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3-08-20 14:47:24
读《红楼梦》有感15篇[集合]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

  疫情期间,我宅在家里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原著。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位青梅竹马的少年,在大观园中悲悲喜喜数十年的事。贾元春嫁给了皇帝,贾珠死了,贾元春省亲,造海棠诗社,宝钗嫁给贾宝玉,林黛玉身亡……。

  林黛玉一生一肚子文章,博学多才。她为了还贾宝玉的恩情,每天都哭数十次。因为病总随身,不常出去走动。听丫头说,宝玉要娶宝钗,一时心急,吐血身亡。

  贾宝玉,因为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宝玉,所以取名为贾宝玉。他一生不好学,只要一有空就非得去黛玉那儿不可。

  《红楼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贾政因听宝玉最近做了这么多坏事,很是气愤,说:“拿宝玉,拿木棍,拿索子捆上!”便叫丫头找宝玉。这时宝玉可着急了,找不到一个丫头,突然只见一个老婆子来了,便跑来跟她说:“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这老婆子却听成了:”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跳井跳井!”宝玉见她耳聋,就失望起来。只见贾政来打宝玉了。宝玉咬着牙忍着痛,过了一会面白气弱,身上全是血。王夫人和贾母都痛哭起来。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在古代的小孩是怎么读书,看哪些文章,还有家里平常的穿着……。我感受到了古代人,富人的.欢乐与穷人的痛苦,也感受到古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区别。

读《红楼梦》有感2

  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我读完了红楼梦,思绪万千,不知是为黛玉的红颜薄命而惋惜,为凤姐的心狠手辣深表痛恨,还是为尤三姐的执着而感动……红楼梦主要讲述了宝黛千古绝唱的爱情悲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实在是透彻淋漓,把人物的个性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宝玉是一块顽石,在长辈姐妹眼中,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爱玩儿,任性,爱耍小孩子脾气,估计是因为家中的男丁少,被惯出来的吧!黛玉与宝玉青梅竹马,她性格多愁善感,有一篇黛玉葬花让我记忆犹新:黛玉怜悯落花被人踩踏,白白糟蹋,把花儿们埋葬了起来。黛玉的`诗句与她的性格正好相反,奔放,潇洒。读书不多的她写诗还真是有一手呢!只可惜最后在宝玉新婚之夜病死于床,与宝玉虽两情相悦,却不能终成眷属。这一切悲剧的主谋就是凤姐了,若比心狠手辣,凤姐居第二,就没人能居第一,机关算尽的她,就是那种典型的女强人,害死尤二姐不说,还破坏了宝黛的美好姻缘。不过,她也有好的一面,她聪明,遇事考虑周全,支起了整个家!宝钗,拥有与宝玉的玉相匹配的金锁,贤惠、美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同辈眼中的好大姐……红楼梦让我明白了许多,黛玉虽得宝玉倾心,却不懂得争取,任人摆布,最后在宝玉新婚之夜病死了。如果黛玉争取了,为自己争取了机会,结局是否就会不一样呢?我想是!生活也一样,争取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一定是努力争取才能取得。贾家如此之庞大,昌盛的家族,竟这么短短的几日内家破人亡,这是为什么?因为贾家的人不够团结,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如果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掌握家族的航舵,也许也不会败落、消亡。我们也要团结起来,如果不能团结,何谈班级和家庭。亲人、同学不就都成了陌生的路人了吗?如果人与人之间都有一道透明的墙,一道防人之强,那你的朋友就会与你疏远,你就会无比寂寞。

  在这个红色五一,一团积极争取,团结友爱之火在我心中燃起,争取将给予我机会,团结给予我力量,他们是成功的前提。

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能够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读《红楼梦》有感4

  看完《红楼梦》这本书,我对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我讨厌里面的所有人物。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宝玉、林黛玉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宝玉、林黛玉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但也讨厌她自身的懦弱,倘若她在生活中能变得坚强、自信,那她的结局就不会那么凄惨,还有她父亲林如海让她带过去的钱财绝对可以让她这辈子衣食无忧,可就因为她的懦弱与对黄白之物的'满不在乎,倒置林如海给她准备的钱财被王夫人她们瓜分,自己被丫鬟欺负也不吭声,遇事只知道流泪,在封建时代眼泪值几个钱啊。我对这本书中所以人物都不满,不满林如海对黛玉的教育;不满贾敏对黛玉的安排;不满黛玉的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态度;不满贾宝玉的不思上进,整天待在胭脂堆里……

