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3-07-24 12:35:11
红楼梦读书笔记(优秀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像,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像;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像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书笔记2

  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面对这连续了整整一个月的阅读实践,我已经想将自己安在那一个个故事中了,再也不想出来了!一本本书,一个个人物。倔强不懂爱的赵子牛;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活泼机智的贾宝玉;不懂得那份不同爱的“我”;梦境中的爱丽丝,当然还用那个不同于别人的歉意身在天堂的哈利。

  众多的书,我个人最在意的是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在你心中读到这本书,你肯定想到的是那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或是那个夺取别人的爱的薛宝钗,更是那傻傻不懂人事情怀的贾宝玉。贾家是个庞大,香火不息的一个家族,他们京城外有黛玉的.父亲,而后宫中有受当今圣上宠爱的贾王妃,然而,这样拥有左膀右臂的贾家,有是为了什么而消失呢?当然,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是红楼梦里的关键,她,便是——凤姐。然而贾家的灭绝,却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包庇:替净虚师太包揽诉讼,收了其三千两银子;应叫长安太守退了张财主的女儿的婚事,使得后者改聘给李衙内。

  反而不让人圆满的是我们黛玉和宝玉的婚姻。

  他们两个的婚事如果成了,都成了世代传送的绝世婚姻!可是,面对,现在的作者,还是以前的作家,给过一个临读者们满意过的结局吗?这对金童玉女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反而隔离在人间与阴间了。当年,因为黛玉得知宝玉要娶正室了,而且是自己的好姐妹——薛宝钗。(其实也说不上好,要不然,为什么要两女争一夫呢?不对!古代本来就是一夫多妻制哦!不过正室好像更被尊重诶!)而旧病因心头的事而复发,因病而死。而傻傻的宝玉,却将宝钗当成黛玉,而娶进门。

  当然,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的心理是咋想的。宝玉其实也是十分不满意这段婚姻的。他和宝钗妹妹其实是没有任何瓜葛,只是喜欢一起玩,一起做做诗而已。然而他看见黛玉那可是一见钟情,你又可以那他怎样?而宝玉曾在梦中喊过:“什么金玉婚姻,我偏说是木石婚姻!”这话说出,可伤坏了宝钗的心,毕竟,宝钗也是真心待我们的宝玉,可宝玉却从来也没有在意过宝钗呀!到了最后,宝玉做了和尚,也只是为了圆他和黛玉的约定。当宝玉再次走进潇湘馆时,留给他的,却不在是那白色的身影,和常年弥漫中药味儿的屋子了,只是那片潇湘竹,那片湘竹在风中诉讼着,这段绝世佳话。

  (此时另加的,是红楼梦的感)

  红楼之梦

  湘妃泪迹潇湘竹,黛玉泪浸宝玉心。

  红楼之梦谁深知?

  无边潇湘无诉笛。

红楼梦读书笔记3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对此我也不必用太多的语言来修饰。去年暑假,在好友婷的引导下,我得到了《红楼梦》带给我的精神上的洗礼。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三次读《红楼梦》,此次我悟到了更多……

  小说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为背景,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明显,广泛的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小说刻画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书中的每个人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像。

  林黛玉,她给我最深的印像便是她的才华。她如那一池带着灵动而流过沁芳闸的活水,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正是因为你又如水的娇弱,最终还是在真爱与他人的良辰之时泪尽而逝。“木石前盟”伴着如雨般的泪水,化为永久的遗憾。

  薛宝钗,这个二百年来饱受读者指责厌恶的任务,她又何尝从这段感情纠葛和婚姻中获得过快乐。宝钗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可怜的她要为自己考虑更需要为整个家族着想。宝钗聪明睿智,大方得体,但她却悲剧性的始终没有明白一场毫无爱情的婚姻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说如一只哀婉凄伤的交响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剧构成一个个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贯穿了人生的各个层面,从主子到奴仆,从宫廷到民间,从成人到少年,无不具有着一段哀伤的爱情。

  或许正如小说第一回的绝句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读书笔记4

  我是觉得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喜欢,他对林薛两人的塑造都花了大力气,我也是两个都喜欢。玫瑰和莲花只要看,不需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极其不一样的性格。他们的性格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却很真实,是立体的人物。

  象有人说,林妹妹只会伤春悲秋不食人间烟火,可是我记得当初黛玉一个人进贾府的时候,细心谨慎生怕行差踏错一分,还有仔细观察众人行为调整自我习惯来融入贾府。之后,她一个无父无母的女性,在贾府这种深宅大院生活(周围都是些捧高踩低势利嘴碎的人),除了贾母能偶尔照顾到她,没有人做她的依靠。身为一个女子,寄人篱下,没有任何经济基础,除了有尖刻的保护色,我想不到她还能做什么。

