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08 18:34:47
  • 相关推荐
《纸》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纸》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纸》教学反思1

  今天是最累的一天,也是最具挑战的一天,因为今天一天我自己上了一节课,还听了三节课。到基地培训的学员每个人都要上一堂课,我分在高二组里,从《半张纸》、《山羊兹拉特》、《沙之书》中选择一篇,原本我是打算选《山羊兹拉特》的,结果一下子有三个人选了这篇文章,然后我就选择了《半张纸》,我是第二个上这篇小说的。

  在林海蕴老师上完第一遍之后,接受了专家们的全面批判以后,让我在研讨后的基础上再来上这篇小说,说实在的,我的内心是很忐忑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来备课。

  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我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设置了两个目标:挖掘主旨、分析结构。但同时,对于小说的情节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在这梳理情节环节里,我让学生自读的时候设置三个问题:找出纸条上记录的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画出话题中的两句话:“一个好的结构是一个合适的容器”“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在上完课后,专家指导说这里花费的时间太长,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找出纸条上记录的内容。专家说对于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认真读书了,都能找出来,这个问题纯粹是浪费时间,应该去掉,而后面的一个问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设置上欠妥当,导致在课堂上学生在这里纠结了很久,学生的概括就围绕在纸条上的两年经历,而我原本设置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概括出男主人公从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一个经历,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圆形结构的点上,对于这个圆形结构学生也是没有反应过来,可能是我的黑板上直线书写的板书给了学生一个误导,后来又用圆形板书画出来,但是学生的反应还是不够热烈,这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设置在这里是不合适的.。由于问题的设置不恰当,所以导致在这一个环节花费时间过多,却没有解决关键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挖掘小说的主旨,这个环节原本是我设置的课堂的高潮部分。所以在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再读小说,思考三个问题:故事的自然时间和生活时间分别是多久,半张纸里记录了男主人公的哪些经历,从半张纸里你感悟到了什么。重点应该是放在第三个问题上,这里设计的意图是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来解读文本的,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同学找出了文句进行解读,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那种热烈的效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后来专家给了我答案,原来是我的问题没有设置好,指向性不强。我们老师在备课设置问题时,不能想当然,不能总是被“我觉得学生”这样的思想所困,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和预设完全不同的场面,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课堂很容易脱离老师的掌控。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结构,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难点,“结构”这个问题很不好讲清楚的,所以只能单纯的分析本小说的在结构方面体现的特点,我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抓住了几个点:

  (1)“半张纸”是全文的线索;

  (2)“半张纸”是一个容器,以小容大;

  (3)截取生活的横断面;

  (4)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前面两个点学生可以自己说出来,后面两个点在《话题:结构》中都有涉及到,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老师一点拨就能达到效果。后来专家点评说这里的“结构“问题没有讲清楚,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也是一个让我困惑的地方,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

《纸》教学反思2

  看了《纸奶奶的生日》,觉得那是一堂传统型的好课。没有过大的引人之处也没有惊鸿之处。看后,但给我的感触有几点:

  1、教学法似乎无法也不必纳入课程,反而应当重视张扬自我、超越传统、锐意改革。就作为教学者应该学会聆听着孩子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情感,不可以强加给孩子你自己的思想。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都清楚,对儿童的思维和行为应该尽量减少限制,为他们充分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不要随便批评或挑剔他们的独特想法,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机智。教室和校园每个角落可能都存在一定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学会运用,象纸,可以展示各种纸的样子和功能。对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采用灵活的应变方法,捕捉到全新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巧妙地纠正了错误,创造性地驾驭了课堂。

  3、一个具有挑战性、激励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的精彩回答拉开了帷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自我的欲望,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真正的兴趣。

  4、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教学中必须屏除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变单一为多元,变程式化为全面突破,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来尝试获取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一个条件、给学生一点时间、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机遇、给学生一个空间,大胆地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将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自由的空间,创新的火花时时被点燃,阅读课的教学因此会充满活力。

  但愿本人的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课,相信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越发得心应手。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我还需要脚踏实地努力。

