加强巩固知识的教学,对知识有良好的记忆,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重现知识。此外,在教学中经常介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知识。

  3.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指在先前的学习情境下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掌握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等活动中去的过程。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用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经过期中考试我们各自有所思,有所获,我们师生达成共识,期末考试见。我们看中的不是分数:让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验!

地理教学反思13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执教高三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得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地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三年级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蓝本内容逐渐地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蓝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地理教学反思14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

  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篇四:初一地理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刘丽静老师在"森林资源"一课中以好大一棵树的`歌曲导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森林资源内在联系的认知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反思15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1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都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思索、去探索。

  一、要结合教的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2、13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问题、教学情境,加上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增加了‘活动’、‘阅读’、‘思考’等的版块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性图片。新课改的教材特点,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学习地理学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来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节影子上,什么季节白昼长”等等相关问题;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一起探讨获取明天天气的途径有哪些,让同学们自己做天气预报播报员,在乐中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生活中熟知的现象拿到课堂上,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在讲《地图》一节时,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这样的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

  三、运用现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谓‘教无定法‘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其独特的学科性质,更使得地理课堂上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变换中,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直观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在每堂课都要用到。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如各种天气各种气候的景观图,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记住了地理知识,特别是各种地图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建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节,“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中国疆域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学用具。

  以上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上的一些思考。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多的去思考,让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成熟。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05-04

地理的教学反思04-05

地理教学反思06-13

小学地理教学反思02-27

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3-02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5-11

有关地理的教学反思03-24

地理中教学反思03-21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04-10

地理期末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