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09 14:28:29
【必备】傅雷家书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家书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傅雷给儿子写的家书中传递出父子间最真挚的情谊,还有拳拳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

  书中有傅雷作为一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的'关心、担忧和叮嘱;能够作为儿子的老师兼朋友,和儿子如同知己般交谈、讨论各种生活、工作的情况,对艺术、文学进行深入探讨;还有作为一位具有高尚爱国情怀,优秀品行和修养的中国人,教育孩子养成优良行为准则,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懂得报效祖国,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热血,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是“充满父爱,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雷持续不断地写信给傅聪,激发年轻人的感想,训练孩子的文笔和思想,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时刻警醒孩子如何为人处世,知道国家的荣辱、民族的尊严和艺术的水准要求。不断指导、勉励和鞭策孩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些信不只是写给傅聪,也写给我们年轻人,告诉我们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奋斗,为国家出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读了《傅雷家书》,它给了我很多影响。在近百件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虽然外表十分严肃,但却是十分爱自己的儿子的,傅雷在儿子在国外留学时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

  《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本,慢慢翻开《傅雷家书》,许许多多的细节使我感动。作为父亲的傅雷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家书给远在海外的儿子,不顾重重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书籍。他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足以自豪。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既严肃又幽默,在我做作业的时候严格地监督我学习,玩耍时又十分幽默。但这只持续三四个月的.时间,之后他又得去工作,连过年都不在家,虽然他不像傅雷一样给儿子写信,但他也经常打电话,他也是关心,爱我们的。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也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们很多家长常常忽视了和我们的朋友关系,他们因为迫切的望子成龙,对待孩子的心态有些急躁有些扭曲了。

  天下的父亲,或者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但只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而已。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在看完傅雷家书前,我还是个懵懵懂懂,认为父亲是个大坏蛋的小孩子,可是看完后,我觉得我的父亲挺不容易的。

  自从儿子在国外时,两人见面的时间就很少了,傅雷并没有不管他,而是经常在书信中教育他,指点他,让他在逆境中成长,儿子的成功与傅雷息息相关。

  傅雷家书不管过多久,它依旧能给孩子指点迷津。

  世间最普通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的`种类有许多,但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父爱。

  傅雷家书记载着傅雷对傅聪关爱,那时候,没有网络,只有书信,傅雷那时天天给儿子写信,想了解儿子内心想法,傅聪在外面受苦受累时,无处抱怨,只能向父亲诉苦,他的父亲一收到儿子写给他的信,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看完后,拿起来笔,在烛光下颤颤巍巍的写着,不怕困难;在儿子精疲力尽的时候,他的父亲,写信告诉他,坚持一下就就会成功,或许他在比赛中只得了第三,但在他父亲眼里,他就是第一!

  我的父亲没有傅雷那样伟大,但他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道理,让我学会了坚持!遇事要冷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4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傅雷在写家书给傅聪的情景。是点着一支烟?是望着桌上的黑白照片?是阻挡反动派拉起的窗帘?还有对儿子深深的思念。

  “叫人怎么舍得”!叹号,已经让我们听到了傅雷的声音,苍老嘶哑、后悔无助。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夜之间就分别了,连心理准备都没有。

  “叫人怎么舍得”!这句话仿佛在责怪儿子,傅雷这时又像个孩子,“自私”的想让儿子留在自己身边,又像一个失败者,懊悔不该这么严厉的对待孩子。

  我知道,傅雷每下一笔都是艰难的,他要揣摩儿子读信的心理,他要猜测儿子现在的处境。自从傅雷说到父性真正觉醒的那一刻起,父性就真真正正的'觉醒了,他思念儿子,但从未催过儿子回国,他看到儿子回信时,说在为回国焦虑,傅雷为了让儿子死了这条心,与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双双自杀了。

  父性的觉醒!

