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时间:2023-12-30 12:06:19
  • 相关推荐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杜甫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

  他那种爱国爱民,使我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忠君爱国,就像向日葵一样向着太阳。当他被贬官时,他在失意困顿还依然高唱:“天涯何处无芳草?”官场上的挫折,并不能让他为此放弃为人生的探索,超越宠辱得失,任凭风雨肆虐,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只由“一衰烟雨任平生”,在逆境中匍匐向前,坦然自若,才会覆险如夷,无视一切险阻,才会感动“业务风雨也无晴”。虽然他被贬官,但他那熊熊烈火般的爱国情,使他“见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当他忧国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坎坷中不灭爱国情,蹉跎中不遗世人,能有这样的情怀,唯有圣人能为。

  他爱民,写下《石壕吏》来对战争的控诉与揭露,“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来表达他对吏的'批判,对妇人的同情。在战乱时期,男儿都去邺城戍,原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变,因为“生女犹得嫁必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既然“老妪力虽衰”还得“急应河阳役”,写出他那爱民之情。他怜惜老百姓,只因“朱门酒头臭,路有冻死骨”。他悲天悯人,干好事不求报酬。

  他爱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忠心耿耿。他爱民,爱得舍己为人,可以看出他希望有一个大同,“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博大胸襟。因为他爱国爱民,所以他希望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国家繁荣富强,国泰民安。他希望国家到处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池,希望国民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希望国民们有一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纯朴民风。希望国民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固有一死”,他死在湘江的小船上,无人送葬,无人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远鸣奏着他诗中诉不尽的悲愤。他就像昙花一现,水光潋滟,只能让人感叹:“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2

  杜甫一生的命运饱受波折,年少时落榜,年轻时经受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在乱世中,迎难而上。

  登高望岳——《望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年少到洛阳考试,不幸落榜而归,于是他开始了不羁的生活。来到泰山下,望着高大巍峨,神态秀丽的景色,不禁联想到了自己遇到困难与失败。激起了杜甫攀顶的雄心,卓然独立和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远是绵延不断,近是奇丽秀美,细是神奇缥缈,俯是雄伟壮阔,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恨别鸟惊心——《春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爆发,致使山河破碎且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转衰,杜浦的.命运也痛苦不堪,唐肃宗至德元载八月,战乱时,杜甫安置家小,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忍受着离别之苦。不料途中被叛军俘虏,困居长安。却始终没能躲过战乱的侵扰。看到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如今破败不堪。流落被虏,战火不断,家书未到。因离别而怨恨,因国破家亡而悲哀,苦悲沉痛由此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家小安危未知,家书难觅,国仇家忧齐上头,青丝也变了白发,白发也日益稀少。读完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杜甫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担心饱受战乱的百姓。

  草堂定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玄宗乾元三年的春天,杜甫来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盖了茅草屋,终于有了栖身之所。狂风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感慨万千,寓情于景。狂风卷走了茅草,风力之大,使茅草七零八落导致最后不可收拾。杜甫心急如焚,愤怒焦虑。在他正经受苦难之时,他心中想着百姓高于个人,能兼济天下。社会穷困潦倒,自己周围败乱之苦。天寒地冻,被子破碎。雨势之大,茅草飞起。杜甫希望百姓安居乐业且国泰平安。

  你的诗蕴含着愤怒与悲痛,关心百姓疾苦。怀着伟大的雄心和壮志。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3

  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因负重而平稳。

  题记

  暖风吹拂杨柳岸,夕阳为旧物镀上日落的色彩。时光清浅,千年前,岸的那一边仍有如潭水般的眸子凝望着天边的暗淡。

  不知何时,杜甫的内心已然与他人不同,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决心初露锋芒,而后便在他心底扎了根。唐朝衰落,他心系百姓,即使露宿街头也牵挂着某处同样忍冻挨饿的人们。他的内心并不轻松,可他的眼神坚定。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日子里,狼烟四起,战火遍野。他却看到了火光后四处逃窜的百姓,他所挂念着的国家奄奄一息,他更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他居无定所,心力交瘁,长期的战乱使他忧心不已,彻夜难眠。他忍受着风雨的煎熬,然而他始终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那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望着遍野的尸骨,倒塌的房屋,不禁回想起那个欢声笑语的场景,而此时却如此凄惨,不由得感叹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军在战争中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差役前来捉男子去冲兵,可百姓家中的壮年男子早已上了前线,只有年老的老妇和幼年的孩童。便有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场景。

