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3-01-27 12:32:14
  • 相关推荐
数学的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的读书笔记1

  一、选书理由

  我就是数学,这是一种何等的胆识,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

  因而我坚信,那这本书必定有它的匠心独运之处,于是我开始翻阅此书,寻找那份属于华老师的“胆识”与“气魄”。

  二、博览群书

  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华老师丰厚的文学素养。

  他在每篇随笔中总能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教育故事,是那样的巧妙,那样的广泛。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一文中,华老师竟然能把磕破的脑袋与一顶帽子合成一件难得的“教具”,与所教内容《中括号》结合得天衣无缝。华老师在阐述如何去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着微妙联系的时候,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一句话“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他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如果不是“千百度”地有意识地寻,就不会有那份“蓦然回首”的惊喜与回味!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华老师是读了很多很多书的,而博览群书,似乎是每位名师成长的共性!

  华老师在书中也讲到:一个教师不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是不会把这个学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经常阅读自己专业的书,那么更是教不好这个学科的。

  不由得扪心自问,今天,我读书了吗?

  三、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尽,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跑跑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热闹正月,人们打牌娱乐,遍尝山珍海味;我却钻进宿舍,捧着书本,啃着馒头,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里。”

  这是他对待事业的态度,反照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平时有一点忙,就喊忙忙忙,有些许累,就喊累累累,有微苦,就好像苦不堪言,用种种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给自己的不思进取寻找原因;对华老师除了佩服之外,我自愧不及他的万分之一。

  宁静而致远,一点没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往往会在诱惑中迷失自己,多一些宁静,少一些浮躁,寻找那份属于静的丰富,这样,也许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四、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多少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候,希望孩子的回答永远是正确的,生怕孩子的回答有错误。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在华老师的课堂上被诠释的淋漓尽致,而且华老师还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倡“融错教学”。

  华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第一节课都会在黑板上板书:“错得好!”。在书中,华老师告诉我们处理差错的方法:

  1、冷静地分析。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要好好的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把握其错误的性质和原因,对症下药。

  2、恰当地评价。完全的错误是不存在的,只是错误的成分有多少,正确的成分又是多少。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重点应放在分析差错中的正确方面和出现错误的原因,先说明哪些地方时对的,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它往往隐藏着正确的结论,学生差错大多是“差那么一点”、“拐个弯就对了”,就看我们老师是否愿意去开启。

  3、灵活地纠正。一要相信学生有能力纠正自己的“偏差”;二要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三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四要期待学生自己走向成功,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们,以背后的手去帮助他们,以期待的目光去鼓励他们。

  华老师说,教师的智慧就是要善于从学生95%错误的解答中发现那仅有的5%正确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并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以步步推到那95%的错误。

  为什么不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这些精彩的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的教学过程呢?

  其实这关系到执教者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比如“角的度量”中,对量角的本质是什么?老师自己是否清楚?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清晰地认识。由此,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其次是,平时自己是否经常思考?“有没有想,会不会想,有没有坚持去想”华老师的话,精辟、深刻,让人深思。

  五、行动起来

  萤火虫比喻自己床前的台灯:每晚工作到12点,睡下后想到什么马上开灯记下,关灯再睡,再想到什么又开灯记下……床头灯就像萤火虫一闪一闪

  朴实的一段话,却又是很有气魄的一段话,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可是,震撼过后呢?行动在哪里?

  不由想起上次张齐华老师的讲座,有人问他怎么写反思,他说“你反思了吗?如果你已经开始反思了,我想我无须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还没有反思,我拒绝回答你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便是那震撼过后的行动!

数学的读书笔记2

  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不仅仅是数数》这本书中,不仅仅为我们阐述了怎样理解和应用幼儿数学标准,同时为我们供给了很多的具体案例,旨在引导我们如何将数学灵活运用到各区域活动中,让数学更加趣味、生动和生活化,对我们一线的教师,具有十分实用的指导作用。从书中的具体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出,幼儿的数数不仅仅在数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能够渗透到主角扮演区中、餐饮活动中、区域活动中等等,生活中无处没有数学,只要我们用一双明亮、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且,数学的特性也告诉我们,仅有在生活中掌握的数学,才更能够有效运用到生活中,让数学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书中第1章“理解和应用幼儿数学标准”中,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我觉得对我们教师具有十分好的启发作用,现摘录下来与大家一齐共同学习:

