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5 18:19:59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五单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

  今天我们学习了Unit5 Whose dog is it? PartB Read and write 一课。总的来说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本课用到最多的就是动物单词,所以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一起通过唱歌,描述图片和所知道的动物复习了这类词及现在分词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述,又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还可以复习到句型,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在本课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句型就是I’m dancing/…… like a bear/……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看图描述,也可做出相应动作,其他学生在看和听时会加深对句子和句意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的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学生做出基本的回答之后再进行详细描述,发散学生思维。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要好于呆板的只念句子,效果也很明显,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宽起来,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

  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让学生回家把这个小故事复述出来,起到了知识延伸的作用,这样课上和课下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多开展二人活动。让学生就某一动物、某一场景、某一图片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本节课上这类活动涉及的较少,基本都是师生互动,学生少了提出问题的机会。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2

  我所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中两个板块,一个是“我会读”——《人有两件宝》,另一个是“展示台”——识字擂台。

  “我会读”是阅读儿歌《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劳动和创造都离不开双手和大脑,少一样都不能进行。只有动脑又动手,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一切事情。我在引入儿歌的时候运用了猜谜语的方式,因为猜谜语是班上孩子最喜欢的内容,这样的引入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猜谜语的过程也是启发他们理解儿歌内容的一个过程,通过猜谜语的方式理解儿歌更自然更有效果。

  由于在不久前曾跟孩子们学会了很有趣的“生肖太极拳”,于是在课堂中通过让孩子们展示可以适时地调整课堂气氛,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双手和大脑缺一不可,引导孩子灵动地运用双手和大脑。

  为了帮助孩子读准生字字音,我采用开“小列车过拼读关”的方式,这样,既能保持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及时给孩子正音,为读准儿歌打好了基础。

  在朗读儿歌的时候,我运用了自由读、男女分组读、六人接龙读、师生合作读、齐读、拍手读、闭眼读等方式,多种方式的运用,使学生越读越有趣,同时,个读与齐读的交替进行,既可了解到学生读的情况又能给孩子适时的读的机会和时间,保证了朗读的效果。

  “识字擂台”主要是引导学生留心其他教科书,边学习边识字,可以一举两得,学了知识,又认识了生字。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我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以鼓励肯定的语言引入,这让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让他们有自信积极地参加后面的一系列比赛中。

  在第一场比赛中,我分别在数学、音乐、美术三本书中各选了一段话开展分组赛,当生字组成了句子后,在语境中孩子能较容易地读准字音,这一环节可让孩子比较容易地尝到成功,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同时,我设计了让孩子自由选择朗读内容的方式,让孩子有“我是学习小主人”的体验,能鼓励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第二场比赛,我以识字开花能进级的方式进行,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

  在最后的两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同桌合作方式,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教同桌识字,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也能促进学生思考概括自己的认字方式,同时通过“你教我学”的方式也可以促进同桌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建议

  《我会读》

  1.“我会读”中的“我”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在师与生的互动交流中,教师要起到一个示范与引领的作用,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朗读,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最终达到“师生共生”,传递出一种自信的信息。

  2.有效地调整激励机制,让学生挺起腰板,自信地朗读。

  《展示台》——识字擂台

  1.结合低年级孩子的个性特点以鼓励肯定的方式和语言引入各个环节,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让他们有自信地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的比赛中。

  2.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和时间,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同桌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以后的合作学习过渡到自学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3

  我在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教学主要是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百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很好的迁移到这节课中的`学习,3乘1等3,再在3后面添上3个0,等于3000。虽然学生知道“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但为什么要在后面添0,学生不是很清楚。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出来了一种算法,我指出,10个300是3000,所以等于3000。第二道算式,60乘10,学生回答时仍然只是说6乘1等于6,因数末尾有两个0,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4

  我觉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所以学生对于学习笔算乘法并不陌生。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2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24×10=24024×2=48240+48=288(元)。当学生发现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5

  指导写字,笔笔到位: 人教版教材字词手册每课都安排了笔顺表,可见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过程。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生字“量、最”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都是日字头)归纳出来后让学生看字词手册上的笔顺表,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然后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写前先唱写字歌,摆好写字姿势。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个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6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7

