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7 17:25:20
《荷花》教学反思【精】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荷花》教学反思1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潜质的培养。另外就应加强景物描述对人物烘托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能够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后的教学就应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务必探讨的资料,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务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荷花》教学反思2

  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苏教版国标版十二册中,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荷花》应该说是传统篇目,我们小的时候就学过,而这篇文章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想到这里,我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学生学习这课,这一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段在我的头脑中留下这么年没有忘记?思考之中,我感觉到这是因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我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我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加学校朗诵比赛。看来,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我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我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

  今天,也应该让学生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继续思考着这一课,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己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

《荷花》教学反思3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如果这样来认识和实施教学,整个过程就会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程式化。

  本文仅就以现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一课为例(课堂实录节选),着重探讨课堂中如何互动。

  首先,导入新课有实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独到的导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积淀和生活阅历,激发起他们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这样就给以后的课堂互动提供了基础。

  [教学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恐惧。读了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感受。

  生甲:景色真美。那生长着茂密芦苇的无边无际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真令人神往。

  生乙:除了景美,人更美。那群白洋淀的青年妇女们,水生嫂们,温柔多情,太可爱了。

  师:很好,看来《荷花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同学读出了景美、人美,有的同学读出了人情美、人性美;还有的同学读出了人物对话的语言美。孙犁的小说真是别有风味啊!

  (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战争是残酷的。这是他们的正常思维,而教师的导课中传达出了本文对战争的描写与我们的常规想象不一样,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习读课文。)

  其次,教学活动有发散,鼓动学生的互动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课堂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还是主动,完全取决于课堂的驾驭者、课堂的“导演”──教师。过去的教学,课堂上老师是“主演”,只是一味的讲,完全是“填鸭式”的,要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动学生说,自主地说,大胆地说。

  [教学案例实录]:

  (一)比较阅读

  (改写原文对话,比较阅读)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女人低着头说:“就你积极。”

  师:能用老师改写的句子换掉原文中水生嫂说的话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就你积极”是责备水生的,不符合水生嫂这个人物的性格。

  师:水生嫂的性格是什么呢?

  生:多情,舍不得丈夫离开自己,但不拖丈夫后腿。

  师:分析得好!言为心生,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要能表现人物内心细腻的心理活动。“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明责备,实赞美,埋怨之中带几分自豪的感情。

  (教师在驾驭课堂时,运用了常规的“语言替换法”。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了作家对语言的锤炼;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较中容易发言,说出自己的所想,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学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的互动气氛。)

  (二)合作探究

  (对“助夫杀敌”一节,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争论。)

  以下是课堂讨论的问题,现录下。

  1、“撅着小嘴”的是谁?

  生:是新媳妇。年轻,尚未成熟,委屈。

  2、“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这是谁讲的?

  生:是“心直口快”的那位,因为她说出这句话就感觉失言了,大家也笑了。

  3、附带一下人物的情态。后面写到妇女们的生气。她们为何生气?

  生:丈夫爱搭不理,一个不大声吆喝,说她们是“落后分子”。

  4、水生们真的生气吗?

  生:没有。文中有水生(及其他青年)吆喝“出来吧,你们!”――课文注解是“好像很生气”。“扔饼干”细节表明他不是真生气。他是装的,妻子来看他,他觉得路上危险,也有些害羞,丢人。

  (教师运用“问题导引法”组织课堂,有的放矢,学生便于回答,也乐于回答,很好地配合了教学,体现了课堂的“主人翁”角色。)

  (三)授之以渔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体会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先以水生嫂勤劳善良的特点为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语段,体会她的这个性格特点。对于后两个特点,就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按照刚才的分析方法去归纳、提炼。即使学生的归纳与标准的表述有差距,我采取了存疑的态度,然后把标准的表述写出来,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这样就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对于课堂中的互动,教师要不时地去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互动的空间。)

  再次,总结扩展有艺术,活跃学生的互动欲。

  如果没有好的总结,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艺术的总结就是可以激发学生心中最敏感的神经的东西,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细胞的东西。所以,艺术的总结是学生知识的回笼,能力的聚焦!

