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优秀

时间:2023-08-30 17:55:59
《论语》读后感优秀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读后感优秀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读《论语》,让我进一步了解孔子。

  在读《论语》中,令我体会最深的两个方面:一是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二是孔子的思想修养。这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如何处事待人。

  孔子在学习方面的很多言论给我很多启发。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思考与学习应相结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导我们要时常复习旧知识,才能更好的进步,更好的.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应做到“学而不厌”。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令我敬佩。

  学海无涯,只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才是智者,因为他们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查漏补缺,从而进一步做到“敏而好学”。在实事求是的态度下,我们还要做到时常积累点滴零碎知识,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习上,只有脚踏实地的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才能积少成多,最后拥有庞大的实力,摘到成功的圣果。

  孔子提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孝。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最重要的便是孝。子曰:“父在,观其意;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为了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作为子女应该体谅父母,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学着替父母分忧,尽全力做到令父母满意。

  孔子在待人处事中做到了“仁”。如“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学习礼乐才有意义。在“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都体现了孔子“仁”的政治主张,以”仁“为核心,推己及人。

  孔子身为大思想家,教育家,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受到了众多人的钦佩,但他仍是有谦虚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主张”仁“的学说。我想,这也许就是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之一吧!

  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

《论语》读后感优秀2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最让人信服的,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而《论语》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它会时刻警示我们,努力去做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论语》十二章是我们这几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它选取了《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创办了私学。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即学习不分贵贱、贤愚,他让平民百姓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

  这本书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两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三个人同行,除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去年国庆假日期间,天气甚好,爸妈单位的同事约我们一起爬山,我结识了一个“学霸”姐姐,听妈妈说她是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她可是当年中考县状元呢。我把姐姐作为我的偶像,我请教了很多学习方面的问题,姐姐一一耐心为我讲解。路遇一丛非常好看的.植物,姐姐刚要去摘,我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姐姐说不认识。“哈哈,我认识”,我骄傲地说,这不正是前几天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荚蒾’吗?它是制造肥皂和润滑油的原料,药用可以祛瘀消肿,治疗过敏性皮炎。同行的长辈们听完我的讲解,纷纷夸我知识面广,姐姐也赞叹自愧不如。其实,我知道我只是喜欢读课外书而已,离学霸姐姐的差距大着呢,我暗暗发誓,将来我也要努力考上浙江大学。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上面四个大字:博学笃行,这是小学四年级时张金江老师送我的。当时我不明白它的含义,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意思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博览群书,学有所得,并且努力去践行自己所学的知识。我似懂非懂。直到今天学了《论语》之后,我才深深地理解了它的含义。小学时,我在镇上的学校读书,学生不多,我的成绩倒是一直名列前茅,我就有一种优越感,感觉自己无人能敌。升入初中,学校大了,班上人数多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每天的作业,考试的分数,老师都以优中差的形式予以评比,看到同学们都积极向上,激烈竞争,我也给自己布置了任务:每天作业完成后务必读半小时课外书籍,时间允许的话,再读半小时英语。虽然难度有点大,但我选择坚持,因为我知道好习惯的养成只需21天的坚持,如果21天能坚持下来,之后就不是难事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我这样鼓励自己,我一定要做最优秀的自己。

  《论语》,儒家子智慧之精华,它教给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还教给了我们许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学《论语》,智慧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读后感优秀3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在《论语》中我看见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们向上的阶梯。

《论语》读后感优秀4

  中华文化,千年积淀,深深的凝聚在《论语》一书中。

  ——题记

  本人才疏学浅,未能参透《论语》一书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据书中内容而引经据典地讲出一连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但在此,我只求简略的谈一下我在看完《论语》一书后的感受。

  “仁”

  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因此,“仁”也是《论语》中的主要内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之高。但到底,什么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于是,孔子便说“刚,毅,木,讷,近仁。”孔子认为:“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仅仅是接近于“仁”,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仁”呢?或许,连孔子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或许,“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地位之高甚至于没有一人可以达到。因此,只要做到接近于“仁”便已不错了。

  “学”

  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主张“有教无类”兴办太学,弟子达三千之多。那么,孔子又是怎样理解和对待“学”呢?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告诉我们“学”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与“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

  这些语句从古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学者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学”字而不断努力,奋斗,倾尽自己的一生。

  “君子”与“小人”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可谓是高频率词,而孔子也曾发表过很多关于这两个词的言语。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太多太多的语句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语句警戒激励着我们。可是,如何才可做到“君子”呢?孔子说:“君子不器。”于是,我们便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优的现代学生;孔子又说:“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帮助着他人,以此来方便他人,快乐自己;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起行。”于是,“少说多干”成为了我们的口号。

  “君子”于“小人”绝非几句话就可以辨别清楚的,但若无这几句话,则可真是分不清了。

  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论语》读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论语优秀读书笔记05-09

[优秀]《论语》读后感08-06

《论语》读后感(优秀)08-05

[优秀]论语读后感08-04

(优秀)论语读后感08-22

论语读后感【优秀】08-21

论语优秀的读后感03-18

《论语》读后感14篇(优秀)08-08

论语读后感15篇[优秀]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