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

时间:2023-06-02 19:18:44
精选满分作文汇编七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分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满分作文 篇1

  所谓“故乡”

  杜甫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哪里不是幽蓝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为何偏偏在“故乡”看到的那一颗,分外地明亮皎洁呢?

  中国人常常对故乡有一种奇怪的执念。尤其是那些带着一身酸气的文人骚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怀念故乡,寻找故乡,时不时感叹一句,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故乡”。

  而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怀念的,是在那个“故乡”中,他们所度过的童年与青春。我们的传统总是鄙弃喜新厌旧之辈,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怀旧,恋旧的人。他们对故乡的留恋,其实是一种“忆往昔”,他们的乡愁,愁的是自己回忆中最为美好无忧,却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们所寻找的,则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文化,便是从这样一个“源”,一个“根”,伸展出繁茂壮丽的无数枝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这些“根”,在他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寻找记忆中的故乡,寻的是这思想的源头,寻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与他的父母、长辈不生长在一个地方,他其实有两个故乡。这两个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导,才成就他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往往十分复杂。它常会让人有“家”的归属感,也会产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离开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故乡记忆中的童年快乐和年少轻狂。人生像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从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大家急着离去,最终又匆匆归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醒来,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经在故乡看腻了的黄橙橙的月亮,成了长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颗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历尽沧桑,别忘了回家的路,那个笼罩着皎洁月光的故乡,还在等待着当年那个轻狂少年人!

  人生三读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有言: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这与一位作家的“人生三书”论不谋而合。读“有字之书”,即见天地万物的运行之理,读“无字之书”,即见芸芸苍生的社会迹象,读“心灵之书”,即见自己内心的所欲所求。然而如何将三者有机的结合,使自己既不读死书,又不汲汲于世,也不闭锁内心呢?想必,以知识和社会经验来丰富内心,剔除纷扰,才是“读书”之途。

  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书”谙熟于每个人的心中,而网络的大潮则将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日富一日地带到人们面前。可以说,“有字之书”中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从世界各地喷薄而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一体化和泛娱乐化的兴起,各种从所未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被写在了如今的“无字之书”上。然而,一位哲人曾说“不知情权比知情权更加重要”,它可以让高尚的心灵不被无用的言论所累。面对“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便格外重要。只有在“心灵之书”中读得坚定,读出信念,读出亘古不变的普世价值,读出道德律令和精神准则,才能拒绝动摇,读到真实的自我与内心。否则,如尼尔·波兹曼所言“我们终将毁于自己所爱的东西。”而知识和社会阅历同样可以成为人的武装,从书本和社会中剔除糟粕与流俗,才能达到心灵的上升。

  同样,伟大的心灵亦有益于个人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理解。抗战时曾有文人说自己当年读宋人著作不知国破家亡之苦,只有到了抗战时国家陷于危难,方得与宋人同情。赫尔曼·黑塞在谈及读书时,也说自己阅读歌德的《亲和力》时,由于误读了它而完全成了另一本书。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心灵会以知识和阅历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拥有“读书”更加聪慧的耳目。

  诚然,无论哪一本书,多读未必有益,精读却又怕陷入“牛角尖”的困局,然而这三“读”互相作用,又互相反作用,以知识和社会阅历丰富内心,升华的内心又从社会和书本中去除杂质,淘得真金,在不断循环中臻于完美。从“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所得,重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结晶。

  如此一来,人生三读,岂不快哉?

  读心为魂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辟,但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视野。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若仅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鼓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诗,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内在焦点,那他仍是无用的。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层自我反思!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终级难题。而且每个人的心灵都脉动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鉴他人确为一条捷径,但读懂自己内心更为重要。常读心灵之书,为自己注入独立之灵魂。从另一方面来认知,“有字”与“无字”之书都是为了读透“心灵之书”服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对读通心灵才为终极目标的明证。它们是两条殊途同归的方式,“心灵之书”散落在世界的每一隅里。

  阅读从领悟“心灵之书”出发!这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铭记以读心为魂。

满分作文 篇2

  仿佛是突然地,黯淡的远方突然出现了一抹曙光,昭示这长达一年的黑暗即将成为过眼云烟。

  初三啊,你将要离我而去。我心中本该升起快乐和欢腾的旗帜,但是,为何,为何却又是那样的不舍……

  记得15岁生日那天,我迈入了初三。在15朵蜡焰中,我许下诺言:初三,你是我的第一道门槛,我不会输给你!从那以后,你便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主旋律。早晨,我与初升旭日一同起床,在洒满阳光的小路上成为第一个哼着歌走过的人——我说过,我不会输给你——初三,就算你施加再大的压力,设置再大的障碍,我也决不会丢弃快乐!