  ⒈优秀的幼儿教师都会结合小组幼儿和个别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来设计相应的活动。

  ⒉那些善于反思、知识丰富的教师能把数学标准与丰富的、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幼儿思维的环境有助于他们建构重要的数学概念。

  ⒊我们的人物是理解这些数学标准,以便继续设计出最能够支持幼儿学习的课程活动。

  ⒋教师与幼儿互动时使用的与数学相关的语言与幼儿在校期间数学学习水平的发展高度相关。有些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数学语言运用到每日与幼儿很多的谈话中,无论在游戏时、点心时间、午餐时间、团体讨论时间,还是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

  ⒌教师也能够用引导性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当幼儿遇到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能够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忙幼儿。认真选择的问题能够推动幼儿的思维向前发展。

  ⒍当前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是把数学资料和过程标准以及学习记录整合到课程中。把数学作为幼儿园一项特殊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数学资料的关注,以及用意向性教学策略鼓励幼儿思考和交流。

  ⒎教室中的每个区角都有机会让幼儿经过游戏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

  ⒏教师能够把同一个数学概念纳入不一样的区角,尤其是那些幼儿喜欢的.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在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

  ⒐在幼儿园,设计良好的数学活动的结尾通常是开放的,这样能够满足不一样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⒑根据通用设计的原则,数学要整合到各种活动中。幼儿能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在艺术、音乐、建构和其他游戏活动中交流他们的理解。

  以上观点,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有十分的启发作用,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能够主动尝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加丰富、灵活与有效!

数学的读书笔记3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设立,把“过分关注知识的获娶技能的训练”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知、情、行、意的统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启发、渗透、感染的过程,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将爱心洒满课堂,用教师的真情感染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科学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过程、体验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要关注“学困生”,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其闪光点,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认同,获得进步和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有领导的督促、要有任务的驱动,要实现校内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并注意资源的积累和再利用,促使教师由被 动使用到主动使用,进而成为一种习惯;在课件制作上,教师不能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制作课件上,而是要学会,知道在哪里用,知道到哪里找需要的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要用到教学中,还要用到教师的学习与交流中,用到教研活动中,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教研形式,具有跨时空、多主体、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教师、教研员、专家共同参与,形成了民主、平等、合作的网络教研文化;网络教研把一部分教师从网络游戏与聊天中拉到教学研究的网络学习中,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唤醒了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研究教学的内驱力,使学习与研究成为教师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

  利用论坛、博客以及qq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了“以教育论坛为基本阵地,以qq群为互动交流平台,以广大一线老师为服务对象,以学校教研室及骨干老师为专业支持,以网络备课、专题研讨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研活动模式。以课题研究为牵动,依托教研室、骨干教师,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质量。

数学的读书笔记4

  1、数学教育是中小学的一门基础的学科教育,如同其他的学科一样,其教育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学科的只是掌握,更反映在它有效地促进人的素质的发展,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深刻、最有效的部分之一。

  2、经济发达国家的数学教育改革方向:学校数学的焦点从双重任务---对大多数人教最少的数学,而把高等数学教给少数人-----过渡到单一中心,把数学的最重要的公共核心教给所有的学生。从基于传递权威性的模式过渡到以启发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从强调为后续内容做准备过渡到着重强调学生当前及未来所需要的东西。从原来强调一张纸、一支笔计算到全面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

  3、中小学数学中蕴藏着促进人未来发展的因素,这就是人的数学素质,其核心是人的思维品质。

  4、数学教师教学经历3个层次:展现解法,展现思路,展现思路的寻找过程。

  5、数学教育的意义在于用学科自身的品质陶冶人、启迪人、充实人,促使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6、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使人得到数学方面的修养,更好的理解,领略现代社会的文明;它是一种方法论,使人善于处世和做事,能提高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作效率;它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使人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追求;它是“思维的体操”,使人思维敏锐,表达清楚。

  7、数学的重要特性------抽象性、严密性、系统性。

  8、数学思维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数感、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数学教育是为了扩展人们头脑中的数学空间。

