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演讲稿

更新时间:2022-08-05 11:10:57
  • 相关推荐
实用的记者演讲稿锦集九篇

  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现在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者演讲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者演讲稿 篇1

  xx下午好,我是xx区xx小学xx班的xxx,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进行新民晚报的小记者面试。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呢,是个双重性格。我文静的时候,就会乖乖的坐在课桌前看书,可我活泼起来的时候,却动个不停。每当一下课,我就会跑到外面走廊上,去跳绳,玩游戏。每当星期六、星期天,我就会央求爸爸陪我打羽毛球,或是到郊外爬爬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人们说我是一个外向、大胆的女孩,的确是这样。我呀,就是站在全世界人面前发言,也丝毫不会害怕、胆怯。

  接下来,就介绍介绍自己关于学习方面的事吧!我现在担任学校大队委,也是语文课代表。喜爱看课外书的我,时常出现在图书馆门口。记得有一次,我从图书馆里借了5本书,结果在第二天的下午就看完了,当我再次来到了图书馆换书的时候,那儿的管理员看了问我:“小妹妹,这些书你那么快就看完了!”我点点头。

  瞧,这就是我,一个既文静又可爱的我;这就是我,一个酷爱看书的我!但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当上小小记者!

记者演讲稿 篇2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到了金色铺满山野、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在宣传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迎来了第十二个记者节。今天在这里,说说我对记者这个崇高职业的敬仰之情和对下基层采访活动的感慨。

  xx年4月,我有幸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非典期间基层采访组”到朱阳、五亩、苏村、尹庄等乡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层采访活动,距现在算起来已经整整八年了,可是,过去的事情却历历在目。

  八年中,我从记者到编辑,从下基层到固守阵地,虽然寸步不离新闻这两个字,但是,差距可想而知。有时我也想:如今山区群众的变化如何?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抽空能重回故里,听听犁牛河的水声;看看紫石沟的风景;闻闻梁庄烟叶淡淡的清香;望一眼闫家沱郁郁葱葱的中华杜仲那该多好。从新闻里,听我们的一线记者发来报道说:朱阳不再是种烟叶、栽杜仲、发展香菇、生产紫石砚。他们发现另一支柱产业——栽核桃,而且生产的核桃在全国是挂上号的名牌产品。到了秋天,革命老区朱阳的每一个山疙瘩都是核桃的天下。八年前的苏村,一条条、一道道的村路几乎都是不到三尺宽的土路。当时,胡坡村的村民很知足的说:我们村修路了,架子车、摩托车可以进山了;段家洼的乡亲说:三门峡教体局驻村工作队给村建学校了;卫家磨的老百姓指着河滩说:这里要重修水库了;董家沟的老百姓开始种大棚菜了。

  10月26号,我和三门峡日报住灵宝记者站站长牛富江、新闻部主任周敏、金城灵宝记者屈建国一同去久别的苏村原上,眼前宽阔的水泥路、布局合理的店铺、卫生整洁的街面和扑面而来的果香让人心旷神怡。新农村建设楼房干净整齐,自来水、卫生间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当年的散户进了小区;7、8个学生,一个老师,三个年纪的复式学校取消了;卫家磨变成了以灌溉、供水和防洪为主的中型水库;就连西红柿也被香港麦当劳快餐店包了。记者、基层、群众,我不知道能不能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是我能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记者,时刻都离不开基层,到基层就必须深入群众。

  有句话说: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我的同事们,也正是有这样的毅力和信念,他们才能扎根基层,采来了老军人义务修车的感人事迹;采来了为村民建健康档案背着设备步行山路而摔伤腿的乡村医生王帅军;采来了情系社区群众,免费为贫困老人、军烈属上门服务的好警嫂孙晓萍;还有农村第一书记的榜样张学恩、杨波、南岳武、申占军;大学生村官张少壮等等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和反映和谐社会风气的好人好事。

