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观后感

时间:2023-11-08 07:19:32
  • 相关推荐
《天龙八部》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龙八部》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龙八部》观后感1

  高中那一会,已经读了一遍原著《天龙八部》,而且是20xx年以前的未修订版,现在又重新看了一遍1997年的电视剧,发现原来金庸老先生在写这部武侠小说的时候,花了不少功夫在弘扬佛法,也使得我对佛教有所了解,聊以慰藉我目前对佛教这样的宗教形式的浓厚兴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的佛教理念在这部小说里好多地方都能体现到。也是我这次再看《天龙八部》感悟最深的一点。人性本善,这个观念是佛教的一个理念。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人在世间作恶?佛教基本教义提出过世间万物皆受“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恚、爱别离、求不得,在“六道”中轮回,六道分别是: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在于因无明而于六根触受起爱执,而导致后有生死的纯大苦聚集。所以,作恶之人,是因为他们的六根不清,被贪、嗔、痴三毒所害。一旦他们能觉悟,结合自身修行,就可以脱离轮回成佛。

  以今天科学的观点看,虽然佛教教义有些不符合唯物论的观点,但佛教提倡的个人修养以达到人格完美,也未尝不可拿出来作为话题闲聊。

  《天龙八部》人物众多,但从作者的笔下看来,没有一个是本性恶的,无论是武林正派人物乔峰等人,还是以作恶多端出场的四大恶人段延庆等人。众多人物中,有不少是在小说不同的地方反映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观念,并被作者歌颂的。例如萧远山和慕容博、吐蕃国师鸠摩智、恶贯满盈段延庆等。

  萧远山为乔峰(萧峰)之父,在雁门关,他一家被中原武林高手截杀,妻子被杀,伤心欲绝之时跳崖自尽,幸免于难。于是开始潜伏少林寺30年练功并逐一寻找当年截杀他一家的武林人士并将其杀死,但带头大哥却迟迟找寻不出是谁。而带头大哥玄慈方丈30年前因为误信慕容博的假消息做下了错事,内心愧疚,遂与他人一起将萧峰抚养长大,并传授文学武功。慕容博为大燕之后,一直想复国,假传消息目的是想挑起大宋和辽国的纷争,发现做了错事败露后,假装暴病身亡以躲避追杀。直到在少林寺的武林大会上,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一对冤家才完全出现。萧远山和慕容博本可以在少林寺里通过武力解决问题,但是金庸先生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扫地僧人点化他们,使得两家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从此化解冤仇,并使得慕容博明白“霸主大业,如烟如雾”,萧远山明白“血海深仇,都归尘土”,最终他们两人化解冤仇,大彻大悟,拜僧人为师,出家潜心修行。曾经的势不两立的冤家,30多年的纠纷冤仇,终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吐蕃国师鸠摩智则为另外一个很是深刻的例子。鸠摩智早年争强好胜,自诩博学天下武学绝技,到大理天龙寺俘获大理世子段誉,并强迫段誉教他六脉神剑并学会其中一剑少泽剑,也到少林寺偷学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终于走火入魔,在西夏招驸马的路上,因在午夜发作,连同段誉、王语嫣一起先后被慕容复打落到驿馆的一口枯井里。因在枯井里发作,遂被段誉吸去武功,救了他一命,从此般若两人,大彻大悟,从枯井里被救出后,就立志弘扬佛法,据原著,他最后成为吐蕃一名得道高僧。

  段延庆,原为大理太子,因宫廷政变,流落街头成为废人。因“观音菩萨”刀白凤的出现,使得他鼓起勇气再次生活,并练就了段氏的一阳指和段家剑。因内心的怨恨,从此无恶不作,成为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但在曼陀山庄知道段誉为其儿子,且段誉不肯杀他并承认他是父亲,在这大喜大悲之时,多年来的苦楚化为乌有,让他看透了世上的种种名利争端,在段誉为他解读后,放下了所有的包袱,真正出家隐遁山林。

