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3-02-23 09:58:54
  • 相关推荐
励志的文章精选15篇

励志的文章1

  也许来过这里的人,用一个匆匆过客的眼光看你,只不过是个日渐繁华的城市。城市间雷同的高楼大厦,拥挤的人群,琳琅满目的生活需求。也许,只有生在这里的人,长在这里的人,才能看到你的与众不同,看到你从骨子里透着的坚强。

  曾经这是一道深深的伤口,多年后,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留存着清浅的痕迹,围栏内的残垣断壁,在高楼林立中,灼烧着每一双至今还在疗伤的目光。每一块斑驳的青古板块下压抑着流年的创伤,让迈动的步伐沉重如走在那曾经的连生命都能被月光零乱的悲痛瞬间。那些破碎的记忆,那些过往时光,如烙在心头的烙印,从不曾遗忘。

  这是一座坚强的城,无力支撑倒在大地的怀里时,泪水换不回失去的一切,曾经的伤痛,重创后的无措,在那些风雨凄迷的日子里,被无数扬起的手臂真诚抚摸。母亲的轻轻啜泣,姐妹的细语安慰,让折断的腰身再度撑起,昂首向上。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痛过后,泪水化作力量,每一米崛起的肩头,都会消减着心头一分创伤,渐渐地,被岁月洗刷的沉痛记忆,随着日渐开朗的容颜沉淀在内心深处,还一抹浅笑于无数寄予希望的目光。

  也许,没人会想到这流年的创伤会在岁月的渐落中荡漾成南湖深处缕缕荷香,没人会想到还能在光华四射的霓虹灯光下飞舞着惬意人生,没人会想到那座荒芜的凤凰山会再度漫山芬芳,等待传说中的凤凰。也许,每个人都会想到,倒下的生命不能挽回,站立着的却是生的希望。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不再是美丽的'传说。

  我看到远处山脊上的古栗树迎送着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红色,哪里有铁的红色,哪里就有栗树满口的希望。秋风匆匆掠过,吹散明净天空丝丝游云,摇曳着冀东平原内一切成熟的向往,转身又游走地下黑黑的巷道内,去探究开滦煤矿的百年传奇,五十年的变迁。

  我听到海浪拍打着230公里的海岸线,看到那只小小的渔船搁浅在沙滩,孤独的遥望着巨大的来往船只,海在它眼里是咫尺,也是天涯,也许它不会明白,为何它不再畅游大海,为何远处曾经幽暗的月坨岛会是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为何远处渤海湾里燃起的那簇火苗让曹妃甸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看到李大钊故居里那付凝重的表情,如果先生知道他的乡人生活的如此富足,是何等的欣慰,革命不就是为了后人的幸福安康。雪芹先生想必也会没有遗憾了,那部流传四海的《红楼梦》,让红学在他的家乡被传播的精入骨髓,一座大观园容纳了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一曲《枉凝眉》凄婉的韵律,唱出无尽悲凉。

  走在繁华的土地,站在烈火的边缘,感受到你翅膀的疼痛,靠着你宽厚的肩膀,与你的心脉共搏,细细体会你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总想表白些什么。看着高耸入云的抗震纪念碑,才明白,爱你,不因你日渐繁华的容颜,是你伤痛背后的坚强。你让宁静走进夜色,你让祥和与幸福远离忧伤,而我才会在你的怀里听着《花为媒》的优美唱腔面带笑容静静进入梦乡。

励志的文章2

  十八岁之前,我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那时我每天就在浙江艺术学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我拍戏,我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多小的角色。

  如果没有老师跟我的那次谈话,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知道周迅是谁。

  那是1993年5月的一天,教我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我谈话:“周迅,你能告诉我,你对于未来的打算吗?”

  我愣住了。我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问我如此严肃的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师问我:“现在的生活你满意吗?”我摇摇头。

  老师笑了:“不满意的话证明你还有救。你现在就想想,十年以后你会是什么样?”

  老师的话音很轻,但是落在我心里却变得很沉重。我脑海里顿时开始风起云涌。沉默许久,我看着老师的眼睛,忽然就很坚定地说:“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问我:“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地咬紧着嘴唇回答:“Yes”,而且拉了很长的音。

  老师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十年以后,你28岁,那时你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

  “那么你27岁的时候,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25岁的时候,在演艺事业上你就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另外在音乐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23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包括音乐上和肢体上的。”

  “20岁的时候就要开始作曲,作词。在演戏方面就要接拍大一点的角色了。”

  老师的话说得很轻松,但是我却感到一阵恐惧。这样推下来,我应该马上着手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了,可是我现在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想过,仍然为小丫鬟小舞女之类的角色沾沾自喜。我觉得有一种强大的压力忽然朝自己袭来。

  老师平静地笑着说:“周迅,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对人生缺少规划,散漫而且混乱。我希望你能在空闲的时候,想想十年以后的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你确定了目标,那么希望你从现在就开始做。”

  一年以后,我从艺校毕业了,老师的话从那天开始一直刻在了我的心底:想想十年后的自己。是的,当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整个人都觉醒了。

  从学校毕业后,我忙于接拍各种各样的影视剧。我始终记得,十年后我要做最成功的明星,所以对角色我开始很认真地筛选。后来我拍了《那时花开》,拍了《大明宫词》,我渐渐被大家接受,也慢慢地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20xx年4月,恰好是老师和我谈话后的十周年,我不知道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我居然真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

  其实你也和我一样。如果你能及时地问自己一句:“十年后我会怎么样?”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时刻想着十年后的自己,你会朝着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近。