  纵观历史,有的人渺小如沙砾,可在当时战争纷起的.日子中,他更像一方巨柱,支持着他心中的情怀与坚韧。

  肩上的担子多了,反而更加坚定。宛如小舟,因负重而平稳。他并没有随时光的奔赴而被湮灭,而在岁月的深处熠熠发光。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4

  李白和杜甫,一个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仙,一个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圣。如果他们之间来一场PK,会怎样呢?

  题记

  早就想看一看李白和杜甫的PK了,虽然我们的时代不一样,但我还是特别渴望!今天晚上,我就带着这个美妙的幻想,进入了梦乡......

  “簌――”的一声,我便来到了一个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呵,那边有一个亭子,咦?亭子里的人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吗?哈,难道我回到唐朝了吗?听!亭子里的人说话了。“哎,李兄,今天我们难得一聚,这一别,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上一面!”杜甫摇了摇头,倒了一杯酒给李白。“是呀,杜兄!你我兄弟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在一起叙叙旧呀李白也无奈地摇了摇头,把杯中的`酒仰头一饮而尽。“嘿!李兄,现在的人们都很流行PK这个词,意思就是彼此之间挑战一下,干脆我们也来PKPK吧,算是纪念这次相聚吧!”杜甫说完笑了笑,又喝了一口酒。“哎呀,杜兄,看来你还是童心未泯呐!好吧好吧!”李白说罢,又把酒一饮而尽。杜甫又笑了笑,说:“好!我们看谁一刻钟先作出一首诗,谁就是KING!”说罢,他俩拿出笔墨纸砚,看了看四周〈当然不会看到我拉〉,马上奋笔疾书,我们先看看李白,只见他边饮酒边作诗,真不愧是“酒鬼”!再看看杜甫,他轻悠地写下“春夜喜雨”这四个大字,他的字阵真是堪称绝妙!一刻钟过后,李白写出了《静夜思》,杜甫写出了《春夜喜雨》,他俩互相看了之后,都说:“绝呀!真妙......”呵呵,可想而知,这次PK当然是平局啦!

  回到家里,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想:李白之所以能写出好事,是因为他的心胸宽,不拘谨;杜甫之所以能写出好诗,是因为他心地纯,心胸豁达。我觉得这两位诗人都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静夜思》,《春夜喜雨》,还是另外的诗,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靠近!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5

  话说杜甫到了天堂后,每日只是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吟诗作对,倒也十分快乐。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忆起以前在草堂度过的美好时光来,不禁日思夜想,只盼能再回草堂看看。上帝见他整日痴痴呆呆,茶饭不思,不知他到底何事。于是唤他来细问,才知他犯了思乡之病,对他笑道:“这点小事,何至于此,我马上就让你回草堂。”杜甫欣喜若狂:“多谢!多谢!”

  上帝施展法力,转眼间杜甫就到了草堂的大门前。杜甫定了定神,四处一瞧,不由得大惊,但见红墙青瓦,庭园深深,俨然一座地主庄园也!想当年我流落到成都,靠亲友资助才建得茅屋一间,记得“八月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何等到的寒酸!何等到的.凄凉!怎料到今日竟一片富贵气象,且让我进去细瞧。

  杜甫整整衣衫,抬脚正要跨进大门,说时迟,那时快,一彪形大汉猛地出现在他面前:“客官,请付60元!”杜甫“当、当、当”倒退三步,“青天白日,难道有强盗?”那大汉再道:“要入此门参观,就要给60元买门票。”“原来如此!”杜甫暗想:“我想回自己的家看看,还要买门票,那其他人更是不得入内了。想当年草堂初建成,虽一贫如洗,只要有客来访,我可是热情招待啊!记得我还赋诗一首:“……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正在那儿感慨万千,那大汉不耐烦道:“你这老汉,到底进还是不进。”杜甫忙道:“壮士,我乃杜甫,一介寒士,身无分文,况此处即是我家,应该不用买票了吧?”那大汉冷笑道:“杜甫都死了一千多年了,你还想借他名头行骗!不过就算是真的杜甫来了,无钱也进不得此门!”

