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征》有感

更新时间:2023-03-18 10:46:52
  • 相关推荐
读《长征》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长征》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长征》有感1

  在漫长的国庆长假里,我读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本书,心里深有感触。

  在这本书里,我在读到红军过大草地时,不由地热泪盈眶,深深地被感动了。

  红军马不停蹄地在这片辽阔的打草地上进行,而食物成了一个大难题。粮食吃完了,就只能屠杀马了,就去挖野菜吃,有的还吃皮带,而这样就很不错了,有的人只能挨饿,人们都在饥饿中度过着。这还不算什么,那路可真糟糕,一不留神就会陷到一个泥坑里去,越挣扎,就越陷进去,如果另一人来帮忙就也会被陷进去,出也出不来,永久在里面。

  那草也真“狠”,划得人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真令人觉得疼痛不已。在前有敌人,后有追兵的日子里,红军们都过惯了,却坚强地挺了过来,真了不起。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感到了红军抗战的艰苦。红军他们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解放胜利,消灭了凶恶的`敌人。他们那种男子汉的气魄,视死如归和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颂,是非常可贵的。他们那种军人的气质,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与我们相比的。前一代人付出了一切来抗战,才换来了现在美好的一切,我想没有他们,能有今天吗?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

读《长征》有感2

  今天,我读了《一袋干粮》,这个动人的长征故事。

  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长征时,为了救伤员,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一袋干粮被水漂走了。为了不让大家发现而分一点给小兰吃,她一直坚持着,为了不让大家少吃一口饭,顾全大局的小兰用野草把挎包装置住了,这样,就像真正的干粮一样。可是虚弱的小兰过了几天就被看护员识破了,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每个人都分给了小兰一点,这样,小兰也不愁吃野草了。

  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是,这个故事的内涵,却不小。小兰紧紧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却拥有着三十一岁男人的精神!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不怕吃苦、坚强和无私,他们的长征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是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的。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不要怕吃苦,要为祖国争一口气,要为祖国出气!

读《长征》有感3

  说起红军,大家一定能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些词语我们已耳熟能详。而我觉得最能将这些词语发挥极致的就只有我们的红军战士。就在那段风雪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爬雪上过草地的艰苦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这个国庆,我再次读了这本书——《红军长征》。书里,红军战士那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感动落泪。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趁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垫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等到他们撤退时,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锁,他们又饿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中中了敌人的子弹。但他依然坚持到底,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最终被敌人抓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如果没有了陈树湘这样的战士,这场战役如何能取胜?如果没有了千千万万个陈树湘,长征能胜利吗?正因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大无畏精神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我们的长征才能胜利。要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红军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收益匪浅。

  在我心里,红军是可爱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传承红军的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

读《长征》有感4

  今年是红军长征71周年,在这个暑假里看了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知道了长征时期红军战士物质格其匮乏,甚至连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战士胜了难以想象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是非常人所难忍受的,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没的干粮就啃树皮、吃草根,过雪山时,红军战士又冷又饿,加上夹金上海拔4500米,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幻莫测,进到山里,雪花飞舞,红军战士一个个变成雪人,有的同志累了坐下休息,就永远没有起来,有的同志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倒下就永远没有站起来,前面的同志牺牲了,后面的同志继续前进,雪山终于被红军战士不折不饶的革命毅力征服了。

  我认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体现。长征故事可歌可泣,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世所罕见,得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非常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困难,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去战胜和克服困难。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争取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将来报效祖国。

读《长征》有感5

  “两万五千里长征”,我想这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吧,我也不例外,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理解到长征的艰辛和漫长。当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以后,我对长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发现,它让我懂得了很多,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在革命战争时期是多么的穷困潦倒、艰苦卓绝……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10日~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在长征途中,红军们共爬了18天山脉,且其中有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这对我们常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就算是有足够的物质资源和科学技术来维持生命也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当时了,吃不饱、穿不暖,忍饥挨饿,还要穿越一个个荒无人迹的地方,完全就是要超越自己的极限。在雪地上,一旦坐下休息,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在草地中,一旦迷失了方向、跟散了队伍,可能就要长眠于草地下;在荒野上,一旦踩进了泥潭,若没有人来救你,你就会被深深地陷进去……

