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总结

时间:2023-05-17 10:35:07
  • 相关推荐
设计思维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思维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思维总结1

  设计普及教育的意义

  人们的劳动是按照需要和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事物,并欣赏着自己美的创造。这就是“物的美化,美的物化”的设计造物行为。设计代表了国家物质的文明,也是民族文化的源泉,从古至今,任何一种设计活动都是凝聚着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复杂的创造活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态,是构成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教育的手段,设计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极好方式。因为设计几乎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更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设计与人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因此最易于被领悟。并与人的本能的审美心理最易沟通,因此也最易于激发兴趣。

  我们的时代是设计的时代,进入了高科技工业社会的人类用技术的产物全面覆盖生活,每一样技术的产物都是根据需要生产,经设计而制造。时代的文化形态是由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奠定的。当代的设计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孕育着科学的预见和超前的认识。设计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受托于人类,是人类社会活动总体开发不可分离的部分,设计已经成为一种以人为核心的规划活动,成为当代文化结构的内核。

  在当代文化的构架中,现代设计教育的目的已不仅是培养设计师,而且肩负着普及设计教育和开发人类创造力和提高人类设计文化素质的重任。因为设计不仅是工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工具,不仅是设计师谋生的技术,设计还必须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人生技能。设计教育不仅应当成为专业设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更应当成为全体受教育者的公民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及的一项教育事业。

  就设计普及教育而言,其意义则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使受教育者确立劳动的观念,而劳动必须掌握技能。因此,设计普及教育首要的意义在于开发创造力和设计文化素质的培养。设计普及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懂得设计,如同懂得一门语言,当然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成为专门家,只要达成理解和共识,实现交流,就会提高生活的质量,使世界变得文明、亲切与和谐。设计教育可以使我们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体贴,因为设计使我们学会通过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他人的感受。

  设计普及教育的结果势必提高全民的设计文化素质,其效应将是整个国民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设想,只有当企业家们具备与设计师同样水准的设计理念,设计师的优秀创造才有可能成为产品;也只有国民普遍具有较高的设计文化素质,设计师的作品才可获得共鸣,设计师才能如鱼得水。所以,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而忽略对民众设计文化素质的教育结果使设计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设计变为满足人的个性化物质追求和精神需要的重要手段时,将是设计师与用户共同探讨获得的创造,设计的传统概念将被改变。所以,人人具有设计文化素质,将是关乎人的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正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倡的教育要教会人“学会生存”的内容之一。

  建立广泛的设计培育环境,充分开展面向设计专业内外的设计教育,必将使我国人才综合素质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中而不断提高。

  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诸多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的综合能力。创造力包括:思维的流畅性(产生大量设想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对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法的能力);思维的独创性(提出独到设想的能力);思维的精细性(发展和装饰设想的`能力);对问题的敏感性(提出恰当问题的能力);思

  维转换力(把一种设想和方案转换为另一种设想和方案的能力);想象力(心理构图和驾驭设想的能力);评价力(估计方案适宜性的能力)。

  何为设计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只要是有目的的计划活动都是设计。设计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了人类的基本活动。设计和现实社会关系太过密切,设计是一门实践的学问。

  设计是具体体现时代精神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敏锐的手段,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因为设计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设计与科学、艺术一起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发现设计动机,为人类提供了更新、更进步的思想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思维空间,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由此也进一步影响到人类思维方式。

  设计可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人们不应当忘记,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什么是有价值的设计什么又是没有价值的设计?这主要取决于对“以人为本”观念的真正理解。以人为本,不是强调以人为尊,将自然看作附庸,看作是为人类服务的对象,而是强调克制有度的绿色设计。设计的本质是把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形式并为信息带来秩序的能力,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应该是当代设计的宗旨。

  设计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和一种造物艺术,它如今已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在技术手段上,它依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审美精神上,它又不断地将人类创造力与文化传统进行传承、延伸与发展。于是,工业设计将人类完善自己制造产品的努力,从个体性的劳动转变为专业化的社会性劳动,变为运用社会的宏观力量控制和优化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的浩大工程。这就意味着,人类 已不满足于将生产力的发展仅用于从自然中获取财富,人类已觉悟到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艺术手段去拓展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空间,以求得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

