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2-05 12:29:23
  • 相关推荐
《青春派》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派》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春派》观后感1

  青春是人生的春天,但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今年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不少,人生最绚丽的季节充满各种诱惑,但也是酸涩和甜蜜相伴。从《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再到《青春派》,青春各异,但却充满各种迷茫和坚守。而《青春派》的出现,虽然有些类似《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的青春爱恋谜题,但主题却更具有大陆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今年的青春题材影片成就了国产票房高涨的主力,《致青春》的七亿多,《中国合伙人》的五亿多,《小时代》接近五亿,《青春派》目前票房还未知。但《青春派》是唯一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的影片,而且最关键的是击中了全民高考的激烈竞争的现实,它不象其他青春题材的影片,只反映了大学生活片段,而《青春派》让我们看到那些挣扎在题海又被情感纠结的莘莘学子们,所以说相对于起跑线的不一,《青春派》注定要一枝独秀。

  影片《青春派》没有抛锚现实的残酷,也不是纠结于爱情和事业二难选择的《致青春》,当然更不是埋头苦苦艰辛不已的《中国合伙人》,也不是泡于名牌时装华丽梦境的《小时代》,《青春派》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居然的男孩,在毕业之际勇于发表爱的宣言,但这勇气之后却是一连串的失态,落榜和失恋,最终明白自己的真爱和志向在何方。影片毫无疑问还是主打励志青春风,主角没有被学业打倒,也没有被爱情抛弃,最终他和互相爱慕的晓帆一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影片聚焦全民高考这一现实非常的靠谱,跨入大学之前,这样的千辛万苦任何人都无法淡忘,影片有段班主任撒老师调教模拟考试不理想的齐明智,撒老师认为三无(无钱、无权、无势)的学生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为自己拼搏,“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话丑理正,这可是戳中全民高考的要害。这是父母的期待,这是自我的追求,因为上了好的大学,人生的理想起跑线才算是及格的。虽然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泛滥成灾,二三本成堆,就业不理想,但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至少竞争力还是不错。

  影片《青春派》风格朴实无华,没有蓄意的得瑟和张扬青春的风采,当然董子健的表演是电影的一大亮点,他真实的表现了主人公的挫折和痛苦挣扎,影片通过很多特写镜头,董子健几乎非常自然流畅的交足功课,他让很多学子明白一个道理,爱情只是维特的烦恼,现实就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影片正能量励志青春特色,由于董子健的精彩表演,他获得了20xx年第16届上海电影节之第10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当然影片中其他角色的表现也非常抢眼,比如咏梅演绎的母亲,还有秦海璐演绎的麻辣班主任。

  青春题材影片成为国产影片的主力军,关键点还是影片大部分都充满正能量的励志特色,象《致青春》虽然耿耿于怀被抛弃的爱情,但各自都反悔和顿悟,寻找属于自己的真幸福。《中国合伙人》就更是名副其实的励志传奇故事,而《青春派》同样是抒写挣扎在高考洪流中的奋斗和拼搏,痛苦和希望,所以说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希望更多充满励志特色而故事又不失精彩的青春电影涌现,正青春的人生观,扬理想的风帆。

《青春派》观后感2

  拍高考题材的电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电影却很少见。

  16岁的时候,高考失败,重新复读,觉得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在跟自己作对,家长、老师、高考、女友、同学、邻居。而正是在这个复读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脚步,复读的不只是高考,而是从青葱到青春的成长。

  青春的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第一次的过程。没有恋爱过,没有告白过,青春的热血会冲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热血一般伴随的都是头破血流的反省。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会在你热血的时候给你当头一击棒喝,人难免就又会缩了回去。走一步,退两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这样。

  青春的成长总会伴随着亦敌亦友的朋友,他们会跟你争妹子打得头破血流,也会在外敌当前的时候做你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可能跟你在同一个宿舍,你们没有深交,但当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种习惯。他们可能外向可能内敛可能单纯可能细腻,但你总能接受各种多样性而又不带成见。