  傍晚,我依旧步履轻盈地迈出校门。此时的天空已不再是早晨的一碧如洗、晴空万里了,月亮或繁星早已接替了太阳的位置。我先是一愣,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哦,初三,这又是你对我的考验吧!我不会输给你的——就让皎洁的月亮照亮我美妙的似锦前程吧!

  初三,你在我的15岁时整整伴我度过一载的光阴。倔强的`我,一直守着那句“不会输给你”的誓言,一天天地和你较劲儿。也许你和我都未曾料到,正是这份执著和不屈,才造就了我永不言败的意志,才激励我在黯淡中愈战愈勇、愈挫愈坚,才让我得以成长,得以从一个幼稚的孩子蜕变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初中生。

  哦,初三,初三,你委于我心实在太多太多。当15岁的我与你暗暗较劲儿时,却不知你早已成为我心灵的一部分,你带来的所有痛苦、困难、挫折和挑战,早已连同你一起,被我的心磨成光泽润莹的珍珠!

  哦,初三,初三,即便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全都被我忘却,你也永远不会从我的生命中剥离。这一段人生,必被我的心灵所镌刻,铭记!

  哦,初三,初三,你永远在我心里,收获你,必然快乐地收获高中,收获成长,收获那汗水夹杂的、永生难忘的青春!

满分作文 篇3

  上个月的星期六下午,我在奥数班考试。交卷时,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没过多久,老师就批完了卷子,公布成绩时,老师念道:“张靖轩,100分。”我先是大吃一惊,继而欣喜若狂。那一刻,我真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回到家后,我立刻把卷子拿给爸爸妈妈看。妈妈不看字写得怎么样,也不看我的计算方法,只是在寻找卷子上的分数。当看到100分时,妈妈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表扬我说:“你真棒!奥数题我都不会……”妈妈又夸我又亲我,我别提有多开心了。等妈妈差不多说完了,爸爸才开口说道:“不就是考了100分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再说了,这些题也不是很难嘛。”我越听越气,刚才的喜悦全被爸爸的`这盆冷水浇没了。爸爸又对妈妈说:“你这么夸,只会让儿子骄傲退步……”

  我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只见他们互相瞪着对方,眼神中都有一丝愤怒,好像马上就会吵起来。为了躲避一场“战争”,我赶紧说了句“那我先去写作业了”,然后就逃回了房间。果然,没一会儿,他们就吵了起来。

  一个月后,当我再次拿起那张试卷时,不得不承认爸爸是对的,因为那确实是一张简单的试卷,得满分也用不着那么骄傲。可是我觉得妈妈也没错,因为一直以来,我的数学成绩都很普通,学校的数学考试我几乎没考过100分,更别提深奥的奥数了。妈妈是想让我对奥数产生兴趣,所以才会这样夸我。

  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么说,我也知道,无论他们给我怎样的评价,都是爱我的!

满分作文 篇4

  这个暑假我看了许多本书,其中有一本书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满分作文》。

  审题,是中文的第一步,也是关乎作文成败的的关键一步。对命题者意图的理解稍有偏差,可能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在此,专家和名师将带你看透作文考题背后的“秘密”,帮助你攻克小考作文审题、布局的难关。还有揭秘满分作文的六大神奇密码:一、立意准确深刻,标题新颖亮丽;二、真情自然流露,直击读者内心;三、内容充实新颖,行文显露才情;四、文体形式创新,展现个性色彩;五、视角新颖,深入意蕴丰富独特;六、关注时事热点,体现时代旋律。

  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好句,我选几句给你读读:有人说,享受是一种幸福;有人说,创造是一种幸福;还有人说,付出是一种幸福。我觉得,帮助人是一种幸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前不久,我就在给予他人中找到了幸福。这句话是属于第三个类型的`,还有一句:人们无法知道这个女孩到底在想些什么,她的心有多苦、有多窄,也没有人想知道,她或许无法给小孩买时尚的衣服和最新的玩具,可是她给了这个孩子最公平的爱,同天下所有母爱一样的爱。如果母爱可以用重量来计算,我想它们一定是相同的。不管母亲是站在主席台上,还是瘫痪在路边,母爱的重量永远不变。

  看完以上关于作文后,你是不是感觉有吸进不少知识呢?

