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诫子书有感

时间:2023-11-17 11:10:41
读诫子书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诫子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诫子书有感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君子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是诸葛亮一生经验的总结和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多么伟大的父爱!也是后人教育子孙的楷模篇。诫子书的主要内容是:是大丈夫要修身养性、以节俭、朴素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要淡泊名利。学习时要清静,努力而有毅力,要有远大的'志向。如果怠慢就不能学以致用,急躁就不能陶冶心性。年华随时日流逝,意志也随时日消磨,就会变得如枯黄的叶子一样,被时代抛弃。最后只能悲伤地守在自己贫穷的茅庐里,后悔也来不及!

  诸葛亮不仅告诫了他的儿子,同时也告诫了我们,让我明白做什么事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志向。“心中没目标,一根稻草压弯腰;心中有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但是,光说是不行的,要紧的是抓紧时间,努力去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时候要扎实基础,充分地汲取知识,好好学习。不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等到老的时候,才后悔,空悲切,时不再来。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现在我六年级了,更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尽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流的中学。考上理想的中学就要付诸于行动。这段时间,我的收获本写的作文进步不小,这与杨老师倡导的课外阅读影响极深。我要让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充实我的收获,有质有量,做好每天有价值的收获!

  “夫君子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学任何东西,首先要静,这我深有体会,从小学毛笔时,就是练静心,心里急躁,是学不好的。偶尔的时候,作业多了,又想看电视,然后就马马虎虎地做,字迹也潦草了。当本子发下来,错的一塌糊涂,好惭愧!这就是首先没有静下来,长期草率、浮躁就会荒废学业。

  戒子书——一篇意义深远的古诗文。它让我反省了自己,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终身受益匪浅!

读诫子书有感2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就是在全世界也很有名气。我认真地读了他教育自己儿子的《诫子书》,深受教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意思是:要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节约才有道德。诸葛亮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意思是:想要学习必须安静,想要成才必须学习。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不学习就不能成才,没有志气就不能学成。这样一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随成枯落,终不济事,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等到老了就受穷受苦,对世界也没有益处。

  我从《诫子书》的.意义看,应当把身上的缺点找出来改掉,节约我的零花钱绝不乱花。要做到有高尚的品德,学习的时候必须静下心来,聚精会 神地学习。从今以后我要热爱学习,做个好学的好孩子。

读诫子书有感3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被人重视的节日。在春节里,想必大家都很快乐吧,可我却恰好相反,唉,别提了。

  早上,我被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屋里说话的声音吵醒,我迷迷糊糊地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走到客厅,就一眼看见了姥姥坐在沙发上,立刻精神起来了。我扑向姥姥,说:“姥姥,新年快乐!”姥姥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我身子一歪,尽可能地挡住妈妈的视线。姥姥从衣服兜里掏出了一些钱,说:“这是我和你姥爷给你的压岁钱。”我看了一下坐在旁边的姥爷,姥爷露出了他的'牙,笑了笑,我立刻把注意力放在了姥姥身上。

  你说亲人给了你压岁钱,你能不推辞吗?我便笑着回答:“不,姥姥,你留着用吧!”不料这话被拥有“顺风耳”的妈妈听见了,妈妈急忙说:“妈,你看,这钱她不要,你就别给了。”“可是……”“没有可是,你要给她,我就要回来,再给你。”“那好吧。”姥姥摇摇头,又把钱放回了衣服兜里。此时我的内心像下了一场雪,凉嗖嗖的。哼,我就不信了,今年我收不到压岁钱?

  正在此时,我看见了奶奶从卧室里出来,急忙把她拉到屋里。奶奶见了我,就从包里拿出了钱,我可不像刚才了,立即拿过钱说:“谢谢奶奶,新年快乐!”立刻走进另一间卧室,刚关上门,要数钱时,只听门又响了,紧接着,一个邪恶的声音说道:“孩子,你要钱也不能花,要不然,我帮你保存着,如何?”这声音一听就是妈妈,还没等我回答,妈妈就抢过钱,“哐当”一声把门关上了。我站在门后,呆呆地看着门,又一看手,空空如也,我的压岁钱就这么不翼而飞了。

  时间慢慢过去,该吃年夜饭了,可就在这时,我又有些难受,感觉吃不下饭。看着家人们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我的内心真是寂寞。

  万里雪花飘,我的心情正好和这春节的热闹,形成了“对比”,也和此时的季节(冬天)应和着,唉,别人都很开心,我却很悲伤,真是一个字,“惨”啊!