  在长征中,战争,也是必定会发生的。而当红军们遇到了敌人的攻击,幸运的,逃脱出去或打赢敌军,缴获了敌方的粮食和兵器,获得“丰收”。如果运气不好,则会被敌方打得落花流水,不过有我们能干智慧的长官们领导着和坚强拼搏的战士们为国战斗着,红军总是能顺利成功的取得胜利。

  长征的.一路上是艰苦的,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物质资源的缺乏,无一不让人痛苦。为了生存,红军们在饥饿之极的情况下,啃树根、吃草皮,连皮带都拿来煮着吃,你认为人到了什么情况下连皮带都会煮着吃呢?在爬雪山的时候,战士们没有厚实的衣服穿,但是又不能坐下来取暖,最后只有把毛毯拿出来披在身上保暖,真能用艰苦到了极点来形容红军当时的情况。

  在长征的那段时间,中国是很穷困落伍的,一件衣服补了又穿,穿了又补,很多战士和领导及的人物,长征两年都穿同一件衣服或同一条裤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都舍不得把这些破破旧旧的衣衫扔掉,要是现在,拿这些衣服来擦地人们都不要,可是对当时的战士们来说,这些破烂的衣裳却能防寒,给他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暖。

  但是,中国红军们能坚强勇敢的走完漫漫长征,这都是他们的信念和意志力所促成的,要是他们没有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要是他们没有对胜利的曙光怀有向往,他们是绝对不会勇敢地走下这二万五千里的漫漫旅途。所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追求理想与光明的精神象征,它会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希望。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要是没有长征,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祖先为中国、为人民所付出的伟大贡献,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虽然不能跟那些战士们一样为祖国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却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读《长征》有感6

  我爱阅读,平时看的书有点杂乱,大多都是儿童作品,不过今天我读了一小篇短文,名叫“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作品。

  刚开始我读不大懂,问爸爸,爸爸说:“你可以查一查资料,然后再读。”于是我找来了资料对照着长征诗词来读,这样可简单多了,通阅读资料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当时参战的时候很艰难,没有饭吃,他们过了大雪山、河、烂草地还有一个个可怕的大桥、有一个铁索桥上面本来是有木板的`,但是因为打杖,所以把木板全部拿下,只留下了两条大粗索,红军们就冒着敌人的炮火,抱着铁索过去,后面的就再一个一个的铺好木板,好让一个大队伍过去。在长征中,他们过了八个省,翻过18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通过阅读这篇诗词,我知道了,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克服了那么大的困难,而我们有时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害怕了,就退缩了,我们要改正自己,向他们学习。我们要学好知识,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好,才能对得起他们。

  阅读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丰富了我的生活。我爱阅读。

读《长征》有感7

  以前不知道听过几次关于长征的事,都不以为然。直到今天老师布置了这项作业才开始认真起来。长征一直到现在有70年了。看完电脑上许多对长征的介绍,我的心里对长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万五千里,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可是红军却走完了这段路程。在长征过程中,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大雪山几乎没有人能走过,可是红军却挺着胸膛,顽强地挑战这大自然恶劣的环境!大雪山终年飘着鹅毛般的大雪,红军冷的话就喝辣椒汤,饿的话最多也只能吃草根,咬树皮,吞棉絮!在长征中,红军体验的是怎样的恶劣的环境啊!

  想想现在,平时我们吃东西还挑这挑那的,真不应该。总之,红军他们经历过的.事是我们很难想象的,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十分优异,我们一定要学习红军的坚强毅力,遇到挫折时就要想着红军顽强的事例;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吧!

读《长征》有感8

  暑期我读了《红军长征故事》,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红军长征途过草地中,有三位小同志生病落队了,只有一位老班长留下来照料他们。不久他们的粮食吃完了,老班长就用缝衣针烧弯了做成鱼钩为小同志们钓鱼,然后煮成鲜美的鱼汤给他们吃。因为钓到的鱼很少,老班长自己却每天吃草根树皮。三位小同志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可是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我为红军战士这种高尚的品德所感动!他们是多么团结,互助,无私啊!老班长宁愿自己饿死,也要让三个小同志喝着鱼汤走出大草地。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却把死的命运留给自己。连死都不怕的红军战士们还会怕什么呢!