  我骄傲我有这份职业,我更佩服我有这么好的一帮同行记者,在少数人才知道有记者这么个节日的今天,我代表广播电台的所有编辑记者说一声:大家节日快乐!谢谢。

记者演讲稿 篇3

记者爱岗敬业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就在刚才,听了几位同仁精彩的发言,我对大家为新闻事业付出的努力和执着而感动,我也为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表示感谢!在外人眼里,记者是风光、神气的代名词,在我真正成为一名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路上行走后,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切身的体会,我才发现,这个职业在她鲜亮的外表下,最真实的内涵,就是“责任”。

  记者又是一个很平常的职业,与其他所有职业一样,做记者的过程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记者是责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义 ,这一职业考验着我们的良心、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已经不年轻的女性记者,工作中我始终牢记曾经也是宣传战线上的父亲送我的几句话:工作中要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态;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我也是一直向这个目标努力去做的。记得那是刚做记者的一年夏天,我随县医院采访,天气炎热再加上我晕车严重,几乎走了一路吐了一路。可是到了目的地,想着工作任务,我强忍身体的不适,抓紧时间按照原定的计划拍摄、沟通、采访,那天完成任务回到家天已经黑透了,由于第二天要做节目,我又连夜把稿子赶出来。后来医院的领导还对我说,小何你看起来柔弱没想到工作起来还有股拼命的劲儿。可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最平凡最平常的,所干的一切都不过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觉得,做记者,辛苦也欣慰。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4

  每到记者节,我都由衷地感到激动和骄傲。其实我并不是一名记者。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我平时能够和记者们工作和学习在一起;之所以骄傲,是因为我是咸宁日报社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一员。

  我是20xx年进入咸宁日报社的,八年来,我既在这个集体中默默无闻地为记者服务,奉献和燃烧着青春;也在这个集体中享受着关爱与友谊,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进步。

  咸宁日报社是一个以记者为核心的集体。以前,记者对我而言是个太崇高、太遥远的职业,我对记者的印象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风光、潇洒、笔头硬。我进入报社以后,和这么多记者在一起上班,每天接触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每天感受他们的精神和风采,才慢慢地发现,虽然他们和我想象的一样风光和潇洒,但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大家都知道,为了迎接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咸宁市区正在搞亮化工程,但是在我看来,报社的亮化搞得最好,因为报社晚上的灯光最美。试问,有哪个单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晚上如此灯火通明?有哪个单位象我们的新闻部、记者部、摄影部一样,天天晚上有人在伏案工作?那是辛勤劳动的灯光、那是呕心沥血的灯光,所以那是最美的灯光,最美的亮化。

  只有身在这个集体的人才知道,记者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职业。他们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含苦茹辛。他们没有星期假日,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他们也没有八小时之内之外,他们有的只能是随时候命的一份准备。

  我庆幸自己能够成为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一员,我以自己是咸宁日报社的一名员工而骄傲。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财务科现在与以前不一样了,我们的工作劲头更大了,效率更高了,方方面面更完善了。晚上财务科的灯光也经常是亮的,节假日财务科的门也经常是开的,加班也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这些都是你们带动的结果,这些都是你们影响的结果。我们也希望象你们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报社这个战斗集体中,奉献自己的才智,奉献自己的青春,为报社的兴旺发达添砖加瓦。

  尽管我的能力很小,尽管我的作用有限,但中国有句古话,叫积微言细,自就鸿文。说的是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就能取得成就。我相信,在你们这些记者的光辉照耀下,我的青春也一定会闪闪发光。

记者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实验小学五(5)班的XXX。我今天走上这个讲台,是来参加小记者的竞选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小记者就是收集资料和针对校园节目的需要进行有关调查。如果我当上了小记者,我会擦亮我的眼睛去发现学校的新鲜事情;我会用我聪慧的耳朵去倾听全校同学的心声;我会用我的妙笔生花去记录下每一件学校的新鲜事件,并让同学们读的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我将用更高的要求去约束自己,写出让老师满意,让同学们快乐的好新闻。

  如果我当上了小记者,我一定会遵守我对老师承诺过的诺言;我会认真做到校方对我的要求;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任务。我还会牢记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如果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那么我下一次就会完成得更加出色。但我如果失败了,我也决不气馁,而是一次一次的努力,我就一定可以。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去努力,我就能成功。

  最后,请大家投我神圣的一票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6

  今天是中国的第十九个记者节。

  必须承认第十九个记者节和第一个肯定不一样:那时候活着的媒体,今天未必还活着;那时候普遍的成就感,今天未必还洋溢在脸上;那时候奔涌的激情,今天未必奔涌。

  太阳照常升起,江河生生不息,高山无声生长,历史不紧不慢地远去,记者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当记录,忘记小我!

