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8 08:38:48
《鲸》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鲸》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鲸》教学反思1

  师:课文介绍了鲸四处方面的生活习性,读了课文,你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读读、说说,并伸出手指示意。)

  师:很多同迷对鲸的呼吸很感兴趣,请大家先认真读读这一段,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生: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

  生: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生: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生: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师: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生:把手掌当作一头鲸,给大家演示一下鲸的呼吸。鲸慢慢地浮上了海面,“噗哧”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了一股水柱。鲸吸足了气,又慢慢地潜入了水中。在水中待了一会儿,憋不住了,鲸又向海面浮去。(学生掌声四起)

  师:你的表演和介绍真精彩,让我们亲眼见到了鲸呼吸的全过程,还听到了鲸呼吸的声响。

  生:这是我和×××画的鲸,你看这头是须鲸,它的水柱是垂直的,喷得又细又高;这头是齿鲸,它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掌声再起)

  师:很好,掌声已说明了一切。根据他们作的图很容易分辨出鲸的种类,但你知道他们画的是大鲸,还是小鲸呢?

  生:我觉得×××画的是一头大须鲸,因为它的水柱非常高,也比较粗。说明它鼻孔大、肺活量大。×××画的是一头小齿鲸,它的水柱不太粗,又较矮。

  师:你真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民。现在我们每人画一头鲸,是画须鲸、齿鲸,还是画大鲸、小鲸,自己确定,关键是能让别人看一眼就说出是一头怎样的鲸。(学生画鲸,教师用幻灯投放;学生评点,自我修改。)

  生:我是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向大家介绍鲸的呼吸。(学生朗读)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让大家感受到了鲸呼吸的情态。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是这样吗?

  生:是的,喷泉也是从一个个小孔中向上喷出,形成了水柱。

  生:也不完全像,花园中的喷泉是固定在那儿的,鲸却是游动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生:对,花园中的喷泉一般是人为的定时开关,而鲸呼吸的是难以确定的。

  生,花园中喷泉的形状一般始终是那样,而鲸的种类、大小不同,喷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鲸呼吸喷气形成的水柱,的确像花园里的喷泉,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学生自读、齐读)

  师:课文还具体介绍了鲸吃食、睡觉、生长等方面的生活习性,你选择某一方面,用自己最擅长的本领,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它的特点。

  【评析】

  这一教学片断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教师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1、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教师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2、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鲸》教学反思2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教学这一课时,我重点学习生字新词,从文章的内容入手,抓住鲸的外形特点,让学生再次明确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和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1、巧妙运用多媒体,省时高效,运用画面激活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画面。在讲授这节课时,我考虑到由于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如学习鲸的嘴大时,我出示了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鲸嘴里看书的图片,这样一目了然,很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习假设这种说明方法降低了难度。

  2、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现在的教学并不是一味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比如阅读方法的培养,我先让学生用一个字或词语归纳第一自然段(大),然后用一句话归纳第二自然段(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接着小结:我们可以将段读成字,也可以读成句,这都是抓关键,都是阅读的方法。最后请同学们趁热打铁自主归纳第三到第七自然段。

  3、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学习前,以“作者是如何表现鲸的大呢?”这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充分阅读该自然段,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进行学习。

  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让学生感知鲸的形体特点大之外,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4、关注学生的当堂训练。每节课要求完成的任务和掌握的知识,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而这节课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说明方法的学习和使用,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几个当堂训练。如,让学生判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更深刻了。

  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我没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比如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第三到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使得效果有所降低。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鲸》教学反思3

  《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子,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鲸》教学反思4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在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透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我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换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例如,首先让学生透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十分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资料。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透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始祖,并对鲸的始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透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能够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能够画出来,能够表演,能够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取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潜力的具体体现。用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与鲸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这样更激起学生保护鲸的欲望,让学生谈心理感受,学生的热情极高。那里的知识丰富多彩,学生眼界大开。学生看着、读着,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整节课中,学生一点都不拘束,但静下来一想,学生们却收获不少。不论在知识上、语言上还是在技能上,他们都获得了丰收。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但是,在备课时总是有一些犹豫,担心上课的资料会不会少,所以在犹豫间自己又说了很多,本该让学生说的,我却剥夺了他们的展示时间,同时学生相互展示时,有些脱节,可能是老师点拨的不到位,同时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今后这些问题就应避免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但是,透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先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鲸》教学反思5

  教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也深有所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指导同学们进行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把对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的理解画成简笔画,画出了鲸的呼吸和睡觉……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鲸》教学反思6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于是我尝试在新的课改模式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个努力;讨论交流时,不时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我觉得在这节课中,学生确实在个性化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1、探究主题的确立与课本知识结合紧密。

  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我在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明确目标”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合作探究的内容。

