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原》有感

更新时间:2023-01-08 17:35:52
  • 相关推荐
读《草原》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草原》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草原》有感1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了劳拉一家坐着敞篷车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跨越800多公里,迁徒到人迹罕至的堪萨斯大草原。他们一路颠簸,经过了明尼苏达州、衣阿华州和密苏里州,试过结冰的湖面,渡过惊险万分的激流,到了大草原,又遇到了印第安人,遭受狼群围攻、草原大火和热病的侵袭,最后他们住进了爸爸亲手搭建的温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

  当他们一家子离开了喧哗的小木屋,来到小溪时,小溪的水那么湍急、深不见底,但他们仍然没有退缩,反而没有任何犹豫地坐着马车走向河对岸。走到河中央时,骂着剧烈颠簸。那两只矮马坚持不住时,小主人公劳拉的爸爸跳入水中,在水里紧紧抓住两只矮马的笼头,拉着它们上了岸。救了一家人的命;当他们来到大草原,只有一辆马车时,爸爸英格斯伸出他那勤劳的双手,为家人做了一件小木屋、壁炉、桌椅床和井。让大家生活更方便;当他们发现草原被烧了起来,快烧到小木屋时,是他指挥大家我周围的草烧掉、扑火,家人才没被大火所困!看到这些,我多么钦佩这位伟大的父亲所做出的举动啊!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小主人公劳拉她多么有爱心,多么坚强,多么懂事啊!大家渡过了湍急的小溪后,把狗狗杰克忘记了,怎么也找不到它。杰克是劳拉最好的朋友,劳拉伤心欲绝,但她使劲咽了口唾沫,不让自己哭出来。来到大草原有了小木屋后,两个印第安人向小木屋走了过来,他们头上插着根羽毛,长得黑不溜秋的。忠实杰克被爸爸拴在了木桩上,它看到“侵略者”走了过来,狂吠起来。劳拉害怕印第安人,躲藏在杰克身后。杰克用祈求的眼光看着劳拉,想让她将绳子解开。但劳拉想起爸爸走之前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解开绳子!所以没有这么做。如果她解开了绳子,杰克就会冲上去,印第安人会杀了他们的。由此看出,她,是多么的有爱心,多么坚强,多么懂事啊!

  这就是劳拉·英格斯·维尔德写的小木屋故事系列之一,令我们懂得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怎么在空无一人的草原上生存;一定要听大人说的话。我们要学习《大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小主人公劳拉的坚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没有流下眼泪。我们要记住——哭,并没有什么用!!

读《草原》有感2

  大家知道,老舍写的文章像沙滩上的贝壳,数也数不清,而且篇篇都出色尽伦。其中《内蒙风光·草原》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如斯细腻的词句仿佛一条小河,缓缓地流淌在我的心中。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内蒙的景色如统一幅锦绣的画面在我面前呈现;旖旎的风光,内蒙人的豪爽,让我无比向去。这一碧千里的景象,换成谁都会被深深迷住。阔别城市的喧嚣,过几天宁静安宁的糊口,有谁会不兴奋愿意呢?与内蒙人干上一杯奶酒,一同赏识内蒙特有的风光,真是“祝福频频难绝意,举杯切切莫相忘”啊!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我面前好像能望得』镒釉诼砩嫌⒆遂爽的身影,能望见内蒙姑娘载歌载舞。气候暗了,但您肯定不想归往,心里还在归味着刚才暖闹的情景,真可谓是“蒙撼庠痖深何忍别,海角表达草话斜阳”啊!时移世易,我想今天的内蒙一定更加繁荣!

读《草原》有感3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怀德六十五岁才开始写小说,但她的一系列作品都远近闻名,十分有趣,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怀德以自己曾经的经历为蓝本写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劳拉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来到堪萨斯大草原上生活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劳拉一家遇事沉着冷静,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路上,还有到达以后,他们都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他们一点不害怕,最终都很好解决了问题。如在草原燃烧起大火时,劳拉一家迅速控制了火势,避免大火烧到小木屋;在小木屋被狼群包围时,爸爸和猎狗守卫着家,并关上了所有的门窗,有效防止了狼群的入侵;在印第安人进入小房子时,爸爸紧紧拉住猎狗,让印第安人随便走动,才没有招惹到他们……他们用行动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我们现在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真应该好好学习劳拉一家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的精神。

  说起迎难而上,我想到了现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肺炎疫情,这次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仅仅武汉市就有几万人感染。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困难。那么是谁在迎难而上呢?对,就是那些“逆行者”,那些医护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在一起,与病魔进行较量。虽然疫情可怕,但我相信,有这些可爱的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共渡难关,取得最后的胜利!