  新华社已经捧出了AI视频主持人,纸媒大部分在网上续命,媒体融合方兴未艾而大浪淘沙。

  新华社自己发出AI主持人的帖子后,网友留言:小编你是流着眼泪编稿子的吧。

  再想到那个小编的泪水恰好流在立冬这一天,传统媒体的寒流似乎望不到尽头,像一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冰冷谶纬。

  果真是“落日大旗红”?果真是“病树前头万木春”?果真是“不堪秋气入金疮”?

  在这个悲喜交集的日子,我带着温热的手掌,一如既往地相信:

  没有什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别,只有好表达和坏表达的区别,陈腐和新鲜的边界——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被对手的精良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粗放打败的,粗精之间的筛子——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在巅峰开始逆转,而是根本就没到极致就已经堕落,上行或者失速的切换——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被缺钱搞垮的,而是因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垮掉,价值观的导体——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因为辛苦劳累而解体,而是因为愚蠢劳作和无谓付出而解体,低效和恶法的牺牲品——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因为公众素养低而失去市场,恰恰是低估了公众素养而萎缩,判断的眼光——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因为政策变化而遭遇寒流,而是根本就没有前瞻到政策的拐点,眺望的望远镜——记者!

  记者永不失败!失败的是某种人,这种人在哪一行都会失败。

  记者永不退场!退场的是记者的某种工作方式。公众永远需要信息的处理器,而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数字处理设备,都无法替代有血有肉有心跳的处理器。

  记者永不腐朽!腐朽的是丢弃了记者追求和节操,因此丧失了好奇、探索、革新和冒险精神,甘于平庸,忙于求田问舍的那一类。

  记者永不冷漠!冷漠的是被名利困住手脚、蒙住眼睛、捂住良心的业内既得利益者。

  记者永不丧失学习的'冲动,丧失这种冲动的人主动下场或终将被淘汰。

  记者是一个番号,方阵内包含了一切传媒工作者,旗幡上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图腾。

  在记者节,我向坚持新闻理想、新闻节操和新闻水准的同行致敬!

  不要后悔选择做记者。

  这一行给从业者的精神燃料,足以支撑他们跑完一生的道路,带着内心的远光灯;

  这一行给从业者的能力训练,足以让他们胜任他们试图涉足的一切领域,带着耐力、冲劲和求新求变的本能;

  这一行给从业者的观察习惯、思辨习惯、质疑习惯,足以让他们对一切反常的东西保持警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此刻我眼前闪过无数可钦可敬的新闻领袖、调查记者、博学编辑、卓越主播、杰出摄像、优秀制片、神奇校对以及无数对得起自己薪水和岗位的新闻普通一兵。

  中国的发展进步,人类的文明攀登,离不开记者的辛劳,记者永远是人类的良知,桅杆顶上的眺望者。

  套用麦克阿瑟的演讲,我最后想说:

  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转战到了别的战场,或者只是带着伤痛和荣誉,在深沉的鼓角声中悄然隐退。

记者演讲稿 篇7

  记者到底是怎样一种职业?如你问我为什么想做一名记者,接下来我讲给你听。

  邹XX是正阳县慎水乡贾余村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20xx年10月,他71岁的父亲突发疾病撒手人寰,留给他的只有两间漏雨的瓦房和一个患有重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妈妈”。年仅13岁的邹XX不得不一人撑起这个家庭,洗衣、做饭、干农活、照顾妈妈。我们采访时,XX刚好放学,13岁的他身高1.4米,体重只有25公斤,看上去要比同龄的孩子瘦得多。看着他在破乱不堪的小屋中熟练地淘米做饭,那种穷困到无奈的情景让同样出身农村的我也感到心酸。下午,我们去小XX就读的学校采访,小XX正在讲台上朗读他写的作文。他说,爸爸在时,我不需要照顾家;爸不在了,我与妈妈相依为命,我洗衣、做饭、干农活,我是我们家最厉害的人!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带妈妈去世界旅游,让妈妈成为幸福的人!