  杜甫不禁老泪纵横:“罢!罢!罢!真是斯文扫地!今日之草堂已不是我之草堂也,我还是回到天堂那个清净之地罢了!”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

  一滴泪从脸上滑过,打碎了水中的圆月,荡漾着层层波纹,这泪因你而流。透过历史的狼烟,你那单薄瘦弱的身躯独立于乱唐风雨中,内心热情似火,面上老泪横流,看着你,我与你同是泪眼。到底是为你惋惜,亦或者是欣慰?我,似乎也说不清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在感叹国都沦陷,满目凄凉。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树木苍苍,使人触目惊心,而你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却着眼全局,为天下百姓诉苦,担忧……

  有一个阴雨天,呼啸的风猖狂的刮着,卷去了屋上的几重茅草。夜晚,你蜷缩着,无视自己的`痛苦,却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彻夜未眠,在心地呐喊着,为的是谁!不为自己,只为天下同你一样受苦受难的百姓!

  你一辈子的追寻,却换来穷困潦倒,病死孤舟。对国家、对皇帝、对百姓、对亲人的眷恋,却只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你用一片血泪,凝聚成千言万语,却是换来死后的辉煌!也许你并不知道,你的名字、你的一生不仅为唐朝人所知道,被中国人所知道,而且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知道。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你评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你,是我们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你为中华文化史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你爱人民系百姓,细细的一支笔凝聚了毕生心血,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饱含那眼中滚烫的泪水,心中炙热的鲜血。最终,你还是拖着一身的疲惫,离开了你所牵挂的百姓!唉,泪水再次滴落,真不知道是为你惋惜,还是欣慰……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7

  少年,是意气风发满腔孤傲的代名词。自古溯今,多少文人骚客才子贤者的年少时期,不知疾苦,不思愁绪,肩上落着皆是草长莺飞。你可知,多少诗人的年少时期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而一生光阴蹉跎却不负年华?

  就如杜甫,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倘若将他谱写的诗句经文编制成书,那定是一篇绝唱!

  登高望岳—少年意气

  少年的杜甫游遍山川,历尽胜观,心中浮沉的鸿鹄之志逐渐酿成轮廓。敢问,谁的年少时期没有一腔孤勇和舍我其谁的决心?杜甫也是如此,小小的心中壮志燎原。跃动的焰火炙烤着他不谙世事未尽年华的.心,烙下痕迹,满目荆棘。他那蓄势待发的一鸣惊人,不知惊叹了多少昼夜与春秋!

  历尽春望—朝气蓬勃

  心中的壮观征途未起便徒生变故。安史之乱的星火很快散开。破败的城池、空荡的街道、寥寥无几的行者,衬出了国家的萧然。本应是朝气蓬勃,向阳而生的芳华,却被这战争的残酷刺目。家书不知写了几封,驿站早已萧条,飞鸽不知跋山涉水至何地?家书难觅,亲人寻无。怅然由心而生,不知何时平定,何处逢故,何年安居?

  晚秋萧瑟—暮暮垂年

  饶是避到近郊的茅草屋,也不得安居。凛冽的风捎来了天灾的号角,狂骤的雨带来了世事的艰苦。烽火三月,狂风骤雨接踵而至,连仅剩的栖身之所也被剥夺。江山已碎,平安何在?栖居已失,何去何从?国破山河,昔日的盛容早已化作回忆,渐渐地,随风飘散。

  杜甫的呐喊响彻晚唐,挥笔提墨,留下的千古名篇有不谙世事的倾诉,历经愁苦的疑问和挥别辞世的感叹。一代天骄陨落,一代风华流逝,传诵千古的,只有余留的诗句经文。纵使垂于青史,流芳百世,贤称美誉,千古追忆,也难掩对杜甫辞世的惋惜,诗史赞誉不尽,诗圣永刻铭记!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8