  《红楼梦》这本书以歌颂女性为全书宗旨,从封建制度塔尖的贾母到女戏子们,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女子进行细致刻画。写出无论何种身份的女子的结局都十分悲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以小见大,写旧时社会女子的悲惨命运。又通过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互相勾结一损皆损的境地,讲述封建末世的内幕。以贾王薛史四姓暗含“家亡血史”之一,警告读者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真理。

读《红楼梦》有感5

  在老师与家长的支持下,我走到了人民书店门前,经过反复的斟酌后,我买下了我手中的这本《红楼梦》。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后,我感悟颇深。

  《红楼梦》这本书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是那么深入人心。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读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时,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令我产生了无比的怜爱,她向人们显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只能是暗自落泪,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我对她真是又爱又恨哪!爱她那学富五车的才能,爱她那乖巧美貌,恨她那不开朗的性格,恨她那总是暗自落泪的自卑心理。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轻阖双目,默默地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啊!我们看到封建礼教对相爱的青年男女的摧残,想到当代人要感恩新社会,期待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读《红楼梦》有感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

  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

  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

  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

  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

  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读《红楼梦》有感7

  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每本好书都有一个故事,每本好书都有一段情缘。

  大学期间,迷上红学,甚至说是沉迷了,曾一度泡在图书馆,但自从毕业工作之后就搁浅了,最近偷来半日闲,再次拾起,一页页翻开,一缕缕思绪涌上,是怎样的情缘诉说着前生今世?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叹,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黛玉篇——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一天一地一长安,一生一世一双人—题记是谁?于前生为我中下苦苦的相思果?却要我用一生来尝。

  是谁?于今生为我缠上牵绊的红绳?却要我用一生哭断柔肠。

  是谁?为我生生扯下恶毒的声明?从此,天各一方,于是,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灵河岸边,三生石畔,岁月无尽,你蹒跚而过,甘愿为一株小草施舍下甘露,却不知也施舍下小草的一生!所以因果轮回,红尘孽缘,我拜谢,许了我你一世情缘。

  一本往事寻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忙谢幕?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窗外,桃花开了又落,你嬉笑与众女之间,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天仙临凡。我痴笑,你眼中,怎会有我?窗外,依稀下着雨,我回过头,泪湿了眼角,乱了红妆,风乱了案桌,开了书籍,那是东坡声声的追忆和婉儿无奈的悲泣,我合上书,似乎懂得那佛说的红尘孽缘的含义,泪湿了衣襟……

  皓月,没了星的`陪伴,显得格外的大了些许,举杯独醉,饮巴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终于你的眼中有了我,你向我走来,我添了红妆,你笑叹,素颜更美,于是,成就了你我的情缘,桃花做媒,陪我嬉戏于书间,共作诗章,只为写下你我牵绊千年几世的缘,我渐渐有了笑容,在这群芳间,一颗小草成了耀眼的一株。

  但光芒终有消退的一天,而我最终只能以泪陪你,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闲谁?

  听闻你与宝钗姐姐的金玉良缘,我泪流不止,我与你之间终是一场梦,但我笑叹:今世,无悔!

  一金一玉一份缘,一尘一世一场姻,我与你终究只能是前生有缘,而今世,我与你有缘无份,只能枉自嗟叹。

  黛玉与宝玉的木石前盟终抵不过金玉良缘,所以一个永赴黄泉续前生,一个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读《红楼梦》有感8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变化过程为背景,讲述了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凄美又动人,还把许多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深有感触。

  先说男主人公贾宝玉吧,我觉得他十分可怜。他与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情窦初开而后彼此相爱。可是他们纯粹的爱情,没有得到祝福,凤姐还狠心地使用调包计欺骗贾宝玉,使他娶了薛宝钗为妻,导致最后有了贾宝玉循入空门的悲惨结局。

  女主人公林黛玉因母亲早逝而一直寄宿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里她结识了贾宝玉,她一直很关心他,可以说她是整个大观园里最爱贾宝玉的.人。她很聪慧,绝对是大观园的姐妹们公认的诗才最好的女子。她多愁善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得知宝玉娶宝钗的她悲泣身亡。可怜啊!这对彼此相爱的有情人最终没能成眷属!不过说句实在话,要是一开始黛玉就好好养病,保重自己的身体,没有那么多愁绪萦绕心中,贾母倒有可能同意她和宝玉的亲事呢!

