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09:17:21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告别了“鸟的天堂”,巴金的心情是留恋,而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这次遗憾,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机智上的缺憾。《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搞清楚课文对于事物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但是,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节课里我都没有实现。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能力的制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为突出的是的教师指导表面化。一是表现在指导朗读方面,首先是我的语感比较平缓,也不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的朗读情愫跟兴趣;其次是没有明确朗读的要求,没有深刻地指导学生朗读,从而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时,感觉不是学生的切身体会,而是老师硬套给他们的。二是在展示多媒体课件时,也没有任何的指导跟激发性的语言,没有灵活、恰当地把课件与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相结合,效果不佳。

  正如张老师所说的,网络已走近我们的课堂,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我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态度,并不那样民主平等。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没有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还没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我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正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才能和素养,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向各位学员学习,谢谢大家!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特以及被称作“鸟大榕树的繁茂奇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

  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

  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用心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透过默读,透过思考,透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好处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透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好处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透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透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样做?透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状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我发现的东西才是自我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状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我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4

  《鸟的天堂》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单元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因为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感受大榕树之美,群鸟雀跃,欢乐的场面,通过图片直观的引入使课堂效率大增,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会文中动态美和静态美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展开榕树部分的学习,感受课文是从多角度来描写榕树的静态美。

  第二,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变化过程,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动态美。

  第三对比朗读,感受动与静的交融。抓住树和鸟的几个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对比朗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鸟儿在枝头欢唱的画面美。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太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做得欠佳,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我要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

  《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构成的原因,构成的时光,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此刻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资料,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资料写的十分美,语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我对“鸟的天堂”情感。透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资料,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今年,它早早地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让我们执教者有一种欣喜和想教好它的冲动。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来,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因而自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说,诉他们之真情。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势给学生传播课本知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依然盎然,或许是他们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很好。

  传统的教法,可按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开,先学第一次只见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见到一只鸟,再读第二次看到了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或者围绕“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的两个因素展开教学。本课设计时以读、悟、说为基本思想,把“榕树”与“鸟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学设计重视语感的培养,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初步学会换位思考,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其教学过程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发展语感” 出发,主要以朗读感受、自主感悟、换位再读再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来展开。

  朗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研读二、三段,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回顾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挑选出描写榕树与鸟儿的段落来读。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重点段落有了整体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在描写榕树与鸟的段落中任选其一)、自主研读(品味描写榕树或鸟的语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称介绍榕树或鸟的魅力)的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使每个学生的聪慧、可爱、悟性和灵气都表露了出来,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让学生始终有积极的阅读心理,从读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从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人文精神的升华。

  换位整和、再悟教学时,引导学生深究榕树与鸟的关系,进而互换角色,进行再读再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使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这里渗透了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习惯。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课文内容“一只小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引导学生想像。让他们围绕“如果你是小画眉,你会唱些什么?”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到悟,最后到表达的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

  朗读训练这是本课另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7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的第三课《鸟的天堂》,这节课我重点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进行批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知道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应的.板书,看着板书学生对课文能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这节课为了训练学生,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看到榕树时,学生边默读边动笔画描写榕树的句子,从所画的句子中体会榕树有什么特点?大家进行批注,我进行巡视指导,我发现部分孩子在老师的提示下已经能抓住句子写体会,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只知道画句子没有体会。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在体会榕树特点时,我就在学生已经画完句子后,指导学生怎样读句子写体会,大家一起动笔写,他们在书上写,我在黑板上写,这样学生知道今后学习应该怎样进行批注。

  为了验证学生是否会会读书进行批注,学生在体会完榕树特点后,立刻跟随作者走进第二次鸟的天堂,运用刚刚老师教的方法学习,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我流动检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能进行批注,而且体会的内容很具体。相信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慢慢都能会学习。

  本节课由于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因此课文朗读指导少,读的训练没有落实,今后改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8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一、走进“鸟的天堂”——感受枝繁叶茂

  1、通过情境感知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2、自由交流感知

  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

  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树”。听到他读,似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人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并谈了自己的看法,抓住重点段来读也很不错。有个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色的,所以我喜欢”。他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他接着说:“这儿的‘堆’和‘簇’,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更表现出了榕树的绿。”课文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学生能够知道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榕树的特点的。而这个同学们通过谈自己的喜好,更好地领悟了教材。

  二、透过文字——感受语言魅力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走近鸟儿——感受人鸟共生

  美丽的大榕树,自由栖息的鸟儿,它们彼此相伴相融,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学生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株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呢?教学中,抓住学生关心的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可以达到一举多得:深刻理解课文;感受人鸟共生;保护自然生态。承接了学生的质疑,引出了对话的话题,师生彼此之间交互对话,感受了当地农民爱鸟、护鸟的和谐共生。同时要求学生去保护益鸟。

  四、理解文本——感悟表达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一篇好文章,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给我们以启示而且在表达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将大榕树的静态美和群鸟纷飞的动态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我在教学时就抓住了这一点,在总结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总体到个体,将作者行文中的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们要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训练,做到了讲练结合。

  五、走进文本体现校园文化

  茂密的巨大的榕树,周围的河流、农田,农民不许捉鸟。既有鸟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地,也有保护鸟而不是吃鸟的人,于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人、鸟、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理解了这些文本中的内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刻。

  教学中,我们要以学习课文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鸟、护鸟、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保护鸟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做到人、鸟、自然和谐共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9

  上课后先留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是什么?

