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题阶段总结

更新时间:2022-11-14 13:19:47
  • 相关推荐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研课题阶段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1

  一学期来,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走进新课程》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一)新课程究竟"新"在何处?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新课程"新"的地方有很多,但做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的最重要的三点是:

  1、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新课程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设置在课程的目标里面,如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交往、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满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这些,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3、新课程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改革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二)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三、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实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要想把课题研究的理念完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谈何容易!广大教师多年以来形成的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这种观念和教学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强烈的思维定势。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应的成型的教学模式。为了尽快地转变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教导处经常深入听课、了解课改实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学校领导也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止。同时,学校明确规定,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实验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课改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四、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召开全体教师课改实验观摩教研会,启迪大家的思路。其中赵红利老师的数学课,确实是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新,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十一月上旬,学校组织课改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及时地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2、教师对于教材把握得不够透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虽然教育观念转变了,更新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好;

  3、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教学硬件和软件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

  4、由于对新课程实验的评价机制没有出台,课改实验教师心存顾忌,没能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

  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地解决,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2

  我校为了便于全体教师,有效的开展数学专题教研活动,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反馈的情况,以及我校实际教研状况,经研究决定,数学教研专题为:(1)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2)如何合理利用情境图进行计算教学。

  一、专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计算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眼里总和“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教师教的不精彩,学生学的不起劲。由于师生的心理作用,从各个阶段的学生作业和试卷分析来看,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容乐观,然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时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关键时期。

  3、教师进行计算教学时出现了不少误区,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计算教学内容呈现的特点,出现了比如:算理讲不清,数的概念教学不够突出,各种运算定律理解的不够,过于追求计算过程的程式化,弱化了计算过程的思维,不重视计算和实际运用相结合,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4、计算教学的课题既古老又年青,有利于全镇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师,各个年龄段的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可以让所有教师,在本次专题教研中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活动,都能够发自己的作用。

  二、明确教研专题的分工和步骤

  1、详细安排了本次专题教研活动的分工:我校由学校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数学教研组长召集,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到专题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年级的数学教师负责本年级计算教学特点的分析,每个教师都要结自己的计算教学进行反思,对本班学生计算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为了便于进行交流、研讨和统一管理,我校统一了专题教研的进度、内容和步骤。具体如下:九月份,对专题教研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布置,召集全体数学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完成选题,并制定相应的专题教研计划。十月份进行实际情况分析和计算教学的理论学习,并要求每位教师把实际情况分析和学习体会写成教学论文,在月底进行交流;十一月上、中旬观看计算教学实录,每位教师写出评课意见或观看体会;十一月中、下旬进行集体备课,上研讨课,十一月底,研讨课并进行小结。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

  1、全面分析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

  (1)、数的概念未能很好的形成、算理不清、算法掌握不牢。

  (2)、师生都轻视口算和估算。

  (3)、多数学生在计算时注意的分配和集中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学生容易受到以前做过的练习影响,造成思维定势的干扰。

  (5)、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打草稿、验算等习惯。

  (6)、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虚荣心的现象,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2、全面掌握了老师计算教学与使用教材情境图情况:

  (1)、部分教师不注重算理的教学,只强调程式化的计算过程。

  (2)、多数教师只会采取简单重复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缺泛对典型错例的分析。

  (3)、不少教师存在机械使用教材情境图。甚至个别教师不使用教材情境图。

  (4)、有些教师把情境图上成了看图说话,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图中获得学习数学必须的信息,不能灵活使用情境图。

  3、初步培养了教师良好的教研习惯,全体数学教师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专题研究当中去,研讨课上教师都能够很好的针对专题进行上课。使绝大多数教师的教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说到计算教学,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模式,上课水平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们都能够明白教研的目的不是为了上公开课、不是为了完成教研任务,而是为自己的业务发展积累资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4、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如:加强的算理的教学,重视口算和估算的教学,着实培养学生的数感;认真培养学生的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如:认真审题,观察题目,打草稿和检查草稿,验算检验等;加强对比练习,典型错例分析等。

  5、提高了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很多教师都对本册教材计算教学情境图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大多数教师现在都会认真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有广泛的思考空间,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通过情境图的直观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也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删减,灵活的运用情境图。还有一些青年教师通过多媒体再现教材的情境图,把情境图变成师生共同操作的活动过程。使情境图成为铺设学习新知的情境,进入新课的桥梁;成为开启算理、掌握算法的大门;促进练习动态生成的法宝。

