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改写作文

时间:2023-04-17 13:35:21
有关古诗改写作文汇编十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改写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改写作文 篇1

  杨柳依依,大雁南飞。贺知章已经得到皇帝的同意,告老还乡。他梦中不知多少次梦到故乡。他一想到这次回家,就别提多高兴了,简直像回到了童年。

  贺知章回想到少年刻苦学习得志到做官的情景。一眨眼,在朝廷做官已经五十六年了。今年八十有六岁了。可他怎么也改变不了家乡的口音。他一照镜子,看见他两鬓都已变白了,再也不是那时出任时的年青气盛了。

  贺知章骑在马背上,归心似箭,日行千里。他一路欢笑,甚至还唱着他自编的《咏柳》。终于回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乡。他闻一闻空气是那么新鲜,家乡是那么宁静。尝一尝家乡的清泉,是那么的甘甜。摸一摸家乡的泥土,又感到是那样的芳香。乡间小路依然是那样弯弯曲曲,儿时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他摸一下老柳树,自言自语道:你还认得我吗?可我还惦记着你。我还惦记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人们还认的我吗?

  这时,一群儿童,看见贺知章举止不凡,精神抖擞,来回走着,以为他是从外地来的,迷了路。他们便把他围起来,问长问短。有个小男孩天真地问:“老爷爷,您是何方人氏?是不是迷路了?” 贺知章一愣,然后说:“孩子们啊,我就是越州永兴人啊,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啊!”说着,他老泪纵横。

  小男孩依然笑嘻嘻地问:“我们怎么没见过您啊?那您一定从京城来的吧?”贺知章爽朗地答道:“我正是从京城来的,我也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考出去的,至今也没回来过,你们当然没有见过我了!”那您为什么不在京城里安家,京城可豪华了!”其他的男孩问。贺知章说: “即使京城再好,也不如我的家乡好啊!大树也知道叶落归根,何况我们人呐?”贺知章感慨地说。突然,有个小男孩说:“我听我爷爷说过京城有个大官,就是我们这里的,叫贺知章,是不是您啊?”他点点头。“原来是您啊!老爷爷,您这几日就住在我家吧!以后您找住处!我家爷爷可热情了,说不定您也认识呢!”

  “谢谢!”贺知章很感动。以后贺知章真的见到他儿时的玩伴,就是小孩的爷爷 ,他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

古诗改写作文 篇2

  辛弃疾信步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想写一首关于村庄的诗词。他想啊想,走啊走,不知不觉地走出了城门,来到了一座小小的村庄旁。

  村庄里的小房子,并排地挨在一起,屋檐矮矮小小,上面还有清晨的露珠,“滴答”的.一声,一颗露珠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了小小的水花,圆圆滚滚。

  村庄旁,有着一条涓涓细流的小溪,水清澈透底,水中的鹅卵石一枚枚都五光十色,色彩斑斓,静静地躺在水底,成为了小虾儿温暖的小巢。成群结队的小鱼儿在水中扑腾着,忽上忽下,有时跃出水面,有时又沉入水底,互相追逐者,打闹着,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辛弃疾听见一间屋子里传来了人们互相欢笑的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牙齿都快掉光的老婆婆和老公公,面对面地坐在矮矮的小椅子上,正用婉转动听的吴乡口音互相取笑呢!

  走出村口,不远处有着老夫妇的三个年龄不一的儿子:

  大儿子正拿了一把锄头在小溪东边的农田里为豆子除掉旁边的野草,看,他干得多卖力呀!挥汗如雨,满脸通红;年龄中等的儿子正坐在一户人家的门前,用细细的竹子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小鸡笼;最天真可爱的是最小的小男孩儿,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

  黄昏下的这个简朴的村庄,宁静、祥和而温馨,辛弃疾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样一首《村居》的古诗。