  薛宝钗,父亲早早就死了,哥哥是个不中用的,母亲耳根子又软,她又怎能不小小年纪就有城府。可是我记得,她细心帮史湘云张罗诗会;她以自身事例耐心劝导黛玉不要看那些杂书;宝玉为黛玉起的字‘颦颦’唯有她叫过;黛玉的病需要燕窝(还是人参?),她得知后就从家里带去给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以往),还有一次冒雨送过去。她的城府能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合格的媳妇人选,能让她进后宫。她这样才能在那个时代站住脚,还提携家里。她是商人之女,务实才最重要,不是吗?

  宝钗需要一个知冷热的人,我觉得很对。在原著中,宝玉不正是一个知冷热的人吗,所以宝钗喜欢他是很自然的事。

红楼梦读书笔记5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是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显示出高度成熟的艺术水准。全书共刻画了四百多号人物,不同的身世命运,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人与事的来龙去脉,一概井然有序,从容自然。上至皇庭贵妇,下至走卒车夫,其神色、语言及个性,都纤毫毕现。

  贾宝玉,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衔玉而生。前世为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从小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贾宝玉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聪慧异常,出类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宠儿,但命运却不由得自己做主,与林妹妹相契相知,抒发真性情真心意,却被逼着娶了宝钗,终离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著作!

红楼梦读书笔记6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感情杯具。

  作者曹雪芹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所以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7

  我曾经十分不喜欢宝玉,因为我认为他太过风流倜傥,到处沾花惹草,却又不负责任。他曾与袭人鸳鸯麝月之流顾盼生情,心中却又怀揣着林妹妹。

  处处留情,缱绻风流。直到看到“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至池边,抖在池内”,宝玉担心脚步践踏花瓣,便用衣服兜住花瓣。他对于自然界的美,亦珍视,亦追求。他爱的,原是这世间万物的美。

  爱有情者,亦爱无情者。他曾向鸳鸯讨吃胭脂,又在雨中提醒龄官,他曾在水仙庵哀悼金钏,又为晴雯杜撰芙蓉诔。他爱惜着绿蕊新发,初春乍到,窈窕少女的生机勃勃,却拒绝着枯草衰颓,深秋萧瑟,老妪孑然的残败迟暮。

  他只爱生命伊始不受污浊的澄净的.美。就像对莺燕的低喃,对荷波的惊艳,对女儿们的多情痴狂。

  因此他“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因此他“拿了篦子替他篦。”因此他“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

  因此他“想起上次袭人喜吃此物,便命留与袭人了。”

  因此他“偏寻根究底,只因村姥姥信口开河。”

  因此他“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本是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却钟于琼闺秀阁,日月清华。

红楼梦读书笔记8

  四大名著我们都阅读过,但是你的感受是不是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呢?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情感。但是对于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来说,我想我们赋予的情感一定是有着非常大的反差的。就好像红楼梦那样,阅读了很多…

  四大名著我们都阅读过,但是你的感受是不是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呢?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情感。但是对于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来说,我想我们赋予的情感一定是有着非常大的反差的。就好像红楼梦那样,阅读了很多这些方面的书籍很多时候都是有不一样的感受,除了一个人阅读的心境会比较宁静,如果是几个人一起讨论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红楼这部小说不知道曹雪芹书写的时候是怎样的情绪,但是我想在小说中的林黛玉是我无法理解的一种人物设定,不管是从性格上还是人物特点上来我都是不能按照曹雪芹给她定义的一种思想风格来理解。每日独倚窗台边,绢香珠儿落这是怎样的情思,在风和日丽之时依然会有如此悲伤的情愫,换做现在的任何和一个人都没有这样的情绪设定。

  不知道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可曾被自己笔下的那些故事那些悲欢离愁感动到,但是这始终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小说。还记的在还珠格格中有那么一句台词么,是夏雨死前留下的: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仍然感激上苍。我想她所感激的`和小说中的黛玉一样。

  人生中最没有办法控制的就是我们的情感,在小说的结局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圆满,甚至会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愫,但是我们依然留恋。留恋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情感,让我们有所盼,有所愿,有所留。在这部被封建色彩笼罩的小说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这就是这部小说的目的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9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共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黛玉的疑问,侧面描写出了王熙凤在家中地位非同一般。

  头上戴着束发嵌玉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大串的外貌描写,对于主角描写极为详细,详略分明。

  第三章写了贾雨村官复原职,林黛玉初进大观园。

  通过一连串的语言,动作,刻画了王熙凤虚伪,玲珑见风使舵的形象。

  林黛玉谢绝邢夫人的挽留,不仅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感激,表明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处事处处留心,言行小心谨慎。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我很喜欢研究林黛玉这个人物。多愁善感使得她极具才华,放在现代,她将是卓越的文艺工作者。但仔细品品她的言行,她有很多思维的认知错误,使得她产生了错误想法,陷入在受害者心态中不能自拔,委屈、小心眼、闷闷不乐、忧郁,生活怎么能快乐呢?