  考试中较差项目的原因:

  1、选择题错误较高,特别是4、5题。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好,如果是整数还好判断一些,当各边是小数时,学生容易判断错。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的知识点,学生不是很会应用。

  2、对于图形的拼组,课上没有让学生动手去拼,学生掌握的'不太好,如填空题第8题,错误率高。

  3、在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中,要求验算,有学生没有仔细看题,没有验算,扣分较重。

  4、解决问题有一道数学广角的内容,因为是选讲内容,没有讲,但有5分,做错的同学较多。

  5、最后一题统计,有部分同学没有规范作图忘记标数据,第xx小题的中从xx月到xx月的用电量上升最快,电费相差多少,有同学没有考虑到要相邻的两个月之间来比较,从而出错。

  今后采取的措施:

  1、多进行一些各类解决问题的练习,放到每节复习课中去,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

  2、严格要求学生要规范作图,虽然平时就已要求,但还是要多提醒,多练习,多强化,让学生从练习中去反复记忆作图的要求。

  3、对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反复应用,如边长为整数、小数等。还有关系的逆用等都要掌握,复习手册上有相关练习,可以进行巩固。

  4、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不好,总会漏题或是看错题,要加强这方面习惯的培养。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8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要求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同时激发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

  《长城》这一课,我潜下心来研究。先到处找有关长城的资料,了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长城的地位和意义了解得更加深刻了。这对理解课文是很重要的。正因为这样,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读文本。在教案的设计上,我开始有感觉,参考了一些优秀的教案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教案。因为担心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味道,我特别预设好了那些过渡和启发学生的教学语言。另外,注意补充资料、想象画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在上课时,第一段不需要讲得那么细,我指出说明方法,补充资料,让学生朗读,体会长城的长。第二段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射口和瞭望口,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他们讲的时候,针对语言去指导。第三段,出示资料要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营造氛围,指导学生读出对劳动的赞美。

  《颐和园》相对比较容易教,学生也比较容易学。因为,作者的写作顺序很清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品味语言、感悟写作方法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游览路线的转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在这一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这一课的朗读指导也比较到位。

  《秦兵马俑》是略读课文,去年的教学不是很成功。今年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想象百万雄兵的磅礴气势,想象兵马俑的`不同姿态。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和品味语言。这一课的四字词语较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也在这一块花了不少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学生去看过兵马俑,还买了一个小小的武士俑纪念品回来。他在上课的时候带了回来。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起到了作用。上完课后,学生们都围着那个小小的武士俑在研究。这一课的资料补充得也算恰当,让学生更加了解秦兵马俑。不足的地方在于朗读的时间还是不够,学生读得也不够好。这与我自己的教学处理有关,我的重点没放在这里。

  这单元的写作有两个要求,一是写游览活动,我让学生仿照《颐和园》来写。有些学生写得很不错,会学以致用。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懂得如何把游览路线写清楚,也不会把自己看到的景物描写具体。所以,后期的修改还是比较痛苦的。第二个要求是写导游词,由于我在写之前把导游词的结构讲得比较清楚,也举了例子。并且,我前一天就让学生把资料找好,讲过要求之后,给了一节多的课让他们写,一边写我一边指导。这样的指导比较到位、及时,所以,感觉效果还是挺好的。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9

  我觉得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由于本节课19×19乘的顺序及计算过程与前面不进位的一样,只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进位,所以新课的`教学,我主要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首先学生试算,然后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收获,最后在全班进行集体展示。从学生汇报中,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就是在计算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重点加强了对学生计算细心方面的教育。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0

  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里,如何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数学?听特级教师吴汝萍老师上“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我获得了很多启示。在这节课上,吴老师读懂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好吃而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

  一、读懂学生的学习基础

  【片段一】:

  师:4个同学的小棒放在一起是多少根?

  生:400根。

  师:5个同学的小棒放在一起呢?

  生:500根。

  师:在家数100根小棒花了不少的时间,数400根、500根怎么这么快呢?