  青春的成长就是第一次的恋爱,大千世界的恋爱故事大体是你爱的人爱别人,而爱你的你不爱。这个基本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体验了第一次才知道为什么恋爱的魔力让你对不爱你的人专情,而对爱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恋的深渊才能体会父母要离婚的伤感,哪怕他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局。也就只有在时间和对恋爱新的体验中,才知道应该欣赏爱你的人对你的付出,双宿双飞去了人大。

  所以说,青春的成长就是从懵懂到体谅。电影里面,像我们影子的中学生们都像我们曾经一样,老说别人幼稚,而自己干着没有担当的幼稚的事情。而我们接触了社会,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同伴,知道我们身边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人有着不同的身家,知道我们对朋友背负的重担的无知程度,知道我们父母老师所经历的不能言说的痛。知道了这些,很难再幼稚下去。所以,我们体谅、我们担当、我们分担、我们才可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虽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晓凡都考去了人大,虽然居然懂得了晓凡换发型的原因,虽然看起来居然这一次要紧紧抓住爱自己的那个人的付出,但青春总伴随着来来回回。说不定他会再次放弃爱他的人选择他爱的人。但是,在复读恋爱的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总要尝试,不在尝试中失败,哪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青春的故事。很明显,80后90后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属大院,山西汾阳晃荡迷茫。但对于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长,每个重新翻看这一段的人,总会敲击到内心的共鸣。

  PS:秦海璐的老师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泼辣又幽默,最后说心里话那一段说到动情的地方,忍住眼泪而上嘴唇还一直抽动,真是细腻到家了。

  各位中学生主角更是非常抢镜,男主角让人想起当年的夏雨,而李飞的饰演者每一场戏都让电影院充满欢乐。

《青春派》观后感3

  《青春派》是一部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主要讲述了男主角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破坏了,黄晶晶在居然母亲的刺激下傲然离去,居然伤心的想爬墙挽回初恋,却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决定复读追逐爱情,于是,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四历程。

  这部电影中令人感动的,可能是因为有些事亲身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对于青春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可能是在操场上挥洒着汗水的身影,可能是炎热的夏天对着试卷发呆的无奈,可能是脸上淡淡的痘印,可能是校服下包裹着瘦弱的身躯,可能是内心深处被某个人牵引着的幸福与迷茫。对于青春,我们可以疯狂,但不能浪费,不能辜负。于我个人而言,青春这个奇妙的年龄阶段,是为未来打下基础,不让未来的自己只是沉浸在过去的缅怀之中,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青春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那种对异性朦胧而又神秘、固执而又忐忑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也有正反两面,如果你控制得好,这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成为你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途径;但如果并没有控制好,那么就像坠入深渊一般痛苦、无法自拔。这部影片中的居然对于这种情感的把握并没有控制得当:他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向黄晶晶吟诵泰戈尔的诗,以莫大的勇气争取爱与被爱的权力;他在半夜妄图翻窗跳楼,只为在那个时刻能见到黄晶晶,那般迫切仿佛是要在时间前行中逆向奔跑;他在南下的列车上突然出现,十八相送不过是少年最炙热的心跳以及无法通过其他一切行动证明的思念与不舍……这一切,都属于青春的疯狂,属于居然这辈子美好的、难忘的、疯狂的记忆。但这个年龄段所谓的“爱情”,大多都是抱憾而终。居然因为黄晶晶的离开伤痛不已,导致高考失利,开始了痛苦的高四时代。但也因为黄晶晶的离开,居然将这种悲痛在高考失利后转化为一种力量,成为他去追逐爱的动力,去使自己的内心得到肯定的一种动力。从而可以再次认识到,早恋并不是弊无一利。

  这部电影中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麻辣教师“撒老师”。撒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及其负责,拥有较强的好胜心,在严厉的对待同学们时也深深爱着每一个同学。她的许多经典语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就算拼个头破血流,也要给我冲进一本的大楼!