  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设计不仅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生存目的、生存环境、生存行为与生存条件的协调关系。

  有良知的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时需要加以考量的因素。

  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就可能被固定的职业和戒律所约束,只有把自己的世界观还原成社会人,把设计不只是当成一份工作,创意才不只是一项任务,生命才不会虚度。社会人是怎样的状态呢?社会人具备一切常人所有的情感要素。这样的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目光并不是只聚焦在产品上,还包含着对生命的洞察和热爱,对社会的理解和智慧,对问题的关注和参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有终极关怀的情愫,有忧患意识,学会用设计赞美一切人性的美,弘扬一切人性的善。这是一切“以人为本”为宗旨的设计思维的出发点,这样,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在设计的过程中,影响设计思维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大众的审美趋向、客

  户的要求以及设计本身的一些制约等。作为一个设计任务的完成者,也是社会文化的缔造者,优秀的设计师会对社会上的设计 文化思潮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设计应当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在设计的混乱与无度中浑水摸鱼,还是高举审美理性的大旗,为设计的社会审美舆论作正确的导向,这种反思当然源自设计师对自身价值的判断。

  设计又不应该只是为一小部分人的短暂物质享受服务,更应着眼于全人类的利益。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开始逐渐关注所有的社会群体,而不再仅是发达地区的富裕阶层。他们开始将自己的设计原则立于泛人类的广义的生存之道上,而不再为那些为了眼前利益 而牺牲整个地球未来的人服务。他们的设计作品评判原则的中心正逐渐从物质层面的便利、快速、科技、耐用、舒适,转向精神层面的人文、自然、个性化、手工感,并试图引发人们长远的思考。

  设计师应具有环保设计的观念,这是现代设计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进入新世纪设计师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艰辛,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问题:要关注产品设计一生产一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够循环使用,把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境指数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

  设计是一种文化

  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它是在创造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它更是一种文化。不能仅仅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物质生活的发达程度来判断某种文化现象的“先进”与“落后”,更不能以我们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审美习惯来评价与我们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因而,我们须对不同的文化保持一种尊重,用平等的而不是傲慢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因为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喜好的基础上,去评价异国文化,这样很容易趋向某种文化殖民主义,同样,如果用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化来取代和统一其他民族的文化,那必将是全人类的灾难。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要素组成的,但这三个要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比例构成、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却不尽相同。文化要素就是知识的要素。而知识与资源、劳动力等其他经济要素的区别,在于它不但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且随着人类掌握运用的不断深化,其价值不仅不会减弱,而且具有回报率不断递增的特征。所以,知识的提高又必然导致文化的发展,它们永远都成正比例的发展,它们的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实践证明,文化含量高、知识丰富,是推动社会经济的两大重要因素。因而,构建设计的文化支点,是一项先进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因为文化的核心是创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工业社会的制造业变成了智力型的工业,知识含量的日渐增多,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促使一些行业的设计方式及生产方式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设计艺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质生产水平、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设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因为它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也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它倡

  导设计师开创人类生活的新方式,新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质量都要以大量的新颖的产品来充实。

  设计不仅是一种文化,它更是一种物化的状态,它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的文化形式,而设计师就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他既要破除文化的神秘感,又要担负文化的使命感和神圣感。

  一方面,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设计本身也在创造文化。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语言(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在艺术造物活动中,艺术因素一种本质的要素,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将使这种造物更具文化的意义和深刻性。

  设计是一种创造

  创造性思维是由判断力、知识面、信息量等手段相支持才得以成立的,从设计创造的角度来说,感觉、信息的积累、知识与修养,再加上判断力,才能准确地把握好设计的创意。

  设计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是对事与物筹划过程中的一种创意的形成,它是所有物质方式中最接近意识的部分,它有多种呈现方式,它开始或许是稍纵即逝的灵感,最终是文稿或设计图。创意是长期感悟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的命脉,在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创造中,设计是一种智力资源,它以那些有着生动灵活的、充满新锐的创意,引领我们去触摸、去追求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温馨的色彩。

