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下雨“水浸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16 07:00:07
  • 相关推荐
《对于下雨“水浸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于下雨“水浸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听完了陈老师的五年级综合实践课《对于下雨“水浸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后,收获颇多,感受也颇多,以下对本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课题选择结合实际,学生切身感受

  下雨“水浸街”问题是一直困扰着大涌人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于每天都要上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感受更深,这个课题的选择引导了学生去关注平时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并深入地去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观察表面现象。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节课中,陈老师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寥寥数语去引导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讨论、探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正是我们新课标的宗旨之一。

  三、课程的思路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思路是:“发现“水浸街”的现象→思考“水浸街”的影响和危害→“水浸街”的情况是怎么造成的?→确定本次研究活动的主题→镇政府解决“水浸街”问题的工程→本次活动的目的→通过讨论确定六个相关的子课题→自主分组、选择课题、确定口号→分组汇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书→活动计划书展示→修改计划书→活动提示→提出收获和疑惑→布置课后作业”。该思路从社会现象“水浸街”出发,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肯定。

  四、注重合作,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本节课,教师始终注重学生的合作,培样学生的团体意识,例如分讨论小组确定组名、口号、研究的课题,再例如合作完成研究计划书等等,都需要发挥小组的团体合作意识,组员的作用缺一不可。

  以上就是我听完陈老师《对于下雨“水浸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一些体会与心得,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的一些反思。

【《对于下雨“水浸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对下雨“水浸街”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反思11-17

《水》教学反思02-17

下雨教学反思01-03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05-29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05-24

观察水教学反思08-17

生命与水教学反思11-30

认识水的教学反思02-15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07-20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