古诗改写作文 篇3

  春天的二月来了,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吹拂着辽阔的大地,一棵棵小草正扭着自己柔软的腰肢舞蹈着,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绽开了自己的笑脸,一棵棵小树挥舞着自己又长又绿的枝条,一只只可爱的小鸟正在天空中欢快地飞行,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一天,快到五点的时候,家家户户打开了煤气灶开始做饭,房子上的烟囱里冒出了一缕缕炊烟。一些孩子也都放学了,他们急匆匆地跑回了家,快速地打开书包开始写作业,写完了之后就拿起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风筝,头也不回一溜烟地跑出了家门。

  孩子们就像约定好似的,都集中在了村子里的小山坡上,拿出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心里默默地念着:我一定是放的最高的人。然后,飞快地从山坡上跑了下来,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就腾空而起了。这时,各种各样的风筝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着,有鱼风筝、有鸟风筝、狗风筝、鹰风筝……它们和白云一起玩耍,和真正的小鸟一起歌唱,真是快乐地不得了。

  快乐的孩子们看着炊烟在天空中一点儿一点儿地消失,知道该吃饭了。不舍地拿着自己的风筝回家了,但他们明天一定还会来。

古诗改写作文 篇4

  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贺知章因为三十岁考中了进士,便离开了 家乡。

  几十年过去了,贺知章照镜子一看,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稀疏了,而且,贺知章非常想念他的家乡,于是 ,贺知章变辞官而退,贺知章坐着马车,日夜兼成,终于有一天,贺知章回到了他的家乡,往四处看了看,家 乡的`景色依然没有变,右边是高高的大山,这几座大山连绵起伏,抬眼望去前面是绿绿的小草,向绿色的毯子 一样,左面是一排排大树,大树的叶子绿油油的,高耸入云。

  这时,贺知章看见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在玩,于是,便悄悄地走过去,这时,小朋友们突然抬头一看,一位 陌生人站在他们的跟前,便笑着问道:“您从哪里来呀,来干什么。”

  这时,贺知章叹了口气,说:“原来我已经离家想那么多年了,就连小朋友都不认识我呀!”这时,贺知 章回到家里,他很伤感,想:原来我离开家乡太久了,于是,贺知章想到了一首诗,便把这首诗写了下来,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

古诗改写作文 篇5

  清明那天,绵绵细雨沙沙作响,犹如牛毛的细雨在微风的吹拂下,洒在青青的'小草上,洒在碧绿的叶子上,娇艳的花瓣上,给小草,树叶,花儿穿上了美丽的水晶衣。

  郊外,花儿盛开,姹紫嫣红,芳草青青,树叶青翠。而背井离乡的诗人却不能与

  好朋友一起春游和亲人

  一起扫墓。感到非常凄凉忧伤。

  怎样才能解除 心中的忧愁呢?他一拍脑门,啊!有办法了,找个酒店喝点酒,不就行了吗?可是酒店

  在哪儿呢?

  这时,传来“哞------哞”的牛叫声,寻声音看去,只见一条老牛缓缓走来,牛背上还坐着一个身穿蓑衣 ,

  头戴斗笠的牧童。于是诗人上前询问:“请问小兄弟,这附近哪儿有酒店”,牧童回答道:“在前面开满杏花的

  地方,有一家杏花村酒楼,那儿有上等的女儿红,妆元红,陈年的花雕,茅台酒等等。老板娘更是心灵手巧,烧出

  的菜别具一,有格:有劲爆烤鸭,有韭菜炒蛋,有糖醋排骨,有元宝蟹,还有烤牛肉,人道 “此味只因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尝啊!”

