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24 13:51:45
《呼兰河传》读后感【大全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对于贫穷和饥饿,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说法,“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很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封建社会中的人容易接受,无论是困难还是简单。他们的`心态永远是平和向前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冯歪嘴子的出现,是另一种精神生活的显现。他虽然处在同样的历史和环境中,同样受到身边人的闲言碎语和精神上的攻击,但他“并不像旁观者眼中那样的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得,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

  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生活依旧苦难,但我们从未放弃,这是一种新生的力量。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起初了解到《呼兰河传》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一部电影《黄金时代》,这部电影贯穿了萧红从离开家到离世的生命经历,文中只是略微提及到这部述说萧红童年时代的作品。

  那样一个民国情怀的女子着实令人着迷,让我忍不住想要了解到她的'更多。了解了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再来阅读她的童年,那是一种从作者诞生之日便已注定到她的结局的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暑假中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本书的情节十分精彩。萧红写了她的故乡:呼兰河。

  80多年前在东北的呼兰河边住着许多村民,这些村民没有意义地活着,生活平平淡淡,普通普通。但在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萧红,小姑娘生活十分快乐,萧红童年时和祖父在后院里生活、劳动。祖父种地,萧红在挖泥土,生活十分快乐。但不久萧红却被卖给了别人家做妻子,她还会被婆婆打骂。没多久,萧红就死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萧红的死亡不单只是婆婆婆婆的残忍,还因为呼兰河人民的生活态度。

  在读这篇文章时会伴着沉痛的心情,但萧红要告诉我们的是: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今天我的脑子里又增加了新的知识,是呼兰河传的第二章,第二章的内容是一个大神会治病,她穿着奇怪的.衣裳,那衣裳平常的人不穿,红的,是一个裙子,那裙子一围在一起那红花裤子就哆嗦,从头到脚那都在说话,说完以后又开始打颤,她闭着眼睛,嘴里边叽咕着,每一打颤,就装出要倒的样子,把四边人吓一跳,可她又坐住了。

  大神坐的是凳子,她对面摆着一块牌位,牌位上贴着红纸,写着黑字,那牌位越旧越好。

  第二章重点写了一个大神来到了这里。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6

  呼兰河的喜怒哀乐是混沌的,在一个孩子的世界里,有个充满生机的后花园足以让他的童年丰富多彩,何况还有那么多愚蠢的人在做着愚蠢的事来娱乐大家,对个孩子来说,那是热闹不过的事了,团圆媳妇成了愚昧的牺牲品,王大姐从人们嘴里的好姑娘变成了坏姑娘,有二伯的古怪性情,冯歪嘴子的不卑不抗……呼兰河的人们依然活着,或似快乐又凄凉的活着!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直接看到到人情的冷漠,世事的苍凉,但是那些无情冷漠的东西又无处不在!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7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一部长篇回忆性记录小说。在我读起来看,文字娓娓道来,朴实清新,淡淡的感伤在人们的'心头弥漫而开。所以,这部作品有许多声望很高的艺术家来赞美这部书的精妙和价值。

  因此,我为自己买到了一本好书所高兴。我也推荐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这本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写了呼兰河一年四季的景像。

  我最喜欢第一章里的第一个小故事,它写的是呼兰河冬天里的事情。

  那里的冬天很冷。冬天一到,地被冻裂了;年老的人一进屋就用扫把扫着胡子上的冰;拉车人的手被冻裂了,说:“好厉害的天呀,小刀子一样!”买豆腐的.一不小心,放豆腐的板子在地上拿不起来了;买馒头的脚也被冻住了。人人都说“冬天真可怕!”

  天再冷下去,连家门也打不开了。

  我想:我们这儿冬天有空调、有暖气。如果我到那里,用不了三天,我就会发疯的。

  我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痛苦和艰难。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9

  读了这本书,感受到了黑土地凌冽的风、厚实的土、苍白的屋子、孤零零的树,还有那麻木、可怜的底层百姓,以及所有为生存而奋斗的人。

  这本书不是教我们哪些生硬的道理,也不是在叙述一段大历史,而恰恰只是在展示萧红内心的呼兰小县,那个她晚年在浅水湾边魂牵梦绕的地方。读这本书懂得的`不仅仅是奋斗的价值,更实在发现人性的历史的真实。

  拙笔难述,只能最后借茅盾先生的一句话做结尾:“我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这句话,是我认为对此书最好的点评。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0

  呼兰河,滋润着松嫩平原东部广袤的土地,养育着一方人民。同时,也开展了一段回忆的记叙录。

  已逝去的萧红,笔下记叙着的呼兰河小城回忆,岁月流逝过的痕迹不失几分忧愁。在她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了萧红童年生活的影子。

  平庸的小城镇上的'每一处角落,似乎在人们的眼中显得如此平淡,但在萧红的笔下,根据回忆的记叙,每一处,散发着小城内毫不流失的古朴感。萧红的文笔下,刻画着一幅属于呼兰河的画卷。

  或许,萧红的《呼兰河传》更让我懂得什么才叫做回忆。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1

  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自传,主要讲述的是萧红小时候在几个家乡的一些事情。那是一本充满温情童趣娘娘到来的回忆性小说。

  呼兰河城不是安祥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淡泊和有趣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处处出出家乡的.种种和童年的事情。她用女性独特的抒情方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从而折射出悲悯的深度人性让我们一种以无限广阔的胸怀来召唤一份真情一份温暖。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2

  作者眼中的呼兰河居住的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冷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冷,因此而来了悲哀。”我认为这是萧红的'一种“贫困”写作的方式,去掉生活中全部的伪饰,真实而冷静地活着。历史是有着相似轮回的,呼兰河上发生的事也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日日发生而且触目惊心。如……哎,实在不愿举例子,写这样的读后感本身就挺难受!

  人性的愚昧残忍。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描述其刚十二岁因性格活泼,招来婆婆的恶打,花五千多块钱请跳大神的为其驱鬼,用热水烫了三次辫子都掉了,终于被折磨至死。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3

  《呼兰河传》这本书给我展示出一抹凄迷的气质,一种卓异的风格。优雅而任性,伤感而婉讽,令人迷惑。这本书寄托了无乡的女子渴望回家的倾诉,包含了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对国民新的反思与批判。

  我感受到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无比热爱,怀念之情,刺激我对呼兰河,对后花园的想象。故乡虽然在万里关山之外,精神却在那里流连不已。

  《呼兰河传》叙述了那份生与死的虚无:生,老,病,死。这种淡淡的忧伤与淡淡的虚无,自然而然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情绪基调。那份生命的虚无,自此飘飘渺渺,挥之而去。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4

  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它讲了小城呼兰河—萧红童年的事。

  从书中可以看出,呼兰河是多么的冷:过了一夜,就冻得门都打不开了。而且生活多么的单调:种菜﹑背诗,有时去看跳大神﹑去参加娘娘庙大会

  但萧红却写得惟妙惟肖,如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了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有小了。大家都对它起着无限的.关切。这段话中,萧红并没有抒情,但大泥坑子的形象却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作者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因为祖父烤过掉井猪和掉井鸭,作者叫牧童把家禽往井里赶。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好句03-29

呼兰河传作文04-05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0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4-15

《呼兰河传》教学反思汇总06-09

呼兰河传好句11篇11-28

呼兰河传好句(11篇)11-2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17

《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3-28

呼兰河传学生读书笔记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