励志的文章3

  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搬一块石头,他的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但是石头太重,最终孩子也没能搬起来,他告诉父亲:“石头太重,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父亲说:“你没有用尽全力。”小男孩不解,父亲微笑着说,“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有请求我的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小男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全力以赴了,但却不知道,所谓的全力以赴,不光光指的是尽自己的“全力”,还应当是善于借助别人的“外力”。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能量有多大,而是他们更善于整合资源,巧借“外力”。

  “草船借箭”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借力”的故事。当年,周瑜嫉恨诸葛亮的才能,就故意设计陷害诸葛亮,他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还是满口答应了。原来,诸葛亮善观天象,他早就算定了一个大雾之日,便借鲁肃二十只草船驶往曹军的`水寨,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下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诸葛亮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诸葛亮既从曹军的水寨安全借得了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草船借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更给后人以无限启示——善于“借力”往往是成功的关键。难怪以周瑜之聪敏,面对诸葛亮之才智,最终也只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旷世之叹。

  还有一个大英图书馆搬家的智慧故事。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著名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非常丰富。有一次,图书馆要从旧馆搬到新馆去,结果一算,搬运费要几百万,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有一个高人,向馆长出了一个点子,结果只花了几千块钱就解决了问题。图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图书馆借10本书。结果,许多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图书馆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大家给我还到新馆来。就这样,图书馆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古人说,智者当借力而行;今人说,借力而行当为智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汉高祖刘邦是最高水平的借力者。刘邦登基之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能当上皇帝,成就霸业,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善于调动身边的资源,利用众人的力量,为自己开道。

  你聪明,我会用你的聪明,那我就比你更聪明。借力借力,一个“借”字,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对于身在职场中的我们,善于借力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细细地琢磨和践行。

励志的文章4

  一个商人到一个小城去推销鱼缸,但小城的人没有家庭养观赏鱼的习惯,他们对养观赏鱼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把鱼长久养活的信心,所以商人到小城里推销了很久,尽管他的鱼缸工艺精细造型精美,但是问津者依旧寥寥。

  商人想了想,在花鸟市场上找到一个卖金鱼的老头儿,以很低的价格向老头买了500条金鱼。卖金鱼的老头很高兴,因为他在这个城市里经营金鱼生意近半年,生意一直很惨淡,尽管今天这笔生意价压得太低,但一下就能出售500条,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一宗大买卖啊。

  商人让担着金鱼的老头同他一起来到一条穿城而过的水渠上游,商人说:“把这500条金鱼全部投放到这条水渠里。”卖金鱼的老头十分不解,商人说:“你尽管放,买鱼的钱我一分不会少给你的。”

  卖金鱼的老头儿按照商人的吩咐,就把500条美丽的金鱼全部投放进了那碧波荡漾的水渠里。

  刚过半天,一条消息立刻传遍了小城的大街小巷,穿城而过的那条水渠里,不可思议的有了一条条漂亮、活泼的`小金鱼。

  城中的市民万人空巷争先恐后地涌到那条水渠边,许多人都跳到渠里,小心翼翼地寻找和捕捉小金鱼。

  捕到了小金鱼的人,立刻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了鱼缸,那些还没有捕到金鱼的人,也纷纷涌上街头去抢购玻璃鱼缸。

  大家都兴奋地想:既然这条渠里有了金鱼,虽然自己今天没捕到,但总有一天自己一定会捕到一尾的,那么买个鱼缸早晚总会有机会用上。

  卖鱼缸的商人虽然把售价抬了又抬,但他的几千个鱼缸很快被人们抢购一空,转眼就发了一笔财。

  有舍,才有得,你不舍弃那500条小金鱼,你就得不到几千个鱼缸的大买卖。

  “欲将取之,必先与之”,只有勇于舍弃我们命运里的一些砖瓦,我们才能得到一块块自己人生的美玉——抛舍我们生活里的砖,引得我们人生的玉,这是一门既镀亮我们人生,也是创业路上必修的功课。

励志的文章5

  离儿子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心情就开始焦虑紧张起来,当然,这种焦虑也只有自己知道,任何时候都不会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来。知道我家情况的人,都说,你儿子成绩那样优秀,你还焦虑紧张什么?!说是这样说,没有经历过高考这种特殊经历的人,实在是难以体悟到我们此刻的心情。我想,我的这种心情,也是每个面临高考家长们的共同心声。

  虽然,儿子的成绩一直很不错,可也不是大家说的那样好。也许是儿子一贯来的成绩给大家的感觉就是特别好的那一种。正因为这种原因,就把儿子推到了高考的风口浪尖。我们做父母的从来都没有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儿子自从进入高中的那天起,我们给的就是信心和鼓励,这样一来,儿子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

  高中三年,儿子参加了两次重大的考试,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说儿子从入学的那天起,就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荣誉,但我们从来都没有过多地看待这一点。在儿子失意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过多的指责和批评。因为,我们知道,也时常和儿子说起,任何成绩都是你努力的结果,这也是只能代表过去。在这个竞争的年代,你不努力不付出,就不会有好的收获。知子莫如母。其实,儿子并不是一个高智商的孩子,他有的'只是一份执着、一份信念、一份坚持。儿子是个心气很高的孩子,他有他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高中三年,他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足印地努力奋斗着。

  还有三十多天就要高考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儿子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好的身体。我知道,我们怎么说,儿子多少还是有点压力的,这一点我能感觉得到,尤其是这两次的月考,数学都考得不好,这让儿子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好在儿子是个开朗的孩子,任何不开心都是短暂的。为了让他能尽快地恢复到最佳状态,我让远在北京读研的侄女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她是过来人,有经验,又是同龄人,容易沟通。后来儿子问我,说是不是我让姐姐给他打的,我说是的。儿子说,这样也好,他现在需要这样的沟通。说真的,看到儿子这样的辛苦,我们真的很心疼,可儿子说,现在的辛苦是为了最终的那一天少些后悔和遗憾!