读诫子书有感4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修身立志之道阐述地十分深切。其中有这么一句令我印象深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恬静便可以修养自身,俭朴便可以淳养品德。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

  《大学》开篇就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道德经》也屡次强调“静以修身”的作用,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那么失根、躁那么失君”“清静天下正”等。《诫子书》中告诫我们的正是平心静气,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还记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他本可以入朝为官,享尽荣华富贵,可他毅然放弃仕途和官场生活,追求那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安逸;体验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享受那种“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自在……诚然,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平和,安静时,才会知道自己最理想的是什么,才会沉着的应对生活中的变故,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在守住了内心的宁静之后,勤俭节约,便是另一难能可贵的品质了。李商隐的《咏史》中有这么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样的名句。毋庸置疑,勤俭之人,往往会有大的作为。朱元璋的故土凤阳,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心慌”。他给皇后过生日,只用几个简单的小菜,还告诫众官员以后摆宴只许四菜一汤,谁假设违反,严惩不贷。清宣宗道光更是出了名的节俭,他的龙袍是宫内旧料所制,破了不扔,致使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他三令五申,宫中用款,岁不逾二十万。平时国宴家宴,也只准备几个家常菜。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奢华的阿房宫也只能是一堆焦土。

  禅家说:“心静如止水,那么无烦恼与忧愁”。佛家宣扬“清心寡欲”,道家崇尚“清静无为”。哲人又说过:“节俭是人一生中食不完的的美筵”。沉下心来,守住自己的心,静待他日的破茧成蝶。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我们的人生奠定根底。我知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只是一句话,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认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化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根底,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到达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到达“静”的最正确状态。

  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盛大网络CEO陈天桥说过:“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诫子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

读诫子书有感5

  《诫子书》是54岁的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篇家训。全文围绕“静”“躁”两个字来告诫我们“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

  这篇文章有着宁静、励志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我们学习时保持宁静的心态是重要的,不能急躁,证明了宁静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与“险躁则不能冶性”形成对比。“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诉我,学习不仅要学会宁静,还要靠自主学习,有志向,不能依靠别人鞭策。可见,拥有认真自主学习的志向也很主要。

  我的一个同学,不光要被爸爸妈妈催促才能学习,还总是急躁,动不动就生气。并且上课时总是分心,开小差,写作业也不认真,一会儿东瞧瞧,一会儿西望望,回过神才发现作业没写完。但是,如果认真学习不受外界影响,你将会走向成功。再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其中一点,光有好的心态,没有志向也是无法走向成功的。可见,这两点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诸葛亮的这篇《诫子书》使我懂得了学习要拥有宁静的心态,有志向才能取得成功。而且,只有好心态和志向是不行的,还要认真学习,自主学习。《诫子书》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懂得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读诫子书有感6

  今天,我在学习了《诫子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信中告诉诸葛瞻要“修身养性,治学做人”,与其说告诉诸葛瞻,还不如说是告诫全天下的孩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宁静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这是性格险躁的后果。诸葛亮意思是说内心宁静才可以修身养性,冒险急躁不能陶冶性情。静下心来,做事从容不迫,不要急躁,险燥是不对的。

  诸葛亮说的这两点,可真是戳我的`内心,我的性格就很急躁,不会静下心来做事。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留了一项很难的作业,我真是很着急,静不下心思考。就越来越烦躁,越烦躁越写不好,看什么都烦,最后我一生气把作业本撕了。可明明时间很充足,我却那么急躁,一心想要早点写完。看着同桌那么从容不迫,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着急,还能写得这么好?他只回答不要那么急躁,心要静下来,自然就写得又快又好。我同桌不就像是《诫子书》中所说的“静以修身”吗?

  往往一个人太过急躁,一心只想着成功,这样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内心宁静,做事从容不迫才会真正的成功。我以后也要像《诫子书》所说的那样,要“修身养性,治学做人”。

读诫子书有感7

  诸葛老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诸葛老师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老师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老师,也定能比诸葛老师儿子强。

读诫子书有感8

  今天上午,赵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诫子书》一文,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文章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使我感受颇深。

  整篇文章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静以修身”和“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诸葛亮是告诫我们,修身养性必须要做到内心宁静,内心不宁静,就不能有更高的学问。同时,这两句话也强调了宁静的重要性。文章中还说“淫慢则不能励精”,是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效率,不能放松散漫。