  2、角色参与,体现个性学习价值。

  学生根据探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指导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工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由于这种合作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价值,见证每一个成员对学习成果的贡献,因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把课文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作为重点,最终获得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贯穿于第二环节“领悟表达,积累运用”的教学中:

  (1)、运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

  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4、关于研究。

  我认为不仅学生要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更应该努力成为研究者,努力突破对教材理解上的传统思路,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多角度地进行课程设计,为教学服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5、扩展写作。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在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课外延伸”中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能更好的实施课改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鲸》教学反思7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但我们在实践中,总有这样的困惑:形式怎样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而不是搞花架子?这堂课上,我让学生结合鲸的特点想一想它能否入住海底世界。这一情境的设计,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因为这一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含盖了鲸的生活习性的所有内容。学生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也就学会了鲸的习性特点。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引导学生读课文,帮刘公岛管委会想一想鲸能否入住海底世界,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实践也证明,这种方法极大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有空前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明显。

  我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学、乐学。而生活又是情境创设之源泉。所以说,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是最富有活力的课堂。

  二、利用电化教育 开阔视野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便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鲸的进化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广泛搜集资料制成

  动画课件,还搜集了有关鲸的图片资料,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的特点。这堂课上完之后,就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所以课件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落实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学习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地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1、阅读自由选择,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由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2、内容的自我选择:默读课文,说说鲸的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就可以选择最喜欢的特点来说。3、小组的自由学习,鲸资料的交流和讨论鲸不能入住海底世界的理由,这两部分的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今后的实践中应思索的问题。

《鲸》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训练,再说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所以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对比读,有感情的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把此方法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运用。

  2.合作探究讨论法。新课标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用谐的问题来设计文章悬念,采用同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落实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力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爱听故事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今天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九课,回忆这篇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鲸?(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形态、进化、种类、习性)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作者究竟怎样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呢?

  1、我们来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动笔画出描写鲸的体形特点的'语句。

  2、汇报所画语句,并说说体会到鲸的体形哪些特点?(大、重)(重点指导鲸与象的比较,为学生提供数据:普通的象重六吨,相当于一百个成人体重。让学生算算它们的倍数关系,从而深切体会鲸的巨大。体现学科整合)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鲸的体形巨大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研究作者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

  4.老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四、学习2-----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种类

  进食(吃什么、怎样吃)

  呼吸(用什么呼吸)

  ( )鲸

  ( )鲸

  共同点

  学生知道了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你能画一画它们呼吸时喷出来的水柱吗?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试着想象并补充句子。

  出示: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像( )。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像( )。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回顾内容,读写结合。

  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特点,并仿说一句话。

  四、延伸扩展,提高保护鲸的意识。

  1. 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 阅读资料袋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谈谈感受。

  五 总结升华。

  鲸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它们正在日益减少。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大家可以采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鲸的自述》,既向人们介绍鲸,又呼吁人们保护鲸,可以吗?老师代表鲸家族谢谢你们。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鲸的大:大、重、长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

  鲸的进化过程 (列数字)

  鲸的种类 :须鲸 齿鲸 (分类别)

  9. 鲸 吃食 (列数字)

  鲸的生活习性 : 呼吸 (打比方)

  睡觉

  生长 (打比方)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本文虽是说明文,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又不乏生动形象,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朗读和学习第一段,因为课文的说明方法在这段里体现最明显。我先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读,自己体会。学生从不同的句子中体会到鲸的大和重,也读懂了作者的说明方法。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这个环节,我看到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三种说明方法了。我把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1、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课文围绕着“鲸”讲了哪些方面?2、指导学生在了解鲸的体形时,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的?3、让学生谈谈用了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4、方法灵活。在理解鲸的体重时,我采用对比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鲸的体型庞大和超重。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帮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而我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所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9

  上周四,语文教学进行到了第三单元——说明文,第一篇课文是《鲸》。文章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语言精炼平实。针对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在课前设计了自主学习卡,提前让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卡的问题进行自学,课上边交流边展开课文内容的探究。

  我从五个方面安排了课文的步骤:

  一、在课堂中,我主要借助自主学习卡上了题目,串起来了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的鲸,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从第二自然段开始逐步分析。在了解鲸的进化过程时,我先出示了一张鲸的身体结构图,上面清晰地显示出鲸各部分的样子和名称,然后让学生找到它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变化的原因是环境的改变,使得鲸由陆地经历漫长的时间最终来到海洋。

  接下来通过比较须鲸和齿鲸的不同,了解鲸的种类,进食,呼吸的特点,配以插图让学生对书中讲述,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做动作模仿须鲸和齿鲸进食的样子,感受它们的不同。对于鲸的睡觉,根据课文描述画出示意图,从学生画的情况看,有的只画出一条,有的画出睡觉时的方向错误,我带领学生再读句子,共同纠正正确的示意图。