  每天,看到摆在儿子桌子上倒计时的日期,一天一天地过去,我们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儿子很快就要结束这近似残酷的高中生活,担心的是儿子最终的发挥是否在最佳状态。我经常和儿子开玩笑地说,妈妈这些年来一直是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我的心情也是一直随着你的变化而变化着。

  三十多天,转眼就会过去的。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的,我衷心地祝福儿子。

励志的文章6

  一位成功人士对记者说:“我并不聪明,但我很勤力。” 笨人看了,十分安慰。

  总有点帮助吧,人家读一次,我读一百次,人家跳罢舞才做功课,我黎明即起,埋头苦干。

  资质不如人,唯有多下苦工。

  勤力的牛虽然无可能名利双收,至低限度,有草裏腹。

  当然佩服懂得利用机会走捷径的`聪明人,出场之际,已晓得找人抬轿、开路,边走边拢络打手,随时把异己者打个稀巴烂,假以时日,事半功倍,前途无可限量。

  不过渐渐发觉做笨人反而有好处,以不变应万变绝对省力,可专心工作,但见聪明人兜兜转转,偏偏遇着人算不如天算,变了千变也是白变。

  随便举个例:一人不识,活该寂寞,相识遍天下者,何尝不在太息知己无一人,故何必劳碌地拢络朋友。

  笨是至佳藉口:我笨,只会得死干,不懂其他,我妈什么都教我,奈何。到后来,发觉得到的也并不比锱铢必计的聪明人少,笨人自有笨方。

励志的文章7

  命运,似乎是天生注定的,不可抛弃也不可改变:有些人,注定是一生碌碌无为;有些人,注定终要受到病魔的纠缠;有些人,注定要早早了断一生;有些人,注定是终生穷困潦倒……

  然而,命运真是这样神圣不可侵犯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哪怕会失败——去挑战那遥不可及的命运呢?就算它伸出双手狠狠将我们摁倒,不能动弹,那我们也应挣扎起来去扼住它的咽喉!

  贝多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真正可以说是“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贝多芬自小热爱音乐,在他青年的时候,便开始创作乐曲,很快,当时的王公贵族都被他横溢的才华所吸引,他成为了当时音乐界一颗最璀璨的明星。然而,长时间没日没夜的创作和操劳,使被音乐家视为“第二生命”的听力,却渐渐出了问题。这种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在一次演奏会时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在那次演奏会上,贝多芬是作为指挥的。当闪着光的指挥棒一挥,乐队开始编织美妙的乐章。但,过了一会,听众都觉得这似乎有点乱了头绪——随着指挥,巨大的音波起起伏伏,本应柔美的.乐曲此刻却像怒吼的惊涛,刺耳不堪。听众都变了脸色,却不忍伤害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心,大家都默默无言,一曲终了,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但,贝多芬,那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下也没有转身,直到一位前排的乐手拉着他的手,他才慢慢转过身来向听众点头示意。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真聋了!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实!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像鸟失去了翅膀,游鱼失去了尾巴般艰难,可他还是忍着种种痛楚与磨难,继续坚持他热爱着的事业,他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向世人呐喊:他勇敢地站在了命运的肩膀上!

  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敢于挑战,它给你的回报也一定不会错。只有我们勇于挑战,才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只有挑战,才有可能。如果屈服,将永不能翻盘。

励志的文章8

  前几天看中央一台名为《开讲啦》的节目,其中中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振濂,在节目结束时,写了一个“福”字,我在微信中,对其字写了几句这么评语:

  这“福”字,笔画僵死,不讲笔势;结字拙笨,不讲情趣;面目发呆,不讲神采!草民实在看不懂美在哪里!

  有人看了,就留言说:“不懂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评价!”对此,我想也让大家先看看这么两段故事:

  1.孙过庭《书谱》: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余乃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

  这段故事,说孙过庭,费尽心思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但那些自称书法上有修养见识的人却黑白颠倒,看不清好坏,而那些年龄大、地位高的人,却轻蔑讥讽。同一幅作品,当他用丝绢装裱好,署上古人名字时,却是另一番情景,那些人不论地位高低,都一致赞赏叫好!

  2.包世臣《完白山人传》:(钱坫)然与余同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摩挲逾时,曰:"此非少温不能作,而楮墨才可百年,世间岂有此人耶?此人而在,吾不敢复搦管矣。"及见山人,知《心经》为山人二十年前所作,乃摭其不合六书处以为诋。

  这段说钱坫和包世臣一同游焦山,看到崖壁上刻的篆书《心经》,非常喜爱,摩挲了半天,感叹只有李阳冰,才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可是后来当知道是安徽怀宁县集贤关那个乡巴佬邓石如20年前写的时,却以不合六书来诋毁!

  你看,人们评价书法作品,是以人而论,而不是以书而论。凡是名家的,就是好的,凡是普通人的,就会鸡蛋里挑骨头,一定是拙劣的!

