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作文

时间:2023-04-13 16:23:23
有关读书的作文锦集五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的作文 篇1

  暑假来临,同学问我让孩子看什么书。这事我没仔细想过。我们小孩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已经不怎么去管。我女儿爱书如命。我们这里已经是暑假,前些天带他们去学校,每天他们都泡在学校儿童图书室内,抱着Twilight Series的大部头看,我看每本都几百页。平时速度稍慢一些,但是基本看书从不间断,而且阅读量是惊人的,哪里还要我去督促。弟弟贪玩,但读书也还行。我跟他们两个相比望尘莫及。

  俄克拉荷马是个乏闷的地方,除了雷霆队的篮球、龙卷风和冰雹,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平时大家也没什么地方可去,我们逛书店很多。我把电脑带过去,在那里完成了几本书的翻译,两个孩子自己找书看,不用管。我坐那里干活,几年下来,书店从来没有人管过。我也由此成了这书店的铁杆顾客。

  以前在西弗吉尼亚,学校有个中国教授女儿非常出色,后来上了MIT。教授潜心工作,事业有成,他女儿基本上是他太太带的。我问他太太是怎么带的,孩子从小这么好学?她说她没教任何东西,她英语差,也不会辅导小孩功课,她就是带他们去该去的地方,比如图书馆和书店。她总结,带孩子去什么环境,比你辅导他们具体知识更重要。听过不少人谈育儿经,都没有她这一句话管用。仔细观察确实如此。周围美国小孩,父母动不动带他们去看球赛的,结果就喜欢体育。昔孟母,择邻处,说的也是选择小环境。

  除了家长的带领之外,学校有阅读的要求,有各种阅读的项目让孩子参加,自己设定目标,积分。我女儿野心大,给自己定了150分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达成,是要看你找什么书,不同的书有不同分值,看完后去电脑上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如果能达到80%,你就可疑积攒相应的分数。达到目标后,老师会鼓励,上了百分的,老师说她们进入了Century club, 会请他们去Braum’s 吃午饭,或召开冰淇凌晚会。

  这里很多小孩看书,都是一厚本一厚本接着看。 我女儿都有些废寝忘食的意味了,有时候甚至在厕所里看书。有一次我打开厕所隔壁的橱柜,发现里面藏了好几本厚书,一问,这里原来是她专门“藏”书的。家里有人可能是出于视力的考虑,老打断她的看书。但是这样

  也不必,以后学业或是工作忙起来,恐怕再没有空看这么多打下功底的'“闲书”。我在南大那几年,老师就说你们赶紧看书,以后你们离开了这里,书有的是,但是工作忙起来,你未必还能啃这些书,这可能是你们成年后最后一段这么长期读书的时间了。

  暑假快来了,本文本来是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但是起了个四平八稳的标题,总得说点相关道理,免得又说我文不对题:)

  我常想,人与人的差距,也应该是读书的差距。它影响到对人和对社会的深入理解。美国说学习是“思维模式”(mental schema)不断在变化、更新、扩展的过程。这个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书”。读书多的人, 思维有个比较厚的底子,见多识广,大家在一起交流,起码在一些概念和常识的认同上,能有一些基本的心照不宣,而不是疙疙瘩瘩老不得要领。大家都多读点书,理论上说,相互交流会更畅达些,不在低层次上重复冲突,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摩擦。当然读了化不开,转化不成发达的思路,堆积在那里,也便迂腐了,这也是可能。

  一般情况之下,读好书让人明理,包括一些复杂的道理。它让人形成思维的复杂性(intellectual sophisitication), 所以遇到事情,才不会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大家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这种人?你说人要有一些精神追求,他反驳问你那么高尚为什么去挣钱?总是徘徊在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之间,脑子里缺乏更为精细的认知,无法看到你所看到的东西,理解在你脑海里清晰无比的问题。阅读让人开阔,增加你的维度。一些好书,是要给你装备思维的工具。 我想这应该是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社会上如果大部分不肯读书, “秀才遇到兵”的情形就多起来。你有理也说不清,因为对方听不懂,或是对方的思维,限在特定的框框之内,走不出来,无法从别的角度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不能换位思维,问题往往胶着住。对于冲突的解决,搞不好演变成人身攻击或者动粗,因为不能通过思维的深入交流形成理解或达成妥协。

  读书理应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这可以在很多学科里实现,有的学科是通过抽象的“模式”做到这一点。各个学科都有它独特的严谨。 即便虚构文学作品,也可训练人的思维,甚至训练得更为深入。一个好故事,就好比一颗人生道理的核弹,能量极大。好作品会从不同层面让你思考生活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这样的训练,未必会告诉你生活中每一件事,让你了解“思考什么”,而是教你 “如何思考”。