  诗人听后甚是欣喜,谢了牧童直奔杏花村酒楼而去。

古诗改写作文 篇6

  这天,杨万里乘舟来到安仁县游玩。他悠闲地站在船头欣赏着河边的美景。

  湛蓝的天空就像被水洗过似的明净,草地就像一块碧绿的地毯,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一阵微风吹过,柳枝开始翩翩起舞,好像在炫耀风婆婆对它的抚爱。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绕城而过,阳光洒在荡漾的河面上,泛起万点光芒。

  突然,杨万里发现不远处有一叶小船在清澈的河水中飘荡着。所过之处,荡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煞是好看。细细一看,在那船上的是两个小孩子。这两个小孩,一个身穿红肚兜外套一件无袖的白色小褂,另一个穿着一件短袖的白色衫,衣服敞开着,没穿肚兜,露出了雪白的小肚皮。他俩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都在头上挽着三个发髻,裤角卷到了膝盖,光着一对小脚丫,颇显几分灵气。只见这两个小孩坐在船里,叽叽呱呱地,也不知在说些什么,笑些什么,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许是热了吧,他俩互相拍起水来了,激起的`小水珠在他们的身上、脸上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听着那阵阵铃儿般响亮的笑声,杨万里也停下了船跟着他们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

  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双双并排坐在船头,抬头仰望着天空。杨万里这才发现,他们虽然坐在船上,却并没有划船。那用来撑船的长长的竹竿已经收起来了,架在船尾的支架上。而且那两个小孩身旁还张着一把伞。“他拿伞做什么?难道要下雨了吗?”杨万里抬头看了看天空,万里无云呀,哪有什么雨呀!这下杨万里心里更好奇了。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个小孩子赶忙把伞拿起来,另一个欢呼着:“风来喽!风来喽!我们的船要起航喽!”杨万里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用伞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啊!

古诗改写作文 篇7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训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以及迁移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学生相互提问回答的形式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诗词方面的恒久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

  (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再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可同时也启示我们,古诗的内蕴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一首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剧本(时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节:行人:酒家何处?牧童:杏花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二、分析意象

  [训练目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提取古诗中的意象,为准确、全面改写古诗奠定基础。

  [训练意图] 古典诗歌一向以言简意丰著称。短短的篇幅中常蕴含着极丰厚的内蕴。诗中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真挚浓烈的情感,还有启人智慧的哲理。在我们吟哦之间,其幽长的韵

  味便从口唇之间缓缓淌出。

  [操作方法]

  例一:诵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各题: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有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②.诗中景物有哪些色彩?(白、绿、红、青)

  ③.诗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④.诗中景物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风景秀丽、生机勃勃,恬然自适等)

  [操作说明] 明了上述内容后,是我们改写古诗的前提,它可以使我们将古诗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以使内容非常充实。

  三、扩展再现

  [训练目的] 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诗中词、句,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以准确地再现古诗的意旨。

  [训练意图] 古诗一般只有二三十字, 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如果不进行充实扩展,就很难将诗的意趣准确地再现出来,因而改写时须将这些精炼的诗句进行扩展充实,才能还原诗人的诸种感受与意味。

  [操作方法]

  例二:诵读《天净沙 秋思》按诗后要求: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扩词成句: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扩写成一句话。(建议:可从色彩、形态、性状、声音、气味、感情等方面进行扩展充实) ②.扩句成段:将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等句子发挥想象,扩展成几句语意连贯的话。

  ③.扩诗成篇:将上述内容连缀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操作说明] 通过上述途径,让学生熟悉扩展再现古诗思路,形成完成印象。

  四、迁移重组

  [训练目的] 此环节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古诗内容进行迁移重组,从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改写文章。

  [训练意图] 所谓迁移重组,是指改写者根据自己对古诗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将诗中的有关意象进行调整、加工,构织成新的篇章。因为古诗包含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学生选取最能激发自己想象的东西作为切入点,把最精华的部分突出在文章里。改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对古诗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取舍,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操作方法]

  例三:阅读下列诗句,任选一种方法进行改写,并与同桌口头交流。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取精华,不及其余;

  ②借题发挥,重新演绎;

  ③穿越时空,嫁接现实;

  [操作说明] 让学生获得迁移重组古诗的体验,为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奠定基础。

