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10-14 07:57:03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至。如:买年货、贴对联、年夜饭、拜年、压岁钱、舞龙、放鞭炮、放烟花、庙会、赏花灯等习俗。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里最让我觉得幸福而又快乐的是“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年夜饭前要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会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生菜(寓生财)等等以求吉利。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饭。也是我最喜欢的习俗之一。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在我的家乡新兴县,一提起那里独有的是热闹的“走大王”活动,连最小的孩子都能眉飞色舞地向你道来。

  活动还没开始,已经到处挤满了人。我挤在观看的人群里,周围的人们都开心地大喊着,有的孩子一边举着大大的'风车奔跑着;有的孩子蓄足了力,使劲地往里挤;还有的孩子被挤在了外面,急红了眼。风吹着路旁的树发出了“沙沙”的响声,似乎是在为即将开始的“走大王”活动而欢唱,风车快速地转着,似乎为“走大王”活动快乐地舞动。

  活动开始了,每一间作坊都把自己坊的大王抬出来,排在第一间作坊的大王很是高大,一看便知道他有可护一方之地的力量,当第一方的大王排到第二坊时,第二坊又把自己那坊的大王抬出来走向第三坊了……每一坊的大王巡游完毕之后,人群爆发出了更大的欢呼声,因为比赛开始了。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站在起点处,“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使劲往前冲,生怕比别人那坊慢,夺不着好彩头。

  比赛期间,观众们也没闲着,纷纷把头上的帽子、手上的风车高举过头,热烈地挥舞着,为自己看好的那一坊努力打气,似乎自己的加油声能让参赛人员们跑得快一点。

  很快,每一坊的大王都出巡完毕,热闹的“走大王”活动结束了,但人群还迟迟不愿散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端午节,大家都很熟悉吧,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但是端午节,举国上下确实非常雷同呢。

  过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在重庆包粽子,要准备棕叶,糯米,绿豆,蜜枣,排骨,花生米等等。左手棕叶,右手糯作文米,然后放入各种七零八碎儿,把棕叶包成胖胖的三角形儿,最后拿绳子捆得紧紧……别急,别急,这还没结束,还要把棕叶放进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上几小时。再掀开锅盖时,那香味,估计整条大街都闻到了。一剥开,白白的粽上镶着两颗蜜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吃完粽子,大家都会来到河堤上看龙舟赛。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只见一条条龙舟整装待发。龙舟上,队员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有的看了看自己的肌肉,又挑衅地看了看对方,自信一笑;也有的正面对观众,挥舞双手,似乎已经想象到自己拿到第一名的样子。“321,砰!”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一般地向前冲去。现场的观众们欢呼着,我也欢呼着,河面上呼声震耳欲聋。队员们听着声音,更加快了速度,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地向前。“咚咚咚……”“哒哒哒……”“加油,加油”在人们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鼓啰,龙舟选手们斗志高昂冲向终点。好一幅龙舟竞渡,百船争流的景象。

  吃粽子、划龙舟,中国的端午节,那里都是这样丰富多彩。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但家乡的风俗活动的热闹气息足以传遍方圆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鸡洪亮的打鸣声传遍了全村,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忙起活来了。村里的'老人说,正月初十拜菩萨,要准备鸡、酒、茶献给菩萨,才能求得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萨的“标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陆续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运动场上。不过一会儿,运动场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来还有摆菜、说吉祥话、旁人献茶等。但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舞龙了。舞龙的队伍从入口冲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划一的队形,举着头顶上的龙左摇右摆地舞着,动作极为协调。他们舞动着的不仅是头顶上的龙,还舞动着他们的青春,舞动着他们的热血,更舞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舞龙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让人们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一番。

  “龙”走了,“菩萨”来了。那“菩萨”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着的。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飞,一点儿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活动在人们烧香、拜菩萨中落幕了。

  家乡的风俗,以独特的文化被世人传承,像一坛陈年美酒沁入人们的心田。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在家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过节,我们的风俗也不逊色于别的地区呢!

  就拿离我们最近,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来说吧!