  小XX的事迹在我台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大,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是我从业以来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刻,我第一次觉得记者职业是如此伟大而有意义。而这个与我无亲无故的小男孩儿也从此烙在了我的心坎上,成为我时常想起的人。

  除了这位乐天知命、好学苦读、立志让妈妈幸福的小XX,我常常想起的还有15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义务为学生教授音乐课的朱玉梅老师;父亲不幸残疾、在母亲的辛苦供养下考上大学、毅然弃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大学生军人王汉禹;18年来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用瘦弱的身体撑起苦难的家、用无悔的坚持诠释夫妻真爱的农村妇女邓小想。

  一张张可亲可敬的面孔,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时刻都在提醒着我、鞭策着我,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不能停下,我们要去传递更多的爱心,传播更多的正能量,要真真切切地倾听群众呼声,要扎扎实实写好每一篇稿子,要本本分分做好每一篇报道。

记者演讲稿 篇8

  站在新年,回望去年,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泪流满面。

  我想起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数个感人瞬间,想起举办中的艰难曲折与欣喜快乐,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国新闻单位和高校的巡讲,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点燃学子的新闻理想,恰如春天里的一股暖流,重新激发出记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从哪里出发,本来为何出发,现在如何再次出发。

  对记者来说,讲故事是本职,讲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讲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听好记者讲好故事,从演讲比赛到全国巡讲,有些故事,我都听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泪。有些故事,听了多次终于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讲故事的人水平不断提高,把内心的真情尽情绽放、深情释放。做成一件事,收获一份感动,同时培育一个讲故事的人,把他讲故事的潜能发挥出来,这于我,也是一种欣喜。

  有人说,好的讲述应该有“三声”,掌声、笑声、哭声,是效果也是标准。听着他们的故事,回味这些掌声、笑声、哭声,我想到了许多。我是一个服务者,参与者,但首先是一个倾听者。

  掌声来自哪里?在广西师范大学,解放军报驻西藏记者站的郭丰宽讲了不到七分钟,掌声响起十三次,老郭没想到,我们没想到,大学生来之前也没想到。

  四个人,四个故事,真实再现了西藏的苦、战士的爱、生活的难、人民的情。讲到一些细节,讲到起承转合,掌声从千人现场的各个角落响起,汇成一条人心激荡的河流。这掌声,让老郭都有点懵了。其实,他刚下高原不久,来到平原还有些醉氧,上台前还头疼得要命。你献出这份真情,人家就回报这份真情,你奉献这份赤诚,人家就回报这份真诚。老郭说:“讲完这场,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驻守边关的战士中间,迎接新年。”掌声再次响起。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人生的高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但情感的高峰只要真心付出,每个人都能真实体验。

  笑声来自哪里?对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简然来说,各个时代的大学生有各个时代的笑声。

  她讲的题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学生一听就笑了,而且是哄堂大笑。她读到的是:虽然有一种难以跨越的沟叫“代沟”,虽然有一种差别叫“阶层”,但也有一种沟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这就是今天的年轻人,她也轻松地笑了。她讲二十一年前寂寞还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还只是一种花,她说坚持了二十一年做这个响彻湖北夜空的栏目,讲其中遇到的人,讲做过的事,讲到残疾姑娘找到爱情、农家孩子走入大学。听她讲着学生曾经拥有的故事,大学生们的表情由轻笑到庄重到会心一笑。当听完夜幕下的故事,简然爱心基金启航,大学生的笑声和掌声交融一起,经久不息。

  简然说:“是的,我们必须懂得俯下身去,怀着恭敬的心情仔细倾听比你更微弱的声音,我们的故事不在于多华丽,而在于多少人能听得明白,能说进多少人的心里。”敬畏高尚就从尊重他人开始,讲述故事首先从学会倾听开始。

