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2-20 16:43:12
  •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1){?}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

  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6、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Φ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A?B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B或B??A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φ=φ,A∩B=B∩A,A∪A=A,

  A∪φ=A,A∪B=B∪A.

  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B”

  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5.常用的函数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6.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7.函数单调性(1).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定义法:○1任取x1,x2∈D,且x1

  8.函数的奇偶性

  (1)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补充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函数(方程)的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

  1、算法的概念:

  ①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

  ②算法的五个重要特征:

  ⅰ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后结束;

  ⅱ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ⅲ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即可完成;

  ⅳ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ⅴ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2、程序框图也叫流程图,是人们将思考的过程和工作的顺序进行分析、整理,用规定的文字、符号、图形的组合加以直观描述的方法

  (1)程序框图的基本符号:

  (2)画流程图的基本规则:

  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②从上倒下、从左到右

  ③开始符号只有一个退出点,结束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判断符号允许有多个退出点

  ④判断可以是两分支结构,也可以是多分支结构

  ⑤语言简练

  ⑥循环框可以被替代

  3、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描述的是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2)条件结构:分支结构的一般形式

  两种结构的共性:

  ①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特别注意:一个判断框可以有两个出口,但一个条件分支结构只有一个出口。

  ②结构中每个部分都有可能被执行,即对每一个框都有从入口进、出口出的路径。

  以上两点是用来检查流程图是否合理的基本方法(当然,学习循环结构后,循环结构也有此特点)

  (3)循环结构的一般形式: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①如左下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成立时,执行A框,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框,直到某一次条件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从b离开循环结构。

  ②如右上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从b点离开循环结构。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知识点:算法的基本语句

  (1)赋值语句:在表述一个算法时,经常要引入变量,并赋给该变量一个值,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的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叫做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名表达式

  ①=的意义和作用:赋值语句中的=号,称作赋值号。

  ②赋值语句的作用:先计算出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把该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使该变量的值等于表达式的值。

  ③关于赋值语句,需要注意几点:

  ⅰ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而不是表达式。例如3。6=X,5=y;都是错误的

  ⅱ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赋值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例如:Y=X,表示用X的值替代变量Y原先的取值,不能改写成X=Y,因为后者表示用Y的值替代变量X的值。

  ⅲ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或符号)的演算:在赋值语句中的赋值符号右边的表达式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必须事先赋值给确定的值,不能用赋值语句进行如化简、因式分解等演算,在一个赋值语句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不能出现两个或多个=。

  ⅳ赋值号和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不同: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如果原来没有值,则在执行赋值语句后,获得一个值。例如X=5;Y=1等;如果原来已经有值,则执行该语句后,以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代替该变量的原值,即将原值冲掉。例如:N=N+1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但在赋值语句中,意思是将N的原值加1再赋给N,即N的值增加1。

  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下图)

  条件语句的作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判断是否满足约定的条件而决定是否需要转换到何处去。需要计算机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按判断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3)循环结构:

  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for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①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其中循环体是由计算机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构成的。WHLIE后面的条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执行循环体或跳出循环体的。

  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END语句后,接着执行END之后的语句。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下图)

  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图)

  从for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把初始值赋给循环变量,记下终值和步长,并比较初值和中止,如果初值超过终值,就执行end以后的语句,否则执行for语句下面的语句,执行到end语句时,计算机让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值,然后用增值后的循环变量值与终值比较,如果超过终值,就执行for语句以后的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知识点:复习点睛

  1、什么是算法:一般地,算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处理过程。这种程序必须是确定的、有效的、有限的。要了解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程序框图、基本语句、算法案例等。

  2、四种基本的程序框:

  4、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5、解决分段函数的求值等问题,一般可采用条件结构来设计算法;

  6、对于有规律的计算问题,一般可采用循环结构设计算法;

  7、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而在for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

  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解析几何。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4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wc/S??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弦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弧长扑愎剑=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6

  选修4-4数学知识点

  一、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1.坐标系:

  ①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①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知识归纳总结:

  1.伸缩变换: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yy,(0).的作用下,点P(x,y)对应到点P(x,y),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3.点M的极坐标: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有序数对(,)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为M(,).极坐标(,)与(,2k)(kZ)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的'坐标为(0,)(R).

