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3-12-18 07:49:11
(精华)猎人笔记读后感2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猎人笔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猎人笔记读后感1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由二十五篇随笔组成,而主角(第一人“我”)以猎人为身份作线索贯穿全文。二十五篇文章,分别介绍并描述了主角的所见所闻,其中有对地位高贵却内心龌龊之人的讽刺,这类随笔大多止步于讽刺与不屑而并没有讲述故事,自然也没有结局;其他的篇章中有对年轻穷苦人家的怜悯之心,也有对童心的赞颂与渴慕,可无论主人公是谁,故事的结局总是悲伤的。

  像列别姜市场买马记,对于这类背信弃义之人本应是鄙视和恼怒,但角最后“笑着离开”,风轻云淡得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般,这时不妨过度解读一下:主角是不是经历了这类事很多次呢?还是他看到类似的事情实在太多而不在意了?可想而知,作者并不满足于简单地批判,而是将小事扩大直至整个社会甚至是国家,对整个“体面”但毫无良心的地主群体作了愤慨的谴责。

  再提枯萎了的女人一章。开头即是结尾,道明了露克丽雅的身世背景与她的苦楚,也说了她在命运与他人的夹击下硬抗着的生活。主角似乎更在意她的向上精神和所谓“心灵美的魅力”,但我只能感受到女人的孩子气,她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但她已经在床上躺了七年了,这七年恐怕她连大自然都没触碰到过。这样木乃伊似的活死人有什么活着的`必要吗?她看不清楚她这不是意志坚定,也只是抱着无望的希望活着。好在最后的结局是理想化的(但也真实),死神最终带走了她,在主角离开不久后。

  故事还有很多,可其中的悲伤不是人为制造的戏剧性的悲伤,自然也没有洪流般的悲切。屠格涅夫的悲伤如同缓缓流过的小溪悠远而平静。

猎人笔记读后感2

  本书作者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列夫,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父亲是破落的世袭贵族,很早去世。母亲是富裕的地主,极其专横任性,她手下的农奴们经常受到残酷无情的惩罚。

  这种惨状引起了屠格列夫的愤慨和抗议。他说:“我诞生并成长在殴打的折磨的环境里,那时候我在心中就已产生了对农奴制的憎恨。”这种憎恨便是他后来创作《猎人笔记》的动机。

  别林斯基在评论《霍尔和卡里内奇》时说,屠格列夫“从他以前任何人都没有这样接近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可以说,《猎人笔记》里大部分特写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方面来反对农奴制的。

  在众多文章里,我最喜欢《活尸》。《活尸》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露克丽亚,她从前是个漂亮活泼的女仆,但是一次意外让她长期瘫痪在床,骨瘦如柴,无法自理。村里人给她起外号叫“活木乃伊”,但她仍然是一个聪明、温柔、虔诚的基督信徒。

  露克丽亚十分善良,她对抛下她的恋人真心祝福,她对遗弃她的主人心怀感激,即使是在临终她想到的`仍是祈求主人减轻一点庄稼汉们的代役租。她独自一人在小屋子里躺了七个年头,从来不抱怨上帝对她不公,认为这世上比她糟糕的人还多着呢。

  有时她会做梦,在梦中,基督会带她飞向空中,让疾病远离她,有时候她会梦到已经去世的父母向她鞠躬,因为她在人间受太多的苦,不仅解救了自己的灵魂,也卸除了他们的重负。她甚至渴望死神将自己带走,不是对生的绝望,而是对死的向往。她从不诉苦,从不抱怨,从来不要求什么,反而对一切都很感激。

  《猎人笔记》这本书是当时俄国的缩影,这一创作咏诵着地主对农民的不公,也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给予了农民反抗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一部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