  韩国“小产品”中的“大智慧”

  韩国的小产品设计在表现上,往往注入了民族服饰的柔和线条及蕴含情感的强烈色彩。

  卡通化设计是韩国的一种混合卡通风格、漫画曲线、突发奇想与宣扬情趣生活的特殊设计方法,它把人们对享受人生乐趣的生活态度混合到了产品造型风格之中。这种设计风尚首先见于日用小产品和小饰品设计,后来逐渐地扩展到各种电子产品、家电产品的设计中。随着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和影视传媒的发展,卡通影视和漫画艺术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消费者的文化生活之中,运用卡通形象的设计手法成了产品开发的新趋势。

  韩国的现代产品设计上同日本“以小为美”一样,形态可爱,色彩鲜艳,表情夸张,充满想象力,并以风格温婉秀美而著称。这个饱受战争蹂躏、国家分裂的彪悍民族,能够将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东方哲学的神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而且体现出一种内敛、简练、和谐、雅致的东方文化特 征。韩国的现代产品设计注重小型化,突破传统的束缚,并将现代设计元素、视觉语言纳入其中,在功能上突出实用者的便利与舒适,在造型、色彩与材料的运用上有诸多创新的亮点。想象思维

  设计艺术家的想象活动,往往是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通过以往的体验、记忆,运用各种手段,再将这些记忆组合,并从中产生新的艺术形象。因此,无论从事哪一类的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思维。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素质越来越高,因而对现代设计师的设计要求亦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现代设计师要想创造出好的设计作品,设计师本身必须具备一种超然的想象思维。许多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经历无不证明,想象思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

  设计师在想象时,应打破惯性思维的方式,采取逆向型思维方式,并持“怀疑一切”的态度,方能使自己的设计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设计师不应仅仅只追求注重产品的外型设计,而应有研究社会,研究科学 的能力,学会想象思维,把复杂的因素,甚至毫不相干的因素,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构想、设计。

  想象力是艺术人才创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想象力也是评价艺术工作者素质及能力的要素之一。想象力是在事物之间搭上关系,就是寻求、发现、评价、组合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更进一步地讲,想象力就是如何以有关的、可信的、品调高的方式,在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在根本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找到相似之处。可以说,具有想象思维能力的人,有着敏锐深邃的洞察力,能在混杂的表面事物中抓住本质特征去联想,能从不相似处察觉到相似,然后进行逻辑联系,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多从相反的方向去考虑,逆向思维往往表现为对现存秩序和既有认识的反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对固有的、公认的“真理”大胆的怀疑,也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一种追根究底的探索,逆向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思维形式。

  逆向设计是利用反方向的思维方式,将人的思路引向相反的方向,从常规的设计观念剥离出来,进行新的创意方式和设计方法。逆向设计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之效果。

  将合理与不合理、逻辑与非逻辑,似又不似,亦此亦彼等手法糅合交织在一起,正是客观世界中美与丑,真与假,现象与本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集中体现。那些表面上的离奇,却往往隐伏着意义的关联;绝然相反的事物却有形态的一致;荒谬的组合却透出更深刻的逻辑和真理。因此,逆向性设计的创造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也不是胡编乱造、荒诞不经,而是设计者在更高层面上的理性和智慧对现代设计的精心把握与营造,是在更为全面和严格的秩序中追求突破和精确,人们透过设计中天马行空、神奇诡异的大胆构想,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或警言醒示,或诙谐幽默,至情至理的视觉享受。

  仿生思维

  在设计中注重功能仿生的运用,对自然生物的功能结构进行提炼概括,然后依照自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开发出既有一定使用价值,又能呈现出自然形态美感和功能的产品。

  注重产品设计功能性的仿生,可以从极为普通而平常的生物结构功能上领悟出深刻的功能结构原理,并从生物的结构上、功能上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形态造型启发,继而对工业产品讲行创造性的开发与原创性的设计。