  4.若0,则0,规定点(,)与点(,)关于极点对称,即(,)与(,)表示同一点。如果规定0,02,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表示;同时,极坐标(,)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5.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2x2y2,xcos,yysin,tan(x0)x

  6.圆的极坐标方程:在极坐标系中,以极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r;在极坐标系中,以C(a,0)(a0)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2acos;在极坐标系中,以C(a,2)(a0)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2asin;

  7.在极坐标系中,(0)表示以极点为起点的一条射线;(R)表示过极点的一条直线.在极坐标系中,过点A(a,0)(a0),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是cosa.

  8.参数方程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是某个变数txf(t),并且对于t的每一个允许值,由这个方程所确定的点M(x,y)都在这条yg(t),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x,y的变数t叫做参变数,的函数简称参数。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xarcos,(为参数).

  9.圆(xa)(yb)r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ybrsin.xacos,x2y2(为参数).椭圆221(ab0)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abybsin.x2px2,2(t为参数).抛物线y2px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y2pt.xxotcos,经过点MO(xo,yo),倾斜角为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t为yyotsin.222参数).

  10.在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时,要注明参数及参数的取值范围。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中,必须使x,y的取值范围保持一致.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7

  1.多动脑思考

  2.强化自己学习训练

  要是想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做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因袭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定式训练是必要的。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高三数学必须养成良好的审解题解题习惯,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做到审题要慢解题要快,注重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8

  (1)不等关系

  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参见例2)。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参见例3)。

  (4)基本不等式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小)值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9

  集合的分类:

  (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

  关于集合的概念: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判断一些对象时候构成集合,关键在于看这些对象是否有明确的标准。

  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的个数分为两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在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_。

  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

  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

  1、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致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2,3,…,100}。

  无限集有时也用上述的列举法表示,例如,自然数集N可表示为{1,2,3,…,n,…}。

  2、描述法:一种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

  例如:正偶数构成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这个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可以用上述性质把正偶数集合表示为{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号内竖线左边的X表示这个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元素X从实数集合中取值,在竖线右边写出只有集合内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质。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质p(x)描述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质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0

  导数及其应用

  一.导数概念的引入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1.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一般的,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limf(x0x)f(x0)x,

  x0我们称它为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即

  0f(x0)=limf(x0x)f(x0)xx0

  例1.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

  s)存在函数关系

  h(t)4.9t6.5t10

  2运动员在t=2s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解:根据定义

  vh(2)limh(2x)h(2)xx013.1

  即该运动员在t=2s是13.1m/s,符号说明方向向下

  2.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Pn趋近于P时,直线PT与

  曲线相切。容易知道,割线PPn的斜率是knf(xn)f(x0)xnx0,当点Pn趋近于P时,函

  数yf(x)在xx0处的导数就是切线PT的斜率k,即

  klimf(xn)f(x0)xnx0f(x0)

  x03.导函数:当x变化时,f(x)便是x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x)的导函数.yf(x)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即

  f(x)limf(xx)f(x)xx0

  二.导数的计算

  1.函数yf(x)c的导数2.函数yf(x)x的导数3.函数yf(x)x的导数

  4.函数yf(x)1x的导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若f(x)c(c为常数),则f(x)0;2若f(x)x,则f(x)x1;3若f(x)sinx,则f(x)cosx4若f(x)cosx,则f(x)sinx;5若f(x)ax,则f(x)axlna6若f(x)ex,则f(x)ex

  x7若f(x)loga,则f(x)1xlna1x

  8若f(x)lnx,则f(x)导数的运算法则

  1.[f(x)g(x)]f(x)g(x)

  2.[f(x)g(x)]f(x)g(x)f(x)g(x)

  f(x)g(x)f(x)g(x)f(x)g(x)[g(x)]23.[]

  复合函数求导

  yf(u)和ug(x),称则y可以表示成为x的函数,即yf(g(x))为一个复合函数yf(g(x))g(x)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

  在某个区间(a,b)内,如果f(x)0,那么函数yf(x)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如果f(x)0,那么函数yf(x)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求函数yf(x)的极值的方法是:

  (1)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大值;(2)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小值;4.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

  函数极大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求函数y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1)求函数yf(x)在(a,b)内的极值;

  (2)将函数yf(x)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是一个

  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考点一合情推理与类比推理

  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退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

  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1)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3)一般的,事物之间的各个性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两个事物在某

  些性质上相同或相似,那么他们在另一写性质上也可能相同或类似,类比的`结论可能是真的

  (4)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

  得出的命题越可靠.