  四、存在的问题与我们的思考

  1、教师们虽然积极参与、认真对待,但由于没有经验往往造成针对性不强,研不到点子上,如何更有效的指导各小学扎实开展专题教研,促进教师成长,还有侍进一步的探讨。

  2、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到的如: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学生计算兴趣的提高都不是老师说的一、二次,学生做几次作业就能养成,就能提高的。教师的教研意识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通过一、二次专题教研就可以全面提高的,学校和教师都应该以专题教研作为契机,为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3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媒体的运用、资料的收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通过一两次的全员培训,就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把新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中,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如何利用校内有限的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摆在农村小学面前的一个课题。探讨新形势下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实践价值。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等,建设“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的方式等,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3、新课程标准: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但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三、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对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等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大多未形成一种模式。校本教研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不是对过去的教研制度的否定,而是对过去教研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理念、一种策略和一种方式。作为一种理念,校本教研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教师应发挥自为作用,以研究者的姿态去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作为一种策略,校本教研要求学校利用现有教研资源,整合多种教研力量,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高效教研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方式,校本教研要求专业人员加强服务,深入学校,与教师形成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师要加强反思,形成与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共同构成新型教研文化。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在规模小、教师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开发校内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确定校本教研的模式

  1、集体备课式。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时间里,分学科对每一册教材进行分析(利用教参中的光盘进行集体分析),让每一位教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有个整体的认识。鼓励教师用电子化备课,对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及时地记录在教案中,教师只有在主战场上亲自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磨砺,才会诠释新课程理念,才能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这种教研模式使教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下一位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新的教案。

  2、同课异构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教研的主要阵地。青老携手同上一堂课,进行公开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给全体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从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中学到东西,促进教师更快的成长。

  3、反思评课提高。反思分为课反思和周反思。课反思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以廖廖数语将自己的体会记录在教案上;周反思是结合自己一周的经历进行自我反思,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师自我提高途径,因为教师本身只有通过自己主动、认真、深入地去思考、去探讨,才能使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接触到理论、新理念得到内化,也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构建校本教研模式的步骤20xx年的3月份开始,用12个月的时间组织教师分析教材,并发动教师到各教育网站上搜索本册教案作为参考。同年级的课任教师对教案进行整理,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

  在课题实施的一年时间里,以教带研开展我校的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同课异构”实践,举办家长开放日,推行家常课、推门课等活动。将教师教育过程的实录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教研活动中形成中心发言制:即确定研讨的专题,由1-2名教师重点准备并且主讲。教研组先后确定了一系列专题,教师们轮流准备着不同的专题,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内化,阐述新观点、新理念,与大家共同交流与探讨,达到了抛砖引玉、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邀请专家举办科研系列讲座;教师们带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专家引导、集体讨论、共想对策,把问题化为全新的方案带回课堂实践的培训方法。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共同的探讨,提高自我诊断的能力,由此更新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教育思路。

  把教师送出去,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骨干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在校内组织教师观看“农远工程”的录像;开展校内的“青蓝工程”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互帮互学;抓住和萧山劲松小学结对的契机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

  鼓励教师承担实验课题。我们做法是:骨干教师每人牵头承担一项市县课题的研究;一般教师均要参加课题组,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实现了每位教师都从事教学实验研究的要求,促使每位教师走教学上教研道路。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2、实施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2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实践研究。结合校本教研的开展,提出策略,提高实效,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至5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有着健全的教科研考核机制。每位教师都能主动地投入到校本研训当中。我校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教科研实验基地、衢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2、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组长邱常廷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过多项县级课题的研究。组员孙保增、刘松田、闫秀梅都是学校的的骨干教师,主持过多项市县课题的研究。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邱常廷全面负责,设计方案撰写报告组员:孙保增具体操作,资料收集刘松田具体操作,资料收集闫秀梅具体操作,资料收集九、教研课题如下:

  (1)如何养成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2)如何让优生学好,又让差生跟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4

  自从开始确立课题到现在已经快一个学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做研究课题的艰辛,也收获了许多,也为进一步的开展研究积累了充分的经验。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的结构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也对传统的教学程序进行了调整。将老师的教受者地位变为了指导者、引导者的地位,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验,交流和分享知识。

  “先学后教”首先是学,让学生自学。我带的学生他们从来就不曾有自学的习惯,将课堂交给学生他们一个个就没有了方向,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有的学生有抵触情绪不愿参与到自主学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确定了先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每节课都开展五分钟自学,然后让学生将主干知识自述一次,已巩固预习的知识,或者用笔记的形式上交。还要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心里的顾虑,也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在获取知识上的有益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学生已基本上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会自觉的在课前进行预习并能做好笔记。

  养成自学的习惯也仅仅是这次研究课题开展的开始,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还要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督促学生学习。因此,我又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摸底,还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了参考,也充分考虑的学生自身的要求,最后将所带班级划分为四个学习兴趣小组。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他们还主动的为小组制定了组名,有的小组还有自己的口号。每个小组确立组长一名,主要负责领导小组预习和学习,并检查学习效果。组员之间是相互督促有疑问就共同解决,不能解决由组长汇总,最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学习小组建成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扬,原本有怀疑抵触情绪的学生也很快的融入其中,课堂氛围大有不同。