  9、数学相关能力------数学化、公理化、形式化。

  10、努力使外界现象数学化,注意现象的数学方面,到处注意空间和数量关系以及函数依存关系。

  11、数学,培养学习的意志,培养人的概括能力,培养人本质地看问题的意识,培养人的抽象意识,培养人的良好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策略,增强人的反应能力,改善人的思维器官。

  12、数学教育目的:(1)、通过“数学常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组合来培养数学智力;(2)、培养有数学素养的人。“有数学素养”:懂得数学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数学课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3)、通过练习题学习数学技能--------适合于学习事实和技能。通过解决具有某些特点的情况,学习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而这些特点是用来定义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的----适合于学习如何发现和探究的技能,学习数学的再发现和学会如何学习。

  13、数学学习的目的,从掌握“数学事实和技能”转变为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即“数学式地思考”,是数学教育观念的重大更新。

  14、理解数学的四个层面:(1)、形式层面的理解。逻辑思维训练,应当是数学学习中的基本训练。(2)、发现层面的理解;(3)、直观-具体层面的理解;(4)、直觉层面的理解。

  15、一般认为数学是按严密的逻辑构成的科学,即使与逻辑不尽相同,却也大致一样。但是实际上,数学与逻辑没有什么关系。数学当然应该遵循逻辑,但逻辑在数学中的作用就像文法在文学中的作用那样,书写合乎文法的文章与照着文法去写小说完全是两码事;同样,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与堆砌逻辑去构成数学理论是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数学在本质上与逻辑不同。

  16、在数学中绝不要把逻辑的车放到启发式的马前面。

  17、我们只有了解结论是怎样得来的,才能真正弄懂结论。重现或亲历发现过程,是数学家学习、研究数学的高招。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18、数学是抽象的,理解数学的一个层面便是,赋予数学直观和具体的意义。

  19、过份强调数学的形式结构是个错误。

  20、抽象只有在坚实的经验基础上才有意义,此外,引进抽象观念后,应该用具体问题来显示她们的用处。

  21、现代数学好的方向是它强调几个基本的概念,诸如,对称、连续和线性。

  22、几何直观仍然是领悟数学的最有效的渠道。几何直观就是对于抽象的东西,能够在头脑中像画画一样描绘出来并加以思考。

  23、数学教学与人的素质发展相结合,是数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宗旨。

  24、几何图形是一种数学符合,是“直观空间的帮助记忆的符号”,是“图像化的公式”。

  25、数学真正要办的事情是解决具体的问题。理解一个理论的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具体问题,然后研究该理论的一个样本实例,一个能说明一切的典型例子。

  26、针对一个数学理论,举出典型实例、反例、特例(即特殊情形)等,都市具体地理解这种数学理论的方法。

  27、逻辑用于证明,直觉用于发明。

  28、在理解数学的过程中,领悟推理链中所隐含的整体性、次序性、和谐性,达到对推理链的整体把握,乃至能够预见证明,这种领悟叫做直觉。

  29、记忆在数学中是重要的,但不必去记住数学事实。

  30、数学直觉意味着不严格;意味着可见;意味着缺乏证明时的似真性和可信性;意味着不完全;意味着依赖物理模型或某些主要例子;意味着与详细或分析相对立的笼统或综合。

  31、理解重于证明。

  32、数学思维教育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

  33、目前教育的缺陷:有的采取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把学习数学仅仅看成是感知和再认,削弱或取消了它的中心环节---思维。有的吧数学思维活动仅仅看作形式逻辑思维,忽视了从整体看问题的辨证的、发展的思维活动。

  34、如果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思维情境,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35、在明白与不明白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的、灰色的区域。

  36、学生通过思维由不知到知的实际过程比我们设想的要负责得多。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充满运动、变化、相对等辨证性质的。

  37、教师往往希望学生的认识一开始就定格在“正确”“合理”“严密”“简练”的格局上,忽略了他们有一个不知、少知到多知的辨证的心理过程。

  38、数学教育中运用“动”来学习“静”,使静态的定理、公式、法则具有动的生命,能在学生的思维中活跃起来。

  39、数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在产生算术和几何的第一阶段,物体的具体的质被舍掉了;二、在引向算术符号的第二阶段,具体的数与具体的量被舍去了;三、最后向现代数学的第三个阶段进行,不仅仅是对象的性格,而且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也被略去了。