  如此看来,说“不懂的人才会有这样评价”的人,就是这样的人。其实他们才是真不懂的人,因为他们所懂得的,也就是古人名人的就一定是好的!他们根本没有以书法审美的基本元素,一一客观的去看,他们只知道一味的以古人名人去定势思考,自然古人名人书作的丑劣处,也带上了美的光环!其实,你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该拿出你的理由来!

  其实,陈振濂先生的“福”字,稍一分析,你就会发现其字第一笔画僵死,不讲笔势。

  “势”是书法中常用的一个概念。沈鹏认为,势就是运动;李刚田认为,势就是引弓未发、崖石将坠等欲动将动的状态。说白了,势就是书法中线条或结字给人的动感,生机,或所蕴含的性情,总之就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前一条是外势,后两条是内势。比如外势就有飞动飘逸之势,沉着痛快之势,闲逸徜徉之势,平静内蕴之势,等等不同。外势与内势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有势。大家看陈先生的“福”,“势”实在不足,有僵死感,特别是部首中的那一竖,既无外势,也无内势。古人所说的状如算子,就是这样的笔画!

  其次,其字结字拙笨,不讲情趣。

  首先我想说,其它艺术讲审美愉悦感,可是书法大师们,却教导我们抛弃了审美愉悦,虽然我们看他的字心里很难受,但想到他书法的对比,想到他远离甜俗,我们只得跟上叫好!我常纳闷,比如唱歌,有时沙哑的声音也能有美感,既是美感,就有审美愉悦,但不是所有沙哑的声音都是美的,因为听起来浑身不舒服就不是美的!书法中,就不是这样,现在反审美规律盛行,这都是当代书法大师们的功劳,因为他们就这样倡导啊!其实,以他们现在的观点,我发现初学写字的孩子,一个个都是书法大师,他们写出的字虽然我们没有美感,审美愉悦,但肯定没甜俗像,而且有丰富的对比,他们的笔画长短、开合、欹正对比鲜明! (当然我这里要说明,有对比的书法不一定是好书法,没对比的书法一定不是好书法)

  你看陈先生的这个“福”字,看了没什么审美愉悦,但没俗气,在他名声的诱导下,我们只能叫好!不过仔细看,他的结字让人纳闷,他的“示”字旁,一暼一竖都很长,显然是追求“收放”之放的,有黄庭坚“长枪大戟”的意思吧,但再一想除撇捺外,这样长长的一笔是主笔,两笔不是反而没主笔了?而且一撇一竖都踏在地脚,又显得过于“稳”,过于稳就会使字发呆,失去应有的生气活泼,和“畐”字旁的“田”字脚也四平八稳配合起来,不是更呆了吗!但他也没其它笔画的调节,比如头上的点,书法中常做眼睛来用,倘若活泼一些,放出灵气,也许就是另一番情景!是啊,反常态,会使字失去俗气,但连审美的基本规律都一并反了,能是好书法吗?我想,结字有创新意识是好的,但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美的!这就要看符不符合审美规律!

  说到这儿,我忽然想到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比如爱屋及乌,你喜欢屋中之人,于是看到屋顶上的乌鸦,也觉得可爱!情感原来会无原则的蔓延,那么你自测一下,你仰慕书法名人,是不是连他的“乌鸦”作品也一并仰慕了呢?还有一个现象,当你接受了某些观念之后,你对相应的事物审美感受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呢。当年人们接受了“三寸金莲”的观念,不是连看女人,头一低看到畸形的小小脚,都大加赞赏:好女人,好女人,你看脚多小!你现在是不是对书法中的“畸形小脚”就在大声叫好,感觉好美呢?

  关键是继续看,更吃一惊,上述这一撇一竖两笔所形成的空白,是三角形,又增加了一重稳定性,为僵死也埋下了伏笔;而且部首“示”字旁,那一横和两点与一撇一竖的交接处,不讲开合,结成死结,又加重了僵死感;继续看,那“畐”字旁,“一”、“口”、“田”等部件,不讲连断,又一次失去灵活性;“口”字又用粘笔写成,粘成一个墨团,显得实而死;“田”字部件,四角不讲开合,都封的死死的,不透气,能活吗?“田”字中的“十”,好险,和四面也几乎死连,幸好一面留有一点气口。其实,书法中这些写法都能用,单独看没有好不好之分,关键是聚在一起就不好了,这就像词汇一样,单独看每一个词,没什么好坏,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就不同了。比如“闹”、“绿”、“敲”,单独没啥区别,但在“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中,就精彩无限了,这说明语言环境的重要。书法,也是笔墨环境决定你的书法技法的好坏。

  其三,这个“福”面目发呆,不讲神采。

  其次其三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把神采放在书法至高无上的位置;苏轼在《论书》中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书也。”这里也把“神”放在了第一位。清代刘熙载的论述也是如此:“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

  书法之“神”,包括美感、生气、风格和性情,而且这些审美因素应当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具有艺术之美。而我们对书法之神的捕捉,一般采用审美直觉、审美联想和审美品味等方法。陈先生这个“福”字,虽有筋骨,却无美感,因为就像钢筋虽硬,却没艺术魅力;虽拉长了部首“示”,使全字有了挺拔感,但总觉得发呆,因为树桩子就不是那样吗;虽下笔重,有敦厚感,却没有生气,因为你或许见过过去生活中挫折重负重重的某些麻木的老农。我这里其中用了联想,联想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审美方式,曾记得某著名女书法家有“鼎故革新”四字榜书,其中“故”用草书,看起来像“坟”字,本来没错,但在这儿这样写,就不妥帖,因为很容易诱发欣赏者联想到“坟墓”,于是书作的神采瞬间就会改变,那你是恭贺鼎故革新,还是诅咒鼎故革新呢?