  在学生自主学习已经培养起来的情况下,我又增加难度,让学生寻找问题并自己讲解问题的答案,可以说这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时几乎没有学生参与,我就不断鼓励,让每个小组选定一名发言人所有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给出答案再由发言人讲解。但是这样也出了很多问题,有的发言人声音很小,有的答案不正确这都影响教学的流畅性。经过多次的探索我将这种模式主要运用在讲解综合探究课中,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的课题研究我还是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上,我认为这是很主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没做好那我的课题研究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先学后教”解决好了学生学,然后在后一阶段就是要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希望不断的努力完成这项研究任务。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熏陶下,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也大胆的进行了一些尝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课堂的氛围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新课程改革以来我认真反复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感知探知反思延伸为主线,以“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的课堂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三维目标的科学确立下,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如何提高,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因此,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课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内,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营造学习的氛围,以广博的知识层面引领学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沉浸在语文博大的氛围中。课下,积累就是一个必要的工作,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基础。反复训练、反复背诵、反复默写,以便于学生扎实好基础知识。

  (2)拓展。利用早读、晚课前的零碎时间进行作文素材积累,课代表读“故事”、“人物”、“美文”每次一篇,听后让学生在日记上写感受、写赏评,这样不仅积累了素材,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听”和“概括事件”的能力。

  为了积累,平时每星期班级的黑板上都有一首古诗、两条格言以便学生背诵、积累。课前,总会听见学生齐背古诗或齐背名言的声音,心中总会有一种欣慰之感,长期如此,学生的语文积累可以说“前途无量”。除了听、读、写,我们平时还有演讲。课前5分钟是学生的演讲时间,也是我们课前最期待的时候,老师期待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多少,可挖掘的潜力空间还有多大;学生期待的是今天同学会给大家带来哪些惊喜,哪些故事、哪些道理、哪句名言在师生共同期待和努力下,演讲已经成为班级同学共同发展和期待的项目。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天的工夫,也不是一年的工夫。从初一就开始的积累名言名句,摘抄名家之作优美的散文、哲理的语句一直延续到今,这些积累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美文的熏陶下,可以说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广阔的联想空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提升;赏、写、读综合训练与积累,为学生的文化底蕴积累、人文情感熏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除了积累,我们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诗歌朗诵比赛,辩论会系,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有效的活动除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繁重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快乐与轻松。

  三、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我平时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指导,不是针对题,而是就题论法、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增强自学能力。针对不同文体讲不同的答题方法;如仿句题,怎么写、方法在哪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对语文试题不再畏惧而且也喜欢做语文试题,并且都能针对题目讲出做题的依据,看着、听着学生们有理有据的回答,心中总是蜜一样的甜。为了他们,多累都愿意。

  四、自我提高、与时俱进,做一名跟上时代步伐的老师。

  学期末,总结如上,但努力无边,不断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在教坛耕耘将是我一生奋斗的目标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6

  我组自课题确定以来,紧紧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这一主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课题实施以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实施老师的探索研究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一、课题的运行情况

  我们教研组本着科学的态度,在学校领导,教导处的正确指导下,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在结合实际情况下,本课题中我们主要围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与“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前段时间我们主要是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活动主要方式是依托课例进行实践。为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课题组成员开的课题研讨课,课的设计符合课题精神,但是却没有达到所预想效果。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明显的提升,经过课题组反复分析,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具有针对性没有做到学生有问题问。

  2、教师的言语平淡,评价没有激励性,没有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问题不敢问。

  3、教师的提问针对性不够。

  就这种现象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读书活动,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有关材料,将学习的所得摘录到课题笔记本中。

  2、开展沙龙活动,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3、着手实践,开展集体备课设计教学过程。

  4、进行课堂实践。继续开展课题研讨课。

  5、反思提炼活动。

  在自己的课堂中,首先转变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做法: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改善,主要体现在课堂氛围和谐,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显著提高。

  当前我们正进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研究活动。课堂教学仍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老师时时以课题为中心,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首先是组织力量,集中备课。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主备老师根据全组老师的建议与思考重新调整完善,形成最终的教案。

  其次关注课堂实施,落实目标。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努力做到: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通过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理解数学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过程,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讲,努力做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价值观与情感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通过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强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强调教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二、课题运行的阶段性成果:

  (1)大部分班的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2)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多位教师的课题研讨课中获的好评。

  三、存在的困惑及问题

  1、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因为学生、家长不够重视以及学生安全问题等各方面条件的束缚,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2、如何有效利用40分钟的时间把知识掌握好,同时把知识进行拓展到实际的新高度,以及如何真正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和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3、教师劳动量大与课题研究产生矛盾。

  4、教师队伍自身教研能力有限。需要有关专家的指导,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四、下一阶段调整设想:

  争取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让学生安全走进生活,丰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能力。

  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们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工作。鼓励教师撰写课题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7

  在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由此而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教师培训、学习及专业发展问题。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新课程教师培训一项十分紧迫的要求。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无疑成为教师培训最为有效的途径。现将我校的校本教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校校本教研的定位:

  横寨乡小学有近百名教师,教师年龄结构有点偏老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和市区相比较落后。如何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是我校课题组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学校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总体思路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业务理论水平提高。

  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首先,我们语数教研组每学期推行“六个一”活动。“六个一”即是:

  1、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杂志;

  2、每课时写一篇教学后记;

  3、记一本听课评课记录本;

  4、新教师与老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师徒结对;

  5、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

  6、每学期上一节教学公开课。把教师的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学习工作观。其次是定时间、定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校本教研培训学习。

  一是定时间,为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我们语数组规定每周星期二、三下午第三节自习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为统一语、数业务学习时间,同时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

  二是定内容,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落实数学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研讨,组织教研组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等等。由于学校规定了每周固定的学习时间,因此老师们都能按时乐意参加。通过学习,教师的收获都很大,新理念,新方法在教师身上得到了升华和内化。

  (二)、弘扬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开展“互帮互学”结对子活动,引导教师间的业务交流。随着课改的全面实施,大家都变成了新教师,要做好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仅靠集体性的培训、学习、总结交流等途径是不够的。帮助教师建立一种合作互助的团队合作的研讨途径尤为重要。为了尽快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语数组积级开展“结对子”活动。“结对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年青教师与学校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的“师徒结对”,以迅速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材把握能力,确保其教育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第二种是同年级同科目的“共同体”。这种自主结成的学习对子易于相互间的交流,对校内集体教研活动的遗缺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同伴互助中,教师们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个人与同伴融为一体。在“传”“帮”“带”的作用下,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明显,老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手段有了极大地提高。例如:陈华萌、李慧、朱家香、罗莉红、张博等新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仅半年,她们与老教师结为师徒后,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理论知识得到了提升,已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在校际教学过关课中获得好评。

  2、进行课例实践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语数学科组确立“以“课例”为载体,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的校本教研基本活动形式。课例研究主要做法是:教研组内定内容,由第一位上课教师自己备课,上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听课,然后进行集体评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修改,由第二位教师再进行教学,接着进行第二轮的评课,找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进行第三次的教学,最后对本次的课例研究活动写出反思。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诊断与分析,我们学校的教师们都感到获益匪浅。例如五年级组的安丽娟老师在赣州市农村远程教育说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赣州市农村小学数学体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3、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在整个校本教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存在很多困惑。因此,如何让教学从“他人的有效经验”中获得专业支持和成长的养分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保证。我们采用“走出去,学进来”的方法,将本校的一些年轻教师派去资源丰富、教学先进的名校听名师讲座、名师课堂,回来再在本校中开设讲座,上展示课,引进他们学的新理念和新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课改的真正内涵与实质。例如去江西师大附小、赣州文清路小学、南康实验小学、南康二小等学校听课;我们还邀请市教研室郭奕宏主任来校作《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课、评课》等讲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们都得到最新的教育教学资讯,使老师们少走弯路,收益匪浅,在学校举行的教学课例评比中,人人撰写课例参加评比。

  (三)、加强检查,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为引导教师真正进入教研的状态,而不流于形式,保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语数组采取了一系列检查考核制度。如“月考”,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教学抽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同时结合“校长谈心”活动,及时探讨和调整下阶段教研活动的重点;对教学“五常规”不定期检查,将优秀的教案和课后小结进行展示,促进教师的精细化教学;对教师每月的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并进行集体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分享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教学经验和对策。

  三、研究进程及成果

  1、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树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意味着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型学习”过渡到了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好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发展、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敢于向现有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形成了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传播者、垄断者”到“求知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学生也从“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被动者”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的转变。

  2、注重学科的联系和渗透,“融合”学科隔阂,渗透相关知识,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延伸,创造性地开发和补充了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数学习材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了新的生长点。

  3、学生的素养和学习意识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创设了与主体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感悟、体会、积累,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学科中落到实处。

  4、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就是说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伴生于综合性学习开展而变化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也就是“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为了使该课题能按照预定的方案、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将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优化自主探究学习实验过程,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用正确的理论支撑教育教学行为。在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研讨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课题开题论证会。

  2、对本课题实施及时作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3、在实施过程中,切实树立自主探究教育观,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以研究的方式,自主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用研究的方法,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现实中多渠道搜集信息,确立研究专题,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教研课题阶段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阶段性总结11-08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1-10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11-13

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11-10

英语组教研总结11-10

小学数学教研总结11-09

关于教研活动总结11-08

英语学科教研总结11-11

幼儿园教研总结11-09

物理教研组总结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