  其实,我觉得薛宝钗才是《红楼梦》中最悲惨的人物。她是封建制度的顺应者,她的沉稳乖巧博得老祖宗的喜爱,虽成为了宝二奶奶,但又有什么用呢?她没有被宝玉珍爱过,他没有经历过真诚的爱情,虽然她也爱宝玉,而且经常劝宝玉用功读书,考取功名,但宝玉对功名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宝钗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她的人生也是可悲的!

  读完《红楼梦》,我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并在心底为他们感到不公平。但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东西你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还是努力做好自己,一切顺其自然吧!

读《红楼梦》有感9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红楼梦这本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

  在这本书中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他们两人的爱情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本书中的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最后还阴阳相隔。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在封建社会中只知道门当户对,甚至连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对他们来说权利和利益十分重要,重要到连自己亲人也要出卖!所以才导致了封建家族的没落。这就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权利有什么用?金钱亦有何用?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封建社会的人总是自己为中心,嘴上说是为了别人好,其实利益都在站自己一边!我思想过后,拿起红楼梦再次感受,这次却觉得书中已没有尔虞我诈,各自算计的大观园里仿佛总是春天,最初的暖意,最纯的感动,最无邪的诗情,风露清愁,衡芷芳菲。年轻美好的生命,是那部书中最华彩的篇章。少年游,杏花插满头。

  一曲红楼人叹息,如花美眷自凋零。

  贾宝玉和林黛玉可说是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告诉了我们封建社会的黑暗!用泪水来告知自己的爱情!如果有来生,希望他们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望向放在书桌的<<红楼梦>>,好似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读《红楼梦》有感10

  机关算尽,反算卿卿性命。倒不如,步步行善,便可无愧于心。黛玉到了贾府,王熙凤得知其权势高,便挽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会说了一番赞美黛玉的话后,又把贾母哄得团团转呢。这一口一个妹妹,一口一个老祖宗,字句到位,谁招架得住呢?硬是讨人喜欢。

  可谁知,“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从金陵事更哀。”她一生机关算尽,象卒通吃,可最终精明一世,也不过得狱中死后只有一席草席裹身扔在野外。

  大观园诗社缺“监社御史”,王熙凤马上猜到是缺个“进钱的铜商”可谓在人际关系上心机深细,谋略得当;邢夫人要讨鸳鸯之事,又善于察言观色,说辞好听;尽管她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油嘴滑舌、确实把每个人都哄得很开心,可最后,还不是家亡人散、众散亲离,没有做自己的她,落得如此悲剧下场。

  可是,林黛玉没有做到像她那样圆滑处世,可她的善良、真实、无愧于心,下场也是“安”啊。可见,善良才是为人处世的最终“指标”。

  在职场上,踏踏实实干事的总比不上拍老板马屁、油嘴滑舌的同事。前者真诚善良,认真干事,为人正直;而后者只会取悦别人,从不展现真实的自己。他们步步算好,活的如此的累。在官场上,笑面虎总比为人民干事的老实官员们油腻,他们处处算计,处处受贿,讨好逢迎样样得力,同一个官位,总有人比心系民心的那些要吃得香,喝的.辣。可他们,终会有被揭开面具、卸下假虎装,呈现他们那最不为人知,沦落败地的一天。

  可要是心怀善心,正直做人,便亦可真诚心换取真诚“果”吧。

  前段时间,一位女子骑车不小心被大货车撞到且小腿卷入车里,而这时一位环卫大爷连忙过去抱起了女子的身体,捂住她的眼睛说:“我不想让她看见自己的伤口。”地震时,一位人民教师左拎一个学生,右抱一个学生,她拼尽全力地冲出课室说:“我就算是拖,也要把他们拖出来!”备受人民尊敬的袁隆平爷爷,他一生将自己的心血投入在人民的粮食补给上后,只说:“干实事!为人民争幸福。”火灾中,消防员摘下自己的防毒面罩給那位遭遇火灾的市民戴上说:“你们更重要!你们更要好好的活着出去!”