  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时代,我们从小丰衣足食。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我们一个宝贝。有时家里有了自己喜欢吃的好东西,恨不得一口吃完,连爸爸妈妈都吃不上一口。平时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最好我提出的要求爸爸妈妈都能满足。在学校里同学有了困难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嘲笑别人-------想起这些我顿时羞红了脸,真感到惭愧啊!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时多么大的.气魄啊!那么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应该怎样学习红军精神呢?我觉得是: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互助,无私奉献。我从现在起要牢记这十六个字,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互帮互助,长大了做一的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读《长征》有感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一句诗。说明了红军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也不怕。

  在这本《长征的故事》里,记载了许许多多长征中感人的故事。《一只干粮袋》,说的是:“谢益先红军为了让了母子三人活着走出草地,把自己的干粮全给了那素不相识的母子三人,然而自己却倒在了草地上。”读到这不禁想到红军长征是因为相让全国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然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枪声中的分娩》是一个在红军和敌人打仗时生孩子,红军为了能平安生出孩子,牺牲了一个团的兵力,当有人知道便抱怨起来。但是董振堂便振振有词地说:“我们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革命的后代吗?”是啊!革命者的流血牺牲,正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这些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我们却不珍惜这别人用鲜血换来的'生活。

  《两条小白鱼》是一个讲在红军里断粮时小王捉来两条小白鱼,该谁吃。晚上煮饭时小王被饿晕,但是小王并没有自己去吃小白鱼,而是把小白鱼给整个队伍。我被小王的精神感动了。在缺粮的情况下,一有吃的会先想到大家,而为了大家,他自己却饿晕了。

  这本书里写许多红军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要珍惜今天这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栋梁之才为祖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读《长征》有感10

  《长征故事代代传》中那些不畏艰险的红军战士们,用自己那一颗颗爱国的心充分的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长征故事代代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战士们二万五千长征的故事。有长征路上的第一仗,抢渡湘江,智取遵义城,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跨过大草地等。

  从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翻越夹金山了。大雪山夹金山位于阿坝州的小金县境内。那里有堆积多年的不化冰雪。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动植物,没有任何食物,只有一望无际的白雪。由于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呼吸很困难。温度也很低。虽然,有无数的红军战士们冻死,饿死,病死,累死。但是,剩下的红军战士们总能以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坚定意志与无情的雪山做斗争。最后,终于凭着这种气概与意志战胜了无情的雪山,翻越了夹金山。

  是呀!红军都是钢铁汗,千锤百炼不怕难!红军战士们,你是我的榜样。

  对!长征就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只有红军才是英雄好汉;长征就是宣传队,它向全国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的道路;长征就是播种机,它播种了许多种子,在全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

读《长征》有感11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顔。”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因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这几天,我翻开了《红军长征》这本书。它多少次让我热泪盈眶,多少回让我痛哭流涕,又多少次让我倍受感动……面对险恶莫测,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练意志的艰辛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嫩绿的小草下却是无尽的沼泽,许多红军战士就这样倒下了,却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短缺,战士们何尝不是风雨中前进呢?

  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得不被红军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所感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奇迹中的辉煌,我们一同见证,在那古老的历史篇章中,红军长征也足足得写二万五千里,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乐章!