  生:因为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4个一百是400。

  师:想象一下,10个同学的小棒放在一起,是多少个一百呢?

  学生随着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数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可以一十一十地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个、十、百、千都是记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千以内的数(师板书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只有“个位、十位、百位”的记数器,学生随着记数器的演示理解,个位10个一,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10个十,换成百位上的一个珠子;10个百,在记数器上怎样表示呢?

  生:增加一位,千位。

  师:怎么想到千位的呢?

  生:前面是个位、十位、百位,后面就是千位。

  生:因为10个百就是一千。

  课件出示有千位的记数器。

  师:记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10个百是1000。

  生:1000里面有10个百,100里面有10个十,10里面有10个一。

  师:也就是满十进一,它们之间是十进关系。

  师:一千怎么写呢?同学之间试试看。

  生:一个1,3个0,因为10有1个0,100有2个0,1000就有3个0。

  生:千位上有一,就写1,其他位上写0。

  【感悟】:在知识上,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以及计数单位个、十、百;在经验上,学生已在生活中接触到了千以内的数;在方法上,学生已初步学会类推。在读懂学生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吴老师在教学时充分激活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解决新问题:“数10个一,换成一个十;数10个十换成一个百;数十个百,在计数器上该怎么办”、“一千怎么写呢”?这样的教学活动,恰好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的快乐,点燃探究的激情。没有对学习基础的正确把握,就不会有恰如其分的认知冲突,也不会有学生投入的探究活动。

  二、读懂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二】:

  课件出示千字文。

  师:猜一猜里面有多少个字?

  师:猜的对不对呢?数一数。一句有4个字,一排5句,一排有20个字。一排一排地数,你们和电脑比一比,谁数的快?

  生随电脑二十二十的数,数到一千。

  师:这篇文章就是以字数命名的,猜猜它叫什么?

  生:千字文。

  师:世界各地的文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千字文。千字文上有两个字老师最喜欢,第一个在第231个,你能找出来吗?

  生:是“善”,先找到220,再往下数一排,然后接着数到231。

  师:第二个在第224个。

  生:是“思”。

  师:连起来是“善思”,老师为什么会喜欢这两个字呢?

  生:因为您是善于思考的人。

  师:我希望自己是善于思考的人,同时更希望大家也是善于思考的人。

  【感悟】:在每个儿童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他们喜欢比赛、喜欢挑战、喜欢游戏。吴老师充分读懂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设计了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猜一猜文章的字数、和电脑比赛二十二十地数字数、帮老师找指定位置的汉字等,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挑战自己对数量多少的感觉、挑战自己数数的能力、挑战自己运用数的策略,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量的多少、形成数的表象、认识数的顺序。这一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吴老师成功地抓住了学生不愿服输、勇于挑战的情绪,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的体验,既发展了数感,又获得了人文的滋养。

  三、读懂学生的学习困难

  【片段三】:

  师:一个一个地数,9的后面是几?109的后面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记数器,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添一个,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几百零九的后面是多少?

  生:909的后面是910。

  师:一百几十九的后面是多少?看你一下子能说几个?

  生1:一百三十九的后面是一百四十,一百五十九的后面是一百六十。

  生2:一百八十九的后面是一百九十,一百九十九的后面是一千。

  生3:一百九十九的后面应是二百。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许多同学同意生3的观点)

  生2:我改正,是二百。

  师:是自己知道还是看同学改的`?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思考几百九十九的后面是多少……九百九十九后面是多少?课件演示九百九十九再加一个是多少。

  师:二百零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八百九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九百九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数出每个数后面的5个数。

  一百零六、()、()、()、()、()

  指名数,全班齐数。

  一百九十八、()、()、()、()、()

  学生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九十九后面是多少?一百九十九后面是多少?