  不论生活给了我们多少的挫折和变故,只要我们保留着不灭的信念,人生总会有意义,总会有遇到美的风景。

  题记

  杜甫,是在如今能与李白齐名的人,他被称为诗圣,在当年,谁知道他曾经多么不引人注意。他小心地步入诗坛,悄悄地,如同他的为人。

  他小心翼翼地坐在诗坛的最角落处,他想与各位在诗坛呼风唤雨的大佬结交朋友,他颤抖着,讪讪地伸出了双手:您好,幸会。可对于那些在诗界中叱咤风云的人来说,与这样的无名小卒结交真是不值得。所以,杜甫就这样一直孤独着,直到另一个人的出现。

  他踩着一身月光,无比潇洒地走入门,向杜甫伸出手:子美,幸会!他就是李白。

  李白和杜甫,可谓千古第一好基友,杜甫可称得上是李白的头号粉丝,对李白无比崇拜。他写诗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用来思念着自己的`偶像,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心一定向着自己的偶像那个人的位置,不停地努力。

  其实,我们停下来仔细想想,杜甫就是一个我们努力的鲜活的影子,他不停地认真写诗,不停地仔细记录着当时发生的事。

  他去世的那天,他乘坐的那叶小舟还在江中漂泊:生涯相汩没,时物正萧森。他溘然闭上双目已经几百年过去了,才有一个叫元稹的人发现了他:天哪,这个人是多么有才啊!他发现,杜甫的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是一部史诗,一部用自己的心血换来的命运赞歌。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了了这位一直被埋没的天才。

  一眼万年,杜甫这位诗圣的一篇篇诗就是用他的心血而换来的,不管世事如何,不管自己是不是妇孺皆知,不管命运是否待他温柔,他一直在不停地歌颂着,歌颂奋斗,歌颂生命,歌颂着一个个在生命之路上如他一般坚持的我们。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9

  我以一个学识并不广的中学生的眼光中看杜甫。想起杜甫,我就跟着回忆起两句话。第一句是在电影里听到的:圣人,其实也是人,只不过他做了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所以他成了圣人。

  第二句便是人们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这两句话用了杜甫身上在贴切不过了。小时候,妈妈给我一本唐诗三百首,让我背其中的诗,有一大部分是杜甫的,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背这么多无聊的诗呀?我要看哆啦A梦!”妈妈也不生气,笑着摸着我的头,说道:“乖啊,好好理解好好背,以后很有用的,背完了妈妈给宝宝棒棒糖吃。”“那有什么用呢?”“乖乖地背啊,以后就知道了。”于是我对杜甫的诗报以美好幻想,乖乖的背着。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听了看了许多关于杜甫的诗,故事,觉得他是那么遥远。细读后,又觉得我每天都在用他的道理。就如孔子一样,形象似乎是那么高大,有时却又发现他就在你身边,指导你做人、做事。打个比方,当读的书越来越多,便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但显然,我读的书不够多,所以文章并不很好。

  当春天绵绵细雨拂过时,然们会付上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读杜甫的诗,就像看一部纪录片,真实地刻下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所以我有时跟同学开玩笑,例如:纪录片《石壕吏》,制作人:杜甫。也许,就像妈妈说的一样,年龄大了,理解就越深,运用就越多。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象生活在我们堆里似的。”也正如臧克家先生评价鲁迅一样: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0

  搔尽了白头,愁浸了时光。

  杜甫,现代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直怀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以前不熟悉杜甫的我,只知道他愁容满面,却不了解他为何而愁,本学期学了许多杜甫的诗,我知道他的愁是从何而来的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诗是杜甫老年时期写的.,当时他正漂泊在外,好比一叶孤舟,但他依旧担忧着国家,忧到“雨脚如麻未断绝”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位把自己一生都倾注在国家中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的人,就是我们学生也会为他感到可惜啊!杜甫想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就,但老天就偏不让他完成心愿,混了几十年还是个小官,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却无奈因为写诗而出了名。从某方面来说老天是不帮他,但换个角度,如果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离愁别恨的时光,也就不会成就一个诗圣,一部史诗。

  杜甫的一生,也不全是悲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他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来到泰山。泰山是五岳中最气势磅礴的一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杜甫的决心,他想成为一个征服泰山,征服人生中所有困难的人,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豪情与气魄。这种积极进取的的心,使杜甫跨上了圣化之路的第一步。