读《草原》有感4

  拿起《草原上的小木屋》,仿佛整个人沉入了这本书,好像我就是站在大草原上的罗兰。青草的芬芳,动物的欢叫,树叶的清香,都让我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好,啊!微风吹着我,我在大草原上尽情享受读。

  罗兰从二岁起,就被父母从威斯康星大森林中带到了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在另一片大森林中,罗兰一家在那儿建起了木屋,在一间窄小的木屋里,他们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在大草原上,他们经历了多少磨难:遇到狼群、烟囱着火、草原着火也是这些磨难使罗兰体会到自立、自强是多么重要。

  在大草原过了一些日子,在一天清晨,大家都在忙着干活时,天一下子黑了,接着便是浓烟滚滚,大火疯狂地向小木屋冲来,放肆的吞噬着每一寸土地,肆无忌惮。罗兰父亲叫大家赶紧打来水,把大火扑灭,罗兰则去拿麻袋,她看到黑烟下面红红的火光,犹如一个恶魔在发狂、发怒。罗兰吓得像只受惊的兔子,全身发抖,妈妈安慰罗兰:“没事,我们一定会平安无事。”罗兰还是没有感到安全。动物四处逃散,风越来越大,啸声尖利。火舌起处,成千上万的鸟拼命往上飞,千百只兔子拼命的在草原上飞奔。火烧到悬崖,没有在燃烧,但罗兰给吓坏了,她全身发抖。爸爸拉起了提琴,琴声缓解了罗兰的紧张,父亲拍拍罗兰的肩,对着她笑。看到这儿,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大火燃烧的样子,多么可怕呀!

  罗兰森林大火使罗兰一家吓了一大跳,但罗兰一家面对困难,不畏惧的精神令我感动。

  看完森林大火这片段。我想对罗兰说:罗兰,你有这么一个家庭真棒!如果是我,我一定会飞快的逃跑;而你们却勇敢面对,还提水来扑灭大火,是爱的力量使你们那么勇敢,因为有了爱,所以你们才会经历了风风雨雨;因为有了爱,你们才会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爱无处不在,爱与爱相织,苦与苦相融,这是一种伟大的爱。爱是什么?爱是奉献,爱是付出,父爱是杯茶,令人回味无穷;母爱是首歌,令人久久难忘。罗兰一家在苦中品味甜味,正如“宫心计”中所说,要学会“苦中一点甜。”

  当我遇到困难,我会想起罗兰父亲的琴声,那悠扬的琴声在我耳边响起,罗兰的故事就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花蜜——甜蜜而温暖,爱,也是这样,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读《草原》有感5

  今天,我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心中涌出了一股暖流 。

  这本书讲述了劳拉一家从大森林向西部大草原拓荒的故事。在途中,他们碰见了即将开裂的密西西比河,陷入了一条水位突然涨高了的小溪。但爸爸,妈妈机智应对,成功将劳拉和她的姐妹带到了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并开始了幸福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即将被美国军队赶至别处,因为这儿是印第安人的土地。他们只好去往镇上。

  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美好,不用四处奔走。而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拓荒者们却像侯鸟一样,从一个地方搬至另一个地方。劳拉·英格尔斯·怀德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告诉我们:灾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大家的团结。书中多次写出拓荒者遭遇不幸,但通过爱与希望的传递,将困难化险为夷。生活中,我们觉得蔬菜和肉似乎吃不完,可拓荒者们却不能如此。他们需要去独立镇小心翼翼地把种子保护回来,还要通过艰辛地劳作才能吃上食物。肉类食品对拓荒者们来讲取之不尽,但在打猎时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危险,让人胆战心惊。我们体会不到那种没有食物而外面又有危险,家里还有人等着吃饭时进退两难的心情。

  爱与希望还在传递着,甚至经过每一个人手中。雅安大地震时,在国内外引起了一阵轰动。无论是谁,学生也好,职员也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捐款,寄出生活用品,食物和帐篷。这虽然只是一点贡献,但却是我们的心。大家不怕困难,毅然加入救援队,救出我们的兄弟姐妹。有一个还在休产假的女兵,听说这件事后,直接来到了雅安。这难道不是爱与希望吗?万众齐心,将雅安重建,使他们过上好日子,这多么令人感到开心啊!

