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12 18:31:39
  • 相关推荐
《滁州西涧》教学反思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滁州西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滁州西涧》教学反思1

  班级里的学生每一次写作文少数学生都让我头疼,字数少,给人的感觉是态度很不认真,尤其是写想象文,真的是他们态度不认真,不肯好好写吗?细细想来,其实不是这样,孩子们是还没有掌握写作,尤其是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扩写《滁州西涧》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要让学生们通过这次作文课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不再为写不出作文而发愁。

  要想让写作文变得简单而有趣,还真得想个好方法,我觉得,“画画”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写作文,要在一张白纸上用文字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或是景色,或是故事场面,或是人物,只不过我们所用的不是图案,不是颜料,而是语言文字。如果一篇作文让人看后头脑中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换句话说,就是有画面感,充实,丰满,再加上鲜明的主题,那么这篇作文也就基本成功了。

  课上,我一黑板为白纸,请同学们一起来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象。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画在黑板上,显然,只有小溪、树丛、野草、黄鹂、小舟,画面显得太空了。那么,除此之外,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还会有哪些景物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野花,蝴蝶,百灵,青山……我也请同学们划到黑板上。

  这样,通过“画画”这一直观演示,学生门们明白了,写作文和画画一样,先要想好作文中要写些什么,使文章初具骨架,就好比画画时要先打好铅笔稿,这样作文才能言之有物,不空洞,有话可说。接下来,我问学生:景物已经很丰富了,可是作为一幅供人欣赏的画来说,它够美丽吗?还缺少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缺少色彩。我告诉学生,说得对,只用铅笔画出来的画太苍白,不够美观,自然不能吸引人,这就好比是我们的作文中缺少修饰的词语,文章苍白不耐看。这样一来,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精彩的语句从他们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来。如“无边无际的'野花,像一块巨大的粉红色地毯覆盖在溪流的两旁,一直伸向远处的森林。”“有时还能看到黄鹂扇翅飞起,星星点点,仿佛是节日里展开在天空中的鲜黄色的礼花,艳丽夺目。”…..

  课后,我还告诉学生,不仅是写景的文章是这样,写人的文章,写事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写,有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才能活起来;有了不同性格的人物,事情才能生动起来……

  我是第一次用这种方法来教学生写作文,感觉很形象,很直观,但还不够系统,以后我会继续思考,使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更多的学生走上作文的成功之路。

《滁州西涧》教学反思2

  《滁州西涧》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意思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教参中说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他独爱的是什么?既然有独爱,那肯定就有不爱?他不爱什么?借助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再加上我的讲解,使得学生对诗句中春意盎然的涧边景色和凄凉的野渡晚景有了较多的了解,但是,至于诗人的无奈而又忧伤的情怀,以及他恬淡的胸襟。学生理解甚少。我觉得有些学生甚至不知老师在说什么。但我觉得这也没有关系!你让十岁的孩子去理解一个老头的安贫守节以及对仕途的失望。他怎么能理解的了?

  所以我觉得像这种古诗,大致理解意思,主要让学生背会,默会即可。完全没有必要讲解的过多过深。

  今后再有这样的内容,我就简单讲解,争取在课堂上让学生背会并默写会。节约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

《滁州西涧》教学反思3

  滁州西涧是一首古代山水诗中的上佳之作,也是代表了诗人韦应物的上佳水平。这首诗用生花的妙笔描绘了作者春游西涧时看到的暮春景色。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发言。所以我设计了四个步骤: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读熟古诗;

  3.了解古诗大意;

  4.自主赏析。

  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在前一天的预习作业里,我下发了《滁州西涧》预习单(必须感谢身怀六甲的丽姐!),预习单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明确要预习的内容,让预习这一环节变得真正有时效。所以在第一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时,几乎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补充,然后在课堂上我又给孩子介绍了韦应物曾经15岁就当官,但是很骄横跋扈,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洗心革面,发奋苦读,关心让人民生活疾苦。当我介绍这一部分时,我发现孩子们听的聚精会神,饶有兴趣。所以我也思考,应该借助古诗这样的.文体,多给孩子介绍一些古代历史以及一些文学常识。《滁州西涧》是一篇山水诗,那么山水诗有又有什么特点,代表诗人都有哪些,都进行了介绍,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

  二、熟读古诗

  在进行完第一步以后,就是把古诗读熟,其实这一部分对孩子来说并不困难,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熟读,甚至背诵。

  三、理解诗意

  第三步就充分发挥了课前的预习作用,这节课我是采用我和学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然后大家检查自己的预习是否正确。在解释完具体字词意思以后,再找同学进行句子的翻译。但是却发现,此时孩子们都在拿着预习单照念,所以在课后与办公室的老师进行讨论,觉得学生可以利用预习单,先进行小组讨论,其实就是一次检查自己预习的是否正确,已经二次记忆的一个过程。然后要求学生收起预习单,然后进行重点字词的讲解和翻译。按照字词到句子最后到整首诗的顺序,将古诗的意思理解并且记忆。

  四、自主赏析

  第四步也是我最关注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赏析,这是在班级第一次进行这个环节设置,但是孩子们的反应是出乎我意料的。我先是给孩子们时间进行独自的思考,因为我一直认为,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后的讨论是非常低效的,所以我先是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诗中那个词或者那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学生在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后,通过举手的状况就发现出,孩子们确实进行了讨论和思考。学生分别回答说“独怜”“幽草”、“深树鸣”、“舟自横”用的好,幽草可以展现出当时环境的特点,而“独怜”是作者对“幽草”的偏爱,说明作者很喜欢这份恬静的感觉,“深树鸣”在树荫深处,黄鹂鸟在啼叫,静中有动。在学生进行赏析以后,我再进行总结,赏析可以从字词入手,还可以从写作的手法上来进行赏析。我想这节课教会孩子们进行赏析的方法,下节课孩子们就能够进行运用。

  在整节课教学结束后,明显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的很好,但是也觉得学生在基础的字词掌握上,还要继续强化巩固。

【《滁州西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滁州西涧》教学反思06-15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

教学的反思12-11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新课改教学反思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