  就像阳光总会被黑暗吞噬,杜甫的生命流逝,成了历史长河中永远令人仰望的人物。在他临终前,写下一首诗,始终写的是他对未来社会生活的美好期望,士兵不再与家人离别,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恢复,永远是一个与谐社会。由此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杜甫究竟有多放不下国家了。

  一阵风,激起了历史长河的波澜,留下了读不尽的一本书。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小到大,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伟大而沉稳的,似乎显得遥不可及,直到现在,我对杜甫才有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认识。

  杜甫并非与他的称号一般,是人间之圣人,他在伟大背后,也有另一面:他也曾眺望泰山之巅,大笔一挥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词;他也曾为了一官半职,写下献媚之言。杜甫并非十全十美的圣人,他也同样是会有难处的凡人,但他即使在自己窘迫的时候,也会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加艰辛的人们,他们只是在生存而非生活。他无法帮助他们,于是将对于那些自己逍遥而将百姓困苦置若罔闻的达官贵人们的愤怒倾泻于笔端,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是多少个身陷苦难中的人的心声!

  杜甫的伟大贡献不只是作为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言人,为他们发声,同时他也变诗歌/为日常生活内容的容器,而非呆板的文字。也许就是从他开始,诗歌不再被封锁在高高的神坛上,与生活十分遥远,它开始走向生活,走向民众,走向丰富,走向多样。也许正是因为诗歌丰富的内容,它才得以作为中国古代一种主要的文体,流传至今。若无杜甫以及其他在为之努力的诗人,诗歌也许在现在能带给我们的可能只剩下赞叹而无亲切之感了吧!这也是杜甫被誉为诗圣的原因之一。

  若说,李白乃是天上之飘逸神龙下凡,苏轼乃是太白金星转世,杜甫也许更像一个凡人。他也曾经轻狂,也曾谄媚,也曾走投无路,也曾仰人鼻息,然而他在生活中慢慢地沉淀了下来。他不曾忘却他的梦,穷尽一生去追逐,却终究平凡地死去。他的人生亦如梦,大起大落,悲欢离合,在转眼间已成历史。他爱着国家,追着官场,爱着百姓,却又恨着那个官场。这种矛盾造就了今天我们熟知的这个杜甫。

  这个善良,坚毅,爱国,沉郁的杜甫。

  这个伟大的诗圣。

  这就是我眼中的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2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谈起杜甫,说他是诗写得最好的一个人。从此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他留下绝对的信任和崇拜。觉得他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

  终于我也仰着小小的头,扬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飘动:“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与山花野草结伴的我,蓦地闯进这诗的国度,觉得眼前事物样样新奇,件件可爱。我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诗句,逐渐地也慢慢有所领悟。别人告诉我杜甫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他只是个苍老憔悴的“瘦老头”,心中似乎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叹。我便急着和他们争辩。

  我长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悄悄冒出新芽,虽还嫩生生的,但终于敢大胆步入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敢于评论他了。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奇惨变故。在杜甫的后半生,生活无论怎样困难,他都勇于严肃正视事实,始终关注着民族命运和民生疾苦,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热中肠”的精神。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他的诗中得到深刻反映。当他为命运多舛而倍感凄凉时,国家忧患、人民疾苦随即以更悲凉的色彩横到心上。他那种抛弃“小我”而关心大众的人格升华,是同时代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更让人俯首长叹的是,在那凄风苦雨人难寐之夜,杜甫非但说有顿生对天下人怨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牺牲自我而筑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厦,这是怎样一颗满溢着赤诚和慈爱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欢快的诗句,即使有,体现的总是凄凉,可能是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太深了吧!

  对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梦;对现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许他是真正的梦,而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华,更敬慕杜甫那颗悲天悯人、包容一切的魂灵!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3