  这便是那无畏强劲的善心用最温柔、温暖的方式来回报社会、世界的可爱的样子吧。想要人生结个好尾,就要像鲜花绽放最美的样子,若不积善成仁,若不为善积爱,怎比得上那灌溉其芳香的仙露呢?

  应该用“凤辣子”般的勇气去行“黛玉”般的善。

读《红楼梦》有感11

  今日,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红楼梦》。这本书讲了贾家兴亡的故事。贾家是一个大家庭,可是最终为什么灭亡了?因为王熙凤放高利债,最终闹得家破人亡。贾宝玉出了家,王熙凤死了,贾母也死了。

  虽然贾家灭亡,可是我也喜欢林黛玉,刚强、冷漠,但最终含恨离世。为什么呢?因为她喜欢贾宝玉,但最终贾宝玉嫁给了薛宝钗她本来身体就不好,一听便昏了,不久含恨离世。

  林黛玉是我在《红楼梦》喜欢的一位人物,因为她刚强、冷漠。因为她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

读《红楼梦》有感12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总共也就出现了两三回,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刘姥姥却让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刘姥姥第一次出现,便是因为家中无钱过冬,便想去荣国府攀攀旧亲要点钱财来,她迟钝却又精明,知道叫板儿去开口要钱比较好点,只可惜板儿经历尚浅,只顾着吃东西,把身上背负的责任忘得一干二净,幸亏荣国府有的是钱财,便给了她三十两银子,哄得刘姥姥屁颠屁颠的回家去了。

  刘姥姥虽爱财,却又有一颗感恩的心。她见自己用了荣国府的.便送了些瓜果蔬菜给贾母等人,并且用她那机智幽默具有农村特色的语言逗笑了贾母,之后不免要有些赏赐。

  刘姥姥爱财但不贪财,并且有一颗善心 。当贾府破落,凤姐将死之时,刘姥姥仍没有嫌弃他们,而是继续为他们充当喜剧角色,凤姐请求刘姥姥为她祈福,并且把手上的金镯给了她做祈福的钱,但刘姥姥并不收下,而是真心实意的准备帮凤姐祈福,只可惜红颜命薄,刘姥姥还未帮凤姐祈福,她就先归西了。其实当初刘姥姥就是收下凤姐的镯子,又有几人知道呢!由此可见,刘姥姥虽爱财,但不贪财。

  一个质朴却又步伐精明,爱财却又不贪财的刘姥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红楼梦》有感13

  一段缠绵的情缘,两眼流不尽的泪水,三人生死纠葛的爱恨情仇……

  初遇时,那句,"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后,她流泪是为他,他疯魔也是为她。没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绛珠草,木石前盟,是他们的缘,亦是他们的劫。

  神瑛侍者带着五彩石来到繁华红尘,而绛珠草为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追随侍者而去,许愿以一生的泪水来报答。她确是留了一辈子的'泪水,耗尽了心神,最后郁郁而终。

  神瑛侍者入世,衔玉而生,故名宝玉,一年后,姑苏林黛玉出生,她就是绛珠仙子。在贾敏去世,林如海逐年老去的情况下,为了黛玉有人陪伴,教导,林父将黛玉送去贾府,黛玉与宝玉纠缠一生的命运便就此开始了。

  宝玉与黛玉相识相知,他们兴趣相投,在封建制度,森严等级下,他们都有着与世不容的逆骨。他们的相恋同所有的恋爱相似,甜蜜而又酸涩。他们矛盾过,黛玉曾因争吵误会剪碎了赠予宝玉的香囊;他们契合过,黛玉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道尽了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残忍,宝玉亦有感而发,悲恸大哭;他们思念过,当宝玉失玉,神智迷失时,误以为黛玉将要归家,他的泪水里,是最真挚的情;他们痛苦过,当黛玉病重,为宝玉的消息病况疏好疏坏,而彼时正神志不清的宝玉,因将要娶黛玉为妻而有了一丝清明。两个痴儿,为彼此倾心,为彼此伤神,谁又知这只是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姻缘。

  金玉良缘,本是两个人的幸福,这里,却是三个人的悲剧。黛玉魂归离恨,宝玉看破红尘出家,而宝钗,一人独守半生寂寞。黛玉清高淡泊,悟性极高;宝玉天资聪颖,多情而又痴情;宝钗曾有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们都有绝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渐衰落的大观园的禁锢下,他们的人生走向了遗憾,走向了生离死别的结局

