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07-04 19:25:55
  • 相关推荐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结合探索规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并归纳出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应用规律正确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特别是其中小数点移动时须补“0”。

  课程实施:

  一、情景引入

  1、谈话:最近老师作了几项物品单价的调查

  小黑板出示

  品名一枝圆珠笔一块橡皮一辆玩具小汽车一台电风扇

  单价2.50元0.25元25.00元250.00元

  2、你能将这些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吗?

  一学生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0.25<2.50<25.00<250.00

  3、引导比较

  这四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

  4、揭示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了,就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出示例2

  (1)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汇报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问:5.04乘以10、100、1000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怎样?

  引导比较:5.04×10以后小数点位……

  问:5.04是一个两位小数,将5.04×1000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三位,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移动小数时数位不够用“0”补足)

  3、请学生自己举例,用一个小数分别乘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小结,并适当评价。

  把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后,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黑板出示规律

  5、追问:如果把一个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把这个小数分别乘上多少?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并说说你能从表格中知道些什么?

  (2)问:你能告诉大家: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含是多少克吗?

  你能把0.351千克改写成克作单位的数吗?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一分钟后,请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指名回答适当评价

  2、完成试一试

  (1)读题

  (2)填空

  (3)交流

  3、完成练一练

  指名口答:

  问: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名口答,并选择其中3小题“1000×2.1=,0.24升=()毫升,0.65吨=()千克”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1)问:同样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哪个轻?为什么在月球上轻很多呢?

  (2)引导审题,相机板书

  先理解题意,再问:地球上重10千克物体在月球有多重,认为什么怎样算?为什么?

  板书:地球月球

  1千克0.16千克

  10千克?千克

  100千克?千克

  1000千克?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问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引导审题,板书引领

  先理解题意,相机板书,再问:1000

  平方米释放多少千克氧?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1平方米0.1千克0.073千克

  1000平方米?千克?千克

  (3)学生口算结果,并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

  4、拓展延伸

  10千克甘蔗可榨糖4.2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一、实现两个转变,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途中,采取多维互动,合作交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迪。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多维互动,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本来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低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合作、交流。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请他们选择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让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让极大部分学生能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三、激励评价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激励评价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2

  刚开始准备这节课时,第一感觉就是很简单,泛泛地看了一遍教参,草草备课进行了第一次试讲,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经过同级老师的讲评,又帮助我分析和理解教材,突然间明白备课应该从教材的角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全面的理解教材,这一次我的脑子里似乎明白了许多。第二次试讲时,自己感觉有了清晰的思路,最终写出了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这个环节以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有什么变化?一个被除数缩小1/10、1/100、1/1000,商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知道一个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一个数缩小1/10,商也缩小1/10。为学习新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教师在课一开始,出示幻灯片孙悟空打妖精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在此过程中,金箍棒长短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得出:

  0.009米 = 9毫米①

  0.09米 = 90毫米 ②

  0.9米 = 900毫米 ③

  9米= 9000毫米④

  四组数据,然后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①式与②,③,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④式与③,②,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一环节教师将本来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借助学生喜爱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在探究规律的同时,让学生感知小数点是怎样向左或向右移动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巩固新知的时候,我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如:我问:“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怎么样?或一个小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就怎么样?”这样让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进一步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不足之处,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是我从网上看了多篇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其中的一篇,中间的教学过程还借鉴了许多其他老师的方法和建议,所以自己不能将大家的理解很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上,以自己的讲课方式呈现出来。在研究教材上我还是有不到之处,课上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这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在这次讲课中我得到了同级老师的帮忙,尤其是梁老师的帮助,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给我指导,帮我改教案,包括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是否通顺,自然,真的很感谢这些老师们!我向她们学会了该怎样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该怎样认真的对待工作和学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3