  40、整体性思维,是指注重对对象的整体把握的思维倾向---------几何型思维。

  分列式思维,指注重把问题分解成条列状的一系列子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地加以解决的思维倾向------代数型思维。

  41、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整体性的思维风格,一方面,人们意识不到整体性思维在人的数学思维中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成人往往很难追忆自己当年思维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于是认为儿童学习都是采取分列式思维的,这表现在成人为孩子写的教科书以及练习册,都是采取小步子、一步一步前进的西来思维方式。

  42、在较高层次的形象思维中,我们对形式和逻辑,如用语的准确、符号的采用、推理的根据等等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也可以说,它以“量的模糊”和“推理形式的模糊”去换取“质”的鲜明和生动。

  43、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44、在实际思维中,当抽象思维不能用算法方式继续下去时,就必须借助于形象,找到抽象的方向,发现抽象思维的(解决问题的)新的契机。抽象思维的结果也可以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时便出现了所谓“深入浅出”的表达。深入浅出,是由形象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形象的过程。

  45、为了使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必须注重由求同思维转向求异思维的培养。

  46、我们常常过份强调学生演绎思维,而忽视指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47、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48、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推理,是根据人们的经验、知识、直观与感觉得到一种可能性结论的推理。

  49、实践表明,在大量毕业生中,学科的常识性和工具性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不在于知识无用,而在于缺少引领知识的数学观念。把知识、形式训练和知识的社会意义两者统一起来,这就需要进行数学观念教育。

  50、传统的学科教学由于受考试的影响,一般都逐步地向教学程序的末梢转移。所谓“末梢”,是指以非基本的技巧和技法作为主干的那些题目。因而,它对一个人形成数学观念的作用甚微,对激发人最积极的思维的影响是不大的。

  51、创造性思维一经传授就失去了创造意义。

  52、思维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主要靠传授。越是传授得越一清二楚,学习者越不需要思维。即使传授的东西是范例,也仅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而不一定能使人在新情境下索解。

  53、教师启迪思维的工作面:(1)、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动机,创设成功教育的氛围;(2)、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解决问题的内驱力;(3)、转化新问题。

  54、衡量数学教学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学能否有效地扩大人的现实数学空间。数学空间不仅仅依靠一些即得的知识而构成,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和开放面,以及数学思维过程,获得一种与数学相关的能力,从而使数学空间具有某种开放性,其中包括:数学化-----人们用数学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数学现象,并对现实世界加以整理组织的过程。我们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学习数学化。同样地,我们学习公理的知识,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

  55、“培养数学智力”的提法,指明了数学智力的构成与培养途径是“数学常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组合。

  56、学生在数学教学结束后,他学过的数学知识必定会越来越多地被遗忘。但是,如果教学得法,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达到了应当达到的层面,那么,他就会几乎是地在所学过的全部内容中提炼出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通常也是最简单的极少一部分,永远地记住它们,达到想忘都忘不掉的程度。这极少一部分就是“数学常识“。因此,学生所得数学知识要经历一个”少—多---少“的过程。

  57、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往往不可能使学生达到应当达到的理解层面,因而在所学的数学完成了应试的使命后,学生很快便将他们忘却了。

  58、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而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其中特别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数学观念的教育。数学观念,指的是人们对某一数学对象或数学过程的本原和本体的见解和意识,包括对该数学知识而言,人类为什么想、怎样想和想出了什么这样一些问题。

  59、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指出:“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放能中鹄“。才---智能,学---知识,识---见地、见识。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才智是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见识见地,则对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向、方法、方式作引领。假如没有后者,知识和能力就找不到它的用处。

  60、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教育的主攻方向是: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如何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统一起来。

  61、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把要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就能把学习知识和获得创造能力统一起来。

  62、我们应该有意加强以下几种教育:一、说理意识教育。让学生知道任何规定、公式都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二、刻划客观世界的和谐的意识的教育。三、形式不变原理的教育。