  其次,本部电影的插曲《我的天空》也是一大亮点,在一个片段中,居然在操场上跑步,背景音乐便是这首热血激昂的歌曲。其中“如果没有离别如何学会承受打击,如果没有跌倒如何能够学会爬起”与电影主旨相吻合。《青春派》以写实为主,真实地反映了高中时代的生活与内心的情感变化,整个电影不浮夸,不做作,电影的节奏把握的相当流畅,时间轴也异常地清晰。

  这部电影中也有其他许多亮点,比如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十分真实,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也符合实际。然而我稚嫩的文笔也只能停留在表层。

《青春派》观后感4

  前几天闲来无事就看了这部《青春派》,本来只是听别人推荐的说很好看,直到我看完,我才发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自从出现了那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们就一直期待内地影坛能出现一部类似的、能唤起我们青春记忆的作品。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悸动与迷惘,也没有《致青春》那样多的伤感和遗憾?不是别人的故事,更多的,它能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产生共鸣,觉得电影里面某一个人物的故事其实讲的就是自己。我们可以在影片里清晰地看自己成长的影子,那些被岁月洗涤过的酸涩,那些到我们到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记忆犹新,总会去忍不住回忆的点点滴滴。终于,我等到了这一部《青春派》。光看阵容和剧情介绍,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制作,找了“青春”这个讨巧的题材打打怀旧牌,最后落入俗套,看到的只是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可是,相信我,这次你们全错了。《青春派》是一部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电影,许多桥段和台词都可以让观众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会心的大笑之后走出电影院,然后沉浸在自己关于青春的回忆里。有一些温暖,但绝不是躁动不安的感觉。60后的导演刘杰在这部电影里讲的是95后的故事,这样的年龄差距,让人很大程度上会担忧影片内容是否“接地气”的问题。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刘杰交出了一份让让人感到满意的答案,它不局限于某个年龄层,它是每一位面对过高考的人都熟悉的场景。也有过很多反映高考的电影,如《全城高考》、《高考1977》。但是前述高考主题的电影之所以没能收获成功,是因为在创作方面,“为高考而高考”,把“高考”这个特定定义下的场景拍的过于程式化:太贴近生活,观众没必要再去过一遍那段相对而言其实很枯燥的日子;太过远离生活,观众又会觉得太假,产生不了共鸣。

  《青春派》在这方面把握的很好,真正做到了故事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初衷,高考的残酷得到了如实反映的同时,也把高考之前那段时光中可能的趣味点都挖掘了出来,还拼凑成了一盘味道不错的菜:电影从一开始,就让观众觉得“有戏”,愿意看下去(由于涉及到剧透,原谅我卖个关子),虽然整个故事说白了就是围绕男主角如何希望通过复读,考上自己心仪的女孩所在的大学所展开,但是每一段围绕这个核心的桥段,都不温不火的衬托出了主题,恰到好处的带动了情节的发展。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青春派》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绪,或者感天动地的感情,只是一群平凡的年轻人,平凡的故事,但是故事足够真实、自然,足够让观众被影片所触动,足够让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和自己有关的往事?。值得表扬的是本片的演员们,虽然大都是地道的高中生,但是塑造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高中时代的纯真、倔强,17、8岁年龄的梦想与追求,都被他们本色的“演”了出来。这也算得上是刘杰导演的聪明之处,毕竟经过演技熏陶的职业演员,能找几个能演得好高中生的本来就难于登天,更何况在这样一部“群戏”颇多的影片里,稍不留神,职业演员的表演就会鹤立鸡群,显得非常突兀。

【《青春派》观后感】相关文章:

青春派经典台词(50句)12-24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精选15篇12-0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通用15篇)11-28

功夫派名字03-11

飞扬的青春观后感12-03

歌舞青春观后感4篇12-04

致青春观后感(15篇)12-01

《致青春》观后感(9篇)11-30

歌舞青春观后感6篇11-28

致青春观后感9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