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呀》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1-09 09:58:00
  • 相关推荐
《我的妈呀》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妈呀》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妈呀》观后感1

  记得还是十。一长假,我们观看了一部亲情感爆棚的电影——《我的妈呀》。到现在我的心情还被剧情左右着!

  这部电影讲的是的主人公小年和他的妈妈李好的故事。妈妈李好狠下心离开小年,到马来西亚去赚钱,把小年托付给他的小姨寄养了。年少的小年为了不让妈妈离开,为了不让自己睡觉,竟然用胶带纸把自己的眼皮粘起来,用绳子把自己和妈妈的手绑在一起。最后一觉醒来,妈妈还是离开了。我们的童年,最不缺的就是母爱,想想小年,在一个欠缺母爱的环境中成长,是谁,都会感到埋怨的吧……

  怨、恨……这些,都是小年对妈妈的情绪,妈妈“爱钱”,对自己的不理解,粗暴……直至成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小年的原谅。

  小姨去世了,小年在奔丧的时候看到妈妈总是认为鬼来找她了,牛头马面来取她性命了。而小年却认为他妈妈是老年痴呆了。最后得知妈妈是得了子宫癌,癌细胞已经扩散了整个身体,一切的“不正常”都是因为癌细胞扩散压迫了脑神经,当看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妈妈为我们无私的奉献,就算我们想要摘星星,摘月亮,如果能办到,无论有多难,妈妈也会给我们摘的吧。这一切,都是因为小年爸爸在以前爱,因此欠下了大笔的债务。妈妈李好的“狠心离开”和“爱财”真相从此揭开,儿时记忆又如潮水般涌来,还记得李好说要中头奖的时候,小年还说不允许妈妈许这个愿望。但允许妈妈换一个心愿!而妈妈每次许愿的“卡”上只有一个愿望——都是为了小年一切顺利安康!

  已被评为全香港最优秀教师的小年拿出了儿时让妈妈填的`心愿单。一。让小年当教师,二。喝媳妇茶,三。去一趟万里长城。小年决定完成妈妈的心愿。再举办一次婚礼,让妈妈喝媳妇茶。带着妈妈偷偷逃出医院,却碰见了医生,而医生知道李好的日子不多了,放他们离开医院去万里长城。可在机场里,李好撑不住了。在病房里,她希望改一个心愿,让小年转过头一分钟。李好不希望小年看着她死去。

  就如同但丁说的:“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爱是无私的,“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我跟贝多芬一样,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我们的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无怨无悔地哺育我们长大,却不要求任何回报……我一时竟然不知如何以报,但愿能如妈妈待我们一般——无怨无悔……

  整部影片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震撼的音乐,却至始至终紧紧抓住我们的心,有爱、有恨、有笑、有泪。我的心也因此久久不能平息!

《我的妈呀》观后感2

  《我的妈呀》是一部倡导“父慈子孝”家庭伦理的电影。对母子双方的任性行为进行了揭示并在双方互道“对不起”后达成了谅解。这部电影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与其期待,不如谅解!

  阿姨的去世让久别故乡的香港教师姜思年(男主角)回到马来西亚的故乡奔丧;其间见到了一直由表姐代为赡养的母亲李好(女主角)。表姐移民使得姜思年不得不面对母亲安置问题,对母亲心存芥蒂的他意欲在家乡找家养老院了事,过程中发现母亲命不久矣;遂决定留下来照顾母亲;故事由此展开。

  李好“为你好”的成份很大:她争强好胜,影片中出现过三次她自以为被歧视、被欺负就果断出手的情节。她为丈夫还赌债抵押祖屋,丢下幼子四处打工赎屋,去庙里为儿子祈福;一厢情愿地辛苦付出,一厢情愿地认为儿子应该理解她,晚年又期待儿子的谅解。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郁郁寡欢,最终导致身患恶疾。

  思年——思念:姜思年小时候对母亲的思念,母亲、阿姨对他的思念。姜思年相当固执,他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不愿意谅解母亲:对于小时候被迫随母返乡、母亲的不诚信行为(习惯性哄骗他)耿耿于怀,一直要求母亲向他说“对不起”,没被满足就不肯原谅;若不是去世的阿姨“托梦”给他:“能珍惜的时候就不要说想念”,他甚至不愿意面对母亲。对于母亲梦想彩票中大奖改变际遇的愿望只因为觉得买彩票这种行为有违他的规范就予以否定。而他自己呢?对阿姨的承诺只坚持了五年就草草收场。母亲“去长城”的愿望更是抛在脑后。同时,执意回到母亲的伤心地——香港,上大学、就业、安家,并改变学心理学的初衷当老师。

  李好母子属于耗能大于聚能的一类人,他们拼命、刻苦,效果却不理想;李好的模式在姜思年的身上复制:他太太也强势、他女儿要见妈妈一面同样不易。而他累得趴在办公桌上睡着(电影开始的场景)。

  李好生病成了姜思年反省、修禀性的起点,正是因为反省,才发现自己也非完美、所作所为对别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阿姨抱憾离去之后他选择了陪伴母亲,也正是他的改变,换来了李好对他说出了“对不起”、母子和解;可这样的做法太过耗能、即使是还了母亲部分的愿,以“去长城”为代表的愿望最终落了空,成了终生的遗憾。

  《道德经》上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在赞叹姜思年放下“心魔”,主动去“和怨”的同时;也值得深思:这种还愿似的尽孝代价大,效果不太好。为什么不选择谅解、从当下就为父母分忧做起呢?

  中和思维认为:情绪是因为利益放不下所产生!放下自己的利益多考虑对方感受,谅解对方,以“心态1。1:1”与人相处就不会让对方生怨,不期待对方的回报自己就轻松自在;就会使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命运也会越来越好!

【《我的妈呀》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是歌手》观后感11-08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1-05

我是辅导员观后感11-07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11-07

我的长征观后感(15篇)11-06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11-05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3篇11-08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11-07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2篇11-07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精选1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