  考点二演绎推理(俗称三段论)

  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命题的过程,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考点三数学归纳法

  1.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

  2.步骤:A.命题在n=1(或n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B.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C.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n0,且nN)结论都成立。考点三证明1.反证法:2.分析法:3.综合法:

  第一章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考点一:复数的概念

  (1)复数:形如abi(aR,bR)的数叫做复数,a和b分别叫它的实部和虚部.

  (2)分类:复数abi(aR,bR)中,当b0,就是实数;b0,叫做虚数;当a0,b0时,

  叫做纯虚数.

  (3)复数相等:如果两个复数实部相等且虚部相等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4)共轭复数:当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5)复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除去原点的部

  分叫做虚轴。

  (6)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但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考点二:复数的运算

  1.复数的加,减,乘,除按以下法则进行设z1abi,z2cdi(a,b,c,dR)则

  z1z2(ac)(bd)iz1z2(acbd)(adbc)i

  z1z2(acbd)(adbc)icd22(z20)

  2,几个重要的结论

  2222(1)|z1z2||z1z2|2(|z1||z2|)

  (2)zz|z|2|z|2(3)若z为虚数,则|z|z3.运算律

  (1)zmznzmn;(2)(z)zmnmnnnn;(3)(z1z2)z1z2(m,nR)

  224.关于虚数单位i的一些固定结论:

  (1)i1(2)ii(3)i1(2)ii234nn2in3in

  扩展阅读:高中数学文科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ybxa(最小二乘法)

  nxiyinxyi1bn2其中,2xinxi1aybx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x,y).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r(xi1nix)(yiy)2

  (xi1nix)(yi1niy)2注:⑴r>0时,变量x,y正相关;r第二章框图

  1.流程图

  流程图是由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的图示.流程图是表述工作方式、工艺流程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的特点是直观、清晰.3.结构图

  一些事物之间不是先后顺序关系,而是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像这样的关系可以用结构图来描述.常用的结构图一般包括层次结构图,分类结构图及知识结构图等.

  第三章推理与证明

  1.推理⑴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①归纳推理

  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②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⑵演绎推理

  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2

  2.证明

  (1)直接证明①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②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第四章复数

  1.复数的有关概念

  (1)把平方等于-1的数用符号i表示,规定i2=-1,把i叫作虚数单位.

  (2)形如a+bi的数叫作复数(a,b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通常表示为z=a+bi(a,b∈R).(3)对于复数z=a+bi,a与b分别叫作复数z的______与______,并且分别用Rez与Imz表示.2.数集之间的关系

  复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叫作_____________,记作C.3.复数的分类

  实数(b=0)

  复数a+bi

  纯虚数(a=0)(a,b∈R)虚数(b≠0)

  非纯虚数(a≠0)

  4.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设a,b,c,d都是实数,则a+bi=c+di,当且仅当_________

  3

  5.复平面

  (1)定义:当用__________________的点来表示复数时,我们称这个直角坐标平面为复平面.(2)实轴:_______称为实轴.虚轴:_________称为虚轴.6.复数的模

  若z=a+bi(a,b∈R),则_______________.7.共轭复数

  (1)定义:当两个复数的实部________,虚部互为___________时,这样的两个复数叫作互为共轭复数.复数z的共轭复数用______表示,即若z=a+bi,则z-=__________.2)性质:==___________.