  讲故事必须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听众的心理首先必须关注听众的表情。年轻的记者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做特别报道的吴喆华讲的故事题目是“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真相”。看到演讲题目播放出来时现场有笑声,他上场郑重强调“本次演讲不是来征婚的”,立刻又有笑声。他讲如何去暗访,借工牌混进工厂、把U盘含到嘴里、见到有人来追赶躺在平板车上溜出来……这些生动的细节,引来阵阵笑声。笑声背后是会心,是共鸣,是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的共享。笑声背后雷鸣般的掌声,何尝不是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对坚守职业精神的赞许,对新闻使命的敬礼。

  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说,应该让好记者进课堂,让好故事进课堂,几个好故事胜过半学期课。是的,讲故事里面的笑声,讲故事之前之后互动激发互相启发的会心笑声,表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可以讲得更生动活泼一些,可以更丰富多彩一些。讲故事不是端着的,听故事不是坐着的,那是人与人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传递。在浙江大学巡讲,数百人无一退场,听说不少人听着听着就推迟或放弃了晚上的周末约会。

  哭声来自哪里?因为讲的都是记者亲历、亲见,故事都是记者自采、自写,好记者讲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声音是平和的,但越是这种平和,越是映衬出故事的真切真实。

  哈尔滨日报陈楠讲到在采访与救人之间抉择时,认为记者应该先救人,而准备救人前考虑到可能有去无回,把父亲多年前赠送自己的笔交给别人,这支笔的故事让人泪眼蒙眬。父亲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记者社会责任要求必须暂时放下可能永远失去的父子亲情,这支笔的故事让人泪流满面。

  光明日报郑晋鸣讲述小岛夫妻故事,讲到王继才升旗、王仕花敬礼,姿势并不标准,却美得让人掉泪,让听者也情不自禁掉泪。没人要求、也没人看她们升旗却坚持守岛二十八年,一万又二百二十天,用坏了一百七十多面国旗,听坏了十九台收音机。“为什么坚持不悔?因为岛就是家就是国,守岛就是守国家,如果当年日本鬼子侵略连云港时,我们有人在,敌人就上不来。”听着这话,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讲到大女儿结婚化了五次妆,父母迟迟没有来,因为遇上台风天,讲到 “我走得慢点,或许爸妈就能赶上了”,听着姑娘的心声让人泪流满面。亲情永远是拨动人最柔软心弦的拨片,真情永远是打湿人最温暖脸庞的泉眼。郑晋鸣讲别人也是讲自己,讲写了半辈子好人,还是有没写完的故事,每次讲到最后“我在岗位工作的时间还剩五年,做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做人的时间越来越长”,场场都是掌声经久不息。

  掌声源自感动着你的感动,激发一种喷薄而出的冲动和激动。笑声源自快乐着你的快乐,涌起一种自然而然的触动和会心。哭声源自情不自禁的伤感,流淌着一种无法隐瞒的情意和情怀。倾听台上故事,倾听台下“三声”,鼓舞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此次巡讲,走进新闻单位和高校,再次感动新闻记者,感动新闻学子。新闻记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励。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需要选择崇高,也需要脚踏实地。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犹豫,需要坚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对这些关切与思考,好记者的好故事应该说给了部分答案。新闻学子激情梦想,展望来时的路,热情满怀。新闻记者行进中国,抒写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写得越实,文风更加清新,故事激荡人心。

  我们倾听这些故事,听着那人那事,听着掌声笑声哭声,三生有幸也。身处这个伟大时代,倍感幸运。有触摸温度的手,有体会真情的心,对人民有深情,对生活有热爱,就会有发现美的眼睛、倾听故事的心情、传递故事的冲动,这种处处留心,这种时空移位,这种角色换位,我想,不但应该是记者的职业历练,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体味别人、体会历史、体察时代的情感磨炼。

记者演讲稿 篇9

  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XX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

  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实用的记者演讲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精选理想演讲稿锦集九篇08-04

毕业演讲稿锦集八篇08-03

【精选】护士演讲稿锦集8篇07-28

【精选】毕业演讲稿锦集5篇07-27

成功的演讲稿锦集6篇07-26

成功的演讲稿锦集5篇07-25

精选春季演讲稿锦集5篇07-12

自信的演讲稿锦集8篇07-09

精选孝道演讲稿锦集7篇07-02

【实用】伤感语录锦集71条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