  63、数学教育的失误,常常在于把探究部分轻易地转化为复现部分,使之失去思维教育的意义。

  64、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动机,是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必须自始至终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1、爱好数学,尊重数学的智慧活动过程。数学作为大自然的赋予和人类的的智慧创造,具有双重的没,一方面,大自然、人类社会在运动中,始终保持和呈现一种规律,一种和谐,一种恒古不变的守恒性质;另一方面,人类利用了数学所刻划的规律,创造了美不胜收的物质世界。2、创造成功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获得思维成就带来的欢乐。

  65、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解决问题的内驱力。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应使学生经过努力而能够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深层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在力。

数学的读书笔记5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能体会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怎样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同时我又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又是怎样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怎样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爱数学,我更爱教学生数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总是把数学和枯燥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具有种种美感。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向学生介绍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然后验证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再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的"法宝",随便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个任意数也能迅速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可请同学说出大一点的数考考老师,看是否有效。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争先恐后出题考老师,老师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加于检验,结果准确无误,这时教师再把话锋一转,进入新课,同学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这一"法宝"。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的读书笔记6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我结识了《小学数学教师》,当我看到她时,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秘籍,在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对于数学教学,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一节校级教研课,我从《小学数学教师》“植树问题”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启发,上出了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堂课。虽然不算优秀,可是对我来说提高十分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进度掌控合理,学生比较投入,这都是我以前的课堂中没有做到过的,那一次,我很满足,是《小学数学教师》给了我这种满足感。

  如今,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教师我一向在努力,经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简便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读了《小学数学教师》,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当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一样。我们要做创新型教师,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并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虽教师生活清贫,但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数学的读书笔记7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

  答题:

  解:(20×250-4400)÷(10+20)=600÷120=5(箱)

  答:损坏了5箱。

  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解题思路:

  因第一中队早出发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

  答题:

  解:4×2÷(12-4)=4×2÷8=1(时)

  答: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数学的读书笔记8

  这本书主要讲述16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的成长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各有不一样,有的"系出名门",一毕业就分到省级或市级的实验小学或重点小学,拜特级教师为师,有着很高的起点,经过个人的努力,取得今日的成就;有的从普普通通的小学甚至是偏远的村小,艰难跋涉,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辉煌。可是他们的成长却有许多共同的轨迹与规律。

  首先,他们对教育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立足脚下,不断实践。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仅有七八个教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可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可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我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我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我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近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此刻又调

  到北京当校长。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了他们的读书、学习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徐斌,做一个欢乐的行者;朱育红,"根深"才能"叶茂"……

  其次,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爱生情节。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当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坚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我的事业,我钟爱自我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职责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期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忙,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团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贲友林,《和学生一齐慢慢成长》中写道——和学生一齐成长,这是教师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学生

  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眼中,永远都是学生第一,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不可替代,教师的成长也不应忽视。我们应让数学教师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师与学生牵手互携前行,如萧伯纳所说的:"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华应龙提倡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李烈校长"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出特级教师们对学生真挚的、神圣无暇的爱。

  当然,特级教师的成长还有很多的因素,可是我觉得学习、反思加实践,和以人为本、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因素。我也将向着这几个方向努力,多学习,多实践,让自我尽快成长起来。

数学的读书笔记9

  暑假读了黄先明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首先,他告诉我们高中数学学习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与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

  其次,他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进行了比较。

  1、知识差异。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与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2、学习方法的差异。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

  最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与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

  总结起来,高中数学学习就是要: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数学的读书笔记10

  上个周末,我阅读了《我就是数学》。一开始我被这霸气的书名震撼了,一种好奇心油然而生。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于是我迫不及待看完了这本书。结果我再次被震撼了,也被这样一个爱数学、爱教育的人吸引了。感觉到华老师已经全身心都投在了数学上,投在了教育上。华老师真的就是为数学而生。他真的就是数学。

  通读完了这本书后感觉好像得到了很多经验,感觉自己面对可爱的顽皮的小学生定能应付自如了。可是当我走进课堂面对五《1》和五《2》班学生的那种渴望与好奇的眼睛时。心里真的有懂了,华老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精彩,很多都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课前慎思不应只是去背诵你要怎样去说,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只有联系学生,联系生活才能把每一节课准备好。

  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中的求索,就是一件小事,他也能从中受益。我认为华老师的这一举动,即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即显示了一种精神,也显示了教师的一种气势。所以我要学习这种无声的教育,为自己修炼一堂人生之课。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生给学生知识,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如何做人。

