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优秀

时间:2023-11-05 08:31:20
  • 相关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优秀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优秀范文1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在“我”的叙述中,描绘了两对追逐梦想的人儿,一对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罗夫,另一对是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斯特罗夫也是一位画家,从小的时候绘画有点儿天赋,并且自学成才画作得过奖,他后来被送到专业绘画学校进行学习过。但是这样一位人儿却逐渐迷失了自我的绘画才能,随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却有一颗古道热肠的心,和一双发现千里马的眼睛。在他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个天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他尽心尽力,甚至贴钱贴妻子地去辅助斯特里克兰,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仍然坚持去帮助他。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成功一半必须归功于斯特罗夫,虽然这有些讽刺和好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两个赤城热爱绘画的天才,彼此渗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寻过世三年后斯特里克兰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亚伯拉罕医学界里的天才,在外科手术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并且已经成功晋级为主任。他却意外地将唾手可得的荣耀丢弃在一边,独身去了亚历山大港。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卡迈克尔,他获得了所有的一切——职位、财富、荣耀。当问亚伯拉罕后悔吗,他说他完全没有后悔,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帝送给他得以天下的荣耀,他喜欢的是归于平静的生活,他爱上的是趋于平衡的内心力量。

  每个人对于梦想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斯特里克兰穷尽一生,只是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画卷。亚伯拉罕希望得到平静的生活。他俩都是成功的,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一个舍弃了温饱安全的家庭,一个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借助亚伯拉罕和阿列克卡迈克尔的`故事,毛姆问出了很多人内心渴望已久的话,“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太多人说毛姆根据画家高更的人生创造了这部流传百世的巨作《月亮和六便士》,但我觉得里面包含着毛姆本人想要倾诉和喷薄的话语。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刚开始的写作生涯郁郁不得志,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不够冷静深刻。他辗转到写戏剧后,火热程度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完美地延续了他的文学梦。若不是戏剧拯救了他,想必他会从熠熠生辉的天才“堕落”到郁郁寡欢的俗人中。

  实现梦想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可是那些层层叠叠的人影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行走着。头顶上的月亮大得仿佛能够踮起脚尖就能够触碰。有人急急行使,忘了周围的风景。有人走了一半,开始走回头路。有人沐浴在朗朗月光下,先捡起脚边的六便士,再抬头看看那颗又大又漂亮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优秀范文2

  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读《月亮与六便士》就像一头撞上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彻底解体。”我说:“《月亮与六便士》就像近视的人戴上眼镜,原本模糊的世界不再模糊。”

  刘瑜在序中说到,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而思特里兰德的人生是在做减法。的确如此,别人在给他们自己加头衔,让她们自己在名与利中追逐着,而思特里克兰德在不断得摘头衔同时他在不断的追逐着厄运。那这个与众人相异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毛姆描绘到:“看起来很简单”,“他只是一个呆板、正直、平凡的好人。”“他毫无存在感……”这是毛姆对于思特里克兰的第一印象,而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人,他离开了,丢下一切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他心中的月亮,对于他来说,他抛下一切都仅是去传士,是世俗、琐碎的生活,他不想被束缚,他想画画,想找寻自己的梦境,找寻自己的月亮。

  你可能会说这是小说,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人会这么做。但你错了,你可能不知道,但不代表没有。其实思特里克兰是从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塑造的,保罗·高更原本是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人届中年的他,有一天他留下一张字条,只说:“晚餐准备好了,”就抛妻弃子离家出走,一意追寻绘画理想,贫穷交加也不再回头。对于他来说月亮是梦想,六便士是平庸的生活,他对月亮丝毫不胆怯,他抛去了所有,只为心中的白月光。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但是有的`人的梦想只会是梦,但还有些人,他们的梦想不仅是梦,即使梦想是遥不可及的,他们也会去尝试,去追寻,相反的是如果试都不试,又怎么能有结果呢?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有,但这追寻的过程不也是一样的美好吗?小说中思特里兰德最后穷困潦倒,遭受沉痛打击。可能有人会认为他很可怜,但他却很满足,因为在他心中,他已经追寻到了自己的梦想,被月光笼罩着。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心心念念想要追寻梦想,却被“六便士”束缚住了手脚,如果你是这样,或许在你读了《月亮与六便士》后,你便会陷入沉思,更甚会找到人生的方向。

  保罗·奥斯特说:“世界就是个每天都要更新的幻影。”这样看来,六便士不也是幻影?只有月亮,只有自己的梦想才是亘古不变的!迈开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月亮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优秀范文3

  庸俗的便士相结合,却出奇的浪漫,引人注目。这不禁让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这让我联想起了书名。是啊,高雅和庸俗,理想和现实也可以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处。

  《月亮与六便士》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个荒诞的男人看似荒唐的一生。主角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并逃离了别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对,是“逃离”。所谓:“汝之砒霜,吾之蜜糖”。别人眼中的美好生活对他而言,却只是阻止他在理想道路上前进的枷锁。所以,他选择了逃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描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注入绚烂的画布之中。

  “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与生活之间的矛盾,有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怒光。”这是他人的评价。但对于我而言,我在这本书中读出的,却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这是毛姆写的。而在我内心深处,这句话更适合用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的主题。我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书中的一个片段。“你为什么离开他?”“我要画画。”“可你已经四十了!”“正是因为这个我才想,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晚了。”“你以为像你这样年纪的人学画画还能学好吗?你怎么会认为自己还有绘画的才能?你想碰碰运气吗?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但这可能性微乎其微……”“我要画画”这是主角离开后的一次谈话,没有争辩,没有争吵,有的只是四个执拗的字“我要画画”,这仿佛是誓言一般。

  斯特里克兰德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在他逃离的后半生中,画画几乎是他的全部。哪怕已是病入膏肓,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秒,他也仍然坚持创作,最后病死于客乡。或许,这才是许多人最想过的生活:无畏远方,心中有理想,便无畏现实,奋勇向前。但,许多人被现实所绊,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一生碌碌无为,平凡而又平淡。有一段心灵鸡汤一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许眼前充满着各种苟且,但我们还有诗和远方!”但,理想不是现实,它们之间,隔着光年。许多人因为现实的苟且忘记了诗和远方。初读此书时,我便喜欢上了它,也许是斯特里克兰德不顾一切想要追梦的心吸引了我吧!月亮代表着崇高的理想,而六便士代表的是苟且的现实。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而坚持理想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