《纸》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三、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大,考吧.幼,师,网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小结: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小结: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纸》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说明文,趣味性不够强,我有点害怕讲不好,也蛮慌,在上课之前熟悉教案,改PPT,状元大课堂的PPT也不大让人满意了,很多细碎的东西本不必要放到课件上来。

  第一堂课,依旧是带领大家熟悉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同学“造”容易受方言影响而读错。紧接着通过四大发明引入课题,很多同学对这个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的积极性也较强。但是,个人认为,本节课上得不够连贯,虽然抓住了重难点,但是也发现了同学们的一个缺点,他们很多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入,听到一个人说答案,其他人跟着一起起哄,从这里看得出来他们没跟着我的.思路走,或者开小差了。我该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呢?

《纸》教学反思5

  成功之处:

  教学中,本文首先“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然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

  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纸》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拍、踢、夹、抛等等的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教学准备:

  报纸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前准备工作,活动开幼儿四肢关节(如:报纸拔河、跳过报纸、抓住报纸等)。

  二、想像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前报纸团成纸球想像它像什么?

  2、教师对幼儿想像出各种不同物品进行引导性游戏。

  3、引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体育游戏活动。

  三、引导幼儿进行小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根据想像出不同的玩纸球游戏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各别指导。

  四、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五、结束,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六、活动延伸:报纸的多种玩法。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

  顺时针、逆时针进行时,个别幼儿对于逆时针有些迷糊,多次练习后效果不错;慢速与中速进行时,幼儿在速度的快慢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看谁本领大。

  将幼儿分成四组,分别站立在场地起点线,在场地中每组前面场地上摆放两条互相平行的长约4~5米绳子。(4分钟、分组)

  ll一个跟着一个地用“飞跑”方式通过两根相距为30厘米的绳子桥。

  ll一个跟着一个地走踏着两条并拢一起的绳索桥。

  在《小鸡飞飞》的音乐声中,母鸡带领小鸡做头颈、肩臂、腰腹、膝关节、小腿等部位的放松活动。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后,带领幼儿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游戏中,幼儿能很好地一个跟着一个游戏,但在等待的过程中队伍有些乱,需要老师的督促与指导。

《纸》教学反思7

  这是修改后的活动,在上次的反思之后再来开展这个活动,确实有所进步,幼儿能够很好的达到已经提高的目标。在活动中幼儿在比较时就能够很快的抓住纸“轻重”的特点,在游戏的猜测记录和实验记录这两次记录中,幼儿都表现的有条不紊,而且在动手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时,幼儿因为在活动开始就抓住了纸“轻重”特点,所以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出纸落地快慢的原因。当然在这里还要教师把握的好,例如,幼儿说“宣纸是晃晃悠悠的漂下来的,卡纸是直直的很快的`掉下来的”,虽然幼儿没有说出“轻重”的特性,但已经表达出来了,只要教师抓住来归纳一下。这样的结论就是幼儿自己总结出来的,比老师直接传授的要印象深刻的多。

  当然这节活动也有不组之处。首先,操作前的猜测环节,由于想把规则也一并介绍了,语言不明,导致幼儿以为要动手做了,所以都有点坐不住了。在这应该强调幼儿来“猜一猜”,等到幼儿要操作时再具体介绍规则,这样在示范时幼儿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了。其次,就是在延伸部分,只叫幼儿下课去试一试显得很仓促,同时也引不起幼儿的兴趣。如果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想法课后再去试试,就达到了延伸的目的,也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这些不足,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继续探索研究改进的方法。

《纸》教学反思8

  本月中旬进行了期中考,以匀变速直线运动及重力,弹力为考查的重点,期中考后又进行了摩擦力的教学,并对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一章进行了单元测试,从两次力学知识的测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力学的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中掌握得很不牢固。对这三种力,我们一直强调大小及方向,但很多学生还是只顾大小,无论方向。