  必背结论

  1.(1)z=a+bi∈Rb=0(a,b∈R)z=zz2≥0;(2)z=a+bi是虚数b≠0(a,b∈R);

  (3)z=a+bi是纯虚数a=0且b≠0(a,b∈R)z+z=0(z≠0)z2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1

  4.1.1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点M(x0,y0)与圆(xa)(1)(x0(3)(x0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a)2(y0b)2>r2,点在圆外(2)(x0a)2(y0b)2=r2,点在圆上a)2(y0b)2归海木心QQ:634102564

  (4)当l|r1r2|时,圆C1与圆C2内切;(5)当l|r1r2|时,圆C1与圆C2内含;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RM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1、点M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x,y,z),x、上的坐标

  2、有序实数组(x,y,z),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

  y、z分别是P、Q、R在x、y、z轴

  xOPQM"y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x,y,z),x叫做点M的横坐标,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

  z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空间中任意一点P1(x1,y1,z1)到点P2(x2,y2,z2)之间的距离公式P1P2P1P2(x1x2)(y1y2)(z1z2)222N1xOM1MM2HN2yN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2

  一、函数对称性:

  1.2.3.4.5.6.7.8.

  f(a+x)=f(a-x)==>f(x)关于x=a对称

  f(a+x)=f(b-x)==>f(x)关于x=(a+b)/2对称f(a+x)=-f(a-x)==>f(x)关于点(a,0)对称f(a+x)=-f(a-x)+2b==>f(x)关于点(a,b)对称

  f(a+x)=-f(b-x)+c==>f(x)关于点[(a+b)/2,c/2]对称y=f(x)与y=f(-x)关于x=0对称y=f(x)与y=-f(x)关于y=0对称y=f(x)与y=-f(-x)关于点(0,0)对称

  例1:证明函数y=f(a+x)与y=f(b-x)关于x=(b-a)/2对称。

  【解析】求两个不同函数的对称轴,用设点和对称原理作解。

  证明:假设任意一点P(m,n)在函数y=f(a+x)上,令关于x=t的对称点Q(2tm,n),那么n=f(a+m)=f[b(2tm)]

  ∴b2t=a,==>t=(b-a)/2,即证得对称轴为x=(b-a)/2.

  例2:证明函数y=f(a-x)与y=f(xb)关于x=(a+b)/2对称。

  证明:假设任意一点P(m,n)在函数y=f(a-x)上,令关于x=t的对称点Q(2tm,n),那么n=f(a-m)=f[(2tm)b]

  ∴2t-b=a,==>t=(a+b)/2,即证得对称轴为x=(a+b)/2.

  二、函数的周期性

  令a,b均不为零,若:

  1、函数y=f(x)存在f(x)=f(x+a)==>函数最小正周期T=|a|

  2、函数y=f(x)存在f(a+x)=f(b+x)==>函数最小正周期T=|b-a|

  3、函数y=f(x)存在f(x)=-f(x+a)==>函数最小正周期T=|2a|

  4、函数y=f(x)存在f(x+a)=1/f(x)==>函数最小正周期T=|2a|

  5、函数y=f(x)存在f(x+a)=[f(x)+1]/[1f(x)]==>函数最小正周期T=|4a|

  这里只对第2~5点进行解析。

  第2点解析:

  令X=x+a,f[a+(xa)]=f[b+(xa)]∴f(x)=f(x+ba)==>T=ba

  第3点解析:同理,f(x+a)=-f(x+2a)……

  ①f(x)=-f(x+a)……

  ②∴由①和②解得f(x)=f(x+2a)∴函数最小正周期T=|2a|

  第4点解析:

  f(x+2a)=1/f(x+a)==>f(x+a)=1/f(x+2a)

  又∵f(x+a)=1/f(x)∴f(x)=f(x+2a)

  ∴函数最小正周期T=|2a|

  第5点解析:

  ∵f(x+a)={2[1f(x)]}/[1f(x)]=2/[1f(x)]1

  ∴1f(x)=2/[f(x)+1]移项得f(x)=12/[f(x+a)+1]

  那么f(x-a)=12/[f(x)+1],等式右边通分得f(x-a)=[f(x)1]/[1+f(x)]∴1/[f(x-a)=[1+f(x)]/[f(x)1],即-1/[f(x-a)=[1+f(x)]/[1-f(x)]∴-1/[f(x-a)=f(x+a),-1/[f(x2a)=f(x)==>-1/f(x)=f(x-2a)①,又∵-1/f(x)=f(x+2a)②,

  由①②得f(x+2a)=f(x-2a)==>f(x)=f(x+4a)