  [教学案例实录]:

  这篇小说仿佛是一篇散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只是选取了生活的几个场景,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美好的心灵。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简洁传神,富有特色,表达了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联想到人物语言与人物心理的关系,课后他就会去细细品咂文本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无形当中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了与文本的互动。)

  最后,布置作业有探究,诱导学生的互动欲。

  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在课外的延伸,它既是衡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传达量和传达度的“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量与理解度的“砝码”。所以,对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课后对文章的探究及学生与文本的互动问题。

  [教学案例实录]:

  作业:散文如少妇,诗歌似少女,读《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妇之韵,赏少女之花,使人围裹在诗的氛围之中。那么是哪些因素铸就了这篇小说的“诗化”特色呢?

  对于作业的设计,作为教师应心中有数,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外与文本的互动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得太过宽泛,就会使得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问题设计的价值,达不到课外互动的效果;如果设计得过于浅显,课后学生不用翻阅资料或探究就能作答,同样也就失去了问题设计的意义。所以,对于作业地布置,应站在“学生课后与文本互动”的基础上去考虑设计。

  综上所述,互动是“导入新课——教学活动——总结扩展——作业布置”课堂教学环节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笔者仅就此做一点摸索与探究,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荷花》教学反思4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两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是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二是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教师的配乐诵读,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我站在荷花池边,我看到了()的荷叶,又看到了()的荷花,还看到了()的小莲蓬。”霍姆林斯基还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本节课我利用各种手段,从听觉、视觉等方面让学生感知荷花的美,最后通过反复品读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5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笔下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韵,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荷叶及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过“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在学生解说的同时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图形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采用了配乐朗读与舞蹈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觉得自己美吗?”我热情满怀的说。“美!”学生异口同声。我抓住时机,“好!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让我们一起来释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乐响起,我们大声诵读,翩翩起舞又姿态不一,一时间教室似乎就是一个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再现得淋漓尽致。

  课外延伸部分,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鲜花图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头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节教学我最满意的是学生学会了写景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

  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细心观察+丰富想象+细致描写=精美的文章。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把这种从文本学习到挖掘文本外资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学以致用。不知之处是,在展现荷花美时,荷花图应该让学生上台画出学生自己文中笔下的荷花,这样就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

《荷花》教学反思6

  《荷花》一课已经结束了,反思这堂课,有欣喜,有遗憾,欣喜是学生带给我的,而遗憾却是我留下的。

  《荷花》是一篇经典美文,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第二课时,我的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很羞愧地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露”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的意图是想不露声色地把他们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或一片荷叶,让他们互相观察,互相欣赏,然后用语言描述身边“荷花”的“千姿百态”。教材上没有具体描绘荷花的种种姿态,这样做是对教材的一种扩充,也是对语言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运用。但是,在进入这个环节的时候,我的引导有些仓促,我那么急切地让他们“冒”出来,可他们就是一下子“冒”不出来。等他们“冒”出来时,留给他们观察、欣赏和用语言表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本该是这堂课的一个高潮,但由于我的引导失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非常遗憾!

  为什么会引导失败,自我反思,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

  1、引导错失良机。在品读第二段语言的时候,学生提出“冒”字用得非常精彩。如果能在他们品读这个字的时候,趁机让他们“冒”出来。然后,就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品读欣赏全开的、半开的、未开的和不同姿态的荷花。这样安排,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仓促和时间不够。

  2、课堂调控不够。对课堂的调控,让我一直很困惑。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为了尊重学生,顺其自然,不对课堂做任何调控,那课堂就容易陷入无序状态,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这样,显然和新课改是不相符的。课堂上,如果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每个环节都把时间掐得准确无误,这样做,或许能完成你预先制定好的任务,但是,课堂就容易陷入僵化状态,没有生机,更难有所谓的“生成”。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调控,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反思这节课,有很多话想说。尽管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我仍然觉得收获很大。最起码,它引起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

《荷花》教学反思7

  下午一节课,本想抓住这个时间,敲几个字,可是当打开电脑,望着屏幕,却一直在发呆,不知要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是的,很久没敲字了,手也懒了,头脑也迟钝了,整个人也变的懒散起来。写些什么呢?就说上节课吧,课前我把课件做好,上课时,不巧投影仪的展示台坏了,只好借助电脑来连接。