读《长征》有感12

  我喜欢听些老故事,尤其是那些红色故事。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收录了许多红色故事,我来详细谈谈其中长征的故事。

  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为什么只说第五次呢?因为前四次的围剿都被这支在华南六年的部队——红军给击败了。可这次蒋介石动用了90多万兵力,这对红军来说无疑是场灾难,就在这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毛泽东等领袖宣布让红军约9万人的主力部队北上延安,这就是有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先突破了敌人的阻击,他们在金沙江遇到了彝族,因为红军善于与人民交流,刘伯承将军也会些彝族语,于是和谈后的彝族人民与红军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林彪先锋队强渡了安顺场,此后一支两支的部队陆续渡过了河,但这样的速度无法使红军快速全部的渡岸,于是召集30位英雄组建敢死队抢夺泸定桥,准备强渡大渡河。泸定桥已经被敌人拆去了木板,这三十位英雄冒着炮火爬过了铁链,铺好了桥,使红军到达了四川境内,后又爬过了一万六千尺的大雪山,过了荒无人烟的炮铜岗,于1935年进入了川藏边界的.大草地。过草地是红军最艰难的时刻,因为大草地上的少数民族并不了解红军,便远远地后撤,红军有钱而无法买粮,且不说饥饿,草地上更多的是天灾,但红军却战胜了这些天灾人祸成功进入了延安。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被寥寥数笔的记下,但这个历史却依然那么令人赞叹,这伟大的军事行动是敌人永远无法做到的,因为敌人沾沾自喜时,红军已经度过了大渡河,敌人还在计划时,红军已经完成了会师。正如毛主席的一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长征》有感13

  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无数先烈们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最终取得了胜利。

  最让我最终难忘的是故事中12岁的小红军,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自己偷偷吃野菜,直到身体支持不住了,才被大家发现,让所有人感动不已。她那么小就知道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已,舍已为人,不怕苦的优秀品质,深深地震撼了我。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捡四,学习怕苦怕累,和红军们相比,真惭愧呀!在长征中的故事还有很多,是先烈们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健康、幸福、安宁的`生活,奉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他们这种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敬佩和学习。

  今后我一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象红军战士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困难,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成为一名有用的人,多为国家作贡献。我会永远地铭记这些英勇顽强的长征英雄们!

读《长征》有感14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关于红军的书籍,这令我有了少许的红军情节。于是便买了这本《十五岁的长征——出征在即》并仔细品味随后深有感触。《十五岁的长征——出征在即》由三部相对独立的长篇小说组成,由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了三个不同的主题。第一部《出征在即》写对人性的尊重。

  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基层红军士兵,作品描述的故事也都是较为典型而新鲜的故事。作品选择的故事背景也都是红军长征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第一部《出征在即》,通过红军长征出发前得一个故事从人性的角度剖析了红军本质不同,也揭示了红军能在逆景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故事围绕着那个呆傻的钱少爷展开。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甚至白军与红军都没有作正面的交锋,但作品中交织着善与恶的诸死博杀。白军各走向灭亡。

  谢谢你——《15岁的长征——出征在即》是你让我的暑假过得如此充实。

读《长征》有感1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小学的时候,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让我对长征充满了好奇,这是一群怎样的人?面对万里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却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凡。

  暑假里我看了王树增的纪实作品《长征》,让我真正了解了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越了二十多条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是什么让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我想就是救人民于水火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吧。

  看了《长征》后,我热血沸腾,拉着爸爸一起去远足。那天早上虽然天下着雨,却是38℃的高温。妈妈说:“找个天晴的日子再走吧!”这怎么行,说好今天走就今天走!尽管下雨、天热,但一点也没阻止我远足的热情。

  我们撑着伞,背着小背包出发了。一开始我和爸爸还兴致勃勃地边走边聊天,可是雨越下越大,雨水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打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寸步难行!夏天的'雨如变脸的娃娃,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幸好雨停了,我们松了口气,可是雨后的公路上更加闷热,热浪汹涌而来,热辣辣的阳光打在我们的身上,汗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从脸上、身上滚落下来……

  我们不停地往前走,20里后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脚也磨出了泡。爸爸开始落在我后面,叫苦不迭想停下来。路边的荷花也高傲地昂起头想看我们的笑话。就这么停下来吗?可是有个声音告诉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都坚持下来了,我怎么能这么轻易放弃呢!我咬咬牙,硬是走完了30里的远足。

  30里,25000步,虽然只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九牛一毛,可是却让我明白:不管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即便风雨兼程,只要不忘初心,挑战自我,终能不负此生,迎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