  我仿若还能看见黛玉泯唇一笑间的风情,还能听见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我感受到了宝玉与姐妹嬉闹时的愉悦,体会到宝玉出家时四大皆空,茫然若失的心痛,我眼前还有宝钗妩媚秀丽的身姿在浮现,耳边仍有她半生孤寂的叹息在回响……

  曲终人散,唯留一杯清茶,淡淡品,似有余韵……

读《红楼梦》有感14

  浓浓的书香味,深深的宝黛情,无论是这封建制度下缠绵千古的爱恋,还是在开放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皆是情深缘浅,岁月截止了它们的发展,却吹不走它们曾存在的事实。

  起初认为这只是部写封建社会家族兴亡的书,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免关注到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王熙凤可算是贾府里最懂贾老太太心思的人,甚是讨贾老太太的欢喜,与宝玉及其他姐姐妹妹比起来她算是孝敬长辈的了。能够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出出入入管理的井井有条让人佩服。虽然贾琏不大成才,但她依旧恪守妇道,对于姐妹们开诗社什么的也极热心。她,就是这样一位疾恶如仇,干练的当家人。

  待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读懂了深深的宝黛情。脑海里回响着林黛玉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种悲到心底,挣脱不了的伤感,就像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的痛,诗,是她精神的寄托,是她情绪的'表现。她那柔弱的背影令人疼惜,她的一颦一笑又是那么的迷人。她心比天高却做不到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依旧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宝玉,她似乎不应是这个世界的人,最后香消玉陨。若说那贾老太太是很疼惜黛玉的,却也不然。她铁石心肠地将他俩分割开来,这大概都归功于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吧!导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一部《红楼梦》,一个大观园的故事,惹的多少人为它泪流。

读《红楼梦》有感15

  语言含妙道,处处藏玄机。——题记

  《红楼梦》中人物取名的艺术十分具有特色,对此书的内容或是人物的命运皆有暗示。

  “甄士隐”意为“真事隐”,“贾雨村”意为“假语存”。即为真事被隐藏了,而假语存焉。有反应当时社会趋炎附势,因一己私利而满是虚言,以权势掩盖事实真相,颠倒是非之意,暗示书中的内容。

  “甄英莲”意为“真应怜”,起初她幼时被拐子拐走,长大后先后被卖给了冯渊与薛蟠二人,引得争分出了案子。可以说是暗示她一生悲惨,令人怜惜。而“娇杏”意为“侥幸”,她本甄家丫鬟,偶因当初一回眸,雨时得意便成了人上人。

  既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形式,读起来,也让人浮想联翩,猜测其中暗藏的玄机,也是一番滋味儿,妙不可言啊!

  “金陵十二钗”中对金陵姑娘的判词在后续情节中都有体现,可以说是为后暗藏伏笔,或是暗示后续情节的发展。即便没详细去写,也可在这判词中悟得一二。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前三个字倒着念即为“林黛玉”,前半句暗示着贾宝玉对林黛玉心中的'牵过。而后半句则是薛宝钗的判词,“雪”与“薛”谐音,暗指她的结局冷落凄苦。

  对于人物的描写,作者可谓是恰到好处。对于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没有运用过多的笔墨,既为朴素而不失端庄典雅,也映衬了她清高孤傲的性格。对于贾宝玉的外貌描写则用了大量的笔墨,既为十分华贵,扮相古怪,与众人格格不入,同样映衬了他叛逆的性格。

  对于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亦是十分贴切,每个人皆有每个人的特点。

  刚接林黛玉进贾府之时与王熙凤的第一次见面,一阵大笑,人还未到,她的笑声以传入众人耳里了。十分形象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之高,及她自身张狂的个性。

  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时,凤姐拿其取笑,其中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哎哟哎哟”地笑着,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她体弱的特点。

  其中还有众多诗词歌赋,作者也以诗词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大大增加了这部著作的文化底蕴,也可体现出作者文化功底之深厚。

  黛玉葬花吟一曲《葬花吟》,千肠百转间,令人黯然神伤。明写花,实则写人,是黛玉对身世的感叹,也体现出她的多愁善感之性格与她诗人之气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自言满纸荒唐,可却处处暗藏玄机。四大家族的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恰恰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的势力。写尽世态炎凉,终是大梦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