  当然,这部小说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除此之外,佛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依因缘而存在。世上没有不依靠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影响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后果。这就是佛教的因缘论。也为本次观看《天龙八部》的又一感受。这些佛教理念,与辩证法中某些观点很是相同或相似,可见,佛教不完全是宗教层面的东西。

  且不说上面列举的几个人物的经历能例证,我们再来看看金庸还通过哪些人体现这些思想。虚竹的父亲玄慈方丈的死和叶二娘的殉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武林大会上,当叶二娘认出虚竹为其儿子,被萧远山步步紧逼逼出虚竹的父亲为少林寺方丈玄慈方丈时,玄慈方丈说了一句话:“阿弥陀佛,种孽因,必有孽果。……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并自愿接受惩罚。最终因为年迈而被打死。叶二娘面对此情此景,也自杀殉情。

  而在该书的前半部,乔峰为查明身世上少林寺时,他的师父玄苦已被萧远山打成重伤。方丈等人为其诵经后,说了这么句话:“宿因所种,该当有此孽报的。”宿因,就是指30年前,玄苦等人在雁门关误杀萧远山一家的错事。当方丈问谁杀死玄悲时,他又说:“方丈师兄,小弟不愿让师兄和众位师兄弟为我操心,以致更增我的孽报。”在这里,金庸先生再次展现佛教缘起缘落的理论思想。

  当然书中和剧中都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佛教思想。这里就不再详细列举了。

  作品是现实的反映。我在学校听到过这样的故事:

  前些年,金庸先生曾经来到吉林大学做交流。曾经有人问起他的人生中哪一件事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回答,他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失恋而跳楼自杀,深深地打击了他,从此他潜心研究佛教和佛学。因此,有评论认为,他儿子自杀后写出的作品,如《天龙八部》等在不同程度上有佛教的思想在里边。

  缘起缘灭,三世相续。

《天龙八部》观后感2

  昨天看完了天龙的大结局。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

  钟版的天龙八部,从选角开始就一直争议声不断。诸如钟版乔峰太过柔弱单薄,金版段誉真成外国人了,神仙姐姐不够仙气等等。伴随着这样的质疑声,天龙终于和观众见面了。果不其然,从帮主一出场的滑板,打狗棒,到段誉弄的思密达的味道,再到木婉清“雷人”面纱,都成为了观众吐槽的重大槽点。

  纵观几部天龙的电视剧版本,黄的版本似乎最得人心(其实,我一直不懂,为什么所有的武侠经典电视剧都是港版的最受大家的欢迎呢?)。黄版的乔帮主举手投足间的江湖豪情,悲凉沧桑让人恍然乔帮主就该如此吧?再到胡版的,在网上曾经看到有人评价此版为野人版本。在几版的天龙中我认为胡的乔帮主够豪放,够霸气!但这两部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帮主类型近似,都可以说是两种不同感觉的豪杰。所以,当一向以儒雅形象示人的钟要出演乔峰时,一定会引来非议。

  我在看前几集的时候,真心感觉不是太能接受,尤其是金浮夸的表演,还有马夫人勾引乔峰的那幕。随着剧情的推演,终于到了剧中的第一个高潮点,杏子林身世被揭穿。到这里,我总算是看到了此版渐入佳境,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在观剧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个盲点。乔峰是大侠,是豪杰,可他也是一个江湖人。只要是江湖人就会有江湖的一种特色,潇洒不羁,不拘小节。而钟版本的乔峰或许不够豪放,不够霸气,但却是潇洒自在。乔峰应是潇洒不羁的,不然他不会因为在酒楼中和段誉拼酒就可以结为兄弟,也不会在少林大会是面对众多敌对之人面无惧色。乔峰也是霸气的`,不然不会为助耶律宏基单枪匹马独创千军。乔峰也是悲壮的,所以最终为了宋辽之争自尽于雁门关外空留哀叹。