  弹力是高中新介绍的一种力,从它的产生条件:接触、形变。从弹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形变要恢复原状的产生的一种力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为:书放在桌面上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是由于桌面形变而产生的,我便总结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弹力作用,一个物体受到的弹力是由于另一个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不是由于自身形变产生的)。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摩擦力的大小计算之前,我强调学生: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动还是静,然后再确定解题方法。而方向的制定是难上加难;在相接触的两上物体间,判断其中一个物体摩擦力方向,要先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判断这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运动及运动趋势的方向。在这里,我同时强调学生记住了一些曲型的常见的例题,用这些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套用其他类似的习题中。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打好这一基础,逐步学会受力分析,作受力分析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

《纸》教学反思9

  通过谈话:“你都见过什么东西用纸做的?”我了解的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经验。他们有的说:我看的图书、大人看的报纸,画画用的本,公共场所喝水用的纸杯,大便后用的卫生纸,包装用的纸盒等等,这些常见的东西都是用纸做成的。幼儿是从各类纸的用途分类的,为什么划分用途不了解。为了让幼儿在探究中真正验证不同质地纸的软硬、薄厚、吸水快慢、承重性能的不同,让幼儿带着明确的问题,在适宜的材料的引导下,进行公平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真实的数据,并依据数据得出结论。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积累经验、并乐于与同伴分享经验,增强自信心。

  一、家园配合收集材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我们召开家长会,介绍了本月《纸》的主题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亲子探讨纸的问题,并号召大家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纸盒、票据、钱、卫生用纸等等。家长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并认识家中的纸制品。带到班上后,幼儿主动介绍材料的用途,有的说:“打印纸能画画,写字”;有的说:“这是我的病历本、医生处方和收据” ;有的说:“钱和存折用的纸是特殊的纸。”有的说:“这些包装盒很贵,里面的东西很便宜,妈妈说买东西时不能光看包装”;孩子们不但说出对纸的认识,还能表达家长的很多看法。

  二、了解纸的来历,萌发爱国之情

  我们选择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重点观看了造纸术的发明,虽然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们能看出造一张纸需要很多的东西,花费很长时间,很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我们中国人非常聪明,很了不起,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你们长大后也能研制更新型的纸张。我们还观看了现代人的机械造纸,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

  三、学分类、练技能,培养兴趣

  幼儿陆续带来纸箱、纸盒、纸巾、报纸、牛皮纸、宣纸、打印纸、电光纸、瓦楞纸、挂历纸、钱币存折、车船飞机票、相片等等,看到堆积如山的各类纸制品,孩子们一不小心,东西会散落到地上影响大家活动,聪明的孩子发现问题,给我提建议:“要是能把它们分开,相同的放在一起,我们用的时候很方便。”大家听取他的意见,经过多次讨论分类标准:美工纸、图书、卫生纸、报纸、票据、相片、存折钱,纸箱放建筑区当作整理箱,包装盒、打印纸、电光纸、旧挂历放在美工区,一些牛皮纸、宣传海报、废旧报纸、废旧图书鼓励幼儿自由活动。

  有了各种纸,孩子们主动探究纸的玩法,有的人用报纸和挂历纸撕成曲折、复杂的大迷宫,因报纸薄、软很容易成功;有的人图书纸折出形象逼真的小动物,书皮滑、硬容易散开;有的人用卡纸和电光纸剪“奥特曼”,电光纸薄、好剪,更能突出栩栩如生的个性;有的人用宽窄不同的纸条,卷出大小不同的花朵、小鸡、轮胎;还有的利用彩纸条编织漂亮的花手绢。看到孩子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我们设置了不同展台,为每个幼儿搭建展示成果的机会。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始终保持探究的目的'和兴趣,他们在观察、发现、操作、大胆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纸的共性: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能耐心听取大家的合理意见,理解并接纳同伴的观点,积累了很多经验,学习了相关知识,提高了交往技能。

  四、“纸”承载幼儿个性的发展不同

  折纸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废旧打印纸、书皮、旧挂历很硬,不宜定型,折完了就散开。我指导他们利用这个特性,折小扇子当纸桥。他们还利用其他纸分别折成大小、宽窄不同的纸桥,找来型号不同的铁钉,放在桥面上。他们反复尝试同一种纸桥,承载铁钉的数量。他们分工合作:一人观察桥的“质量”,一人边小心翼翼的放铁钉,害怕纸桥倒塌。他们还有新发现,在桥墩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又大又宽又硬的纸桥承载铁钉的数量多。