  面目发呆,归纳起来,和他书作的“势”有关;和“结字”有关;当然也和他书作笔画都似乎是平动之笔,不讲粗细变化有关;和“示”字旁上面那一点,与“畐”字旁上面那一横,面目相似,方笔厚重向下压来有关。我们常谈形神问题,陈振濂先生的这个“福”字,有其形,必有其神,形决定了神,神蕴于形。

  其它方面是否就没问题呢?我看央视这个《开奖啦》,发现“畐”字旁,陈振濂先生,那“一”和“田”的上一横(横折之横),都是偏锋扫过,因书写速度快,其它没看清,我想一般书法理论只讲该用中锋与侧锋,怎么大家连偏锋都用上了?再比如“示”字旁,右面那一点,陈振濂先生用砸笔,一砸而下,溅在“田”的位置上许多墨点,这在行书上少见,草书上这样用能增加淋漓痛快、飞动奔跃的豪放之感,孤陋寡闻的我对此还在琢磨,这样用是否妥帖!

  你看,有名就是任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这些草根书法人,只能面对大家发呆,这是怎么回事啊?

  当然,这只是个人肤浅的一点看法,草根书法人看法自然是粗鄙的,错误之处,愿方家不吝赐教!

励志的文章9

  我们工作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管理者将一个任务布置给员工时,就确定了完成任务的最晚时限。然而,一开始,很多员工都不将任务放在心上,总是将工作一拖再拖,等到时限将近,才发现工作只完成了一点点,于是就只能焦急地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工作质量不尽如人意,甚至连是否能够如期完成任务都成了问题。

  拖延症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很多管理者和员工的头痛问题,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帮助员工克服拖延症的毛病,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先完成棘手的工作

  很多人在潜意识里的一种通病就是贪图眼下的安逸,不喜欢先苦后甜。正因为贪图眼下安逸的心理,让很多人错过了经过辛苦努力之后才能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会逃避那些棘手的繁重工作,慢慢地就养成了拖延症。

  因此,管理者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在每天的工作中,先将棘手的难以完成的`任务让员工集中精力一起完成,之后再让大家做一些轻松、容易的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防止员工的拖延症形成。

  2、不要苛求完美主义

  有些员工之所以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就是有完美主义的潜意识,总是觉得资料还不完备、时机还不成熟,再等等才能进入工作流程。管理者应该让这样的员工认识到,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流程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不要自视太高,也不要自卑,工作既不用苛求完美,也不能疏忽大意。

  3、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

  很多人之所以拖沓,是因为工作项目太庞大或者工作目标太笼统、抽象,无从下手。在这种感觉下,很多人就会放任自流,将工作一天天地拖延下去。这时候,管理者可以要求员工将大项目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去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小目标实现过程中,管理者还可以适时给予员工一些奖励,以激励对方不断向大目标迈进,这样一来工作拖延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4、尽量消除干扰因素

  有研究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职员工作效率低、工作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员工情愿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甚至有时候只是盯着网页发呆而已,也不愿集中注意力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管理者应该针对这一情况,约束员工对互联网的沉迷。

  5、紧迫感有助于执行

  通常说来,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失去信心的时候,对于这件事情的紧迫感也会随之减退。更让人担心的是,他们已经学不会改进,离绝望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文化和独特的管理风格,要制定适合自己团队的改革方案,培养员工紧迫感,才能事半功倍。

励志的文章10

  假如你是一辆拖拉机,送你两个字:借力。借助外地,你就能跑得更快。曾有个老板,有天开着辆奔驰车在路上跑,发现前面有个求救信号。原来是辆拖拉机坏了,拖拉机手说:能不能帮个忙啊。没问题。奔驰车老板拿出一根绳子,把它的尾巴与拖拉车的产头连在一起,拖着拖拉机前进。拖拉机手很谦虚地说:你要慢慢拖,我的性能不太好哦。没问题,我慢慢拖。突然之间有辆红色的宝马,里面做着一个红衣少女,从旁边飙过去了。奔驰车老板生气了,敢飙我的车,于是油门加下去了。警察一看吓坏了。公路上有三辆车有飙车,一辆是宝马车,一辆是奔驰车,还有一辆是拖拉机。请问:谁是你们的奔驰车。那就是你们的老师。

  某中学有位学生找我:老师,我数学成绩不太好,能不能帮我。我说找我干嘛,找你们数学奔驰车。她说了一句让全中国人民伤心的话:我们数学老师有偏见,他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对我们成绩差的同学缺少爱。

  各位你们别忘了:奔驰车与拖拉车中间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是什么。两个字:主动。

  在这个世界上没人会主动来帮你的,除非你主动要求帮助。

  你们班里有多少学生啊。50个,数学老师几个。一个。一辆奔驰车要拉五十辆那个车来得及吗?