  如果说黄赋予了乔峰侠义,胡赋予了乔峰豪迈,那么钟就给予了乔峰一副潇洒柔情。我认为这样的乔峰,才是真正的乔峰,一个时代“侠”的代言。

  对于段誉,我确实不是太喜欢(虽然我很喜欢金基范)。陈版的段誉,书生气很浓。林版,是我认为最贴切的,因为段誉不是一个江湖人,他是一个世子,一个储君,必然是一个有贵气的公子哥,也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公子哥。

  总体而言,对于天龙的翻拍我是赞同的。武侠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应该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让后人不忘武侠精神。但是,翻拍要尊重精髓,尊重原著,这样才不会失去翻拍的意义。网易新闻所评说的金庸时代已经过去,让我非常的不认同。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什么是侠义,互帮互助其实就是侠义的基础。

  接下来是个人对天龙被黑的如此之惨的一些看法,不喜的亲们可以不看O(∩_∩)O~

  20xx年可以说是娱乐圈最黑的一年吧,林,袁等等。不知道什么时候“黑”已经成为娱乐圈必备的一个字。有人的地方就有争端,有正粉的地方就有黑粉。

  天龙自然不可避免的悲剧了,从新闻,到贴吧发言,真是一黑到底。其实这些人里面,有的是真心不喜欢,有的是为了哗众取宠,有的则是为了跟风(目测占了不少部分)。

  经典固然不可侵犯,但我们也不能止步不前,时代在变,人的欣赏水平也慢慢的在提升,在改变。经典不变,那只能是经典,无法一直传承下去。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经典的翻拍,观众要持一种鼓励和欢迎的态度。这样才能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而不是一踩再踩。

  然后,至于电视到底怎么样,是经典延续还是东施效颦,要自己看了才知道。而不是抱着吐槽的心理。每部电视都会有瑕疵,为了找槽点而看那真的很快就没有电视可看了~~~

  最后,对于新闻媒体以及一些新闻门户的发言,也不能尽信,是非对错要看自己。

  以上看法,仅代表个人的一点想法,不喜轻喷。

  朱赤为正,绛紫为邪。

  阿朱温柔善良,生在燕子坞,阿紫歹毒任性,生在星宿海,两个性格极端,却是一对姐妹,一样的娇艳过人,一样的孤苦无依,一样的痴情不易,一样的花样年华就西去,同一个娘胎出来,流着一样的血,常听到金庸迷们说她们一样的命苦,却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不禁有点感伤。

  阿紫阿朱,两段对萧峰的爱被金庸迷们拿来相比较,一个死的美丽又完美,一个死的壮烈又多余,一个信誓旦旦留在心中,一个生死相随留在身边,阿朱的爱令人感动,阿紫的爱令人震撼,很想说,萧峰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这对姐妹,三个孤苦的人,生死相隔心永在,一生纠缠不清,到底谁才最令你读时动容,看时酸楚,最悲哀呢?

  为这两个人写的心声:

  “我的一生就像小镜湖上的点水蜻蜓,来时无忧去时无恨,水样的清澈滋润了很多人的心,本想在大哥身边侍奉陪伴塞外牧羊平静相守,却发现世间恩孽种种冥冥注定,既不能逃就让我一身承受,爱之所向无悔无惧,当雁门关每次落下彩霞时,就是我对大哥的思念。”————阿朱

  “我的一生就是一场稍纵即逝的惊鸿烟火,鲜艳火光烧灼了很多人的眼,本想在姐夫心中的柔软处留下一点点的心痛,却发现就算燃尽了最后一点鲜血和热情,也暖不了他眼中的冰雪。当春天他眼中的冰雪融化成水,那也不会是为我流。”————阿紫

【《天龙八部》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龙八部作文05-20

天龙八部读书心得02-19

《天龙八部》读后感05-01

天龙八部读书心得4篇03-13

[观后感]少年犯观后感10-07

观后感欢乐颂观后感范文08-28

夺冠观后感02-12

《过山车》观后感01-13

风之谷观后感01-20

《孔子》观后感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