  ∴函数最小正周期T=|4a|

  扩展阅读:函数对称性、周期性和奇偶性的规律总结

  函数对称性、周期性和奇偶性规律总结

  (一)同一函数的.函数的奇偶性与对称性:(奇偶性是一种特殊的对称性)

  1、奇偶性:

  (1)奇函数关于(0,0)对称,奇函数有关系式f(x)f(x)0

  (2)偶函数关于y(即x=0)轴对称,偶函数有关系式f(x)f(x)

  2、奇偶性的拓展:同一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的轴对称:

  函数yf(x)关于xa对称f(ax)f(ax)

  f(ax)f(ax)也可以写成f(x)f(2ax)或f(x)f(2ax)

  若写成:f(ax)f(bx),则函数yf(x)关于直线x称

  (ax)(bx)ab对22证明:设点(x1,y1)在yf(x)上,通过f(x)f(2ax)可知,y1f(x1)f(2ax1),

  即点(2ax1,y1)也在yf(x)上,而点(x1,y1)与点(2ax1,y1)关于x=a对称。得证。

  说明:关于xa对称要求横坐标之和为2a,纵坐标相等。

  ∵(ax1,y1)与(ax1,y1)关于xa对称,∴函数yf(x)关于xa对称

  f(ax)f(ax)

  ∵(x1,y1)与(2ax1,y1)关于xa对称,∴函数yf(x)关于xa对称

  f(x)f(2ax)

  ∵(x1,y1)与(2ax1,y1)关于xa对称,∴函数yf(x)关于xa对称

  f(x)f(2ax)

  (2)函数的点对称:

  函数yf(x)关于点(a,b)对称f(ax)f(ax)2b

  上述关系也可以写成f(2ax)f(x)2b或f(2ax)f(x)2b

  若写成:f(ax)f(bx)c,函数yf(x)关于点(abc,)对称2证明:设点(x1,y1)在yf(x)上,即y1f(x1),通过f(2ax)f(x)2b可知,f(2ax1)f(x1)2b,所以f(2ax1)2bf(x1)2by1,所以点(2ax1,2by1)也在yf(x)上,而点(2ax1,2by1)与(x1,y1)关于(a,b)对称。得证。

  说明:关于点(a,b)对称要求横坐标之和为2a,纵坐标之和为2b,如(ax)与(ax)之和为2a。

  (3)函数yf(x)关于点yb对称:假设函数关于yb对称,即关于任一个x值,都有两个y值与其对应,显然这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函数自身不可能关于yb对称。但在曲线c(x,y)=0,则有可能会出现关于yb对称,比如圆c(x,y)x2y240它会关于y=0对称。

  (4)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定理:

  性质1、复数函数y=f[g(x)]为偶函数,则f[g(-x)]=f[g(x)]。复合函数y=f[g(x)]为奇函数,则f[g(-x)]=-f[g(x)]。

  性质2、复合函数y=f(x+a)为偶函数,则f(x+a)=f(-x+a);复合函数y=f(x+a)为奇函数,则f(-x+a)=-f(a+x)。

  性质3、复合函数y=f(x+a)为偶函数,则y=f(x)关于直线x=a轴对称。复合函数y=f(x+a)为奇函数,则y=f(x)关于点(a,0)中心对称。

  总结:x的系数一个为1,一个为-1,相加除以2,可得对称轴方程

  总结:x的系数一个为1,一个为-1,f(x)整理成两边,其中一个的系数是为1,另一个为-1,存在对称中心。

  总结:x的系数同为为1,具有周期性。

  (二)两个函数的图象对称性

  1、yf(x)与yf(x)关于X轴对称。

  证明:设yf(x)上任一点为(x1,y1)则y1f(x1),所以yf(x)经过点(x1,y1)

  ∵(x1,y1)与(x1,y1)关于X轴对称,∴y1f(x1)与yf(x)关于X轴对称.注:换种说法:yf(x)与yg(x)f(x)若满足f(x)g(x),即它们关于y0对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3

  技巧一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晚上要睡足八个小时,早晨最好吃些清淡的早餐,带齐一切高考用具,如笔、橡皮、作图工具、身分证、准考证等。

  提前半小时到达高考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回忆一下高考数学常用公式,有助于高考数学超常发挥。

