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更新时间:2023-02-27 12:52:12
  • 相关推荐
【精华】传统文化作文汇编六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们今天去参观了和服表演的地方,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和服。和服是日本传统服装,就像我们中国的唐装一样。和服很漂亮,很优雅。和服很长,花纹很好看,头上要戴各种装饰品,腰上带着腰带,背后背着一个像包包似的东西,脚上穿的鞋像夹脚指头的拖鞋,但是一定要穿白袜子。导游阿姨说胖的'人穿和服会更好看,我觉得有点儿奇怪。

  我觉得京都人特别喜欢穿和服,因为我在清水寺里和大街上都可以看到穿和服的日本人。我也奇怪,他们穿着和服走路的时候,不累吗?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里面有风筝、书法、围棋……其中一颗闪亮的珍珠就是舞狮,我今天就来介绍舞狮吧!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很多地方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用彩布做成的,每头狮子都有两个人来表演,一人狮头,一人狮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

  舞狮是在佛山起源的。据说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如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因为它每逢过年时就出现,所以人们把它称呼为“年兽”。乡民们决定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计,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样子,再集齐勇士数十人,手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埋伏在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等年兽出现时,击打乐器发出“咚咚”“蹡蹡”等声音,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很惊骇,立刻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

  为了庆祝纸扎兽头及驱赶年兽的功劳,人们便在春节的时候将它拿出来舞动,并把它命名为舞狮。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越传越广,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除夕。过除夕,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愿,爷爷奶奶希望全家团团圆圆,爸爸妈妈渴望全家平平安安,我却盼望——收压岁钱。

  吃完团圆饭后,我心急如焚,焦急地等待着爸爸妈妈给我发压岁钱。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爸妈却还在各自忙手头上的事,一点儿也没发红包的意思。我开始坐立不安,胡思乱想:"是爸妈忘了,还是因为我已经长大了……”心里像被千万只蚂蚁咬似的,难受极了!

  我蹑手蹑脚地走到爸妈跟前,歪着脑袋,眼睛眨巴眨巴地忘着爸妈,娇声娇气地问:"爸妈,你们是不是忘了什么事了?”

  我的.小心思貌似被爸妈看穿了,爸妈相视一下,爸爸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大红包,说:"拿着,早给你准备好了。”望着那红得像灯笼的红包,我眼疾手快地接了过来,生怕被"飞走"似的。妈妈见状,笑得前俯后仰,说:“小孩就是小孩,难怪闽南谚语里会有‘囝啊爱年兜,大人乱糟糟’的说法,一点都没错。”

  拿着期盼已久,沉甸甸的红包,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蜜蜜的。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简单,成本低,适应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做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被发现是在1967年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剪纸艺术流传至今,在我们教室里有一幅剪纸作品,特别美丽。老师说这是“连年有余”,这张剪纸里面有一个大大的“福”字,周围环绕着两条小鱼,意思就是希望生活幸福,连年有余。整幅剪纸呈圆形,看起来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刻。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青树,古老而长青,我喜欢中国的剪纸。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心态决定一切。这是一句流行的哲语。心态的好坏取决于心灵的好坏。美好的心灵、幸福的心灵,自然是向上的、积极的心态;反之,则是向下的、消极的心态。心灵在于滋养。教师需要美好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如何使教师拥有美好的心灵?我的方法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一、回到教育的“道”

  厌倦工作累,抱怨工资低,推托教研课,反感提创新,个人学习荒芜怠惰,专业成长停滞缓慢,无视人的成长规律,不关注学生感受,总之是提不起精神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教师应该遵守的“道”在教师群体中已经亏损久矣!当然,这也是现代社会职场中人们的通病。