  有同学说:关键是我脸皮比较薄哦。你还有脸说出来。据卡内基研究: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弱点。只要你们一找你们老师,百分百的老师在想一个问题:小张啊,我在中学等你三年了,你总算认识到我的价值了,坐。

  你们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学问就是学着问问题。

  我已做了一千多场演讲,给企业家、政府官员做演讲,三天三夜,我不用一个专业术语,只用通俗话的语言表达。因为演讲是为了让他们听明白的,不是拿来那个的。

  今晚我要到文化宫来演讲,我不知道在哪儿。我不得不把车停下来,把车玻璃摇下来,问:阿姨,文化宫在哪儿啊。在那儿。谢谢,这就是真正的学问。

  高考是讲总分的,如果你的语文能考120分,四个字:保持惯性。物理只能考50分,要补30分很容易。只要你找老师强补几次。

  很多同学听了我的'演讲,终于鼓足勇气找了老师,打电话给我:老师,只是我第一次找我们物理老师,我发现他也是挺可爱的。

  有同学说:我的学习效率不太高。

  人有五大感知系统,感知外界。哪五大?

  我今天一出现你们是怎么发现我的?视觉。台上站着一个男人,感觉一般。

  我一开口说话,你们怎么发现我的?听觉。你们听到我在说话,我们之间的认识加深了一点。

  一般人只是用视觉和听觉在学习,效率自然不高。人还有三大感知系统。

  第三触觉。

  本来我作为一个专家,我完全有资格坐下来,跟你们慢慢地说,然后你们就慢慢地睡着了。但我没有这么做,我站起来讲,我不断地运动,你是不是觉得更有感染力啊。是。你们不说我也知道。

  触觉对你们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晚自学你不是容易走神吗?你拿一支笔,眼睛动到哪笔就划到哪,注意力立刻回来了。有人说:我数理化很粗心,容易把数字看错。8看成18。你拿一支笔,跟着眼睛一起动。

  第四味觉,要品尝到知识的味道。第五嗅觉。要闻到知识的香味。

  六年了,你们已经拥有很好的感觉了,只是需要恢复。恢复语感只有一个方法。每天读两篇,连续十一天,可以读二十二篇,足以恢复你的语感。我今天想送你们一句话,想不想要啊。要。

  人类社会最盲目自大的地方是:高估了一天的改变;最可悲的地方是:低估了五十天的改变。

  人在一天之内是很难有改变的,但坚持五十天就会有巨大的变化。很少有人掌握这个原理,坚持了三天:老师,三天了没什么变化,不干了。三天怎么可能看得出变化呢?你们给我坚持十一天,你们一定会创造很多生命的奇迹。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学习是需要想象力的。

  有个文课生说:老师,我的地理学不好。地理,你们地理老师没跟你们说过吗?要把整张世界地图放在大脑里。来点想象力吧。地理是免费的世界旅游,今天意大利,威尼斯,明天到泰国,到了泰国难道是你不研究一下泰国的人妖吗?

励志的文章11

  我要你不致前功尽弃,更要为你开一扇门,带你通向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使你有一天,从中文书架上随便抽下一本书,就能与我们的祖先沟通,就能建立你的民族自尊,成为一个有根的人。

  再下一步,你可能要穿得大胆,穿得吸引人,甚至说得更明白一点,要穿得能吸引异性。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对服装的选择都会改变。

  这些都没错,因为它显示了一个生命的成长、独立和寻偶,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与年龄、身份和穿着场合相当。

  穿出你的品味

  “是你新买的三角裤吗?”我昨天晚上在柜子上看到一大包三角裤,于是问你妈妈。

  “不是!是给女儿买的,但是买错了,要拿去退。”妈妈回答。

  “为什么?”

  “因为女儿要比基尼式的三角裤,她外面穿的裤子都是低腰。”妈妈说:“这种高腰的三角裤会露出来。”

  可不是吗?我最近总看到你露个肚脐,今天中午你一边绑头发,一边走出来,也看你露着一截肚子,我当时开玩笑地说你是“露肚脐娃娃”,你还不高兴地回我一句:“不是故意的。”

  问题是什么叫故意的呢?就算你不故意举手过顶,使那短小的上衣往上,而露出一截肚子,总有可能伸手拿高处的东西,或像今天绑头发,就露出肚脐呀!

  当然我不是说露肚脐不好看,我没那么老古板。你妈也常教育我,说她前些时去一家作客,那家的女儿衣服更短,肚脐上还带了个环,有客人笑说好时髦,那女生耸耸肩,对着那人,嘴一张。

  天哪!她舌头上居然也有个环。

  “所以啊!”你妈妈说:“现在年轻人想什么,做什么,真是管不了。”

  这也让我想到你哥哥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一只耳朵上居然挂了个耳环,我吓了一大跳,忍着没发作,还故作开明地笑了笑。

  但是从那天,我吃饭时就换到他没戴耳环的那一侧坐。所幸过不久,他就摘了,而且从此再也没戴,说“这个时期已经过了”。

  我很同意“时期过了”这句话,因为每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有那样的时期。随著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每个人对服装的选择都会改变。

  像你在小学中年级的时候,特别爱穿欧洲古典式的长裙,还得意地说同学都讲你是真正的公主,因为天天都穿漂亮的裙子。

  但是到了高年级,你就改了,把原来觉得暗而拒穿的蓝色夹克拿出来穿,而且再也不穿裙子,改穿长裤,说裙了太不方便。

  初中开始,你的毛病更多了,以前由妈妈前一晚帮你挑好衣服,突然不行了,你要早上自己挑,而且妈妈给你买的衣服,你全不满意,统统退。于是衣服变成要由你自己去买,而且买了些妈妈说她怎么想都不会想到的衣服。