  爱与希望,这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词语。有了爱,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也就有了爱。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爱与希望!

读《草原》有感6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的作者是美国的罗兰英格斯怀德,罗兰英格斯怀德,他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系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从65岁才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毕其一生所完成的9本《小木屋》系列小说。罗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才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的是劳拉一家从大森林,来到了草原上。那是一种宁静和满足的生活。带篷的马车有一条忠诚的狗。他们走在迁徙的路上,沿途除了观赏美景,更多的是危险。但是那些危险在温馨的基调下,都只像一片片树叶,纷纷落在地上,声音很轻。颠沛流离的迁徙之路,咖啡仍煮得香醇,烤面包和鸡蛋糕仍然喷香,还有肉汤依然滚热,一天三餐也是系上了餐巾开始,劳拉姐妹穿的衣服母亲都用熨斗细心地烫过!

  这本书中的故事可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童话哟,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套书记载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生活的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美满生活的人生经历。

读《草原》有感7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劳拉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劳拉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当劳拉一家的马车第一次来到宁静的大草原上,他们生了一堆火,妈妈做着甜美的晚餐——香喷喷的玉米饼、可口的玉米粉、油油的熏肉,真的让人感觉到阵阵温暖袭上心头。夜晚草原上空的星星在俯望着大地,让人感觉到“手可摘星辰”的意境,宁静的夜晚,爸爸拉着优美的小提琴曲,他们在草原上的生活开始了……

  心灵手巧的妈妈,勇敢正义的爸爸,聪明懂事的玛丽与劳拉和可爱的卡莉宝宝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他们的辛苦而又快乐的生活给每一位读者一种全身心的佩服,他们在这里开垦、培育,成为自己最美的家园,他们在这里撒下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

  在妈妈的细心照看下玛丽与劳拉两个可爱的小姑娘每天都干净整洁,他们总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憧憬,给我们无限的美好与遐想。

  可是他们不得不因为政府下的命令而离开这片美丽的堪萨斯大草原,开始他们新的拓荒生活,他们没有一丝抱怨,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奇妙旅途……

  我想,我们也应该拥有像劳拉一家拥有的美好品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劳拉的一家人就是我们现在缺少的,我们应该对新的生活寻找美的方向,只有这样生命才更有价值!

读《草原》有感8

  从一个拓荒女孩到赫赫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经历了人生无数的悲欢离合、艰难困苦,最终迎来生命中美丽花朵绽放的那一刻……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详细描写了一个典型的拓荒者家庭的故事。挥别温馨安逸的生活,去大草原开垦。高大刚强的父亲,能干贤惠的母亲,可爱的孩子,几只牲口,还有一条忠实的狗,每个人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就连犬也融入家庭,也可以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危险来临时感到安全。

  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渡溪时的情景:起初还很平稳,但突然溪水涨潮,一拨拨打在篷车上。水里冒出三个头,两匹马和爸爸又湿又小的头。爸爸握紧拳头,用力抓住马缰绳。与大自然的搏斗就此展开。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最后只听到了爸爸的鼓劲声:“平平加油,安安加油!爬上来,爬上来!”他们成功了!但那只狗——跟随了他们数年的阿吉,却没能上岸。那种伤心、那种后悔、那种不舍、那种依恋……可是太晚了……

  让我难忘的还有那面对草原大火时父亲的表现: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又有条不紊。对于一个家庭,父亲如同房子的顶梁柱,一旦倒塌,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罗兰的父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不知所措,恐怕如今我们也看不到这本真实记录拓荒历程的书了。