  技巧二情绪要自控

  最易导致高考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间保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三种

  转移注意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你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滑稽事情的回忆中。

  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等。

  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高考发卷时。

  技巧三摸透“题情”

  刚拿到高考数学试卷,不要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通览全卷,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从高考数学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准备,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这样可以使紧张的情绪立即稳定,使高考数学能够超常发挥。

  技巧四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

  高考数学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家会的我也会,人家不会的我也会”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技巧五数学答题有先有后

  1、答题应先易后难,先做简单的数学题,再做复杂的数学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实在没有思路的高考数学题,从易到难。

  2、先高分后低分,在高考数学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对那些拿不下来的数学难题也就是高分题应“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到更多的分,这样在高考中就会增加数学超常发挥的几率。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4

  :平面

  1.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

  注: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2.两个平面可将平面分成3或4部分.(①两个平面平行,②两个平面相交)

  3.过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1或3个平面.(①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平行,②三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平行)

  [注]: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有0或1个.

  4.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8部分.(X、Y、Z三个方向)

  :空间的直线与平面

  ⒈平面的基本性质⑴三个公理及公理三的三个推论和它们的用途. ⑵斜二测画法.

  ⒉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⑴公理四(平行线的传递性).等角定理.

  ⑵异面直线的判定:判定定理、反证法.

  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求法)、范围.

  ⒊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⒋直线和平面垂直

  ⑴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判定定理.

  ⑵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5.平面和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6.平面和平面垂直

  互相垂直的平面及其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二)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证明思路(见附图)

  (三)夹角与距离

  7.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⑴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面角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

  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⑵二面角:①定义、范围、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

  ②互相垂直的平面及其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8.距离

  ⑴点到平面的距离.

  ⑵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⑶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段.

  ⑷异面直线的距离: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其性质、公垂线段.

  (四)简单多面体与球

  9.棱柱与棱锥

  ⑴多面体.

  ⑵棱柱与它的性质:棱柱、直棱柱、正棱柱、棱柱的性质.

  ⑶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

  正方体;平行六面体的性质、长方体的`性质.

  ⑷棱锥与它的性质:棱锥、正棱锥、棱锥的性质、正棱锥的性质.

  ⑸直棱柱和正棱锥的直观图的画法.

  10.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⑴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⑵正多面体.

  11.球

  ⑴球和它的性质:球体、球面、球的大圆、小圆、球面距离.

  ⑵球的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常用结论、方法和公式

  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3.二面角的求法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4.空间距离的求法

  (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5

  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必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什么?答:平均变化率为

  f(x2)f(x1)f(x1x)f(x1)yfx2x1xxx注1:其中x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答: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limf(x0x)f(x0)y,则称limx0xx0x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yf(x)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即f"(x0)=limf(x0x)f(x0)y.limx0xx0x

  3.平均变化率和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答: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是什么?

  答:(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有哪些?函数导函数不定积分ycy"0xn1xdxn1nyxnnN*y"nxn1yaxa0,a1y"alnay"exxaxadxlnaxyexedxexxylogaxa0,a1,x0ylnxy"1xlna1x1xdxlnxy"ysinxy"cosxcosxdxsinxsinxdxcosxycosxy"sinx

  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有哪些?答:若fx,gx均可导(可积),则有:和差的导数运算f(x)g(x)f(x)g(x)""f"(x)g"(x)f"(x)g(x)f(x)g"(x)积的导数运算特别地:Cfx"Cf"x商的导数运算f(x)f"(x)g(x)f(x)g"(x)(g(x)0)g(x)2g(x)"1g"(x)特别地:"2gxgx复合函数的导数yxyuux微积分基本定理fxdxab(其中F"xfx)和差的积分运算ba[f1(x)f2(x)]dxf1(x)dxf2(x)dxaabb特别地:积分的区间可加性bakf(x)dxkf(x)dx(k为常数)abbaf(x)dxf(x)dxf(x)dx(其中acb)accb

  7.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是什么?答:①求函数f(x)的导数f"(x)

  ②令f"(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x)

  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是什么?

  答:求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⑴求f(x)在a,b上的极值;

  ⑵将f(x)的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注:实际问题的开区间唯一极值点就是所求的最值点;

  9.求曲边梯形的思想和步骤是什么?