  五、再造创新

  [训练目的]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情节,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古诗的内容和体例进行大胆创新,改写构思奇特,意蕴深刻的文章。

  [训练意图] 改写古诗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因而仅仅着眼于古诗内容的挖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通过人称、写法、结构、体裁等方面的创造来增加文章的创新色彩。

  [操作方法]

  例:按诗后要求,口述改写诗文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变换人称:将原诗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②变换写法:故事新编、情景片断、精彩对话;

  ③变换体裁:可改编为散文、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等

  [操作说明] 通过上述练习,让学生体验创新历程,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创造之去。

  六、作文:

  1、 改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诗、词、曲),进行改写,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改写古诗,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领会了一些古诗的深刻含义,更增加了我们的作文能力,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写出一篇非常棒的作文。

  八、板书设计

  改 写 古 诗

  分析意象

  扩展再现

  迁移重组

  再造创新

  范文:

  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 朽 的 失 眠

  他落榜了!1200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愧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允许一个落魄士子放肆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而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了,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山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余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尔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了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三二,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警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28个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28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1200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古诗改写作文 篇8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古诗改写作文 篇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首诗总在我的耳边响起。虽然我已听了千百遍,但是每次当它再一次来到我的脑海里,我总会陶醉其中。这首诗中有着李白与汪伦之间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谊,而当我每次读到这首《赠汪伦》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一对好兄弟坐在屹立于山顶上的亭子里“举杯邀明月”。他们不知道遭遇到了什么,借酒消愁还是……他们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喝,两人一次次干杯,随之一饮而尽。原来,这是李白与汪伦的一次告别,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这一别有可能就是永别。他们是好兄弟,李白和汪伦在这个被夜晚的`黑暗笼罩着的亭子里,一边讲起一些从前他们一起干过的傻事,还是一些高兴的事,他们不知道是哭还是笑,但两人最后还是泣不成声。汪伦对李白说:“走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啊!”仅仅是这几个字,李白却十分感动,两人喝了好久、好久。皎洁的月光洒向亭子,只有那乌鸦在叫,周围很静。

  黎明的阳光照了下来,李白醒了,他知道,自己要离开好兄弟了。他本想叫醒汪伦,可又不忍,于是自己一个人走了。

  他来到了码头,即将远行。坐在舟里,他的酒虽然还未醒,可他仍然清晰地记着昨晚汪伦陪他喝酒的场面。正当李白依依不舍的时候,岸上突然飘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听就听出,这是汪伦在和他告别。歌声伴着踏步声,李白也从歌中听出了汪伦对自己的不舍,歌中也透露出了汪伦的悲伤。

  突然,李白诗意大发,挥洒笔墨写下了这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改写作文 篇10

  在蓝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无数的群星。在大地上,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长满了野草,到处翠色的欲流。那繁茂的野草,在习习晚风中摇曳着。

  忽然,晚风中吹来牧童悠扬动听的笛声,时断时续。小牧童的身影也渐渐清晰起来。只见他骑在水牛背上,闭着眼,小脑瓜随着笛声的旋律不时晃动着。笛声打破了乡村傍晚的静寂。小牧童牵着水牛来到池塘边,找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后,小牧童就去采野果、抓鱼和采莲蓬了。

  累了一天,牧童匆匆吃过晚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了。他眼皮开始耷拉起来,打起了哈欠,微微闭上了双眼。他连蓑衣来不及脱,一阵睡意就袭来了,他便在露天的月夜里休息了。

【古诗改写作文】相关文章:

改写古诗作文04-11

牧童改写古诗作文02-28

关于古诗改写作文04-12

改写古诗作文15篇04-12

秋思古诗改写作文02-04

精选古诗改写作文300字四篇02-24

【热门】古诗改写作文300字4篇03-09

【精华】改写古诗作文汇总七篇03-09

有关古诗改写作文300字4篇03-13

精选古诗改写作文汇总七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