  历经沧桑,最终罗兰一家虽然挥别了大草原,但她的人生还是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幸福的生活,完整的家庭,可爱的孩子……拓荒的经历也是她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一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坚强,鼓起勇气面对所有的困难,就可以迎来曙光。每次的困难过后总有欣慰的笑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启示。《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正完美地诠释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脍炙人口的话之深刻含义。

读《草原》有感9

  罗兰·英格斯·怀德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写了一套《小木屋》系列,《草原上的小木屋》写的是一个拓荒女孩的真实故事,而这个女孩,正是罗兰·英格斯·怀德的故事。

  暑假中,我有幸拥有了这本书!读着读着,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着重讲述了罗兰和玛莉、小宝宝琳琳以及爸、妈、狗狗阿吉去草原拓荒的事,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度过难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其中的故事是那么充满刺激,曲折生动而有趣。比如,他们渡过河后,发现阿吉不见了,怎么叫也叫不应,大家都很伤心,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没有一条好狗是困难的。夜晚,他们听见几声怪叫,都惊醒来,发现暗中有一双绿眼睛盯着他们!

  突然,绿眼睛一闪,那东西扑向罗兰——是阿吉!大家都欢呼起来!真是有惊无险哪!我放下书后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好羡慕罗兰有这样一个美满的家庭!好羡慕罗兰有这样一只忠诚的狗,以及她和阿吉之间深厚的友谊!好多次危险,都是她与阿吉化险为夷,罗兰真勇敢啊!我欣赏玛莉的尊重他人,待人和善,佩服罗兰勇于牺牲,充满智慧,更醉心于他们这个充满温馨和甜蜜的幸福之家。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不太可能再现那样拓荒的情形了,但我们依旧能做到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很庆幸,我就生活在一个温暖无比的幸福家庭里。我们一家三口,充满智慧的老爸总是最爱逗我玩,使我成了朋友们的开心果;而看到我有些许进步,老爸那双因连续设计制图而劳累得布满血丝的小眼睛便会睁得大大的,似乎没了疲惫,更多的是欣赏:“女儿,你真棒!”而平时关心我最多,呵护我最多的自然是我可爱的漂亮老妈咯!我遇到困难了,妈妈会鼓励我勇敢面对;遇到烦恼了,妈妈会尽心接纳我的倾诉;获得成功了,她更是与我欢呼雀跃,分享快乐!我们一家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猛然,我想到了另一个家——我生活和学习的班级、学校、社区!就拿班级来说吧,我的班级可是全校赫赫有名的成功班:同学们团结友爱,亲如姐妹;学习上互相鼓励,赛过亲兄弟;我们的老师或慈祥,或温柔,或幽默,或博学,真像大家的可敬长辈,更是我们的亲密朋友!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还有什么坎过不去,什么关攻不破呢?啊,我生活的家庭与罗兰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又捧起了这本书——每一次静下来,走进“小木屋”,走进罗兰的世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罗兰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爸爸的小提琴声和妈妈温柔的笑容。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与希望!啊,家的感觉真好!我愿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生活的家庭都是那么的幸福、美满!

读《草原》有感10

  安宁是一位高产作家。迄今为止,她已出版20本书了,用安宁的话说:《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无疑是自己出版的20本书里,最值得收藏的一本,因为,它的制作如此精美。而安宁的《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因为它的文字同样是那样的隽永而清丽。

  《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是安宁自XX年7月到XX年2月,利用寒暑假,4次飞抵呼伦贝尔草原,以锡尼河西苏木小镇为背景,用日记的形式,对蒙古族牧民真实生活及人生悲欢的记录和探知。

  在这部书中,作者以其唯美而温婉的笔触,加之近100张当地牧民的原生态生活照片,把辽阔的草原、纯朴的民族风情、风光秀丽的景色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在遥望牧草青青的远方时,也因此感受着草原的律动,聆听着牧草的歌唱。

  呼伦贝尔草原是人人向往的天堂,而锡尼河西苏木则是一个完全坐落在草原上的小镇。安宁因其爱人是这个草原小镇上走出的蒙古族,便有了作者将视野扎根在这第二故乡的深度与广度。这里的天空一尘不染,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这里的牛羊成群结队,而这里的草地,更是绸缎一般,浓密茂盛。然而,在这美丽而广袤的大草原上,却生活着一群困苦、艰辛而乐观的牧民。