  在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看法了。大家都纷纷说是大榕树。

  我又问那课文出现了几次“鸟的天堂”?你最喜欢哪一词?有个学生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树”。听到他读,似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入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读得算不上好,文字读顺了却没有感情,重读的地方也不够明显。但是她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抓住重点段来读也很不错。有个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色的,所以我喜欢”。他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

  发现让学生们自己来品味课文,老师引导着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这种方法,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家巴金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既生动描述了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村一株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也表现了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和奇异。全文语言凝练,文质兼美,为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担负着本单元“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任务。

  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可以确定本课学习目标为:(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2)反复诵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3)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并试着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练习表达。

  全文分2~3课时完成,以下为导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以其“新”、“奇”、“美”的特点,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愉悦的情感反应。课伊始,便可运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游览情境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随巴金爷爷去鸟的天堂看看。我们漫步来到小河边,跳上一只小船,向河中心移去。小船儿平静地在水面移动,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呀划,那声音就像一支轻快而美妙的乐曲……”随着教师的描述,学生似乎看到了清澈的河水,看到了在水面缓缓移动的小船,听到了轻轻的流水声,眼前呈现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水乡图画,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2.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这一过程是要学生自由读书。读前应提出要求,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所获。一是要认真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二是要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以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再读全文,真切感受

  教无定法、常法。本课最后一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达了作者对“天堂”的高度认同和赞叹,可变序教学,由作者的这一感受作为切入点、突破点展开学习活动。(1)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悟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惊叹。

  4.深入研读,感悟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语言生动,文字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摒弃烦琐的分析,让学生自主研读、交流,以读代讲,不仅可加强语言积累,还可让学生感悟到色彩美、韵律美和榕树的生命美。

  研读一:品味“天堂”静景。

  (1)播放CAI(秀丽的“天堂”静景),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感受榕树的大和茂盛。

  (2)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这株榕树大得、茂盛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画上记号,做好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并以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3)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在汇报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榕树的大和茂盛,读出各自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重点点拨以下句段: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感悟枝上生根的奇特景象,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重引导体会用词的准确,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叶“绿”,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将原文与“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南国的树是美丽的”作比较,揣摩作者发自内心的`惊叹,进一步体会树美,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研读二:领悟“天堂”动景。

  (1)播放CAI课件(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感知“天堂”之欢。

  (2)自由读10~13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重点交流“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一节,感悟清晨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天堂”的热闹情形,体会作者心情的愉快。

  (4)畅谈感受:众鸟纷飞,画眉鸣唱,多么热闹的景象!置身于这样一个鸟的世界,大家都被深深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5.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学生细读全文,找出“傍晚”、“早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结合自然规律来理解傍晚沉寂、早晨热闹的原因。

  (2)理解重点句。再次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有感情地练读,结合前文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幽静、美丽、安全,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默读全文并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联系文中“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们不许人去捉它们”,体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示《来自“鸟的天堂”的信》补充阅读,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谈体会。

  6.领悟写法,习作练笔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写服务,因此设计一个小练笔很有必要。如可播放音乐风光片《江边晨景》(所摄景物可为远山、草滩、树林、过往船只、飞鸟、江边牧童、晨雾等),首先引导学生分清哪些事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然后讨论交流各事物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当场口头描述,教师随机点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取1~2样事物作片段练习,写后集体评议。

  学完本文后可组织一次郊游,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后进行片段练习;还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导游词,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

  《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是要通过朗读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教学中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没想到想象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画面,还产生了我所没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丰富画面

  学习课文时,我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在第一部分,学生不难体会作者惊讶、赞叹的心情。我先让孩子们找到形容树的词句体会,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惊讶,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是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除了感受到一些美丽与生机之外,似乎没有深深地打动他们。或许是心还没有沉静下来,所以很难感受到作者这份在宁静中的美吧。

  一直以为看景读景,是非要带着这颗善感宁静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丽的。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开始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慢慢地,孩子们的脸上有了一丝沉醉的气息,好像已渐入佳境。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生2: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有睁不开。

  生3:我看到一树碧绿的叶子,树叶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榕树正在悄悄长大。

  生4……

  听着孩子们的描述,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记得以前学习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当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时,才能让想象插上翅膀,调动已有的经验与积累,与作者的文字衔接起来,填充认知上的一些空白,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二、我所没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学取得成功,于是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又故伎重演,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我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晨光中的大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突然,静寂的树林中起了一声鸟叫……”这一次学生更加踊跃,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说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画面:

  生1:我看到许多鸟在我周围飞,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的眼睛里除了鸟再也看不到别的。

  生2:鸟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最先飞出来的是报幕的主持人,然后鸟儿们依次出场,纷纷登台表演节目。

  我忍不住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叫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鸟飞出来拉屎。”哄的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刚才还沉浸在联欢会中的同学们一齐哄堂大笑起来。联欢会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准备发火忽然想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于是待学生稍稍安静我便问他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吗?可别小看这些鸟粪,这可是宝贵的肥料,正是靠这些肥料提供养分,榕树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长这么大,长么茂盛。大榕树为鸟提供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鸟在榕树上生活,也为榕树提供肥料。鸟离不开树,树也离不开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巴金爷爷不由得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听了这番话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也轻轻地吁了口气。

  课后,回顾这节课,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让学生沉静下来,潜心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丰富的画面,这样才算读出真味。但是同样的想象却产生不同的结果,那是因为课堂是动态的随时有新的内容生成,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预设不够。不过就算是这样,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谬的答案,教师也不能发火,而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师生和谐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

  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的天堂,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改变了以往“牵着走”的方式,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在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不一样?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脉络层次,初步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

  “点面结合”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我带领学生一起概括出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语文教学要做到一课一得。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幅花园照片,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描写春天的花园。班上的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方法。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的读显得有点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

  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对此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析题,引疑;2.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们还设计让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指名学生复述,强化目标意识。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的理解课文

  要运用多种手段,摆脱死板文字说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及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培养他们科学的认识方法。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

  课文《鸟的天堂》描写的是一棵栖息着无数鸟的大榕树,巴金写自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和经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画面,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

  在体会作者两次去大榕树的不同感受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却没有加?在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并让他们进行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两个鸟的天堂所带给作者的不同感受,接着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对比教学,前后对比作者到达大榕树的感受,也了解到鸟的天堂有双引号与否的区别。而在体会作者看见鸟儿后的欢乐心情,我则结合对鸟儿的描写的分析来取得突破。文中两个“到处”写出了鸟儿不可计数,后面一句“大的,小的……”则写出鸟的数量多,种类多。13自然段中则写出了鸟儿的活泼,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动作描写来突出鸟儿可爱活跃的形象,而衬托作者的心情。

  《鸟的天堂》向学生展现的是大自然的美,没得语言需要反复的品读,美的情感需要用心地体会。朗读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让学生多读文本,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课文已是我第三次教,每一次教后的感受都不一样。记得第二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因为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所以在引导学生感受大榕树是多么地富有生命力时,学生体会得不够深刻。因此在这次的教学中,为了改进前两次教学中的不足,我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前搜集大榕树的气根的图片、众鸟纷飞的景象,同时下载了几首优美的曲子来作为学习时的背景音乐,尽可能营造出最佳的课堂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由一个关于大榕树的美丽传说导入新课,随之进行一段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学生的兴趣马上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然后非常自然地揭示了本课的课题,让学生先对鸟的天堂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关键的一句表达巴金爷爷情感的句子,即“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齐读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马上提出了:为什么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由疑促思。

  从整体入手后,再具体引导学生感受这棵大榕树的特点。教学这部分时,由我来配乐朗读,让学生去尽情的想象这棵大榕树的样子。刚读完,一双双小手刷地举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榕树”,“老师,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我好像真的看到这棵榕树了,它可真大啊”,“我眼前好像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我马上进行点拨:同学们,这是你的感受,那么巴金爷爷对这棵榕树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异口同声地回答: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让学生反复读,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读,走进文本,结合交流的关键词句去感悟体会语言的内涵,感受榕树的美丽。但是,很遗憾的是对于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体会新的生命时仅停留在表面,思维比较局限,记得前两次在教学这课时也是在这个句子的学习时不够顺畅,在这句的指导上欠妥。

  感受了大榕树的美丽后迁移练笔,引向读“鸟”。这部分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鸟的多,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为什么这里的鸟会这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先是给学生介绍了一份关于天马村的人们是怎样爱鸟的小资料,接着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学生对这个练笔特别感兴趣,就连平常特别爱调皮捣蛋的思涵也特别积极,高高举起他的手,生怕我不给他机会。之后,出示了一段众鸟纷飞的视频文件,学生一片欢呼,兴奋得不得了,本来并没有要求让他们发言,可大家却在观看后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想来交流自己的观后感。记得有一个孩子说道:这里的鸟可真多啊!各种各样的,我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然后我顺势点拨:孩子们,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非常轻松地就理解了这个新词。紧接着,我又试着从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树上还有些什么形态的鸟呢?画眉鸟可能在唱什么呢?最后,再次回到写巴金爷爷感受的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时让学生再来解答课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学生的体会就很深刻了。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01

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02-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6-15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5-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5篇)01-26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5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2-24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1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经典15篇)07-06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