  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买肉,买糖,屯年货,生怕去晚了就没得挑了。还有做馍馍,杀公鸡,拜社王爷等风俗。可你不知道吧,这还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乡,过春节啊,很讲究,每天该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坏了风俗。例如阴历腊月二十八需要“把面发”,那就必须“把面发”,缺了少了都不行。还有春节得贴对联,不贴,“福”就不来,也没年味儿。还有吃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春节就也得必须吃饺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还会收到压岁钱,并且会对长辈说祝福语。

  而第二天,则是串门送礼,祝福亲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心、健康、有才、进步。我们村里,还会有“会”。就是大家出来摆摊,还有人逛“会”。“会”上可有许多小孩儿见了两眼一亮的:糖画,棉花糖……那儿不仅有吃的零食,面摊也有!卖玩具、衣服、首饰、挂画的也很多,年味儿十足,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十分热闹,人们肩膀碰肩膀,脚尖碰脚跟。

  春节还有一个都有的风俗。过年回家,与长辈团圆。这也是家乡的`风俗。

  还有,家乡过节的风俗很多:端午节,包粽子,系彩绳;重阳节,团聚,插茱萸;七夕节,看星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家乡的风俗,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都要记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

  虽没有高大雄伟的建筑,也没有远近闻名的景色,但在宝清人的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小城,正是我们心中的全部,人们朴素的性格,极具风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们留恋它的原因。

  东北,冷的代名词,哪怕是立春,也仍旧是一片白茫茫,宝清人爱杀猪菜,就像北京人迷恋北京烤鸭,在冬天,严寒也抵不住我们火热的心,叫上几桌亲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唠一唠家常闲话,小孩儿成群结队,到外面拉爬犁,转冰上陀螺,到了饭点,再端出用酸菜,血肠,五花肉做成的'杀猪菜,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不仅杀猪菜,汤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宝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为天冷的缘故,这些食品更容易储存,逐渐的成为宝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尝试过在冬天钓鱼吗?对于宝清的钓鱼爱好者,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与两三个好友,来到冰厚一米的水边,用专属的工具在水面凿出两个洞,搭上帐篷,摆上炉子,坐等鱼儿上钩,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但炉子温暖的火光,与朋友之间钓鱼的快乐,将这份看似难熬的时间,赋予了别具一格的乐趣。

  说到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锣鼓,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舞着,舞着,期间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60来岁的大爷阿婆,还有一群玩玩闹闹的孩子,好不热闹!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地冷,心不冷!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河南,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里地外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大,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儿。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有许多小孩子大人骑自行车赛跑像是开运动会似的,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儿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家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地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17,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儿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冬至这天,按照习俗吃饺子。小的时候我很好奇地问过妈妈,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妈妈告诉我,因为冬至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传说吃饺子能够防止冻耳朵。

  开始包饺子了喽!奶奶把材料都准备好了,妈妈叫我:“妮妮,快来和我们学着一齐包饺子吧!”我拿起一个妈妈擀好的饺子皮,学着奶奶的的样貌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点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把皮捏拢,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尽管它看上去有些皱皱巴巴的,像个满脸布满皱纹的小老头。可我的心里却甜滋滋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渐渐地,我包的饺子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就像小老头变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极了!我高兴地举起它向妈妈和奶奶炫耀说:“好看吗”妈妈看到我包的饺子,笑着说:“十分可爱。”

  包完饺子后,妈妈问我:“妮妮,想不想吃”我连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于是,妈妈立刻打开煤气灶开始煮饺子。不一会儿,锅里的水沸腾了,饺子们一个个浮了上来,它们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就像一群小白鹅悠闲地在河里游着。饺子出锅了,我连忙用筷子夹一个往嘴里送,一股香气从我的.嘴里飘向深处。我觉得自我包的饺子和外面卖的饺子味道截然不一样,它更美味。

  我喜欢吃饺子,更喜欢吃自我亲手包的饺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我包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1

  我的家乡是河南鹤壁,鹤壁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城市。春节鹤壁有很多习俗,如逛庙会,贴春联,我最喜欢的是初一的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有时,人们还会把钱包到饺子里,谁吃到包着钱的'饺子,就预示新一年他会好运连连。

  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围在桌旁,端上一盘盘香喷喷的饺子,开开心心得吃着团圆饭,记得有一次初一早晨,我正吃着饺子,突然,我感觉嘴里好像有一个硬硬的东西,吐出来一看,是一个硬币!弟弟看我已经吃了一个硬币,就也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弟弟在饺子碗里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饺子,连忙放在嘴里,生怕别人给他抢了。可是,弟弟那个饺子里没有硬币,妈妈吃到了一个。就剩下一个有硬币的饺子了,弟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姥姥看到弟弟急得满头大汗,就特意给他找到了那个看着象有硬币的饺子,对他说:“这个饺子大,你试试。”弟弟接过饺子,吃了下去,他突然大叫一声:“啊,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我们全家开心地吃着美味的饺子。