  读了《诫子书》,我也想到了自身的问题。一次大课间,因为下雨没有上间操,同学们也没有出去玩儿,所以都在教室里。在教室里可好,他们就唠起来了,我本来想写作业的,可是一看他们都聊天,我心也静不下来,想跟他们一起说话。这就没有做到《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这一点,没有做到内心宁静,不被外界干扰安心学习。不过,《诫子书》中提到的“淫慢则不能励精”,我基本做到了。在学校,我总能抽空把作业写完,还能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这也就正合《诫子书》书中的“效率高,速度快”一点相吻合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刻骨铭心的话语永远印在我的心头;“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也时刻告诫我,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偷机取巧就不能陶冶自己的性情。我会永远记住《诫子书》里言简意赅的86个字,这86个字也永远在激励着我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读诫子书有感9

  《诫子书》顾名思义,就是告诫子嗣的一篇文章,是54岁的诸葛亮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短短的86个字,却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静,安静、宁静、心静、身静。躁,烦躁、急躁、险躁、暴躁。“静”有宁静的力量,并告诫我们“静以修身”,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修身,才能学有所成。而“躁”则告诉我,性格决定成败,“险躁则不能冶性”。

  生活中的我,就是一个急躁的人。写作文的时候总想着快一点写,再快一点,写完早解放。而写出来的质量总是不理想,如果别人都写完了,就剩下我时,我的心里就会止不住的烦躁,字写得七上八下,作文也是草草结尾,淡然无味。学习了《诫子书》后,“静”字常常围绕在我的心头。

  心只有静,才能明志;心只有静,才能成学;心只有静,才能修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乃是“修身养性,治学做人”之道啊!

读诫子书有感10

  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家书的形式展现了他毕生学习之凝炼。虽然只有短短的86字,却字字精华,叫我受益无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千古名句代代相传,全文也是围绕着一股“超然的精神”与“心底的静”而步步阐述而成的。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为金钱,名利而争执不休,一生都不得以解脱。作到诸葛亮口中的`“淡泊明志”的又有几人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即是典范,在官场的纷乱中,陶渊明毅然选择了隐居山林,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显然是诸葛亮、陶渊明以及一切君子所追求的生活态度。我不禁为之敬佩与向往啊!

  同样为人处事的“静”在诸葛亮的笔下也是学习之重中之重。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分析,才越能发现成功的彼岸。诸葛亮躬耕南阳,“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便和这心底的宁静息息相关。而创造心灵的一片“静”土,却正是我所不具备的。我从小就性格急躁,事情堆积的多了,我就不免时常怨自己,心里一片乱麻。一次班主任罚抄作文,成篇成页的字啊,密密麻麻的,该怎么抄?一下午的愤怒在桌前的台灯下爆发了,我一下子摔了手里的笔,写了小半页的字在凝固的空气中撕成两页,我沉重地喘着气,怒气在心头燃烧着……可第二天我还是规规矩矩地递上了作业啊!现在回想,心不静也许就是我最大的缺点。宁静是视困难为坦然的心态,是化苦难为成功的妙方,我所少的恰恰是心底的宁静,浮躁的心灵往往是败事的无底洞啊!

  拥有一颗宁静的心,超然面对生活,淡然地解决困苦,我想这就是诸葛亮最想告诉儿子和世人的学习之道。

  《诫子书》虽短,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是中华民族的教子良方,激励着我们成长……值得世人永远铭记,永远永远……

读诫子书有感11

  今天上午我在家用步步高家教机认真学了第十五课的课文,题目是《诫子书》,这篇课文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文章中的含义,并且还可以背诵下来。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行为要屏除杂念与干扰,宁静专一,这样才可以修身。用节俭的方法养自己的德行。没有淡泊不可以明确志向,没有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的时候,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全神贯注地学习,不可胡思乱想。所有人的才华都是靠学习获得的,如果你不学习或者说对学习不太感兴趣,那么就无法增长知识和才干。没有志向尽管学再多的知识也是没有用的,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龄随着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着岁月而消失,到了那时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又怎么能来得及呢?

  这篇课文告诉我一个重大道理,那就是要珍惜时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太宝贵了。我们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让其白白浪费,总之,我用十四个字来概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读诫子书有感1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化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盛大网络公司CEO陈天桥说过: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读诫子书有感13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他教导他的儿子注意要修身养性、生活节省。以此来培养自己儿子的品德。这一句话让我感受最深了﹗因为这一句话也是教导我们要修身养性、生活节省的良好习惯。