  人们在长期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仿生设计,经过经验的积累、选择和改进自然物体的功能、形态,创造出更为优良的产品设计。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和以往已经大不相同,既注重产品功能的优良特性,又要追求产品清新、自然的形态的美感,同时还要注重产品的返朴归真和个性。

  仿生设计的运用,不但可以创造结构精巧、用材合理、功能完备、美妙绝伦的产

  品,同时也赋予了产品形态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欧洲新自然主义---环境设计的趋势

  欧洲的环境设计与工业设计同样采用大量的简约 风格,造型简单,自然原色与天然材质为此潮流 的特色。在家具与居家室内设计趋势方面,“乡村住宅”的新主题反应出消费者新自然趋势的兴趣。除了色彩之外,一切保留自然材质的怀旧成份,简洁而雅致的设计更能打动消费者的心。

  现代西方的设计艺术注重符合环保概念的设计风格,并将生态的策略和与日俱增的多学科融合的设计方法融入到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在产品设计中,西方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巳提高,对产品要求少就是好:少一点材料、少一点颜色、少一点包装、造型尽可能简单,具有鲜明的个性化。

设计思维总结2

  思维是人们头脑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琢其内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而设计则是通过改变自然物的性质,形成为人所用的物品。人借助于思维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因为设计与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设计”是前提,限定了的思维的范畴,“思维”是手段,借助于各种表现形式,最终形成设计产品。

  设计思维不仅要求实际师有较高的审美敏感和扎实的形象表达技能,心手协调,而且要求设计师能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作出思考和研究,通晓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不能地激发直觉和创造力,提高设计的文化品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信息流往往是单向的,教师无法得到反馈。作为设计思维的教师,钱老师讲究课堂互动,这样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六顶帽子思维法时,钱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做帽子并且各自扮演一个角色,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我们更加形象的理解和接受这种六顶帽子的思维方法。

  通过学习设计思维这门课程,我感觉作为一个学设计的学生,不仅要有对美的不懈追求,还要有一个活跃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勇气,克服那些思维的障碍。我认为要想提高设计思维,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方面着手:

  1.日常积累,即不断丰富自身的思维材料,视觉上的,文化修养上的.,懂得越多,你的思路就越开阔,提供给思维加工的材料就越多;

  2.加强自我思维锻炼,随身携带一小本,有个好点子就一定要记录下来,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建议多做头脑风暴法练习,就在小本上做。

  其实,归根结底,要看你究竟有多爱好自己的专业,投入多少精力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设计思维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想要培养好的设计思维就得多观察生活,多吸取知识,多积累多实践。那些国内国外的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也不是通过一个灵感,有感而发的,有很多源于生活而创作出来的。同时我们也要多借鉴这些大师的精品,融汇贯通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总结3

  设计思维学习心得

  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秩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课堂中钱老师也充分利用了我们90后孩子超前的思维。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现代设计进行多方位的探讨和思索,进一步培养我们的思维。

  这门课程不用考试,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这也大大激发了我学习设计思维这门课程的兴趣。课程的作业主要是视频、ppt的制作,钱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定的水平,让我们既不太放松,也不太紧张,我想老师一定是利用了设计思维中的思想。让我们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设计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作业的制作当中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克服了,最终完成了作业。在其中我感受颇深,作为一个团体,合作是很重要的。我想,钱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也是这个目的吧!

  学习设计思维这门课程对我们艺术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我学到了很多,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怎样用设计的眼光去看问题,学会了怎样跟老师、同学去沟通。钱老师一直在指导我们怎样去改变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中老师就某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问题的本质所在,让我们集思广益。课下,我们去参观博物馆,还有观看各种展览,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是将课堂中的内容和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去学习设计思维这门课程。

  思维是无限的、但思维也是有规律的。在这门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课堂上钱老师让我们一起讨论的关于怎样才能“赚到钱”这个问题。当时我真是难以想象,全班竟然有那么多的答案。思维真的是我们所无法去凭空想象的。而设计更需要想象,一个好的产品的出现是经过无数次的考虑、思索。作为将来的一名设计工作者,思维是设计的重中之重。经过设计思维思维课程的学习,我更加的认识到了现代设计的必要所在。