  当出示满池塘的荷花时,孩子们立刻尖叫起来“哇,好漂亮啊!”“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荷花!”“荷花长在哪儿?”“水里。”“瞧,这么美丽的荷花把蝴蝶都吸引来了!”当一只动态的蝴蝶飞来时,一直上课是睡觉的李金茹今天也显得很是激动,随着一段音乐的响起,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整个课堂很快都跳了起来。“看,这是谁?”“青蛙!”同学们有见过吗?有谁知道青蛙是怎么跳的吗?…….问题刚落,一双双小手早已举得老高,“老师,我会!”李想举手了,一手指着自己,信心十足。“好,我们先请李想给我们表演一下,我们鼓励一下他好不好?”在我提议下,孩子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李想。看着李想可爱的样子,真得难以想象他平时的“恶作剧”——一个聋哑智力障碍孩子的行为。一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作为一名和孩子们整天在一起的年轻老师,我很快乐,也很幸福。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了这扇门,还会敞开一扇窗。其实我们的聋哑孩子真得很是聪明,可爱。希望他们在这里快乐每一天!

《荷花》教学反思8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学生谈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荷花,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

  2、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

  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3、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

  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学反思10

  新编小学第六册语文第三课《荷花》 是一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学习时,为了增加学生对荷花的感性认识,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荷花图,让他们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

  在学习课文上,我主要分为这样两大部分:

  一是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重点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的'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把语句描写的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利用同桌交流、六人小组交流等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是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范读,请学生闭眼想象,再结合课后思考题提出问题: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然后给学生充分时间,让他们展开想象,除了小鱼、蜻蜓外,它还会和哪些小动物交谈,让同桌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几个说的比较好的同学,让他们全班交流,然后再把这个作业当作家庭作业布置下去,我发现孩子们都有话可写,这篇小短文平均字数在200字以上。

  由此可看出,让学生练笔应给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先用脑想象、再经过讨论用嘴说出,然后再用手写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写作难度。又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兴趣。

  纵观以上教学过程,得到如下启示:

  要给学生感性认识。随着多媒体进课堂,又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一个平台。课下教师通过潜心制作课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浏览很多内容,加深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认识。因为课件能创设一种逼真形象的意境,很容易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它又具有直观、变化、反复的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拓展学生思维。

  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人说:“想象是孩子的天赋。”也就是说,只要你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意境,再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会想象出很多超乎你意料的东西来。

  要给学生多练笔的机会。作文难困扰了很多孩子,孰不知,“积小则成大,积少则成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让他们觉得有内容可写,在心理上不惧怕写作文,要想让他们觉得胸中有物,捷径就是让学生先说,相互讨论,充分交流,他们就会“有感而发”,乐于写作。只要平时注重了写作训练,学生们就会视作文如平常作业,也就不会再“畏难”了。

《荷花》教学反思11

  《荷花》是一篇形式优美语言生动的文章。课前,我先让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

  在本课的执教中,我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年级学生要求能够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而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的`预习质量。在读第一遍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并圈出生字。读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注意不理解的词语。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我并没有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通过一些方法自己解决,例如查工具书,看插图,同桌交流,联系上下文等等。当学生读第三遍时,他们已经能够很熟练了。这时我便请学生展示他们读的最好的一段或几段,并请其他同学评价,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如何学习语文,同时将这种方法延伸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观赏荷花池美景时,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会为接下去的写作埋下伏笔。

  整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荷花》教学反思13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二)、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或“___________的荷花。”例如有学生说:“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姿态是那样的动人!”有学生说:“亭亭玉立的荷花。”有学生说:“千姿百态的荷花。”

《荷花》教学反思14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刚刚接触,还不太熟练,所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虽然已经大量地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想通过分析探究《荷花》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深化它们地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荷花》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荷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反思06-03

荷花教学反思07-22

《荷花》教学反思06-14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04-18

【推荐】《荷花》教学反思07-05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7-07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1-13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2-16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