  本课的内容和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安排大致相同,学生因为有前面学习的经验,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好的。由于本课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口算教学上花费较大的功夫,事实上小数除法的口算一直就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遇到数位不够需要添0的情况也做了强调。我发现不少的学生对于规律记得很熟,但在具体运用上却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一些变式练习,反应比较慢,出现错误比较多。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堂课时,我设计了“复习-探索新知-应用”三个教学环节,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用这个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观察、比较、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实现了复习的有效性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口算有效激活了这一已有经验,为新规律的发现和概括提供了参照。根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小数大小的变化推理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的变化情况,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设想,获得了初步的感知。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三、科学探索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小数点向左移动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本课的学习核心,在探索规律时,学生经历了在具体的数例中观察-拓展性猜测-举例验证的科学求真过程,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满足了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与探索者”的心理需要,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四、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比较透彻

  1、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的规律,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概括能力。

  2、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及时帮助学生区分小数点向右移动规律与向左移动规律,在辨析中深化了对两种规律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

  3、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规律,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4、学生获得了独立发言的机会,全体学生参与了“验证”的过程,不存在提问集中的现象,基本践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当然,成功与失败同在,开心与遗憾兼有。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4

  “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

  以往,学生即便掌握了规律,在做具体的这类题目时错误仍然很多, 如何能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呢?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个方法:

  1、从网上找了2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妙,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

  2、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

  教学中,我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学中要改进的。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这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比较难以理解,往往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连我自己也想不到学生竟然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等。这就让我进一步明白别小看那帮学生,该放手就放手吧!

  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由扶到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发现: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移、说、归纳的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一个小数乘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并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正因为我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注重让小数点在学生手中“动”起来,学生不但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中学困生还不会,我就让优秀同学帮助旁边的同学,这样就互相合作学习了。最后全班交流。看着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大家时,我发现他们真像一位小老师,真正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又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即当位数不够时用零来补足的处理。当然我也比较重视内化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

  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小数点“动”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注重“说”,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个别学生在应用时,不太灵活,我感觉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加强印象,对于个别掌握不好的学生还要加强辅导,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5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课中,我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通过问题——操作——发现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过程,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找到了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解决办法,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注重知识对比,让学生感知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小数点移动能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而前面学习的小数的性质则是在小数的不可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对比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注重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规律。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抽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型,再放手让学生探索,使学生对规律理解更深刻。

  语文

  数学

  英语

  美术

  科学

  体育

  品德与社会

  音乐

  信息技术

  最新文章

  缅怀革命先烈 做感恩少年

  多举措育人 创健康和谐校园

  我校教研活动如火如荼

  五(7)班——举行“珍爱绿色 保护家园”

  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让成长不烦恼

  四(7)班——放飞希望 播种梦想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 护航生命健

  春季开学工作小记

  五(6)班“我让妈妈露笑脸”活动成果展示

  热门文章

  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秋各班总分前10名名单

  20xx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实验小学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

  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学期各班前10名单

  20xx年秋“读书之星”名单

  我校120名同学荣获湖北省第十六届中小学

  建始县实验小学20xx年庆“六。一”现场书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写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在生活应用中比较广泛,如:商品的单价等,学生接触也比较多,但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部分学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创造生动的、愉悦的学习气氛和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操作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我设计了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情境,趣寓其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合作。我让学生已以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为例进行研究,学生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有的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生轻松地发现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在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后,我让学生猜想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近而让他们大胆猜想向右移动原来的数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变化规律。对在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我再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帮助。在个别学生说出规律后,我还让学生举例来说明,让结论变得有理有据,让全体学生有一个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7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课中,我利用自制学具,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通过问题——操作——发现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过程,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找到了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解决办法,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首先出示两组数据(1)1.028 1.0280 1.02800(2)1.028 10.28 102.8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并提出的问题。学生面临的问题,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大家的交流来印证每一种情况;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证明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学生的方法非常多,在此过程中,不怕花时间,目的在于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有用的教学资源,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理解问题的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用儿歌形式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8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9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教材在教学例6时首先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0.01乘10。

  教材先出示表示0.0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把它扩大到10倍是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说出是10个这样的正方形时,同时教师出示10个并排的正方形加以验证。

  由此明确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0.0110。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要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根据上面的规律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采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把0.01平方米扩大到100倍、1000倍;例7参照例6进行。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