  通过一周的活动,女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她们特有的细心观察、分工合作、反复实验、真实的记录数据、得出另人信服的结论,体验纸的软硬不同,影响承载的结果。

  五、探究纸吸水快慢不同,感悟生活中应用的

  探究纸吸水的快慢不同,更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帮幼儿体验牛皮纸、餐巾纸、打印纸为什么会用在不同的地方。孩子们用同样大小的三种纸折成平底的“乌篷船”,放在水盆里玩“开船”的游戏。他们发现,虽然要求同时放纸船,但还不能保持同时入水。由于水与纸船接触的先后不同,他们认为这样比较时不公平,各抒己见。商讨的结论是,把纸船先放好,再往盆里慢慢的倒入彩笔水,更便于大家观察。几次试验后,他们一致认为餐巾纸软、薄、空隙大,吸水快整个船最先湿透了,所以用它擦嘴;打印纸硬、光滑、洁白,画画、打字墨迹很快干了;包书用的牛皮纸,表面有一层很薄的塑料纸,水撒在上面,不易渗到里面,吸水最慢,保护图书。

  六、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你知道造纸的主要原料吗?木材。据有关专家计算生产一吨纸张需要用17棵树木。因此我们创设《我是节“纸”小能手》专栏,同一张纸你能怎么用,如正反面都画出漂亮的图案制作成图书,供大家欣赏;旧报纸、挂历等卷成纸筒做成书包、挂饰,美化环境。家长鼓励孩子在家里独立创作。做每个人要从小节约用纸,这样就能保护树木,树木多了空气清新,身体更健康。

  个人反思

  “纸”的主题探究活动进行了四周的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对生成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做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

  “幼儿是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的,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组织实施也是在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大胆地寻找、发现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要作为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让他们与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知识,与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等。

  二、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做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

  生成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满足内在兴趣、需求的基础上,自主地探究某一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境界。为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能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得以发展。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懂得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当他们刚萌生一种很好的想法时,教师就要像放大一张照片一样把它放大。

  三、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大胆实践,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

  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些想法在幼儿的头脑中原本是没有的,若成人不横加管束,他们会自由思维,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而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上。

  同伴研讨:

  本主题活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结合《纲要》目标,分层次设计活动过程,每个过程目标明确。幼儿参与积极主动,能照顾到个体差异,活动过程中真正的体验到快乐和发展。其次:幼儿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教师尊重幼儿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培养自信。最后:家园配合,共同参与活动,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从重视知识传授过度到能力、素质的培养。

  《纸船吸水快慢》的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了解到纸质地不同,吸水快慢不同,人们利用这一特点,发挥纸不同作用。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听取同伴的意见敢于质疑,这些都是以往很少见的。(dujuan)

《纸》教学反思10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该课教学中我借此发挥,

  设置疑问:“同学们,在怎么样的日子里,我们将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学生回答:新年的时候送礼物;有的回答:生日的时候送礼物;

  还有的回答:在喜庆的节日里。

  我接着问:“在喜庆的节日里,如果我们要给亲朋好友送礼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要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呢?那么我们如何将所送的礼物让亲朋好友感到喜悦和惊喜呢?”

  学生回答:先把礼物放在盒子里,这样可以保护礼物,接着再用包装纸包起来送去,朋友看到包装精美的礼物就会感到高兴,打开后就会有一个意外的惊喜……

  学生回答后再次把预先准备好的包装纸样品展示给学生,

  问:“这些美丽的礼品外包装你想知道是怎样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发学生探求了解与本课时内容有关知识的欲望,引发“乐想”。