  这是一生值得所有人去读的书,更多的反映了父爱,同时也映出那个时代的悲剧,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愿天底下这样的父亲多一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信,书中记录着儿子从1954年—1966年的事,在这段时间里,记录了傅聪音乐和感情的一些事情,书中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关怀和问候,

  整本书读完后,看到了傅雷的教子之道,感觉他是个好父亲,他给与儿子事业和感情方面的问题的解答。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知道傅聪比较贪玩,经常不喜欢弹琴,但是他的爸爸从七岁半就开始谈钢琴,不仅是因为他的父亲,更是因为他自己,他热爱钢琴,对于儿子,再教育钢琴方面,他建议儿子每天练习六个小时,但是并不像其他家长,逼迫孩子,更没有打骂孩子,而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在教导,也没有过分的打骂儿子,之所以傅雷这样好的教育方式,才是傅聪在音乐的学习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在期间,儿子取得好成绩是,傅雷很开心,但是他并没有过度表扬,而是告诉他要更努力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这对傅雷有了不少的收获,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6

  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到戏剧,都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切的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自我扩张。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在1954年的1月17日,傅雷一家在上海送别了傅聪。于是,傅雷的第一封家书便在十八、十九日晚写出。便寄给他的儿子傅聪了,信中,傅雷一家,因为儿子的离去而纷纷悲伤落泪,为此傅雷一家还因此失眠。在信中,傅雷一家明确写出了对孩子的思念,为此眼睛哭肿了,胸中抽痛,胃里难过,读了这段,我有深刻的共鸣。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忙于工作,经常在外地打工,有时可能一年都回来不了一次。先前我们是以信的形式表明我们的思念之情,但信往往是不能更加完整的表现出我们之间的依恋,第二年我们使用打电话、通视频的方式交流,每次时间短则十几,二十几分钟,长则高达两小时以上。还记得我们第一次通话的时候,我们都哭了。虽然我们之间没有明说,但电话那方的'微声抽泣便说明了一切。牛顿说过:“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的人。”而我们的巨人不正是我们的父母吗?中国的巨人不正是那些为了使我国早日步入现代化强国之列而勤恳付出的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吗?

  傅雷先生说过,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它,就会明白书中所含的哲理,而这些哲理不正是为我们的成熟而提供养料的化肥吗?

傅雷家书读后感8

  近期读了《傅雷家书》,感受至深书中有不幸的作为长者的教诲,有作为晚辈的烦恼,书中的谈艺术部分,则将我们带入名家的人生,这让我领悟真谛!

  这本书的作者是佛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长者,更是一位好父亲。从这本书里,我可以感受到的深情无时无刻在涌出。

  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我是完完全全能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父爱和教育,希望儿子可以拥有与自己斗争的勇气,或者是把自己的事做的稳当,但是更多的`是对儿子数不尽的千叮咛万嘱咐的父亲。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佛雷竟然在一封家书中向儿子道歉,因为他曾严厉的打骂过儿子,或者是说了什么刺激的话,伤害到了儿子。虽然是教育孩子中大人都会做的一件事,但是弗雷还是真诚地向儿子道歉。

  在信中,傅雷曾经多次提到对儿子的想念及是分开,他对儿子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可以深切的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会去在意或者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付出,但是弗雷用真情实感,用心中的笔写下的家书却认人明白了父爱如山。

  读过这本书后,家书中父亲的教导,孩子与父亲的真情交流给了我巨大的启发。我觉得弗雷不进再问她自己的儿子逐鹿他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一盏明灯

傅雷家书读后感9

  读《傅雷家书》,让我由衷的欣赏傅雷一家的点点滴滴,大到事业,小到日常家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由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用心良苦,是天下父母学习的榜样。

  读完《傅雷家书》,让我想到暑假亲子共读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个是充满着“父爱”,一个是洋溢着“母爱”,虽然他们爱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是都是以信的方式和孩子互相交流,互相沟通,让孩子好好学习,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那么的'真实。潜移默化的让孩子走进父母的心里,并理解父母。又让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了孩子,最终他们彼此都成为了最知心的朋友。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为了未来更美好。我要多向三位学者好好学习,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让孩子更好的快乐成长。身教重于言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希望。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这封信中,处处流露着傅聪对老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如“杰维茨基教授是波兰最好的教授,年轻的最好的波兰钢琴家差不多全出于他的门下。”一句,句中两个最好和一个全,充分表现了杰维茨基教授的琴技高超以及教人有方,对钢琴界的影响之深远,表达了傅聪对杰维茨基教授的敬佩之情。又如“《诙谐曲》的`节奏,我从前完全没有把握;他说了之后,我才发现为什么我老弹不好的原因。”一句,将之前与现在做对比,表现了杰维茨基教授对傅聪琴技的帮助之大,表达了傅聪对杰维茨基教授的感觉之情。

