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作文

时间:2023-04-16 12:29:42
关于英雄的作文三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雄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雄的作文 篇1

  说到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也是英雄。而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他是英雄。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笔来战斗的英雄!

  他是我国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没错,他就是鲁迅——我心目中的英雄。

  他——一个决心拯救人民的英雄!

  1902年,20多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去学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钱而耽误了救治的时间才去世的。他要学好医术救治中国人民。但是在一次学习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而围观的',那些所谓的清国留学生却鼓掌喊万岁!从那以后,鲁迅有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意识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弃医从文,没想到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他是英雄。

  他——一个用笔来战斗的英雄!

  一支笔,它能成为武器吗?答案是能。鲁迅先生正是用他的笔同黑暗作斗争。他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写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在国家面临危机时,鲁迅曾用一篇篇装满人们的愤怒与伤心的文章,激起一位又一位人民与志士的觉醒,不断的与敌人作战,誓死保卫祖国。这多少会令人十分感动:身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员,虽然不能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就保卫好祖国,但他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用自己的文笔将大家召唤到一起并肩作战。这样,即使不是自己拿着刀枪用肉身与敌奋战,但也已是战场上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他不仅保卫了祖国,也激起了大家浓浓的爱国之情。他是英雄。

  他——一个替别人想得多的英雄!

  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因为鲁迅先生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日日夜夜为民族而忙碌着。他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他是英雄。

  他——一个永远活着的英雄!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了,但是正如大诗人臧克家在诗中写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永远的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他是永远活着的英雄!俄国人自豪地说,他们的民族产生了列夫托尔斯泰;英国人自豪地说,他们的民族产生了莎士比亚;我们更要自豪地说,我们的民族产生了鲁迅!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英雄的作文 篇2

  今年的春天,一种罕见的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席卷着全国几个大城市。停课,机关停班,口罩、手套、食品一抢而空,人们恐慌不安,呆在家里不敢出门。 我的“非典”妈妈却勇敢地站了出来。 妈妈是一位漂亮的医生,她长着一双大眼睛,睫毛长长的,两条柳叶眉细细的,一头乌黑的秀发。这几天,妈妈成了我的新闻热线,每天放学,我都缠着妈妈问这问 那,了解“非典”的新动向,好转达给同学们。隔了几日,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星期二下午,放学后,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蹦蹦跳跳地到厨房跟妈妈聊天。我问妈妈:“今天医院里有多少个‘疑似’?有确诊的吗?”妈妈没有回答我的 问题,沉默一会儿,装作很轻松的样子问我:“你想让妈妈去‘非典’一线吗?”太突然了,我惊恐地说:“妈妈,莫非,莫非,你要去‘非典’一线?那太可怕 了!”我几乎哭出声音来,乞求妈妈:“你别去,别去。”妈妈平静地说:“妈妈真的要去‘非典’一线,你看疫情发展得这么快,今天妈妈已向院长报了名。”我 虽然不想让妈妈去,但是知道拗不过她,因为这是医生的职责。

  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我们放假了,妈妈去“非典”一线的日子也一天天逼近了。四月二十三日,妈妈离家住进了收治“非典”病人的长辛店医院。从此我就一天天 地思念着妈妈,惦记着妈妈,每天都瞪大眼睛准时收看电视里的“疫情”的报道:北京疑似100多例……确诊100多例,我害怕极了,看到医生、护士们穿着厚 重的隔离服,戴着几层口罩在病人间来往诊治,夜以继日地工作,我更牵挂妈妈了。梦里几次出现妈妈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我的情景,我都哭醒过来,泪水挂在腮 边。我每天都给妈妈打电话,可每次她都不接。我特别担心,生怕妈妈出点什么事。有一次,妈妈打电话回来,我听到她沙哑的声音和咳嗽声,大声问道:“妈妈你 染上“非典”了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我身体没事,只是熬的时间太长,你在家好好学习。”

