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的读后感

时间:2023-10-16 07:51:40
有关皮囊的读后感通用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皮囊的读后感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皮囊的读后感通用1

  在看了《皮囊》前几章时,我算了一下作者蔡崇达的年龄,今年36岁,一个很年轻的年龄。这本书,只喜欢第一页到七十七页的内容,母亲不顾一切反对,都要去建房子、父亲突然残疾的行为与语言描述,都让我有所同感。大概忘了是哪一年的事情,爸爸的腿摔断了,妈妈跟着去照顾爸爸。我和姐姐随着一位叔叔一起乘车去医院看爸爸,爸爸的胡子已是很久没刮,妈妈忙前忙后地给我和姐姐打着饭和菜,一个病房里两张病床,很挤,勉强能站下当时的我们。

  爸爸回家的那天,拄着拐杖,一来一回地努力练习走着,很是困难,说不清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但只对照顾他的妈妈发着自己的小情绪。

  在摔断腿之前,或者更早之前,爷爷兴兴地跑到我家房间,和爸爸说着把房子卖给我们,妈妈争气地说要自己做房子。

  在我家建二楼的那一个夏天的某一天,我亲眼见到妈妈在我眼前晕倒,隔着一定的间隔,我第一次捧着手里的碗,懵在了原地,大姐叫我去喊爸爸,我一路小跑到新房子,眼泪吧嗒吧嗒流着,祈祷着我妈千万安好。

  我家二楼封顶时,放大鞭炮,老爸和叔叔们朝楼下扔着糖果,一大帮村里的人在楼下捡着糖果,还有人举着一把倒伞,直接接住,那时谁的`脸上都是笑容满面。

  我家搬进房子的那天凌晨二三点,老爸老妈喊着我和姐姐起床搬东西,爸爸挑着一前一后的东西,妈妈拎着个什么,我和姐姐手里也拿着个什么,一路我很兴奋,笑着往前赶,经过人家门口,听到狗的叫喊声,我也没害怕。

  人活一世,不就是一口气么?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争一口气么?我妈这么说,我这么点着头。

有关皮囊的读后感通用2

  终于读完了《皮囊》,久久不能平静,深有感触,真的是一本好书。作者从最真实的情感,最平实的语言,写了自己生活经历,骨肉间的故事,像解剖人生一样,剥开生活外壳,展露给你看生活的真实血腥肉身一样剧烈。祈求上天开一点门夹缝,祈求妈放下那包老鼠药。那些带点血腥味的生活片段,让人无法轻易放下和忘记,字里行间的心灵深处的猛烈碰撞。

  听说作者写这本书写了很久很久,有人说书名《皮囊》不太符合内容,我却觉得很适合。没有动词,没有状语,只是个名词,只是个个人见解和感受的词,正如贾宝玉形容自己“只是副臭皮囊”。

  这让我记起温情而残酷的家乡故事与现实纠缠的影子,谁又能彻底理解生活的本质意义呢?当你觉得你正在受生活的折磨和困境时,抱怨着这一切,你不如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困境和苦难没想象中那么大,至少你活得比别人幸福。

  幸福的皮囊,过完人生才会知道厚薄。吃苦是让你知道你还在经历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一切只是“业”显现罢了,一切只是你脑海里的。

  世界很大,也很精彩;世界很小,也很浑浊。有时候我在想,人与人之间的宏大差异,终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呢?同一个环境,差不多的家庭,却孕育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有点让人唏嘘,也让人思考,生命的路冥冥之中是否已经有神明为你安排好了呢,无论我们怎样挣扎,最终也逃不出命运之神的掌控。一切也都是没有答案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认真地对待生活,生命的每一步,走好每一步。

有关皮囊的读后感通用3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

  在《皮囊》在第一页就以一个倔强的裹脚阿太将我拉入了特有的闽南风情的小镇里,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却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长进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那个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异常冷静的99岁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这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给作者内心的冲击是宏大的,也是从第一个故事开始,奠定了这本书悲情的感情基调。

  人生匆匆几十年,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活着为什么,在父母日渐老去,儿女绕膝渐远,朋友奔波陆离时,能与爱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作者活着的真正意义。

  通过作者的表达,我想作者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以《皮囊》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对那些我正在爱着或者曾经爱过的人,我希望你们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为你们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们刻在我的'骨头里,即使时光列车拖着我的肉身一路远行,至少你们的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被我带走了,这是我对时间能做的唯一对抗。”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外婆和我说的是困难岁月,爸爸和我说的是苦中带甜,而我自己的故事还没开始。

有关皮囊的读后感通用4

  一开始看《皮囊》,其实有些茫然,我几乎看不懂这本书在写什么,不就是说家常、写嘛。但是仔细看下来,发现整本书其实极具哲理。

  本书一直是以"皮囊"两个字为中心展开的。首先,什么是皮囊呢?按照阿太的说法,皮囊,就是包裹人们灵魂的东西,也就是指人们的肉体。阿太,从来都不珍惜自己的。或别人的'肉体,总是随意、大胆地使用反正这只是包裹自己灵魂的皮囊,也可以说是自己生命的累赘罢了。总之,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说要虐待自己的肉体,是不是应该多加磨炼自己的肉体呢?本来,肉体对自己的生命来说就够累赘了,那是不是应该让自己的肉体更灵敏、更具有存在的价值呢?应该让自己的肉体成为自己生命的强大依靠,而不是累赘。让自己的肉体吃点苦,体会世间种种磨难、困难,逐渐让自己活的价值表达出来。

  皮囊,也是分臭皮囊和香皮囊的。臭皮囊,是活得空虚的人,他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香皮囊,是活得有价值的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了奉献。司马迁有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想必大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香皮囊的。读完《皮囊》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努力做个香皮囊的。

【皮囊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皮囊》读书笔记01-23

《皮囊》读后感07-05

皮囊读后感07-17

《皮囊》读后感07-01

《皮囊》读后感(荐)08-02

《皮囊》读后感(优选)08-04

《皮囊》读后感集锦09-13

【优选】《皮囊》读后感08-01

《皮囊》读后感(精选15篇)06-12

《皮囊》读后感经典(12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