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23 19:01:16
  • 相关推荐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村居》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1

  寒假中,闲来无事,就拿出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唐诗宋词》来读一读。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小词,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青草,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大儿子在河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读着读着便身临其境。诗人首先把我的思维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心灵手巧的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字里行间透露着辛弃疾那恬静淡雅的风格,他不求功名,去寻找世间那少有的和平的地方,真值得学习。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2

  在一个炎炎的夏日里,我学习了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多美的语句。字里行间透露着辛弃疾那恬静淡雅的风格,他不求功名,去寻找世间那少有的和平的地方,真值得学习。

  这首宋词描写了一对老年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子们过着悠闲平静地农家生活,我读着读着便身临其境。小溪边长着绿绿的青草,旁边是一所用茅草盖的小屋。有一个老夫妇这做在茅草屋前坐着喝酒,谈家常事。他们的大儿子手执锄头在田里挥汗如雨地干活。二儿子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可爱极了,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呢!

  辛弃疾描写这些,大概是向往悠闲的农村生活吧,陶渊明写的《桃花园记》也与这《清平乐村居》有异曲同工直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看来,大文豪很向往那悠闲平静的生活。上面讲的'是一个朴素而又幸福的乡村生活。有不少人认为,有钱有势,有好车开,有豪华的房子住,就是幸福。如果一辈子就只能住在简陋不堪的茅草屋便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幸福并不是金钱可以买得到的,毕竟,钱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够买到亲情、幸福。

  我的好朋友芳芳,她们家很有钱,可是最近她告诉我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不解地问她:“为什么?”她生气地说:“都是钱惹得祸,现在我们家有钱了,爸爸就再也不务正业,成天在外赌博,妈妈一气之下,就提出了离婚,爸爸同意了。所以说是钱惹得祸。”

  一家人不和,离婚之后受罪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说,不管是国家还是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相关文章: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反思02-18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05-20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02-21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02-06

改写清平乐·村居的作文01-31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02-05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02-05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02-05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15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