  在教学中,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尤其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毕竟他们只是孩子。从华老师那里学到了课堂上的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我要学习华老师那种教师的智慧就是要善于从学生95%错误的解答中发现那5%的正确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并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推到那95%的错误。

  最让我值得学习的就是华老师的`课后反思,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都让他思考良久。课后他都会回想每一个教学环节,总结好的地方与不当之处,尤其是反思后的再实践,他认为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当我读到这里时,甚感惭愧。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在这方面相差太远。如今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我要重新定位,我相信自己,构筑理想课堂的愿望将不再遥远。

  读完全书,我被华老师对教育的深深热爱所感动,被他灵活的智慧,渊博的学识所叹服,被他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尊重所敬佩。他已经把自己看作了数学的代言人,教学的生命体。所以才会有‘我就是数学的宣言吧!

  最后,我要引用华老师的话激励自己:‘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完善,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数学的读书笔记11

  读完这本书,我对估算教学的价值有了深度的认识。

  估算,作为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确实有它的价值。以前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没有意义,有时让学生随便说一说,没有方法和技巧的点拨。有时还干脆不估,直接用笔算,让估算失去了价值。

  李玲老师在“数与代数”的名师视点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认识并搞好估算教学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教师要把握好《课标》对估算的要求。《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估算,并对估算作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等。第二学段要“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估算,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应该尽量结合具体情境或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因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估算教学时,要尽量避免为训练估算而出的单纯估算题目。尽量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和开放性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估算题目,赋予估算以实际价值。例如,小明要拿100元钱为妈妈买生日礼物,一盒化妆品69元,一个发夹33元。他能同时买上这两件礼物吗?一般情况,学生会把69元看作70元,把33元看作30元。70元+30元=100元这样估出来的结果应该是“能买上这两件礼物”,事实上买这两件礼物需要102元,这就告诉学生有的问题需要往大里估,有的问题需要往小里估,具体问题应灵活处理。这样的题目,其间既有估算的训练,同时更有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3、估算教学,应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在估算教学时,应注意“放手”之后及时地“收”。“收”学生的新方法,“收”学生的新思路,“收”学生的新技巧。然后引导他们展开评价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掌握更多的估算方法和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估算教学的目的,才能带给学生“估算”之外的更多“收获”。

  我要感谢《走进名师课堂》,它指导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数学教学水平。

数学的读书笔记12

  数学启蒙看似挺简单,数几个数加加减减而已,不管是数数还是几何还是时间金钱等概念,都是最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可那是因为我们大人具有了抽象思维能力,觉得懂起来理所应当。如果娃长到一定年龄(6岁左右)也会有抽象思维能力可能确实有的概念不用教。但3-6岁启蒙和6岁才开始懂,是不一样的。说句令人焦虑的话,3-6岁启蒙就是在其原有预装系统上多预装了许多程序,到了一定的时候,会自动深度学习,开发出更多能力。而没有加装系统的,可能到了高年级,就丧失了扩展能力,也就是没有拥有数学脑,误认为自己天生不擅长数学了(并不是否认天赋,是强调适宜开发能得到更加优化的结果)。而英语启蒙,并不需要这样的焦虑,即使早期没有启蒙,顶多就是长大了再学,学好并不难,只看是否用合适的方法去刻意练习了,原则上讲,没有有意愿却学不会英语的'人。但数学却有,这跟早期启蒙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这就是为什么数学启蒙其实挺难。我们不知道哪一刻该启动哪个升级按键帮助娃进阶,拔苗助长基本功不扎实、不教对于求知若渴的她又过意不去。搞明白他们怎么学,家长怎么教,真的比英语启蒙更加需要技术。

  以下就是我综合了《孩子天生会数学》、《幼儿数学新论》、《幼儿数学核心概念 教什么? 怎么教?》、《妈妈教的数学》、以及著名的数理启蒙网站IXL.com的各种知识点得来的FAQ。

  可能文章会枯燥,但真心有用。没办法一帖终结,我自己也是边学边卖。

数学的读书笔记13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㈠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让学生选择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中有的说六支铅笔长,有的说五把尺长,有的说有八支钢笔长,也有的说七个信封长……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须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㈡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㈢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后,便可让学生围绕“在唱歌等评比活动中,各个评委给同一参赛者打的分不一样,怎样确定其最后得分?”等实际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使学生通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味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数学的读书笔记14

  最近看了这本《数学之美》,不得不感叹一句,可惜早已身不在起点。

  我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直都很好,虽然离开学校已经10多年,自觉当初的知识还是记得很多,6~7年前再考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还是得到了很高的分数。不过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数学没有太多用处,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里面学的,那些三角函数,向量,大数定律,解析几何,除了在考试的题目里面用一下,平时又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呢?