  我以下面“送宫花”事件为案例分析林黛玉的几种典型认知错误。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薛姨妈有12支宫花,好心好意送给几位姑娘。王夫人劝她都留给她女儿宝钗,薛姨妈自知宝钗不喜爱花儿粉儿,请周瑞家的送给其他姑娘,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各两支,凤姐四支。周瑞家的因为顺路,先送给了迎春探春,收到后两人停止了下棋,表示感谢;惜春和尼姑在玩,开了玩笑也请丫鬟收下宫花。之后给了平儿四支转交凤姐,最后去给黛玉送了宫花。黛玉有那么多选择,“谢谢薛姨妈惦记”“谢谢您送花过来”……黛玉偏偏说了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其一,黛玉在并不知道事实的情况下添加了自己的故事:别人把不要的东西给自己。这犯了典型的“读心术(Mind-reading)”错误。她忿忿不平,却没有和周瑞的家确认下事实,“是因为别人挑剩下的花才给我吗?”而周瑞家的也许会说,“这些花都是相似的,没分别,先送给了顺路的人。如果你这么介意,以后就第一个送给你。”从而转变林黛玉看问题的视角。但林黛玉偏偏自己认定了一个自己版本的事实,不沟通,生闷气,她能开心吗?

  其二,黛玉认为有了好东西,她就应该首先得到它,这犯了“应该”句式(Shouldy)的错误。为什么林黛玉就一定要第一个得到花儿呢?为什么不是宝钗,三春姑娘?只要别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做事情,她就先生气。可是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志,别人为什么要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呢?林黛玉怀有一种对于“公平”的执着,只要认为是不公平就生气。如果怀着同样的心态,惜春、平儿也要嚷嚷,“为什么这花不先给我?”。宝钗也可以嚷嚷,“为什么没有问我,就不给我留花?”。薛姨妈也可以很委屈,她的一片心意被黛玉误解,她还有理由生气呢,以后有花还会送给黛玉吗?

  其三,林黛玉过度关注了消极信息,犯了“心里过滤(Filtering)”的错误。在一件事情中她只挑负面的细节,却忽视了积极的一面。一共12支花,分给了5个人,那么很多姑娘都没有得到花,她是那个得到的人,却在挑剔,她是最后一个得到的。换一种心态,她可以想,“薛姨妈没有把花儿留给自家女儿和其他姑娘,却留给了我,我真是得感谢她。”如果是个盲目乐观的人,“我一定是最幸运的人,最好的花儿才会被保留到最后给我。”有时候,何妨一点儿盲目的积极呢?

  其四,书中未明确提及,但林黛玉也很有可能犯的错误,是“贴标签(Labeling)”。她可能会认为薛姨妈或者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碟”,产生怨言,却忘记了她们大部分时候都很友好。在生活中,“窝囊废”“蠢货”等等对人贴标签的做法只能推远人和人的距离,引发人和人之间的恶战。如果林黛玉能够分清楚“人的行为”和“人的'本质”,她也可以想,“这次的花即使最后给了我,就算这是我生气的行为,但也只是这一次,完全不妨碍她们平素对我不错的。”这几种认知错误是导致人生气、忿恨、抱怨的几种典型想法。大家会笑黛玉刻薄,却不一定意识到这些认知错误和自身的关系。其实只要留心,这些认知错误在生活中,电视剧剧情中随处可见。

  在日常生活中,与爱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等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有给任何人“贴标签”,只因为偶发的行为,就将对对方的判断提升至人格层面?

  是否只关注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常常念叨,却忽视了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还不错?

  是否认为他们应该像自己所设定的规则一样行事,如果他们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生气愤怒?

  是否没有搞清楚事实,不了解真相也不沟通就对他人下判断?