  这样富有抽奖意味的民俗能带给我和弟弟不一样的乐趣。

  我喜欢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2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大方县,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豆腐,便是家乡一道特色的美味。家乡的豆腐有好多种吃法,主要有干炸臭豆腐、碳烤豆腐还有糍粑豆腐等。

  我们当地最常吃的`是干炸臭豆腐。把一块块长宽约四厘米,厚一厘米的豆腐,整块放进油锅里炸就行了,一炸,臭豆腐干就会膨胀得很厉害。炸好的豆腐什么都不放,就干吃,都特别有味道,皮是脆的,里面是嫩的,还有一股子喷香,更别说再蘸点佐料拌上吃了。

  碳烤豆腐又是另一种口味。所用的豆腐是新鲜的豆腐,制作方法很简单,买来的豆腐不用刀切,将豆腐放在炭炉的架子上烧烤。一开始膨胀得很厉害,表面还冒小泡呢,拌上点辣椒酱,香味扑鼻,咬上一口,鲜香辣脆在你的口中翻滚。

  近年来,又开始流行吃糍粑豆腐。糍粑豆腐就是臭豆腐用小火烙过以后,用小刀划破,塞入馅料,再在豆腐干外面裹上一层糍粑。糍粑豆腐即可烤食也可以炸食。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技艺较好的师傅炸出来的糍粑豆腐外表油黄,口感酥脆,豆腐吃起来有些软绵绵的。

  美味啊,家乡的豆腐!何时再能美美的吃上一顿?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3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族风俗。

  大年初一的时候,这天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大家都穿上了新棉裤、新棉袄,大家顺着桌子围城一个圈坐下,大家又说又笑的,可开心了。

  不一会儿奶奶端来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这些饺子里有一个是包了硬币的,谁要吃到的话今年就会财源滚滚大吉大利。大家都十分兴奋地开动了,我哥哥狼吞虎咽般地吃起了饺子,好像饿了他好几天一样。我吃得十分小心翼翼,生怕吃得太急,钱不小心搁到牙。看着饺子一点点的少下去,还没有吃到硬币,我觉得没希望了今年是发不了财了。

  就在吃到最后一个饺子时——咯噔,我从嘴里拿出了一个金灿灿的五角钱硬币,我激动的蹦了起来了,“耶!我吃到了,我吃到了。”我拿着钱围着桌子一蹦一跳的转了一圈给他们都看了一眼,边转边说:“你看我吃到钱了!”他们都很羡慕,我小弟天真的说:“嗯,明年我也一定会吃到的!”我神气地说:“那可不一定哦!”我小弟气的.把脸都憋红了,我们一家都哄堂大笑。

  虽然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在不断的变化,但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从古到今的喜庆是不变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4

  中国有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每个又各不相同,每个都丰富多彩,但在这其中,我最喜欢元宵节。

  过元宵节必须吃元宵,必须赏花灯,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挂满了各事各样的花灯,大街上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挤在大街上看灯,我们看了这家,又去那家,无暇顾及别的,灯的样式有很多有老年间的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沙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赏玩花灯,妈妈就带着我去买元宵,元宵的种类很多:有水果的,还有我最爱的黑芝麻味的。元宵圆圆的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到了家我就急着让妈妈煮元宵,想到元宵的美味我就直流口水。不一会元宵就好了,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元宵,我急忙拿出勺子往嘴里送,“啊,好烫。”我大叫一声,把元宵吐了出来,妈妈看到我这副样子就说,吃那么快干什么,又没人跟我抢……

  到了晚上,才是赏灯的最佳时候,晚上,街上的灯都亮了起来,观看的人更多了,每家都独出心裁,为了把顾客招来,人们想尽办法,有的在店前挂出一两条碧绿的长龙,赏玩花灯我们就去猜字谜去了,我一连猜中好几个,周围的人都夸我厉害。

  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我多么希望天天都是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8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2-27

家乡风俗作文02-25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26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8-08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0-01

家乡的风俗02-14

家乡的风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