  看了《数学之美》,惊叹于数学的浩瀚和简单,说它浩瀚,是因为它的分支涵盖了科学的方方面面,是所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说它简单,无论多复杂的问题,最后总结的数学公式都简单到只有区区几个符号和字母。

  这本书介绍数学理论在互联网上的运用,平时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搜索或者翻译功能的时候,时常会感叹电脑对自己的了解和它的聪明,其实背后的原理就是一个个精美的算法和大量数据的训练。那些或者熟悉或者陌生的数学知识(联合概率分布,维特比算法,期望最大化,贝叶斯网络,隐形马尔可夫链,余弦定律,etc),一步步构建了我们现在所赖以生存的网上世界。

  之所以觉得自己早已身不在起点,是因为上面这些数学知识,早已经不在我的知识框架之内,就算曾经学过,也不过是囫囵吞枣一样的强记硬背,没有领会过其中的真正意义。而今天想重头在来学一次,其实已经不可能了。且不说要花费多少的精力和时间,还需要的是领悟力。而这一些,已经不是我可以简单付出的。

  不像物理、化学需要复杂的实验来验证,很多数学的证明,几乎只要有一颗聪明的头脑和无数的草稿纸,可是光是这颗聪明的头脑,就可以阻拦掉很多人。有人说多读书就会聪明,我不否认,书本的确会提供很多知识,可是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收货,这就限制于每个人的知识框架和认知水平。就如一个数学功底好过我的'人,看这本书,就会更容易理解里面的公式和推导出这些公式的其他运用点,而我,只能站在数学的门口,感叹一句,它真的好美吧。

  当然,我暂时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数学公式,可是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论,还是很有帮助的

  1)一个产业的颠覆或者创新,大部分来自于外部的力量,比如用统计学原理做自然语言处理。

  2)基础知识和基础数据是很重要性,只有足够多和足够广的数据,才可以提供有效的分析,和验证分析方法的好坏。

  3)先帮用户解决80%的问题,在慢慢解决剩下的20%的问题;

  4)不要等一个东西完美了,才发布;

  5)简单是美,坚持选择简单的做法,这样会容易解释每一个步骤和方法背后的道理,也便于查错。

  6)正确的模型也可能受噪音干扰,而显得不准确;这时不应该用一种凑合的修正方法加以弥补,而是要找到噪音的根源,从根本上修正它。

  7)一个人想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世界一流,他的周围必须有非常多的一流人物。

数学的读书笔记15

  最近,我读了一些课外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小跳玩数学》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马小跳。里面有每一道道的数学题。

  其中让我最深刻的.一道题是:6千克水。用一个大水桶和一个小水桶怎样才能称出6千克的水。给的条件是小水桶能盛水5千克,大水桶能盛水14千克。这个问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答案。所以,我看看了答案。答案上说:1。先将小水桶里盛满水倒入大水桶,连续到三次后,小水桶里还剩下1千克水。2。再将大水桶里的全部水倒出,将小水桶里的1千克水倒入大水桶里。3。最后将小水桶盛满水,然后将里面的5千克水全部倒入大水桶里,这时大水桶里有6千克水了。后来我又仔细的算了一遍,看来答案上说的还真对呀!里面还有许多许多的有趣的数学题,我要一题一题的去算,一题一题的去解答。

  我喜欢读《马小跳玩数学》这本课外书。

【数学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数学史读书笔记01-12

经典读书笔记12-09

青鸟读书笔记01-24

《边城》读书笔记01-23

《皮囊》读书笔记01-23

孔乙己读书笔记01-22

边城读书笔记01-22

茶馆读书笔记01-21

《童年》读书笔记01-19

《情书》读书笔记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