  《诫子书》这篇文章,教导我们要想君子一样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要依靠简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要看轻世俗的名利,就可以说明心志。身心宁静就可以到达理想的目标……可是,时间的流逝是那么地飞快。转眼间,我们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变成了一个上六年级的大孩子了。我们小的时候做起。但是一眨眼的功夫十四年过去了,现在才开始培养好的品德,好似有点晚了。可是,《诫子书》中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一生下来就很聪明。不用很多天培养品德就可以看出他的品德高尚了。虽然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虽然他比我们小,但是看得出他的品德要比我们高尚得多。那是因为他的父亲教导的他严格。长大以后才可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绩。虽然他很聪明,但是他的父亲还是教导的他很严格。我想﹕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要想诸葛瞻学习,学习他的.聪明机智。

  不管父母管得我们严也好,不严也罢。只要我们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儿,就可以取的好成绩。我们也要像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机智和勇敢。他的机智和勇敢都已经传到他的儿子身上了。 《诫子书》全文缺乏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对我们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必备的素养。一般而言,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人,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豁达雅量、修养深厚的印象。一个不学习的人,决不可能做到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清醒与坚决,决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决不可能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思深虑远、处变不惊。有些人之所以“翻身落马”,不注重学习,导致信念上的动摇、意志上的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读诫子书有感14

  过年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讲,可谓是又友好,又烦人,好就好在可以玩儿个痛快,坏就坏在压岁钱被收去了。而在今年,我终胜了一场,收回了我的压岁钱,这是值得记录的一年。

  事情是这样的。春节早上,我们全家去奶奶家串门儿,很快就到了喜闻乐见的红包环节,收获700块。这时妈妈瞧了我一眼,“完,红包不保!”我赶紧摇头,她又瞪了我一眼,我笑着做了鬼脸,心里在说:我就不交给你,能把我怎么样?

  “儿子,奥数班又出了两道新题,快去写。”妈妈走过来说,“妈呀,好不容易过年,写题什么的,多扫兴啊。”我心想:哼!要钱,没门儿!“哎呀,两道题,不耽误你时间的。”“不妙。”我说:“妈妈,好!”我看着妈妈,心里一紧。到了房间里,妈妈伸出手,要压岁钱,我当然不同意,“年是我拜的',头是我磕的,为什么给你?”

  “唉,对不住了。”妈妈伸手就抢。“这是你逼我的!”我一下子向门外跑。妈妈一笑,因为她知道我逃不出去。但在这时,我快速地用门夹了一下手,惨叫了一声,这一叫把奶奶叫来了。这时我笑了,因为奶奶一来,就代表,我胜利了。

  虽然手指肿了,但是压岁钱守住了,这绝对是要载入史册的大事。

读诫子书有感15

  君子之所以可以立于世,脱与俗,尊于人,就是因为他们有高瞻远瞩的先见之名,有宁静致远、精心修学的心境,有勤奋刻苦、勤俭节约的美德,有淡泊名利、无视权欲的品行,有高远志向、心怀梦想的志气。

  读书使人明智,学习使人明理,学习是一件使人有所长进的事情,因此我们会发现君子都是喜欢学习之人,他们也是能够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学问的人。所以名人志士都可以做到满腹经纶,也可以做到出口成章,更能做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人道常伦,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不让人敬仰万分呢?

  理想是黑暗中的灯塔,梦想是风雨后的彩虹,从古到今,每一位能人将相都是有远大志向的人,他们一个个都心怀天下,一个个都想忠君报国,一个个都愿先天下之忧,先天下之乐,所以他们都是能成大事的人,也都是成就了大事的'人才。因此,无论何时,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也都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去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唯有这样才可以活出一番精彩!

  有品行的大义之士都是有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精神的圣人,他们总是能够不断反省自己,不断反思过往的人,因此他们永远不会颓废的随遇而安,也不会安心的过度享乐。此外,君子也都是能够管理好自我情绪的狠人,他们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自律,所以他们总是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也总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绪,真正是做到了不骄不躁,也做到了不慌不忙。

  当然了,一名高洁之士,那肯定也是一个懂得珍惜时间的有心人,他们从不会无所事事、荒废度日,也不会年头月尾、蹉跎岁月。相反,他们把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真谛领悟到了极致,也把时间就是生命的真理发挥到了极点,因此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他们的一生也都是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

  总之,读完诸葛亮的《诫子书》之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认为一个人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那就必须要学着做一个君子,而要成为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那就必须要学会修身养性,也必须要懂得自我激励,懂得自我充实,懂得自我警醒,懂得自我升华。

【读诫子书有感】相关文章:

诫子书读后感04-14

《诫子书》读后感04-10

诫子书读后感11篇04-16

《诫子书》读后感(经典5篇)09-08

《诫子书》读后感9篇04-21

《诫子书》读后感(优秀11篇)08-15

电子书包作文06-11

读《窃读记》有感12-30

读窃读记有感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