  “阿妈”可以说是书中的中心人物,这个体重只有70斤的“阿妈”,每天提着几十斤重的奶桶,去奶站送奶。而且她每天凌晨3点钟便起床,哪怕是冒着摄氏零下四十度的寒冷也要从不间断去牛圈里挤奶,一直到晚上十点才睡,从未有过歇息,却仍有无穷的力气去和人说笑,还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乐不可支。

  安宁爱人的弟弟贺什格图,因为3万块钱的彩礼,差点和相恋几年的女友各奔东西,最后,不得不挨家挨户去借,终于才把女友娶回了家。可是,面对3万块钱的债务,贺什格图并不急于出去找工作,也并没有表现出债务压顶的样子,而是悠然自得地生活着。

  贺什格图的老师刚刚读大学的独生子,夏天的时候在锡尼河游泳时不幸遇难,这个悲痛欲绝的母亲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疯了一样,一遍遍喃喃自语:“孩子,衣服还没干呢,你人怎么就走了呢?”然而,当锡尼河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时,她已经能够笑着与镇上的人们当街说话,或者闲聊了。

  还有镇上离婚自杀的女人,最终摆脱了一切烦恼,走上了外出打工的旅途。喜欢闹点小情绪却勤劳善良的凤霞,拥有四个孩子的乐乐妇人,以及沉默寡言的“阿爸”,无不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此外,书中在表现牧民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基础上,还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比如:摩托车代替了骑马、mp3取代了原汁原味的牧歌、升学宴、高额彩礼等,都给这个古老的民族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活力。

  此书为《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但作者却用了一半的篇幅,记录了与绿色草原遥遥相望的白色雪原。在某种意义上,蒙古族个性中的乐观、豁达与坚韧,是草原最美好的夏天,与最寒冷的冬天,一起铸炼而成。这大概也是作者将冬天纳入此书的深意吧。

  而书中的故事,因为时间的参照与观望,也才具有了比小说更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读《草原》有感11

  今天我学习了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课文―草原,草原这篇短文写出了蒙古族和汉族的交谈,蒙古族热情的招待丛汉族来到蒙古族的客人,两族虽然语言不同但是他们的心是一样的,草原第一段写的全是蒙古族的这片草地,蒙古族不像我们一样,我们有房子住,而他们只能住帐篷,他们骑着马从老远的地方赶来迎接客人,客人们一点儿都不想走只想多留一会儿。

  虽然客人们不想走但是这毕竟不是我们该留的地方所以客人们到最后还是离开了,这篇短文写了蒙古族对客人的热情招待他们语言不同还可以

读《草原》有感12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是的,自从读了《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书中讲述了主人公罗兰一家原本生活生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里,那里人口密集,大树被人乱砍滥伐,野生动物被吓跑了许多,美好的大自然遭到破坏。罗兰的爸爸不喜欢这样,大家也不喜欢这样。他们喜欢住在野生动物不会受到惊吓的地方,喜欢看到小鹿和鹿妈妈在树荫下散步的样子。于是,出于对新生活的向往,罗兰一家人决定离开已遭人类破坏的小木屋之家,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西部去生活。

  一家人在罗兰爸爸的带领下,坐着马车,一路奔波来到了堪萨斯州印第安人居住的大草原。他们决定在这里自已盖房子、挖井,自给自足。虽然有时要与森林里的狼群作斗争,有时要应付闯进来的印第安人,但这里没有人满为患的城镇危机,没有大气污染的恶劣环境,没有喧闹嘈杂的生活场景。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合作下,她们自己动手建造了一座可爱的小木屋,爸爸妈妈开垦荒地,种菜种粮,孩子们在美丽的森林里做游戏,一家人生活得温馨甜蜜,其乐无穷。

  现实生活中的我多么向往书中罗兰一家子的清新自然、健康快乐的生活啊!因为在我生存的都市里,人类已建起了很多的工厂,往河里、沟里乱排乱放污水,部分居住区的人们不讲卫生,往路上、空地上乱扔脏物,使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在乡村、原野里,人们肆意砍伐树木,残害生灵,使原本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破坏了大自然,造成中国北方数次被漫天黄沙袭击,内蒙古、宁夏、山西等省飞沙走石,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西南地区严重缺水,造成干旱,旱灾未消停,四川、芦山地区又发生地震,真是灾旱连连啊!