  ……

  如果你曾经做过上述的行为,就无需笑话黛玉,在某种程度上,你也犯了林黛玉的认知错误。

  如果黛玉能够辨析出自己想法中的认知错误,她应该会成为另外一个人。而如果能够识别我们想法中这些不符合现实的部分,扭转认知错误,我们也会减少情绪波动,更少生气,生活更加愉悦。

  为什么林妹妹有这些认知错误呢?可能因为自身患病,疾病本身的疼痛令她不能愉快。而由于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人的想法,故而产生出种种错误的念想;或者由于基因的缘故,她本身比其他人更容易不开心;又或者她自幼丧母,父亲大概忙于公务,疏忽了对她情绪上的照顾,而她的老师也没有关照到她的情绪问题……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林妹妹似的行为或话语,我们首先可能会本能不愉快,但接下来应当认识到,这都是认知错误在作怪,林妹妹需要的是一次思维范式转变。无论为什么产生了认知错误,我们都需要看到,我们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去转变自己的思维范式,改变认知错误,或者帮助我们最珍视的那些人看到他们的思维错误,愉快生活。

  当然了,也许有些人就是得保留着这些扭曲和极端才能够创造美,为全人类做贡献,那就任由他去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我怀着辛酸泪把《红楼梦》读完,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为贾宝玉的命运而诉苦;为林黛玉的短命而叹惋。这本千古绝唱的《红楼梦》却从一块灵石而引发出来的。

  灵石为了让自己成为奇物,被仙道刻上了一些字,并带到了荣国府贾宝玉的身上。这块石头经历了风风雨雨,从荣国府的繁荣昌盛到后来的败落;从贾宝玉每天无所事事到剃发还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我赞叹不已,并为荣国府的悲剧而感到叹惋。

  我特别喜欢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曹雪芹把人物的动态、语言、神情及场面描写都描写得面面俱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向着贾宝玉,看他每日无所事事的样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务正业,命运注定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那些整天吃喝玩乐的大小姐,每天都要作诗、饮酒。在一起玩乐,到头来死的死;卖的卖;亡的.亡,不经鼻子一酸,替他们感到可惜,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的不公平。

  我要学习曹雪芹能把红楼梦写的这么好,许多地方都能用上诗、词和歌曲串联在一起,配合得十分恰当,让《红楼梦》锦上添花,更加完美了。其中我最喜欢“护管符”上赞美金陵四个大家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景象,形象生动,总会让人历历在目:贾不假,白玉当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容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但想到贾家、史家、王家薛家都落到穷苦之地,都免不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从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样子,到关在监狱里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真是一落千丈。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还要学习曹雪芹一波三折的写法,能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好像我已经置身于荣国府中,体会荣国府的兴亡与衰落。

  合上书,我看完了《红楼梦》便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红楼梦》用它的悲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赚了读者太多的眼泪。

  林黛玉是一位善良、智慧、勇敢、纯洁的女子,她在末世仍然坚强不屈,写出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盘“”质本洁来还洁洁,强于污淖陷渠沟“等矢志不渝的佳句。林黛玉风流袅娜,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难怪王熙凤也感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儿!“

  林黛玉博学多才,她的'两首《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都是几百年来传颂的名诗。林黛玉有着孤傲守洁的品格,一句”片言谁解素秋心“抒发了她不被理解在、不被世俗所容的孤独、寂寞和愤懑。正因为这种寄人篱下的处境,最后,这根来到凡间报恩的绛珠仙草泪尽黄泉。我很佩服林黛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她的才华,我决定勤奋学习,像她一样满腹经纶。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英莲,这位人物的一生可真是像她的名字一样“应怜”。

  “菱花空对雪澌澌”“便是烟消火灭时”“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这是她还是孩童时命运对她的不公,而后,她便遭拐,与双亲分离,再无法团圆。

  被拐后自然是要被卖了,可喜的是,她遇上了一位专一、痴情的买主冯公子,但命运又再一次将英莲打入深渊,在即将过门时,拐子又偷偷将她卖与了薛家,一个薄情、放荡不羁的富家公子薛蟠。最终,冯公子被打死,英莲被抢到薛家,进了这泥潭般的深渊,并被改名为“香菱”。

  在薛家,香菱成为薛蟠的小妾,跟随薛家人来到贾府大观园,与宝黛一行人一起学诗玩乐,香菱虚心请教,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地作诗,终于写出“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这样令众人赞叹不已的诗词,这诗句也正透露着香菱对模糊的亲人的思念。命运好似有了转机,这香菱却遭了正室夏金桂的'妒忌。

  自进了薛府,夏金桂就时常刁难香菱,甚至将她的名字改作“秋菱”,可见香菱在薛府的地位是多么地下,连名字都不能自己做主,实在可怜又可悲!