  二、课文内容探究完成,由第一自然段的填空形式,引出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再找一找还有什么说明方法,通过学生找,再发现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三、通过出示课后第3题,学生读,发现每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让学生明白说明文还需注意用词的准确、严谨。

  四、针对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鲸的现状,由于人类的捕杀,鲸的数量急剧减少,种类更是濒临灭绝,培养学生保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五、拓展作业:从中选其一完成小练笔:

  1、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以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3、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4、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课程结束,回想一节课的学生反馈,自主学习卡的使用率,正确率很高,学生根据提示的问题,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加以探究。并让学生以“鲸”的口吻讲述鲸的进化过程,学生除了讲述出过程,更加入自己的创新,如以与读者交谈的口吻来改写。

  除此以外,我还让学生根据须鲸和齿鲸进食的不同,做动作体会,以画示意图的方式,了解鲸睡觉时的样子。对于说明方法,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从文中一一找出标注,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用词的严谨也必须让学生了解,并能应用于自己的说明文习作中。最后的拓展资料和作业,对学生继续深入了解鲸提供了方法。

《鲸》教学反思10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第一课时我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没有遇到什么难度,接着进入“精读课文,体会写法”环节。本环节我主要是采取“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本课说明方法运用的精准、多样以及这样写的好处。第二课时的学习,我开始“放”。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为了锻炼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这个环节实际也是一次开放性的口头作文训练,根据学生能力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也可以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项创造性的复述,更高层次的学生,则能创造性地融入课外知识进行说明。学习4、5自然段我是采取“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合作学习是课标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反思本课教学,虽然没能运作多媒体教学是个遗憾,但是感觉更多的关注文本,没有花哨的刺激,学生反倒学的很扎实。

《鲸》教学反思11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前教师安排学生搜集鲸的资料,通过图片、文字等信息,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石老师依次分析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并重点对说明方法进行了解析。总体上本节课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鲸》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

  我在四楼多媒体上了一节公开课,我所讲的是《鲸》,讲完后我对这节课作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在讲授这节课时,我考虑到由于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且,在学习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对那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看,然后起来为大家讲述。这样一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做到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孩子。在讲这一节课时,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并且能够抓住文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如果能把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多读书,自己领悟一些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在合作交流时,我在交流过程中又无意识的增加了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弄不明白到底要交流什么问题,容易造成问题解答上的混乱。并且交流完了以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多提问几名。放开让大家交流。

  教学设计:

  一、概述

  1、课名是《鲸》,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的一堂语文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运用。

  4、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元甲学校五年级4班的学生。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4、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对鲸更是充满神秘感,他们对于《鲸》这课的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四、学习任务分析

  1、学习这课后,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说明的方法。

  2、这节课让学生去了解鲸,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再加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上语文课,学生还是头一回尝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3、全班同学都要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利用网络大量阅读有关鲸的文章,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五、硬件资源

  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资源

  1、人们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

  2、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

  3、让学生阅览有关鲸的科普教科书。

  4、做一个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观看,并提供一个已做好的资料库让学生阅览包括文字、图片、影片(见课件文件夹)。

  5、参考网站(有关“鲸”的网站)。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二)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课文一、二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让学生回答这一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读课文的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教学过程流程图(略)

  八、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说明文的常用的几中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行评价;

  3、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鲸的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增长知识,扩大阅读面。

  4、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和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鲸》教学反思13

  这一教学片断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 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二、 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鲸》教学反思14

  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果不其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我也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课堂气氛显得不够充分活跃。

《鲸》教学反思15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设计成了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阅读课。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网络成为一个向学生输入知识的重要载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网络确实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是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 促进学生多向协作交流,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鲸》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做了一些网页以外,还链节了一些相关网站,如:鲸类家族的成员、海洋生物、濒临物种等。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在平时上课是根本做不到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可以接受到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 开放性的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堂课中,网络的运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网络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辅助作文教学。小学生的时间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网络的运用便于系列化教学

  环保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当中,是目前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要,培养环保意识必须从小开始。《鲸》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教材。在制作网页时,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濒临物种,制成网页,让学生了解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就像鲸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正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环境的恶劣才造成它们数量骤减。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上网看鲸类的有关资料,已经喜欢上它们了,自然从心里排斥那些让鲸不能生存的行为。基于学生的这种情绪,我马上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网址,让学生阅读(课堂中来不及可以回家上网看),还把近年来已经学过的关于环保的文章和学生一起串起来。这样,网络的运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科教学更系列化。

  实践证明,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省时、快捷、高效,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和生活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我在上《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鲸的教学反思04-20

《鲸》教学反思05-22

鲸教学反思05-22

《鲸》的教学反思03-15

《鲸》教学反思06-21

鲸教学反思06-23

《鲸》教学反思[热]07-07

鲸教学反思15篇02-11

《鲸》教学反思15篇06-17

《鲸》教学反思(15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