  这封信塑造了一个严厉、琴技高超而又教学有方的老师形象,说明了一位好的老师对我们成长的帮助与作用之大。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听从老师的教导,学习老师及优秀同学身上的良好品质,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通读了整个小说,给我只是三点让我感触最深。看到的第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看到了这个,禁不住有一点感叹。现在的父母能够向自己的孩子道歉,主动承认自己的错,实在是很难得。

  第二点我很有感触的是他可以跟自己的孩子交流在文学、音乐等上面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及时的和自己的孩子分享彼此的.得失,委实是很难得的!第三点就是能够坚持一直跟孩子通过书信的形式保持联系。

  然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查查这本书的背景,最关键的是他所处的环境,还能够给孩子如此的鼓励。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家书中大量理性文字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看了有一点的感触。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深沉,启迪心灵之窗,打开智慧之门。

  傅雷教子兼有言传与身教。傅聪、傅敏兄弟在童年时是一对“小顽童”。傅雷的脾气暴躁,曾因孩子调皮而动手,但也在数年后的家书中袒露自己的心声,内心充满了悔恨与热爱。

  傅雷家虽然家教严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时间流逝中调整。他曾在书中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身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是啊,与父亲相处成朋友,是多少个儿女最想要的事情啊。父亲在孩子面前不用自持身份,高高在上。孩子不用介意父亲的想法,不用介意父子间的.间隔,只需敞开心扉与父亲深入交谈,给你出谋划策。这种教育方式至今仍可以让许多家庭借鉴,给后世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父爱尽在细节中流露。从中也尽显人生道理,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信仰,人还是要崇高的东西有所追求,让火焰照彻人间。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出名的家书,每次去书店家书区域,都会看到此书。阅读此书,我是通过读书会开始陆陆续续阅读的。读完此书,感觉本书确实很不错。因为该家书本来只是父子、母子之间的对话,并没有为了出版而写,所以,书信中的内容读来真情实感,也颇有启发。

  除了真情实感之外,我能看到父母对儿子的关切、挂念之前,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本书所选编的家书内容,能明显地看到父亲和母亲的不同关注点和切入点。傅雷更多是笔墨和精力放在如何指导或建议练好琴,提升水平,而傅雷母亲更多地关注身体、家庭以及理财方面的事情。通过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傅雷家风,以及家教风格,对我也是个启示。

  对于父母,要想教育好子女,其实是要付出很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子女的教育更是费心。千教万教,教孩子做人,教孩子爱国,爱我们的.文化是非常重要。

  书信内容很丰富,里面好多语句也值得我细细体会和感悟。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让我们为人父母者获益匪浅,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努力,体会父母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暖冬的阳光照到书本上,书香四溢开来,我翻了几页便沉浸在此中。

  这本书叫《傅雷家书》,这是傅雷写给钢琴家儿子傅聪的信,这其中有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教导,也有他对儿子生活上的.种种关心,还有叫的儿子热爱祖国深沉的心。父亲还叫过儿子一个真理,我永不忘怀,那就是: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傅雷先生不仅教会儿子好好学乐理,而且还教他做人,其感情深厚。

  书中还有一个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看完此书后,我受益颇深。读懂了里面的父子情深,更有父亲良苦用心。

  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做到与书中写的那样,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还有,与父亲好好相处。

  读了这本书,也明白了人生真味。很值得人再次翻阅。阳光再一次洒了下来,我又翻动书页,嘴角上扬很是温暖。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傅聪的父亲——傅雷。在这一篇日记中教诲儿子要劳逸结合,不能想自己一样人老了就百病丛生。同时也希望服傅聪接触现实,观察体会伦敦的人情风俗。这样不仅身心得益,对他的音乐感受也有好处。

  不仅如此,作为艺术家的他,为傅聪细致地解说了斯卡拉蒂音乐的特点,并为傅聪提建议——去大英博物馆学习。并且纠正了傅聪在写自己名字是时的.错误,他的细心,让我佩服不已。

  通过阅读这篇日记,我感受到了傅雷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以自身为例,教育孩子要尊重身体。文章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淡如水,我想,这才是家书的特点吧,浓浓的亲情化做一个个普通的文字,就想一杯茶,仅喝一口,体会不出来什么,可慢慢地品,就会发现如此醇厚芬芳!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好句02-13

傅雷家书的好句01-04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1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0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03

傅雷家书优选好句11-10

傅雷家书好句(15篇)12-23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2-23

傅雷家书好句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