  英莲——香菱——秋菱,她的人生一点一点走向低谷,走向深渊,走向毁灭!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他是她一场好梦,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题记

  提到《红楼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亦或是为林妹妹的香消玉殒而扼腕叹息。而对于薛宝钗,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都是虚伪、善于逢迎,认为她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内心却很势利,甚至连对宝玉的感情也带着利益的成分。其实我认为未必就真是这样的。首先,宝钗接受过良好的封建正统教育,宽容大度,温婉娴静,是个典型的名门淑女,其次,她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这从她所作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而说她虚伪、善于逢迎,可就真是有点冤枉他了。宝钗早年丧父,只有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和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家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她的操持,她从小就要周旋于各色人物中间,所以养成了“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性格”,后来,宝钗因为种种原因而进了贾府,在贾府里,宝钗因为自身温和宽容、平易近人的个性而“大得下人之心”,又因为贤惠能干而为贾母所称道:“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评价可真是极高的。宝钗有了好东西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且从不厚此薄彼。第六十回中,薛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回来送自己的东西,在分送众姐妹时,也送了一些给贾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非常感激:“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平常看起来果真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几东西来,他挨门送到,也不显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尖酸刻薄,对人总是有三分防范心理,宝钗能够得到她的赞扬,更是说明了宝钗是极为为人处世的,这也是天性敏感孤傲的林妹妹所比不上的。

  贾府里几乎人人都对宝钗佩服不已,连丫头下人们也喜欢和她说话,可就是这样好人缘的宝钗,却偏偏对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静若秋波”的风流佳公子暗生了情愫。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之女,他对贾宝玉的感情也和贾府中的其他女子是不一样的。他深爱着贾宝玉,却不似袭人那般对宝玉百依百顺,也不似黛玉那般对宝玉使小性子,更不似晴雯那般处处与宝玉针锋相对。从始至终,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宝玉。她劝宝玉打马进京,求取功名,丝毫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仅仅是希望自己深爱的男子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之人,而不是整天流连于脂粉丛中,虚耗大好时光。可是宝玉却对她的善意不予理睬,认为她势力世俗,反而变得和她有点疏远了。

  连后世之人也认为宝钗劝宝玉做官是为了自己日后当宝夫人而做准备,而林黛玉才是真正和宝玉性情相投之人,他们可以在月下共读西厢,可以在花间吟诗作乐,不理会世俗的牵绊,伦理的束缚,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可如果事情真照这样发展,如果薛宝钗不在宝黛之间横插一脚,结局就真是皆大欢喜吗?我看未必。贾宝玉若是不考取功名,吃穿用度倒是不用愁,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败家子而已。而林黛玉任性敏感的性子,也是极不适合做贾府未来当家主母的。更何况贾宝玉天性“博爱”,四处留情,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以恋人的关系短期相处的话,还可以比较和谐,但如果是要以夫妻的身份长期和平相处,这是断断不可能的。而只有宝钗大度宽容的性格,才可以包容宝玉的风流和孩童习性。

  或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她会遇到那个清冷得不似人间女子的林姑娘,宝玉对林妹妹几乎是一见钟情,而后来宝钗进了贾府之后,宝玉有一段时间和宝钗走得极近,好似有些冷落了林妹妹,其实不然,宝玉虽然和宝钗走得近,但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林妹妹,而非宝姐姐。纵然后来林妹妹一缕香魂终归离恨天,她和宝玉也结成了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缘,可她却终究没能与宝玉举案齐眉。只能在宝玉出家后发出“到底是意难平”的感慨。一座红楼困住了那么多人,而宝钗是其中陷得最深的那一个,在宝玉与青灯古佛常伴之时,她仍是小心的掩了自己的情绪,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贾府的老老少少。宝玉就像是她的一场梦,纵然并不美好,纵然会使她眉头深锁,她却仍不愿醒来……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主要故事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识,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但最后宝玉却终究在半清醒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林黛玉终只有落得焚稿断痴魂归离恨天,故事是以宝玉清醒后终还是以出家来断尘缘酬知己而薛宝钗怀孕守空房为结局的。

  《红楼梦》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出发,以贾史王薛四家为背景,反映盛极而衰的规律,又以甄士隐刘姥姥等底层人物体现了社会不平等。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06

《红楼梦》读书笔记01-08

《红楼梦》读书笔记01-07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2-04

红楼梦读书笔记12-23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2-22

红楼梦读书笔记12-23

(荐)红楼梦读书笔记07-08

【热门】《红楼梦》读书笔记01-09

《红楼梦》读书笔记【荐】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