  回国的时候,听同学说,现在国内掀起了读书热。包括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在内的很多人在组织读书会。这是好事,更重要的,也是要让小孩介入进来,给他们时间阅读,我想对于全民族都是好事。

  受教育而不读书很可怕。说起美国小孩读书之多,但汉松老师在微博上称:“我们是中学三年把六本一共六七百页的书反复猛读,猛练,猛考。”要知道,此“读书”非彼“读书”,由于太重考试,范围过窄,最终这种书会把人读成高学历的大老粗。

读书的作文 篇2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我沉浸在书的馨香中。在其中,我可以感受司汤达的深刻,杰克·伦敦的激情,雨果的忧郁;可以体会李太白的豪放、杜工部的沉重、李义山的秀逸;可以品味梁实秋的随意,钱钟书的睿智、朱自清的平和;也可以随李敖一起快意恩仇,甚至像王塑般着着实实过上一把“痞”瘾。每一次阅读都是与笔者心灵的交流,都是心头的一次洗礼,都是充满乐趣的。我可以无拘无束地细细品味个中精髓,也可以随性地“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书中,我体味着俄国人对草原和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天空和飞鸟的`咏叹,日本人对冰雪和草叶的凝眸,以及中国人对松间、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渡横舟的深度感动。这一切让我有一种既充实又幸福的快感。每一种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历史在书中都那么清晰地显露,这时我便像那个在海边拾贝的小孩,那么欣喜,那么有收获。似乎清晰可见自己思想的野马正在厚实的大地上恣意地奔腾。

  契诃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其实书也是歌,只有快乐的读书人才能听到,才能吟唱。

  读书于我是纯快乐的,因为快乐,所以自己脚下的路更绵长,自己的脚印更清晰;所以地平线并不遥远;所以能让人风雨兼程并迷醉其中。

读书的作文 篇3

  我有个堂哥,大我一岁,是二伯父的第二个儿子。他只上了一年学,就再也不愿意读书。二伯父的大儿子读书成绩不错,全家指望他考上大学,跃出农门,光宗耀祖;所以并不在乎小儿子的选择,乐得他回家帮忙干活。

  我记得几年之后的寒假,有一晚,我和小堂哥一起睡,席子下垫着香喷喷的干稻秆,我们聊到了一个严肃的话题:读书有没有用?我的观点自然是有用,他一度好像被我说服了,兴致很高,翻身起来让我教他写名字。

  之后当然是走各自的人生路。我继续读书,虽然不出色,三十多年后,好歹也能自由自在,凭着读书写文章吃饭。读书,尤其是脱离了教科书之后的自我教育,让我领会到知识的乐趣。四十岁之后,只恨时间太少,好书太多。

  堂哥没有回到学校,他安于当文盲。身体强健以后,他到一座小砖窑做工,偶尔经过时总是见他赶着牛在和砖泥。如此过了几年,他学艺成熟,另立门户自己开砖窑。制砖手艺他得心应手,可他见到工程多了起来,却毫不迟疑地冒险转型,买了一部卡车,自学驾驶,到工地接活。由于勤奋、诚信、忠厚,不停有活,后来又买了一部车,雇了一个司机。他变成村里数得上的富人,在当街的好地段盖了大房子,孩子们想读多久书他就供他们读多久。

  我们少年时那晚的讨论,过了几十年,有了结论。读书有没用?因人而异,我认为有用,我证明我的看法是对的;堂哥认为没用,他也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他那个被寄以厚望的哥哥,并没有考上大学,复读一年后,还是回到农村,收入不如他。仅比较他兄弟俩,读书无用显然更合理一些,哥哥耗费了家里的大量资源,产出却低,弟弟从小就养活自己,产出奇高。

  读书有没用?这得交给个人去决定,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抱定读书必然有用,强迫不想读书、或资质不适合读书的孩子去读书,效果适得其反,既读不好书,也失去了学艺的最佳时机,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坏工作”又不愿意做,回家啃啃老,两代人干瞪眼——这是许多大学生的命运。他们被送去读不三不四的大学,听不三不四的老师上些不三不四的课,能指望学到什么?