  记得有一次,我听见家中的奶奶说:“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可是现在的日子就像过三季,没有冬季了。”我听了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没有冬天了?”奶奶向我解释:“地球上生存气候变暖了,温度不断地增高,原因是严重的空气污染,加上二氧化碳的极度增加,人类又乱砍滥伐,大气层遭到破坏,紫外线入侵严重,导致地球快变成大火炉了。”

  听了奶奶的话后,我若有所思。我想:为了也能像书中所写热爱大自然的罗兰一家人那样,能在清新自然、没有污染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生存,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保护环境,种植树木,防风固沙,节能节水,与动物做朋友,让地球的环境变得更好更美更绿!

读《草原》有感13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叫《让我带你重返草原》的书。书中关于人对狼固有印象的描写让我陷入了深思。

  本书的作者李微漪,是一名艺术家,书中的描写都是她的真实经历。她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成功地把非野生狼放归大自然的人,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本书讲述了小狼格林被“我”救出并养大、野化,“我”教会了格林争斗、狩猎、嚎叫,最后把格林放归草原的故事。

  书中开始就写了人与狼之间的矛盾:格林的父母是被人类杀死的,它的同伴也是一样。作者也在第一章写道:“我突然开始恨起人来。”是啊,狼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凶恶、残暴的象征,谁又会愿意跟狼相处呢?这就是本书的中心思想:狼并不恶毒,人们要学会接受狼,保护狼,这样狼才会和人在自然中共同相处。

  文章中也有很讽刺的一章:作者给小狼吃熟食,给小狼牛奶喝,希望驯服小狼。然而小狼还是一如既往地吃生肉,一如既往地吵闹……正如书中所说:狼的天性是不可改变的。正如很多人的恶习屡教不改,有恶习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恶习改不掉。如果恶习改不掉,那么和野兽的天性又有何区别呢?

  书中后面还写到作者带格林去草原野化格林。许多人都感慨:如果是我,绝不敢把格林放到这么个危险的地方。这也在暗示当下教育面临的问趣。很多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一个困难的环境中,但是孩子们本身就是需要磨炼的,这样才能“磨”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在书中,格林正是因为这磨炼才成功放归草原的。难道精彩的人生不是磨炼出来的吗?

  本书最后,还写了“我”舍不得格林,格林与我告别的片段。这段告诉我们:其实狼也是有亲情的,人和狼也可以成为朋友,狼没有人想象的恶毒。

  这本书集合了教育、亲情等一系列问题,它不仅让我认识到狼和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恶劣,人与狼是有可能和谐相处的,而且也让我明白:爱护自然、保护生物,不要去伤害它们,与它们好好相处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读《草原》有感14

  中国的古人言: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外国的智者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而我们现在说:读书既能提高修养,开拓视野,又积累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书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学校号召假期中多读书,其目的也就在此了。而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又加强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于我们而言,百益而无一害。

  今年暑假,我与女儿共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套书。此书是美国儿童文学家罗兰·英格斯·怀德的自传。在书中,作者以细腻温情的文笔,描写了美国西部拓荒背景下,一家人艰苦而又充满爱的生活。

  书中有诸多关于大自然美景的描述,如:在黄色的草丛中,小鸟们欢乐地嬉戏鸣叫着,连蝴蝶们也抵不住诱惑,飞过来凑热闹。雏菊零零星星地散布在草丛间……,这么质朴却又生动的描述,使我和女儿忍不住赞叹又心生向往,真想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呀!