  经过5周课程的学习,我自己也有一点关于对设计思维这门课程的`意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艺术生,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是基础,当基础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实践才能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觉得在课堂中应该加入实践类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思维的提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作为一种更加具有 创造力的学科,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番新的天地。Design thinking 将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姓名:朱灿章学号:057 班级10艺设一班指导老师:钱安明

设计思维总结4

  柏宁格时代年华幼儿园20xx学年上学期

  思维游戏教育总结

  班级:糖果班

  幼儿园现有的五大领域课程比较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在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比较欠缺,因此我园在几年前引进了东方之星思维游戏课程。该思维游戏教育立足于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动手操作中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为幼儿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上学期的思维游戏课程总共包含四个单元的内容,即《多彩世界》、《配对对》、《讲故事》、《小熊的'新家》,每个单元都各有侧重点。《多彩世界》是图形记忆类游戏,该单元有六个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对复杂颜色组合的记忆能力,让幼儿在识别颜色并记忆各种不同颜色组合的操作中,促进幼儿细致观察和图形记忆能力的发展。通过该单元的活动,我班所有幼儿已经能够很准确的记忆比较简单的颜色组合,而且比较熟练的掌握了集中注意力、观察、记忆、默记、验证等记忆步骤。

  《配对对》是图形评价类游戏,共计六个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对相似图案的辨别能力。在本单元中,我班幼儿通过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分辨相似图案的差异,找到完全一样的物品。每个活动之间环环相扣,从物品间较明显差异到细微差异,从简单图案到复杂图案,让幼儿在认真、有序观察基础上,比较判断找出物品间的异同。一系列活动上下来,大多幼儿都学会先观察,再比较,最后判断出结果。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设计思维总结5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我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学校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工作来开展,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学期我集中学习了多篇论文,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大胆实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9月份,讨论研究制定课题计划。10月份,讨论学生存在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整理与调查,写出总结。11月份,学习相关课题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12月份针对研究情况提出自己的研究困惑,并进行讨论,想出解决办法。

  三、研究进程与成果

  研究成果:

  课堂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模式:

  ①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充分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②设计了对比性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做到了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因此设计了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③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④设计了有坡度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⑤设计了趣味性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坚持每周一练。通过对每周学生的练习反馈,从学生的错误资源着手,精心设计每周一练,并且有明确的分工。

  四、研究展望

  通过阶段研究,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研究中也总结推广了练习设计几种有效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练习设计,提出了学生练习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各种建议。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时间与练习时间之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课程计划与练习反馈之间的问题?如何做到分层训练与个性化训练的统一?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这也正是我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设计思维总结6

  案例背景: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带入探索性实践中,让学生亲自探求新知识,经历数学家们以前经历过的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过程,成为一个发现者。

  教学案例片断: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了物体有各种形状,大家看这本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知识——图形的拼组。(师板书:图形的拼组。)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画):这张画是什么形状的?

  师(拿出长方体积木、长方体盒子):这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呢?(教师借助长方体实物画长方形,出示画好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指边)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拿出一块手绢):这块手娟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形。)

  师(拿出正方形的识字卡片):这张识字卡片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借助正方体实物画正方形,出示画好的正方形,并说明这就是正方形。)

  师:正方形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正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老师先示范: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沿斜着的虚线折(虚线露在外面)。

  学生们拿出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纸,按老师的方法折,先沿着一条斜的'虚线折,然后再沿着另一条虚线折。教师提问“挨折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然后,再让学生对折,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

  老师巡视,帮助后进学生掌握折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叫学生们拿出长方形的纸(画好长与宽的中线)沿虚线对折、提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再让学生斜着折,又提问:挨近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老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不同方位的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图形是正方形?

  师:大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的形状、边长的特点。谁能说出周围物体的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学生举例后,老师再拿出方台布、纱巾、正方体的药盒、枕巾、火柴盒等给学生看,让学生分别说出哪些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长方形。

  最后,老师叫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各种尺寸的长方形、正方形拼摆各种图形,并贴在一张白纸上,让学生汇报自己拼摆的图形是什么 。

  案例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和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生受益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本教学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