  文盲并不妨碍许多人创造价值。在我小堂哥这个乡村自由人面前,那些靠父母、靠政府、靠税收活着的人,有哪个比他更值得尊敬?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只要能养活自己,选择不读书,是一点没错的。而一个读了好几个博士学位的人,出来却向政府乞求:“给我一个工作吧,要让读书人有地位。”这个人选择读书却是错的。

  现在没几个父母愿意让独子(女)成为文盲,即使有,义务教育法也会跳出来动粗。决定要不要继续读书的时间点,只能放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后,此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继续读书,不想读的绝不要勉强。

  现在蓝领、小贩的`收入有大幅超过白领的趋势,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舒服”的工作,这都是好事。让就业市场来宣布答案:有能力的人、会创造价值的人才有出路,你没能力、只等着寄生,在学校混了再久,也没出路。如果喊着“读书一定有用”的口号,文凭高收入一定就要高,那么,这个社会才有大毛病。

  多么爱读书的人,都得养活自己。知道这点,书才没有白读。书读越多越要靠他人供养,那么这些读书人一定堕落到了无耻的地步。不幸的是,我国偏有不少这样的读书人,而且他们一点也不会害臊。

读书的作文 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的话发人深省。好书好比一剂良方,再愚笨的人读了书也会豁然开朗。一个人若不读书,那便是天底下最悲哀的事。你们爱读书吗?有爱读的书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当然爱读书,也有爱读的书。我最爱读的书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本以水手历险故事为基础改编的书,书中主要讲鲁滨逊因航海遇难,漂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为了生活,种植水稻,制作家具,饲养家畜……还有一个俘虏叫星期五。就这样一过就是二十八年。二十八年后发现一艘航船,最终获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是啊,鲁滨逊在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制作面包、制造器具、艰难生活。我有时不禁问自己,如果我像鲁滨逊那样漂落到一个荒岛上能生活几天?一天?两天?……我会不会像他那样勇于迎接挑战,会不会乐观向上?还是会哭着喊爸爸妈妈?而勇敢的`鲁滨逊用自己的理智战胜了恐惧,并把幸与不幸,有利与不利排列出来,让自己感到满足。尽管鲁滨逊处在当时的不幸中,没有食物,没有工具,没有衣服,但他依然不畏艰险,乐观向上,正视现实,顽强生存……想到这里,我感慨万分,再看一眼现在的我们,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裕生活,连磕一下,碰一下,都会疼得喊出声来,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又打又闹,如果换做是我们到了岛上,或许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海,等着船只来救自己,到最后只能饿死。现在的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有人细心照料,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受过苦难,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只有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才可以做出超乎我们的想象奇迹来,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的道理。

  所以说,真正决定命运的人不是天,不是上帝,更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你有毅力,有勇气,任何人都可以和命运作斗争,任何人都可以向命运发出战书,任何人都可以反抗命运……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鲁滨逊这种精神,才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获得成功。就如同我四年级的英语考试,因为平时努力不够而考得很差,但我并没有为此而伤心,而是每天多读、多看、多写,渐渐的成绩提高了,现在我的英语成绩很好!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我的心里是由衷的敬佩他。他真是一个拥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我今后要借鉴他的这种精神,鼓舞我,激励我,鞭策我。当我遇到小小的苦难就悲观退缩时,就想想他——鲁滨逊。让他的精神激励我奋斗,奋斗,再奋斗!

读书的作文 篇5

  说到书,人们想到的也许是精美的封面,丰富的知识。但在我的眼中,书不仅承载着我们家三代人的读书梦,还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

  爷爷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讲起往事,他老人家总是带着几分伤感。那时,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读书成了一种奢望。尽管这样,爷爷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探求。他每天从村子走十几里地的泥路到县城借书,将书中的内容抄在纸上。因读书多,爷爷渐渐变得小有名气,成了村里的“文化人”,村里的人遇到不识的字都来向他请教。那时的爷爷常常叹息:“如果人人都能读到书那该多好啊!”

  父亲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忆过去,常常带着几分欣喜。那时我们的.国家经济渐渐复苏,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书,已不再是“奢侈品”。父亲小时候看的书精美了许多,精致的封皮、清晰的文字、还有栩栩如生的插图。到了他上大学的时候,外国名著流行起来。父亲整天泡在图书馆阅读外语原版名著,这样的阅读也使父亲在英语学习上如鱼得水。饱览了中外书籍的父亲那时常常想:“要是书能够方便携带,内容更加丰富该多好啊。”

  如今的我,可是幸福的一代。不仅书的数量多、种类全,获取书的方式也变多了:可以在图书馆里品读,可以在实体店精挑细选,还可以拿起手机在网站上阅读心仪的书籍。这其中最令我兴奋的是电子书的出现,它使读书的时间变得灵活起来,随时随地都能阅读。互联网的兴起,也将五湖四海的读者联系起来,有一段时间,我很痴迷《三国演义》,便在贴吧上和网友们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每每说到精彩之处,我便欣喜若狂。

  三代人的读书梦,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化!我们的梦想汇聚在一起,盼望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