  更使人赞叹的是,即使夜宿野外,爸爸在劳累一天后,也会拉起心爱的小提琴,“小提琴和夜莺在月光下一唱一和,传递着温暖和美好。”我想,这幅画面,这幅即使在艰苦环境下,也保持美好与体面的生活画面,必将深深地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无论是当年的小罗兰,还是现在坐在我身旁阅读的孩子。

  站在我的角度,以为人父母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在家庭成员如何相处,养育子女方面也很值得学习。在书中,罗兰的父母互相尊敬与爱护,从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营造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家庭环境,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而对孩子们的养育方式,又各不相同。罗兰好动勇敢,就让她多做室外的活,玛丽生性安静,就让她多做室内家务。这种因人而异的方式,不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站在我女儿的角度,她更关注书中同为孩子的小罗兰,阅读间,常听她喃喃自语:“罗兰真棒,真坚强呀!”后来,合上书,她总结说:“环境很艰苦,但罗兰在坚强而又快乐地生活,我很佩服她!”我不禁问她:“若是你处在这种环境下,会怎样做?”女儿回答:“我要向罗兰学习。”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不知道生活的艰难险阻会何时出现在女儿面前,我只能希望,当那一天来临时,她能忆起20xx年暑假中我们读了又读的这套书,忆起我们之间关于这本书的,关于小罗兰的交谈,哪怕只是只言片语。

读《草原》有感15

  如果一个孩子有这么一个能干的爸爸,那是多么幸运的事?如果一个孩子,有这么一个勇敢的爸爸,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如果这个孩子的爸爸,又有出众的音乐才华,那是多么可爱的爸爸啊?《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里,就有这么一位能干的爸爸、勇敢的爸爸、可爱的爸爸,他就是书中主人公罗兰的爸爸。

  罗兰的爸爸有多能干呢?罗兰一家因为原来居住的森林被滥砍滥伐,他们被迫千里迢迢地到西部的堪萨斯州大草原建立了新家,一路上,都是罗兰能干的爸爸驾驶着马车在寒冬里带领着一家人来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罗兰爸爸没有怎么休息,立刻为家人扎营露宿搭帐篷,拴马、点火、去溪边取水忙得一刻也不得闲。为了让家人吃到新鲜的肉,一大早,又不辞辛苦地带上枪去打猎,每次都能大丰收,给家人带来丰富的食物。罗兰的爸爸还会造房,“他用脚步量出房子四边的界限,用铁锹沿着两条相对的边线各挖出一道浅浅的沟槽,把两根最大的圆木滚进沟槽里······”虽然中间有别人的帮助,可更多是他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这个新家里,爸爸造了地板、做了椅子和床很多家具、安上了壁炉、搭上了烟囱,打好了水井,罗兰的爸爸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造起了新家。你说他能干不?

  罗兰的爸爸有多勇敢呢?罗兰爸爸为家人出去打猎时遇到狼,他很镇定,没有慌乱,机智地逃离狼群。打水井的时候,帮忙的朋友一时疏忽,吸进了有毒气体,昏倒在井下。罗兰爸爸不顾个人安危,冒死下井救出了朋友,他真是勇敢啊!

  罗兰的爸爸有多可爱呢?书中描述的是,时常在晚饭后,皎洁的月光下,罗兰爸爸会很开心地拉小提琴。“他把小提琴搁到肩头上,琴弓轻触琴弦,几个音符像清冽的水珠滴落进夜幕的寂静中······”每当这个时候,全家的气氛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家人和朋友会和着罗兰爸爸的琴声一起跳舞。罗兰的爸爸还会一边拉琴一边唱歌,声音低沉美妙。我猜想,这样的时刻,罗兰看着爸爸,心里一定会觉得自己的爸爸非常可爱吧?

  读着书中罗兰爸爸的故事,我想起我的爸爸。我的爸爸虽然不会造房子,虽然没有机会去打猎和面对狼群、不会拉小提琴,但我爸爸也很爱我们家,为家里做很多事情,喜欢说笑话逗我和妈妈开心,时常带着我到处玩,和我一起运动,一起聊天······我也和罗兰一样,有个好爸爸。

  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爸爸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家里奉献着,努力表现着他们自己的能干、勇敢和可爱!对吧?

【读《草原》有感】相关文章:

关于草原的诗句05-05

描写草原的古诗05-05

描写草原的成语12-31

描写大草原的诗句05-05

我的草原,我的马02-21

《草原》教学反思15篇12-01

读《窃读记》有感12-30

读《母爱》有感01-07

读《养花》有感01-07

读养花有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