  答: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以直代曲”的思想)

  10.定积分的性质有哪些?

  根据定积分的定义,不难得出定积分的如下性质:

  11.

  ababbbbb性质5若f(x)0,xa,b,则f(x)dx0

  ①推广:[f1(x)f2(x)fm(x)]dxf1(x)dxf2(x)dxfm(x)

  aaaa②推广:f(x)dxf(x)dxf(x)dxf(x)dx

  aac1ckbc1c2b11定积分的取值情况有哪几种?

  答:定积分的值可能取正值,也可能取负值,还可能是0.

  (l)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x轴上方时,定积分的值取正值,且等于x轴上方的图形面积;

  (2)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x轴下方时,定积分的值取负值,且等于x轴上方图形面积的相反数;

  (3)当位于x轴上方的曲边梯形面积等于位于x轴下方的曲边梯形面积时,定积分的值为0,且等于x轴上方图形的面积减去下方的图形的面积.

  12.物理中常用的微积分知识有哪些?答:(1)位移的导数为速度,速度的导数为加速度。(2)力的积分为功。

  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知识点必记

  13.归纳推理的定义是什么?答: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14.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是什么?答:大致如图:

  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

  15.归纳推理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

  ②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验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③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16.类比推理的定义是什么?

  答: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17.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是什么?答:

  观察、比较联想、类推推测新的结论

  18.演绎推理的定义是什么?

  答: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19.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答:三段论

  20.“三段论”可以表示为什么?

  答:①大前题:M是P②小前提:S是M③结论:S是P。

  其中①是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②是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特殊对象;③是结论,它是根据一般性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21.什么是直接证明?它包括哪几种证明方法?

  答: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

  22.什么是综合法?

  答: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条件,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

  23.什么是分析法?答: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条件或者一定成立的式子,可称为“由果索因”。

  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A,只要证B,B应是A成立的充分条件.分析法和综合法常结合使用,不要将它们割裂开。

  24什么是间接证明?

  答:即反证法:是指从否定的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25.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从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即所求证命题正确。

  26常见的“结论词”与“反义词”有哪些?原结论词反义词原结论词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至多有n-1个至少有n+1个对任意x不成立p或qp且q反义词存在x使成立p且qp或q对所有的x都成立存在x使不成立

  27.反证法的思维方法是什么?答:正难则反....

  28.如何归缪矛盾?

  答:(1)与已知条件矛盾;(2)与已有公理、定理、定义矛盾;

  (3)自相矛盾.

  29.数学归纳法(只能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步骤是什么?nnN答:(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00

  (2)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注:常用于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推测所得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

  数学选修2-2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知识点必记

  30.复数的概念是什么?答:形如a+bi的数叫做复数,其中i叫虚数单位,a叫实部,b叫虚部,数集

  Cabi|a,bR叫做复数集。

  规定:abicdia=c且,强调:两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相等或不相b=d等。实数(b0)

  31.数集的关系有哪些?答:复数Z一般虚数(a0)

  虚数(b0)纯虚数(a0)

  32.复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答:复数与平面内的点或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33.什么是复平面?

  答: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任何一个复数zabi,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

  (a,b)唯一确定。由于有序实数对(a,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一一对应,因此

  复数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34.如何求复数的模(绝对值)?答:与复数z对应的向量OZ的模r叫做复数zabi的模(也叫绝对值)记作z或abi。由模的定义可知:zabia2b2

  35.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几何意义是什么?

  答:①复数的加、减法法则:z1abi与z2cdi,则z1z2ac(bd)i。

  注:复数的加、减法运算也可以按向量的加、减法来进行。

  ②复数的乘法法则:(abi)(cdi)acbdadbci。

  ③复数的除法法则:

  abi(abi)(cdi)acbdbcadicdi(cdi)(cdi)c2d2c2d2其中cdi叫做实数化因子

  36.什么是共轭复数?

  答:两复数abi与abi互为共轭复数,当b0时,它们叫做共轭虚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02-17

浮力知识点总结02-16

高中数学教研工作总结12-14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0-26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01-29

苏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0-25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0-25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0-25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