  【感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但在具体数数时,则总会出差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学习困难,吴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计数器演示,分别数出几百零九后面的一个数,数出几百几十九后面的数,让学生从数出一个数到数出一类数,从慢慢地数数到快速的数数,因为有困难,教师有计数器演示的针对性解决策略;因为要求有变化,学生学起来并不枯燥;因为有提升,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读懂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声音,认同学生的情绪”,吴老师的课堂洋溢着学习的快乐!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1

  在《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中,我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理解“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为自己生活的大树输送着养料,让它茁壮、葱翠。”“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我让学生课前去搜寻一些树叶,观察树叶,查找树叶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畅谈树叶的作用,并把光合作用也讲得井井有味,这样学生理解树叶对于大树的奉献精神也就容易多了。所以说课前的搜集,发展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每个同学对于大树、树叶也就有话说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了,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熏陶,同学们一致认为要像树叶一样,默默的奉献,做一片美丽叶子的。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倍的含义,并帮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联系的更加紧密,使他们加深对倍的认识。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对于第二个重点,我先提出问题: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对的.已知条件把2朵蓝花和8朵红花分行排列,并按照此前的样子,试着把这些花2朵2朵的圈一圈。然后引发他们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确。

  总之,本节课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的形成倍的概念。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3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感到很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就是一个0的开始。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先来复习认识“份”(几个几),份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鼓励学生想办法求简单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汇总学生的想法,找出最简单的办法是圈一圈。接着跟老师说,自己说,在说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借助主题图圈一圈,动手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实时点播,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刚开始上课进行了拍手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主要复习旧知“几个几”,强调了份数和每份数;,在动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些复习内容与新知“倍”形成了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接下来新授时,我选择使用书中的主题图,主要意图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先出示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也有提出倍的问题。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3倍的概念,然后引学生回到教材中10根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5倍的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通

  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如果白萝卜的数量有6个胡萝卜那么多呢?有7个胡萝卜那么多呢?9个呢?让学生明确“有几个胡萝卜那么多就是它的几倍”。然后用5个红色的磁体代表红萝卜,再拿白萝卜与之进行比较,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认识到此时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2倍、。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2倍呢?白萝卜一样多吗?胡萝卜和红萝卜一样多吗?以此引导学生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变中抓不变,更为深入地揭示现象的本质,加深了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第一题练习从三色图片开始,让学生去、动手圈一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亲手摆一摆第二题,增强感官体验,顺利解决问题。第二题再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图片,只要摆出两种图片的倍数关系即可。并让学生做裁判评比。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第三题“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只出示红花的朵数,让学生发现倍数是两个数的关系缺一不可,让学生猜一猜标准量可能是多少?这些练习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倍的认识,我始终抓住“把什么当成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并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过于强调的方法,而应注重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学生在说说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应让学生多说

  加深对倍数的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倍”的概念,但不会表达,导致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教师讲的多显得学生的主体性不够明显。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4

  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科学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实现“追求真实的课堂,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这一目标。

  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对《倍的'认识》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香蕉和梨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将课本中主题图的萝卜改成了水果,本意是怕学生说萝卜弄混,但是换成水果之后水果的单位不容易分清楚以至于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拗口。也说明老师没有深刻认真研读教材不能够把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用意。

  2.对于课堂的生成把握不好,不能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并将其利用起来服务于课堂。

  3.授课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较少,教师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指导。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5

  本单元是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有关鞋类,水果类的单词和如何用简单的句子来问价格。因为教学内容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很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这单元的教学后我的感触颇多,现将个人所得所思记录如下:

  在对第五单元的教学中,对于本单元的单词,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卡片,简笔画引出生词,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操练单词的`时候我运用了高低声、分组读、男女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变枯燥、单一的单词朗读为多样化的朗读,避免了单纯读单词的乏味,使他们能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实现寓教于乐。在let’s do部分,老师放录音,学生做动作,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上英语课很有趣,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的记忆单词。在练习部分,通过模仿动作,手势,画简笔画等,让学生猜东西的价格。就此来巩固所学单词和句子。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对鞋类的单词练习的还不够,个别同学不能熟练朗读。 2。细节方面没有做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老师的优点,不断反思,改正不足的地方,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03-28

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22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3-14

《加与减》单元教学反思02-23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09-29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4-03

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04-15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02-06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