  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多月,妈妈打来电话,说她已从“一线“归来,而且身体没有什么病,只是背部长了一片小疙瘩,那是因为穿的隔离服有好几层又厚又热捂的。听 着妈妈的声音,我心里乐开了花,心想:今天晚上一定要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爸爸说我像换了人似的,快乐得像一只小鸟。傍晚妈妈又来电话说一线的医生回到医院 得先隔离,进行医学观察。我气极了,好好的没有病,为什么还要隔离呢?让她回来吧!我不能没有妈妈,我开始胡思乱想了,莫非妈妈得上了“非典”,是在骗 我?不,不可能,妈妈一向是非常坚强的'……

  半个月后,妈妈终于回到我们身边,家里那几天可热闹了,亲戚朋友纷纷来看望妈妈,我和爸爸都亲切地称她 “非典”妈妈,从此我更敬佩妈妈了,也更敬佩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了。

  点评:

  本文感情真挚,充满了对妈妈的敬爱之情。 文章的开头,先概括介绍了“非典”时期的“非常”环境,使我们了解了当时情况的严峻。然而,漂亮的妈妈却义无反顾地向院长报名要去抗击“非典”的一线。“ 我”听说后,“面带惊恐”,“几乎哭出声音来”,“乞求妈妈:‘你别去,别去。’”可是妈妈却平静地说:“妈妈真的要去‘非典’一线,你看疫情发展得这么 快……”寥寥几笔,充分说明妈妈要去一线已考虑很久,决心已定。后来妈妈真的去了“非典”一线。有一次,她打电话回来,声音有些“沙哑”还“咳嗽”着,就 这一句话,就反映了妈妈工作有多么辛苦。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对妈妈的正面描写并不多,但是由于小作者能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如实写下来,尤其能把自己想到的、感到的写出来,因此就把英雄妈妈的形象树立在了读者面前,使我们看到了一位无私奉献的白衣战士。这就是本文成功的重要原因。

英雄的作文 篇3

  512汶川地震英雄教师事迹

  1、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地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2、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用双臂守护4个学生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她怎么也没想到,人们传说的救下四个学生的英雄竟然是她心爱的老公。

  3、通江县永安坝村小学新婚教师苟晓超——“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孩子!”

  苟晓超老师生于1984年9月,20xx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计算机专业,20xx年8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公考成教师,放弃了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而来到该村小任教。因优异的工作业绩和高尚的思想品格,今年4月,被学校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5月2日刚举行了婚礼……

  当灾难来临时,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教师苟晓超例行在教学楼巡察。当来到三楼他所带的教学班时,58个孩子正甜甜地酣睡。他轻轻地转过身,正准备巡察下一个班级时,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整栋教学楼剧烈地颤抖摇晃,门窗玻璃噼哩啪啦……

  “不好,地震!”苟老师脑海中出现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快跑,教学楼要垮了!”出自本能,他大声吼叫学生赶快逃生。同时,他大声通知在二楼和一楼巡察的各位老师。酣睡中的孩子被突然惊醒,还迷迷糊糊,不知所措。“快跑,危险,快,快……”他一边大声呼吼,一边迅速抱起两名孩子直往楼下冲去,清醒的十余名孩子紧随而下。到了楼下,连一口气都来不及喘,他返身冲向三楼,此时,150余名孩子正从楼道向下涌来,他奋力来到三楼,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

  他再一次冲到三楼抱起两名孩子向楼下跑,刚到达一楼地面的最后一级楼梯时,顶楼轰然坍塌,砖块、混凝土、门窗玻璃劈头盖面向他们袭来。就在那一瞬,一块重约一吨的砖块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本能地将两个孩子“藏”在怀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挡住从天而降的砖块……他的双腿被无情地砸断,胸部、头部也受到了重创,顿时扑倒在血泊之中。

  “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孩子!”飞速赶来的老师和群众在搬他身上的砖块和混凝土时,他断断续续地说着,并艰难地用手指向顶楼,“上……上面……还……还有……”

  下午4时20分 ,当他被转往县城医院抢救的途中,因伤势过重不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两个孩子安然无恙,但苟晓超却永远地走了。

  “我们全村人都说苟老师年轻,书教得好,对学生负责任,人又和气,像这样的老师不多见,这么大的祸怎么出在他身上哟……”一位老大娘泪流满面地说。13日一早,当记者赶赴现场时,坍塌的教学楼前已布置了长长警戒线,一些学生仍在失声痛哭。

  “我要苟老师,我要苟老师……”9岁的莘能军声嘶力竭地哭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