  记得才不久前,我发现总有亮晶晶的东西黏在脚底,又想不通是什么。直到有一天,看你穿一条闪亮亮的牛仔裤,才搞清楚那些亮晶粉都是从你裤子上掉下来的。

  可是没过只个月,就不见你再穿那条裤子,而开始穿绞染的花T恤和纯棉低腰的浅色裤子,那裤腰上绑着细带子,我初看还以为是睡裤。

  不过我觉得你那么穿真是很青春、很美,只是也有点担心,不知再过些时你又会换成什么打扮。

  对于穿衣服,我和你妈很民主,因为我们都是年过半百的人,很难知道你们这些小女生心里想什么,而宁愿由你自己去决定。

  不过我也要告诉你,人穿衣服有几个过程——

  小时候,你希望穿得像公主,国为那是由父母打扮你;打扮得漂亮,表示你受宠。

  大一点,你开始要方便,觉得自由才最重要,那表示你开始一步步离开父母身边,走向独立。

  然后,你有了自己的想法,要穿得酷、穿得帅、表现出你的个人品味。

  再下一步,你可能要穿得大胆,穿得吸引人,甚至说得更明白一点,要穿得能吸引异性。

  我必须说,这些都没错,因为那显示了一个生命的成长、独立和寻偶。只是我也得早早强调,你的衣服无论如何都要与你的年龄、身分和穿着的场合相当。

  举个例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穿得比较性感,显示她的青春魅力,可以吸引到终身伴侣。但是当她结婚了,三十多岁了,还刻意穿得性感,那性感又属于露骨的一类,就不对了。

  同样的,如果你今天是个中学生,穿得性感也不妥当。因为你是学生,你的职责是好好念书,而不是求偶,所以像你现在穿出自己的品味固然好,如果往露的方向走就不妥了。

  噢!对了!我昨天看到你们毕业旅行的规则,真棒!

  我尤其欣赏无论男生女生,都不准有勾肩搭背的动作,不准单独行动,还有不准穿“意大利面条衣”那几项。

  我原来还不懂,问你妈妈才知道,那是说不能穿像意大利面条似的两根细细肩带的上衣。

  谁说美国学校开放?美国的开放也是有原则的啊!

励志的文章12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一种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每天都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竭力回报单位、回报领导、回报同事、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心情会更加愉快,工作也会更加出色。

  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还没干活就先和经营者谈条件,或者在新岗位上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和部门主管讨价还价,这是不合时宜的。“这时,他们应该懂得感谢企业的培养,而不是计较是否多拿几百元钱,应该在自己有业绩的时候,再向企业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这样在企业里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在企业中,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受到欢迎的。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看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还有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能否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踏实做人、做事。

  求职的路上,你是否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呢?对自己是否做了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的评价呢?全面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现在的工作岗位是否相匹配?如果你觉得还可以的话,那就把心态放平放稳,努力去工作,在工作中体会快乐,让工作成绩去体现自己的价值。

  怀着感恩的心用在职场上。感谢给你提供工作的单位,不管这个单位本身如何,经营者如何。因为只有你有了工作,你才能赚到一份工资;只有你赚到了工资,你才能过日子。这是从最低层次上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你在任何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资历和智慧永远都属于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名声、地位、金钱、财富、别人都可以从你身边拿走。不管你有多少钱,它们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但是你积累的经验、资历和智慧,是别人永远拿不走的。所以,当我们第一天上班时,就应该心怀感恩。

  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时,就会心态平和了,工作也顺利得多了。

励志的文章13

  在新疆旅行时,同房的是位看起来应该有五六十岁的日本妇人。

  她叫洋子,一个人以自助旅行的方式走丝路。从她被晒得黧黑的肤色来看,她的丝路之旅应该走了好一段时间了。果然她说,她已用搭班车及卡车的方式,行南闯北走了三个多月。但让人吃惊的话还在后头呢,她说:“为了能独自走这趟丝路,我先去沈阳读了一年的汉语,然后再从沈阳坐火车到北京,北京坐火车来新疆乌鲁木齐。”

  以她这把年纪了,还用这种阿信型的旅行方式,未免太……自苦了吧?面对我的讶然,她却淡然回道:“这怎么算是吃苦呢?走丝路是我在年轻时就存在的`梦想,我是在享受那一步步圆梦的幸福啊!”

  后来在天山的哈萨克人牧场上,又遇见了位发须尽白,活似卡片上的圣诞老公公,只会用国语说谢谢,多少钱,你好漂亮,也是独自一人自助旅行的美国老先生。有人问他贵庚?他顽皮地反问道:“你问我的头发还是我的心呢?如果你问的是心的话,我只有十八岁。”他说他是被台湾的台风给刮来新疆的。

  在青海的机场,也遇见一位七十多岁,只会用国语讲谢谢,老得像只弓背虾的澳洲医师,他独自来青海旅行的原因,只是为了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美得像块蓝宝石的青海湖。

  后来又从报纸上得知,有34位平均年龄63岁的法国老人,驾着十七辆房车,从法国出发横越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从新疆进入展开为期九十天的丝绸之路环游中国的壮举。年纪已七十八岁的一位老人,光着膀子钻进车底去修车时,一位年轻的中国人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了,应该留在家中享福,干嘛还要这么受苦?”他怡然自得地回道:“我现在就是在享十八岁时‘想’的福啊!” 人的一生,“真正”的十八岁只能拥有一次,但心灵的十八却是能永远的保有,愿每个人都能如这些老人般,天天,年年都十八。

励志的文章14

  人们知道贝多芬无人能及的音乐成就,却不知道他的耳疾带给一个音乐家多大的影响;人们知道老舍极高的文学素养,却不知道他为自己的文章修改了多少次;人们知道杨丽萍孔雀舞的栩栩如生;却不知道她为此摔倒了多少次;你们知道我成绩的好坏,却也不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小时候,我的耳边还总能萦绕着老爸老妈重复不变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努力!努力过后才会有回报!可如今这话似乎早已变质。如今,老爸老妈实际在乎的早已不是你努力了没,而是你考的好不好?