  他是大唐盛世王朝里,举世闻名的才子;他被尊称为“诗圣”,是因为他随意挥墨,也能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把一切尽可能地收录于他的诗卷中。我在漫长的文学长河中,找到他的试卷,翻开鉴赏,描绘我心中的他。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画画。不信?展开他的诗卷,你会看到《望岳》里描写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泰山的壮观景象,也能看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描写春雨的自然景观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他亲自观察,再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景象。不然,又哪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自然、清新,却又不失大气、洒脱?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感伤。怀疑吗?那请你继续打开试卷的下一页,继续沿着他的轨迹步行。不消多时,你就会看见“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也会看见“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一类的感怀之悲呼之欲出。当然,他所感伤的诗句尚有许多,但论鉴赏,只上两句亦极佳矣。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担忧,也会感叹。两者合二为一,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诗境。有问题?那就在诗卷继续找答案。打开后面的部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一并映入眼帘。细品此两句诗,他把担忧蕴含在其中,但又不忘了补上自己的感叹,可见他的复杂心绪。又如“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与“可怜后主还寺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此二句也点出了他的“忧”与“叹”:他“忧”国家灾难,却又“叹”刘禅无能也享受祭祀。这就是他的表达,把情感完美又恰合地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心中的他,一个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文人。我想,正因为他的墨笔够“神”,能传达情感,所以到今天,他仍被人们所称赞、惦记,他的作品也被拜读、喜爱、传颂。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4

  唐朝,自古便被称为诗的国度。无数优秀诗人吟诵出情景交融、气象万千的佳作,使唐诗成为中国诗史的辉煌巅峰。在群星荟萃的诗坛上,最耀眼的应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而在这四人中,杜甫沉韵的诗风、精简的语言、以及他那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爱。现在,就让我们扫开历史的尘埃,一起走进杜甫,走进他那忧国、伤时、怜民的杜诗中去。

  杜甫,唐朝诗人。少年时即以诗赋受长者称许。到后来,还被称为唐诗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后期七律,沉郁顿挫、精切而毫无斧凿痕、凝炼却又挥洒自如,被称之为唐诗最高成就。故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又因为他的.诗揭露了朝廷的、反映了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他三十五岁进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门楣。可是事与愿违,十年应举,皆名落孙山。这也就使他逐渐接触社会下层写下了揭露当时天宝弊端的《兵车行》、《丽人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沦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终告破灭,之后便过着流浪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叛军攻入长安后的一副社会缩影,包含诗人的切身悲痛。杜诗成为一代诗史由此开始。之后陆续写下:《哀王孙》、《悲陈陶》、《悲青板》“三吏”、“三别”这些诗描绘的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时代的悲剧。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以《秦州诗》为转折后,杜诗不以陈事为主,而是自叹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诗史性质,而是淡化为时隐时现的背景。如:《登楼》、《白帝》、《登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皆是身世自叹、忧国、伤时与悯民。

  公元770年,巨星陨落,一代“诗圣”杜甫病死湘江走完了他孤独、坎坷的一生……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15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我一听这话来了气。怎么老杜就靠着咱们几个朋友生活呀?

  他有手有脚,四肢发达:眼睛,鼻子,耳朵,嘴,还有眉毛。五官又很齐全,他怎么就不自己某个生路,挣几个钱呢?可人家借诗抒情正发愁呢!这可不是,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了,他心情一直都不是太好。就打搬到咱们四川成都后生活才渐渐安定了。

  好几年都过去了。有一天,突然就看见老杜从家里疯疯癫癫地跑出来,我赶忙出门迎接。还没等我出门,他就大声喊道:“平定了!平定了!我回家去!”“怎么了?回哪里?什么平定了?”我接连问了好几句。他一字一顿地说:“安史之乱平定了,我们可以回家去了。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关怀和照顾。”一听老杜要走,真的有点不舍得。我问:“老杜,你真的.要回去吗?再呆一段时间,不好吗?先别回去,这儿的风景多好。既然安史之乱平定了,那你的牵挂也就没有了,好好享受一下吧!”“不,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回去。”他坚定地说。

  “那我明天去送你!”我对他说。他没理我,转身就离开了。

  第二天,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他的踪影。我就跑到他那儿里看看。一到那儿,空空如也,只有一座草房立在那里。转头向江上望去: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小船在向远处飘去。那小船上,也许是回家心切的老杜和他的妻子儿女吧!

  就这样,我们分别了。虽然有许多不舍,但我还是希望他回到家乡能够安宁,幸福地生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相关文章:

我心中的杜甫作文03-05

我眼中的我作文04-19

在我眼中作文06-02

我眼中的作文02-10

眼中的我作文02-17

我眼中的“君子”作文04-10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04-11

我眼中的母爱作文04-12

我眼中的孔乙己作文03-23

我眼中的英国作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