满分作文 篇5

  杯子里先放了一块体积和它差不多大小的石头,石头与杯子的缝隙可以容纳沙子,当石头、沙子装满杯子,男孩根据沙子吸水、水能渗透沙子的科学规律,又在已经放满石头、沙子的杯中注入水。这样,从最初杯子空间被石头占据,进而被沙子、石头占据,最后被水、沙子、石头这几样“特性”鲜明的物质混合充满。

  石头、沙子、水,这三种特征鲜明、特性互补的物体可以充满一个空杯子,但前提必须是先放石头,再放沙子,最后放水。故事中,当老师打破这个顺序和规律,先放沙子、水,并考问学生如果再想让石头也装进杯子里“该怎么放?”。结果,刚才那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男孩,没有中老师的“套”。“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男孩的举动,表面上看很简单。不就是重复第一次的做法步骤吗?为何刚才那个极具想象力极有创新意识的男孩,这回“走老路”,循规蹈矩了呢?这样的疑问正是故事想要给予读者的启示。套用一个流行述语,石头―沙子―水,最大限度的添满了杯子的空间。事实上,真正充满空杯子的是男孩的科学想象力,而男孩的.科学想象力是建立在对物体特征充分把握、物质特性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建立在对科学占据空间的规律的基础上。这里的“科学占据空间”其实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一次物理小实验的中的成功运用。

  当老师先放石头时,第一次问学生满了吗,这个男孩说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假如第二个被补充到杯子里的不是沙子而是水,会怎样呢?可想而知,石头、水“充满”的杯子是无法再补充沙子的,已经“满了的”杯子因为补充的沙子会使得杯中的水溢出。

  一个空杯子,当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科学想象力,遵循“石头、沙子、水”的顺序,遵循物质特性派生的科学规律,我们就能够让杯子的空间得到最丰富的充满。反之,如果不顾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影响关联所固有的规律,只一味地想当然的“添满”,不仅达不到预想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

  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

满分作文 篇6

  也许,最初飘然而下的,只是一两只断了翅膀的残蝶,在融融秋意的滋润下,却变成了一阵枯黄的雨,黄得萧瑟,黄得沉寂。

  转眼,清晨早已是秋风瑟瑟,凉侵蚀骨,方觉已是入秋。夜里,落叶纷飞。清晨来到学校,那颗香樟树下早已是一地黄。

  静谧的黄昏,夕阳晕染了地平线,一阵刺骨的秋风呼啸着从耳边离去,我不禁抬头仰望,那片片枯黄干焦的残叶,在风中紧紧地拽着和它身体几乎分离的枝干。它们不停地发出沙沙的响声,那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却又那么的坚定有力。

  我在不知不觉中停下了脚步,聆听那枯叶凋零的声音。片刻间,我的视线由那颗苍劲的香樟树转移到了那枯黄的叶子上。它们如同病入膏肓的老人,叶子上的筋脉分明可见,好像轻轻一折便会支离破碎。一阵微风拂来,它们便经受不住泥土的诱惑,纷纷落入大地的.深渊,不带任何一丝声响。

  依稀记得,两年前,刚进入这个学校,嫩绿的香樟树芽儿在和煦的春风中随风飘荡的动人情景。春天,它给整个校园带来了无限生机,让人们感到春意盎然。乍暖还寒之初,鹅黄隐约,新绿悄绽,展示着生命的蓬勃。骄阳似火的盛夏,在枝头撑起一片树荫,用自己的身躯默默抵挡烈日的侵袭,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清凉。眨眼,这棵香樟树已陪伴了我两年多,而如今,这么快,它们又走完了一个轮回,也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壮观与宏伟。

  可是,这树叶的凋零,并不意味着结束啊。这也是一种开始,另一种新生命的开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香樟树的叶子凋零落入泥土中,化作营养,让大树吸收,在来年的春天,再长出满枝的嫩绿,再次给我们带来希望与信心。凋零并不意味着终点,它还代表着另一种希望的开始!人生亦如此,以终点为起点,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理想的山峰上越攀越高。

  不知怎的我早已停下了脚步,整理好衣服,昂首,毅然向前走,一路穿过随风飘下的落叶,还有肩头几只翩然起舞的金蝴蝶。

满分作文 篇7

  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重阳寄我情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远眺,面对苍穹吟出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洒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亮光。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温暖的风中也冻得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满分的作文02-17

满分学生作文02-28

高考满分作文05-03

中考满分作文03-02

家庭的满分作文03-03

2023满分作文04-14

优秀满分作文02-17

小考满分作文02-24

中考满分叙事作文03-07

初中满分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