  人,到底要怎样才能快乐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信送给加西亚》《你为谁而工作?》《唤醒心中的巨人》《不抱怨的世界》《你变了,世界就变了》《正能量》《遇见未知的自己》等书籍,都在改善人的心态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近两年来,我开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学虽然极其有限,但是边学边运用,指导生活和工作,感觉却颇受益。它能雅正人们的言行举止礼仪,使个人形象变得庄严;它能提升个人气质,使个体更谦卑更宽容更感恩;它能提起人们的羞耻心、敬畏心、规则心,洗涤团队流弊,使团队更和谐更进取。

  大道至简,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世象日益喧嚣的社会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醒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感受人生幸福的真谛,从而享受生命的快乐。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必然。

  二、校长要带头亲近圣贤

  在大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学校教师整体的精神风貌取决于校长。亲近古圣先贤,能够让校长更有智慧。所以,校长要带头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校长要勇于自我超越。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中的这段对话揭示了管理者修己而后安团队的规律。《了凡四训》也写道:“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这些话语,激励着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校长勇于自我超越。

  校长要不断提醒自己以德治校。《论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弟子规》说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校长时时诵习,不断砥砺德行,在这样的校长的领导下,教师的心态才会端正。

  校长要不断端正管理的动机。激励教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还是教师幸福?是校长省事,还是长远育人与学校发展?学习传统文化,去除名利心,发乎赤诚,才会真正把教师幸福放在第一位,“诚于中,形于外”,才能形成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校长要不断提高管理艺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校园出现负面行为和思想,校长便以负责任决不推诿的态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提高驾驭情绪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约失之者,鲜矣。”小心谨慎地拿捏好“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分寸,不温不火,坚定不移,以积极的心态、稳妥的方式赢得教师的尊重,一点一点地培植校园积极向上的风气。

  校长要相信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本质。培育一所学校的文化,一年两年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校长要牢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的思想,相信人人都有向善、向上、向美的愿望,才能怀着一颗爱心工作,看到教师的差异,心平气和地研究改进不良现状的方法,相信并期待成长,宽容却不放任,不断弘扬人性真善美的思想精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校长的思想如明月朗照全校,才能打造一支阳光的教师团队。

  三、文化需要长时“熏修”

  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教师,运用的诀窍在于“顶层设计,长时熏修,一门深入”。但是很多学校停留于经典背诵活动,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德育工作中运用得不充分、不连贯、不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植入。《弟子规》是儒家思想的根,是为人子弟在家或在外做人做事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从20xx年开始,我校先在三年级开设校本课程《弟子规》,目标简单到就是让一部分孩子接触学习,然后慢慢进入校园里教师的视野。本期,我们办了一个致力于“童蒙养正,少年养性”、致力于良好德行培养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研究的“国学班”,并开始在全校开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的活动。

  二是顶层设计。“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行。”20xx年,我校正式提出“培养一生有益的德行,养成一生有益的习惯”的办学理念,概括为“德行文化、习惯教育”,把长养德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儒雅岳城、健美岳城、科研岳城”。学校德育工作以《弟子规》作为突破口。我们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儒外在,雅内心”。我校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炼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让传统文化经典不只是孤立地停留于背诵,而是学用结合,从外在内化到意识。从背诵到运用到评价,长时熏修,一门深入,师生都能从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是教师培训贯穿。暑假,我校派教师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教师传统文化学习班,为期15天,两位老师收获特别大,对教师自身德行的完善,以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开学期间,我们组织教师听中华传统文化道德论坛讲座;国庆期间,组织教师赴衡山观摩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等。为了调动教师学习《弟子规》的兴趣,我们分周次在教师例会上开展抢答竞赛,分解难度,由生疏到熟悉,由排斥到接受。党支部还将推行传统文化的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系列讲座视频,作为师德教育的素材,在教师例会上学习。

  生活的幸福要从工作的幸福中体味,培训也好,学习也好,一次两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长期“熏修”,才能真正滋养心灵。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02-04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03-31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12-30

传统文化作文12-08

传统文化作文12-12

家乡的传统文化作文12-03

传统文化500字作文02-06

传统文化的魅力作文01-09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02-04

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