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同学的作文

时间:2023-04-23 12:41:39
  • 相关推荐
关于写同学的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同学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同学的作文 篇1

  王明是我的同学,他是我们班上的小博士,也是我们班上成绩最好的。他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提起他的体育那就要大打折扣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太胖了,严重影响了他的运动。

  有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考跑步。我和王明一起跑,老师一说“开始”,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到了对面。而王明呢?他还在离我很远的地方努力奔跑。我一看见他满身肥肉乱颤的样子,笑的肚子都痛了。

  王明的身体胖,所以力气大。有一次,我和王明玩撞车,王明轻轻一撞我,我就被撞倒在地,撞得腿疼得我都说不出话来。

  王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太爱看书了。有一次,王明答应我们出来玩。可是我们左等右等,就是没看见王明从教室出来。我进去一看,王明在看书,他忘记我们在外面等他。

  王明有个缺点,那就是脾气有些暴躁。有一次,上英语课王明看课外书。被老师抓住,老师叫他把书交上来,他就是不交。最后老师把书抢走了。王明为了这一件事,一个月不理英语老师,不听课,还暗地里说老师神经病,结果他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

  这就是我的同学——王明。

写同学的作文 篇2

  我们班有一个小“能人”。她就是家喻户晓的“百灵鸟”公主——王骏飞。她,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一个蒜头鼻,一对柳叶眉,扎着一个乌黑的头发。她的歌声特别的动听。谁听了就会沉醉于其中。所以我特别地佩服她。

  记得有一次,是去上音乐课。记得当时我们学了一首歌名字叫小黄鹂鸟儿,老师先教了我们几遍,然后看我们整体唱得不错。就问:“谁会唱这首歌?”同学们听了以后,教室里立即变得鸦雀无声。这时,王骏飞自告奋勇的.举起手来。老是看别人都没有举手,就说:“好吧,那就你来唱吧!”接着就娓娓动听的唱了起来:“小黄鹂鸟儿啊,你可知道啊?辽阔的草原美如画。"“叮铃铃,叮铃铃”下课啦!我仿佛还沉浸在其中,呆呆地从那里坐着。幸亏是同桌提醒我一下,要不然我还以为没下课呐!她的歌声简直太动听了,像一只活泼可爱的“百灵鸟”。简直太像了。只要每到音乐课,都会时不时看见她的身影。这就是人称“百灵鸟”公主的王骏飞。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活泼开朗的小公主。

  真不愧称“百灵鸟”啊!你们了解这个小公主了吗?“百灵鸟”公主,只要一听她这个歌声,再多的烦恼也被她干的无影无踪啦!真的!

写同学的作文 篇3

英语王老师显然是想调节课堂气氛。

  果然,效果明显,沉闷的课堂顿时爆出一阵哄笑。

  老师口中的这位“天下第一笑”就是我的新同学——孙XX。他今年13岁,肉嘟嘟的脸上镶嵌着一双小眼睛,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他的笑点特别低。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孙岳麒一不小心把笔甩到了地上,这笔就一路滚到了王老师脚边。他赶紧弓着身子去捡,幽默的王老师随口说了句:“哎呀,这位同学,快快平身,干嘛这么客气,行此大礼!”“哈哈哈”大家都被老师逗乐了。过了一阵,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只有他越想越觉得好笑,于是教室里猛地又传来一阵乐不可支的笑声,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到了孙岳麒身上。果然不出所料,只见他满脸通红,扭动着身子,双手不停地拍着桌子,肆无忌惮地笑着。看到大家莫名其妙的目光,他更控制不住,笑得更欢了,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直到英语老师瞪着他,他才平静了下来。但安静没多久,他又一次打断了老师的`讲课,这次是用手紧紧捂住嘴巴,极力想憋住不笑,但适得其反,不但遏制不了,反而是笑得浑身发抖,眼泪也笑出来了。看着他满身肥肉“花枝乱颤”的样子,全班都被传染了,也跟着笑了起来。眼看课堂就要失控,王老师忍无可忍,怒目与他对视了大概两分钟,终于让他识相地又平静下来。 下课铃响了,教室里再次爆出他那憋得似乎受不了的笑声,有的同学叹了口气,说:“老兄,你至于吗?有这么好笑吗?”谁知不说还好,一说他更笑得发狂,嘴巴张得合不起来,眼泪飞溅,全身颤抖,双手不知在干什么,四处乱舞,而且笑得特别有节奏,笑一会儿,停一会儿,然后再笑。王老师走到他面前,双手叉腰,喝道:“到讲台上去,让大家见识一下你的笑功。”他边笑边摇着手,把脸埋在另一只手里,趴在桌上。王老师来火了,一招“老鹰捉肥鸡”用手一拎,硬是把他拉到了讲台上。王老师说:“下面,大家欢迎‘天下第一笑’来表演。”他脸涨得红红的,咬紧牙关,拼命不让自己笑,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他最终还是没有憋住,蹲在墙角,背着脸,那笑声更欢,这次连王老师也忍俊不禁了。

  看吧,这“天下第一笑”是不是名副其实呢?你别说,他那富有特色的笑声倒给我们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欢乐,难怪王老师经常拿他当课堂上的“调味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