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04-03 13:56:42
  • 相关推荐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与反思1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课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与反思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喜欢活泼,动感的音乐。这首草原风格的歌曲很具舞蹈性的动感,在教学中,我想着重在本课绕过学生自己感受草原的风光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学生对这样综合性的课堂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唱好《我是草原小牧民》并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

  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并初步感受内蒙古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

  能够用欢快。自豪地心情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密度较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蒙古族音乐作为课堂背景,师生起立问好)

  过度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有没有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呢?好,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来一次草原之旅,好不好?全班同学起立,接下来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骑着马儿出发吧!

  二、草原之旅――(草原风光与歌舞盛宴)

  1、师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师一边介绍草原概况

  (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牛羊成群,正如古代民歌中所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在大草原上,星星点点散步着蒙古包,仿佛从远处还传来了牧羊姑娘的歌声…。瞧!草原上的牧民正在策马扬鞭,驰骋草原呢!)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草原的风景后,觉得我们的草原美不美啊?

  生:美

  师:在我们的大草原上呢,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就是蒙古族。他们经常在他们举行盛大宴会的时候,会边歌编舞,非常愉快,他们还会用筷子和酒盅舞蹈。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段筷子舞,希望同学喜欢。

  (师舞蹈)

  三、草原之歌――歌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1、师:刚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族舞蹈,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牧民的生活,并且听一听他们的歌。

  (介绍蒙古族是个游牧民族,也可以叫是马背上的民族,然后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师:听完歌曲后,你能说出歌曲的情绪吗?

  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欢快自豪的情绪跟着老师一起把歌词朗诵一边

  3、再次聆听时,要求学生打歌曲2拍子的节奏,并用声势动作表现

  4 、教师范唱

  5、进入音乐知识小屋(讲解前倚音和八分休止。)

  6、教师教唱

  教师分乐句教唱

  全班完整演唱

  男女分组演唱

  7、舞蹈动作教授

  8、师生共舞

  四、草原之乐――打击乐伴奏

  五、草原之夜――晚会

  师:刚才的你们真棒啊,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舞动起来,一起结束我们的草原之旅,好吗?(生起立,围成大圆圈,伴随音乐舞动)

  六、小结

  师:不知不觉,我们的草原之旅就要结束了,今天大家开心吗?让我们骑着马儿回家吧!

  (播放音乐,生律动出教室)

  板书设计:

  草原之旅

  ———————我是草原小牧民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让学生在歌舞乐盛宴这个环节后,用全班投票的.形式来评出“最佳歌唱明星”“最佳舞蹈明星”和“最佳演奏明星”,接着让学生与同桌为一组互相写下对自己的表演评价和对方的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的喜悦心情。在教学中,我想着重在本课绕过学生自己感受草原的风光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课堂基本的程序就是:草原风光感受――歌曲学习――表演歌曲。整个课堂大致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学生的热情也较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是,教学过程的的许多细节还不够完善,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本人总结了几点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的重点及不足之处。

  1、注重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草原风光的情境,以提问的方式进入本科的草原之旅。让学生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自己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风格特色,并产生对草原的热爱。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堂应当以审美为核心。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2、以学生为主,自由选择表演方式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用唱,舞,奏的方式表现歌曲。

  3、充分表现歌曲,提升表演能力。

  在学习完歌曲后,我在课堂上举行了一个歌舞盛宴,把本课的情绪达到高潮,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喜爱的方式进行盛宴活动。这一环节学生热情度很高,利用课堂把音乐表现充分发挥出来。

  在以上的三点基础上,本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歌曲学唱的时候,对于前倚音的知识点讲解还不够形象具体,也把前倚音这个知识点漏掉了,还有休止符的讲解也应生动一些。

  2、没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音乐课堂应当是舞蹈为高潮,而本课把学唱放在最前,舞蹈放在中间,打击乐放在最后。这样的安排是不太合理的,应当先学唱再到配乐伴奏,最后才是舞蹈。

  3、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表演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师生互动的优势和积极性,应该让老师也融入最后的表演中,把自己作为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观看者。最后的集体表演时,如果加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舞动,氛围可能会更加好。

  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课堂应当是一个综合课,应当把听,舞,唱,奏,演充分的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成为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每一次的课都可以改进,音乐教育可不能从来,所以今后我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细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04-27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07-19

草原教学反思05-01

《草原》教学反思04-26

草原教学反思06-13

《草原》教学反思06-13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03-08

(荐)《草原》教学反思07-05

《草原》教学反思(实用)07-06

《草原》教学反思[必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