  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如果是新授课,这样的设计会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老师教学时已经用过了,学生也都明白了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要用原数乘10、100、1000;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就用原数除以10、100、1000,再用我认为就是把学生从已有的高知识点上拉下来,退回到原位,纯属为了配合老师的比赛而做秀了,甚至有欺骗学生的行为在里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导入语设计成 这节课老师将扩大你的优点,缩小你的缺点!并以此作为一个情境串,贯穿一节课始终;把教学重点制定成: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缩小到)10倍、100倍、1000倍(1/10、1/100、1/1000);并会应用规律,正确地移动小数点。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数位不够要在右边添0,而且前面非零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理解的很好,没有不会移动的;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数位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补几颗0、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小数点移动后,末尾的0怎么处理是一个难点。如:计算401000=?时,大多数学生的得数是0.004,原因是学生只看最后的得数时发现确实是移动了三位,忘记了末尾的0已经去掉了,为了加深理解,我特意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移动,再现移动轨迹。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0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声音效果展示了一棵松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松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 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通过计算器探索,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数学规律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适合个别现象的规律不是规律,因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策略

  4、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注重课堂的延续性。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课始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结束时,通过小数点的提问:“你们还想了解我的什么知识?”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成功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开始,我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摆、移、说、归纳的过程,正在理解并掌握一个小数乘10、乘10乘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学生掌握一个小数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动边说出整个过程的规律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数乘10、乘100、乘1000及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的活动,巩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反馈。不足之处及对策: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时间相对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注意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得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学生得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2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问学生你们爱看西游记吗,从而引出金箍棒的变化,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让学生找出这些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扩大到的含义,并让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找出这些小数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然后先让学生分组研究0.009-0.09、0.09-0.9、0.9-9的变化,并让学生用小数点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进而分组研究其他倍数关系。从而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至于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自己交流,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A、基本练习,出示懒洋洋开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B、小数点的悲剧,加深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点的认识,教育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回顾整理,烦死提升

  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3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内容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我校四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教研活动,三位老师对《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各具特色的进行了说课展示,深受启发,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也借鉴了他们一些好的方法,下面结合班级实际授课体会小结如下:

  一、体会情境图的意图

  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图中,金箍棒三次变化,图中显示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小数点移动),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棒变长---形在变),数变得越来越大(数也在变)。把抽象的数学规律,直观形象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另外,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这也为小数点向左移,打下了伏笔。

  二、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把握好四点

  1、借助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小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四个等式,为什么左右两边相等,学生还没有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应当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结合长度单位,将小数点对齐,个位上对应的是“米”,十分位上对应的是“分米”,百分位上对应的是“厘米”, 千分位上对应的是“毫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四个等式。

  2、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向右移扩大,左移缩小 3、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

  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

  4、借助线段图,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没有学习分数乘法,很难理解“缩小到原数的1/10”借助课本类似的线段图,初步感知1÷10就是它的1/10

  5、强调小数点移动后书写格式,去掉没用的“0”如:0.003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后000.3,去掉没用的“0”就是0.3.

  三、是先教小数点向左移,还是先教小数点向右移

  探讨小数点左移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不仅涉及到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而且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难度较大,如果先教学小数点右移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把重点放在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这一问题上。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中探讨规律花的时间较多,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就少了。另外,学生作业中对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还是有一些说成缩小10倍,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用语。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4

  在四(5)班上课时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后来发现一节课下来,只有少部分同学完全弄明白了,还有大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清楚小数点究竟是怎样变换位置的,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怎样处理。因为小数点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缺乏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于理解力稍差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在四(4)班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首先,在导入时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小数点”的用处,比如,假如你有256000000元钱,问学生,你们富有吗?学生都觉得有很多钱,这时,小数点跑出来了,把数变成了2.56000000元,问学生你们还有钱吗?变成穷光蛋了,小数点可以让亿万富翁变成穷光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激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小数点“动”了起来,并且把小数点拟人化了,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5

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中“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个方法:

  1、从网上找了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妙;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

  2、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06-16

《统计》教学反思06-26

日本教学反思06-26

赵州桥教学反思06-25

《gkh》教学反思06-20

《比尾巴》教学反思06-19

《翠鸟》教学反思06-15

合唱教学反思06-14

教育教学反思06-10

匆匆教学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