  为了达到老爸老妈对我的要求,我只能愈发勤奋与努力,可是我的努力却也越来越少人能够知道,越来越少人关心。

  每天从早到晚,我似乎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学习,为此努力着,每天晚上,花上所有的空余时间学习,当别人出去玩的时候我在做作业;当别人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在看书;当别人在睡觉的时候,我的房间还亮着

  的确,当你努力了过后,自然会有回报,可是当意外出现,你的努力没有了回报,那又是怎样的呢?

  曾经有一次,我的成绩突然下降了,迎接我的'没有鼓励,没有安慰,而是一声声的斥责你现在有用心吗?有努力吗?我的内心其实十分不解,我在努力着,一直都在,可是你们有看到吗?你们真正在乎的是成绩,你们认为努力与成绩是成正比的,你们用成绩当尺子,衡量我的努力,可这是正确的测量方法吗?

  我在努力着,一直都在可是你们是真的在乎吗?

励志的文章15

  有一个女孩,比我大两岁,在一家工程公司做秘书。

  每个人都知道,秘书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每天大致是接听电话,收发传真,打印复印一些文件,然后端茶送水,给领导拎拎包

  这位女孩也喜欢文字,偶尔也写一些文章。当她通过朋友认识我后,表现得很热情,经常发邮件给我,希望我能帮助她走上写作的道路。

  “即使不要稿费也可以。我希望快点转行。”当时她的愿望显得很迫切。因为她似乎已经意识到,秘书不是一个有前景的职业,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公司,况且她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她对自己的职场晋升没有丝毫信心。

  于是,我告诉她一些写作方法,并鼓励她慢慢来。不久,我看到了她写的东西。因为是第一次写书稿,当然效果不理想。

  我告诉她应该如何修改。她点头称是。

  可遗憾的是,接下来,她的本职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来写作了。直到一年后的今天,她还是在原来的岗位,做原来的事情。偶尔很忙,偶尔很闲。未完成的书稿也一直搁置在那里。

  也许当她进入写作的时候,发现写作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容易。一部书稿就将她打败。她有借口不再坚持写下去,因为有时候她确实很忙,因为她的确没有任何出版的经验,写书对她来说,难度太大了。因此,她还是做一些早已经让自己厌倦,又没有前途的琐碎事情。一年前的困惑始终没有让她摆脱掉。

  她没有勇气辞掉自己的工作,专心写作。在对本职工作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从事第二职业,并希望得到转行的机会。当她觉得秘书工作虽然没有前途,但确实很轻松的时候,她又感到对写作没有信心,失去了开始的斗志。

  很难想象,她最终从一个秘书转行做一个作者是什么时候。或许,三年、十年、二十年后,当她的热情都被琐碎的杂务磨灭的时候,当她容颜老去,老板将她辞掉后,她会再次想到转行。

  一个没有信念,或者不坚持信念的人,只能平庸地过一生;而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也不会被困难击倒。因为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圆满结局。

  随着《哈里·波特》风靡全球,它的作者和编剧J.K.罗琳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她所拥有的财富甚至比英国女王的还要多。她曾有一段穷困落魄的历史,她的成功恰恰在于她坚持自己的`信念。

  罗琳从小就热爱英国文学,热爱写作和讲故事,而且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大学时,她主修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并结婚。

  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也快。婚后,丈夫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他殴打她,并不顾她的哀求将她赶出家门。

  不久,罗琳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

  丈夫离她而去,工作没有了,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儿,罗琳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她不得不靠救济金生活,经常是女儿吃饱了,她还饿着肚子。

  但是,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罗琳写作的积极性,用她自己的话说:“或许是为了完成多年的梦想,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许是为了每晚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成天不停地写呀写,有时为了省钱省电,她甚至待在咖啡馆里写上一天。

  就这样,在女儿的哭叫声中,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诞生了,并创造了出版界奇迹,她的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罗琳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的信念,并用她的智慧与执著赢回了巨大的财富。即使她的生活艰难,她也坚信有一天,她必定会达到事业的顶峰。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天能飞黄腾达,都希望能登上人生之巅,享受随之而来的丰硕果实。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坚守不住自己的信念。总觉得顶峰是那样高不可攀,想象一下就已经足够了。

  记得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男生,吉他弹得很不错。他经常开玩笑说,如果毕业后自己做一个流浪歌手,他会很高兴。

  只是,毕业后,他的父亲为避免他受找工作之苦,很快给他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他接受了。不久,当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的时候,他结了婚,生了孩子。

  聚会的时候,同学们开玩笑地对他说,街头少了一个优秀的流浪歌手。对此,他唯有苦笑。或许当初的他只是随口说说,当他走进现实生活的时候,他发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是那么地艰难。

  有很多人,终生不甘平凡,却又无力改变平凡。这是人生中多大的悲哀。

【励志的文章】相关文章:

励志经典文章11-13

励志的文章11-02

励志文章11-08

经典的励志文章11-30

经典励志文章12-17

广播的励志文章11-14

大学励志文章11-14

文艺励志的文章11-08

经典励志高考的文章11-20

工作励志的文章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