《纸》教学反思11

  1.给孩子们发好报纸,在等待其他老师来听课时,忽然想到课前还可以做个小游戏让幼儿感受“起止”,或许对后面学习延长音的起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我给孩子们提了要求,当我把报纸抛到空中时,孩子迅速拍手,当报纸落地时,拍手声也随即停止。游戏很有趣,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玩了3遍,感觉好像少了点,其实本来还想爬到琴凳上抛报纸,让报纸下落地慢些,孩子可以多拍拍手,可惜担心后面时间不够,所以次数少了些。

  2.第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第一遍之前我提了两个问题:“这个音乐有几段?”,“你觉得这个音乐和以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估计中5班的孩子是回答不上来的,不过没有关系,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第二个问题我也没有把握孩子们回答情况会如何。因此,在放音乐的时候,我悄悄地做了数字的手势,动作小小的,不知道他们是否会看见。结果,第一个问题孩子们的答案是各不相同:3段、10段、4段……不过在播放音乐时我观察了一下个别孩子其实是在数那延长音,所以会有10段之说。而第二个问题,有一个女孩回答:“有的快有的慢。”显然是感受到了延长音了,我很高兴,就强调了一下她的说法。

  接着,我就让孩子们听第二遍音乐,一起来数有几段。我使用了简单的图谱法,写上数字1,然后第一乐句划弹簧线,第二乐句重音处画6个点,第三乐句延长音画了长线(有几个延长音就画几条长线)……方法简单,但是比较直观。

  3.第二环节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受音乐。第一乐句动作创编是不成问题的,第二乐句重音处拍手,开始有一半的孩子无法做到,总是随着旋律跟着往下拍并不停顿,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此处音乐的重音不明显,二是孩子总是有顺势思维的。后来我改成跺脚,效果好了很多,于是我想要是我当时拿个铃鼓强调一下重音,或许幼儿就容易掌握了。第三乐句孩子们能随着延长音的次数变换动作做木头人,但是我激进了一些,没有让孩子先充分地说一下可以做什么动作,再跟音乐做,所以他们的动作都很单调,为了弥补我便在幼儿做动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表扬一些幼儿的动作,帮助其他幼儿迅速创编类似的动作,比如表扬有的孩子做了小猫的.动作,其他孩子立即就在第2个延长音时做了老虎、小狗、孔雀等动作。

  4.第三环节让幼儿用报纸做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我适当给孩子一些欣赏自己报纸的时间,以便后面孩子不会把注意力放在看报纸上。这个环节我一共让孩子做了 遍,第一遍依然是让孩子自己创编报纸动作,第二遍我引导幼儿做抖报纸、合作拍打报纸、撕报纸的动作。显然难点在合作拍打报纸和撕报纸上,这里我也略显着急了些,虽然用哼唱的形式让幼儿先练习了一下合作拍打报纸,但是录制的音乐节奏比较快,所以幼儿表现重音完成地不是很好,于是我在后面两遍将这个动作还是改成了跺脚。而撕报纸我没有强调该如何撕,我想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因为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这是第一次撕报纸,撕得不好,还有第二次撕报纸的机会可以完善;二是我希望用同伴影响的方法,让孩子自己交流主动学习撕的方法。有的孩子撕断了,有的孩子撕得时宽时窄,不过我认为没有关系,毕竟这是音乐活动,不是美术活动。

  5.第四个环节让幼儿将前后两次撕好的报纸贴在腰部做裙子。这里我拿着报纸提了个问题:“它象什么?”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象裙子。”很自然地就进入了第四环节,粘贴报纸没有太大的难度,我让孩子们互相帮助或者请客人老师帮忙,当孩子们穿着纸裙子站在教师中间,情绪明显有些激动起来,他们互相打量着、笑着,当我开始播放音乐,气氛明显达到了高潮,还不等我说拥抱,有的孩子就情不自禁地抱在了一起,于是我想:“不要说太多的话吧!让他们自己随意做动作!”这时我和他们一起开心地跳起来,用我的动作无声地告诉他们:这个乐句可以握手、可以蹦跳、可以扭动身体……只是在延长音乐句时提醒孩子们可以找个朋友拥抱。

  6.综上所述,本次活动个人感觉想法还可以,就是仓促了一些,中午还在忙着录音乐,直至上课前半个小时才大概把活动过程构思了一下,写了几句简案。没有针对中5班是新生班这个情况,做更多的思考,因此细节部分有很多问题,如教师的语言精炼、到位,对个别幼儿的关注,让幼儿充分地想象等。另外,原先构想的故事情节表现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纸》教学反思12

  一组织学生观察各种纸,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作用,让学生发现只作为一种材料的功能作用很丰富。

  二教师用纸搭一座桥,放订书机,橡皮擦等纸桥都不能支撑。让学生思考:能通过折一折使它变得有更大的力量,能支撑更多重量吗?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它的性能,增加它的功能。

  三学生活动。有1/2以上的学生没有经过提示就折出了瓦楞纸,第一次没有折出瓦楞纸的同学通过指点也折出瓦楞纸桥。引导学生通过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比较普通纸和瓦楞纸。

  四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为什么瓦楞纸的`性能发生了改变?因为它经过折叠改变了形状。整节课学生兴趣浓厚,活动积极,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间隙,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有个别学生管不住自己,还在玩儿纸。每节课,都要没收几个学生的纸。

《纸》教学反思13

  《纸的发明》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于: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处理第一个点时:我借助课后的第一题梳理出纸的发明历程(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建立时间轴进行梳理。

  处理第二个点时,学生容易只找到从正面观点解释,忽略反面的理由。因此我对于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前记录文字的方法进行梳理,找出不足,理解这些记录文字的'方法有着不足,所以不能传承。本课重点讲解第4自然段,首先,对于造纸时的动作进行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的训练要点。其次,弄清楚这段话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本单元语文要素)。最后,明白蔡伦纸的优点,综合信息说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的原因。

  这堂课上完,通过与师父们的交流,我明白了还有很多没处理好的地方。

  1、学富五车讲解的时候没引回去,应该引到用竹片记录文字的笨重。

  2、梳理造纸动作的时候,应该再加一个口头训练,说一说剪纸、捏泥人这些活动的过程。

  3、让学生明白这段话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讲清楚的这个知识点没讲清楚。应该在原来逐句分析意思之后,再问学生,你觉得这段话讲了什么,再去理解。

  学海无涯,勤学勤思!

《纸》教学反思14

  《鲜艳的包装纸》与前三课《纸的插接》、《点、线、面》、《重叠的形状》有着承接和延伸的关系。同时,都传达着美术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本课具有“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内容。从学生的生活愿望出发,通过观察、想、玩、说、设计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包装纸。本次活动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的活动,也是一次同学,教师感情表达、交流和升华的活动。

  想到刚刚过完三八妇女节,有的学生给妈妈和老师买过鲜花,我就以鲜花外面有一层漂亮的包装纸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说出自己买的鲜花包装纸上是什么样的图案,而且能发现这些图案是重叠的。继而学生又举出一些包装纸的例子,比如过生日的小礼物盒外面也用一层漂亮的包装纸包裹着,还有我们经常吃到的糖果外面的包装纸,经常吃的小点心的包装纸等,总之学生对包装纸并不陌生。在绘制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够做到仔细认真,使图案排列与组合得不是很有规律,找些画得很认真的同学作业及时来提醒他的草率。

  由于课堂是有限,我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绘制一张漂亮的包装纸来包裹小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或同学。有不少学生还拿着自己绘制的包装纸包裹小礼物送给我,还有的同学给我看自己收到的这样的礼物。从孩子开心的笑脸上,我可以感受他们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纸》教学反思15

  一、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遇到的困难。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看过录像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四散游戏)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

  (2)学习"跳竹竿"游戏A、讲解游戏玩法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3)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队形:四散

  (4)对在游戏过程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5)鼓励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课后反思:

  体育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完成幼儿体育任务,培养、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孩子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于是设计了这节活动《玩纸棒》。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在活动中,激发了孩子想玩的欲望。整个活动中幼儿玩得都很投入,预期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在看看玩玩中产生了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引导,使活动推向高潮。活动中孩子的探究兴趣基本满足。

【《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

教学的反思12-11

教学思考的教学反思02-12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教学目标教学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