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读后感

时间:2023-12-11 07:23:40
  • 相关推荐
《张骞出使西域》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骞出使西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骞出使西域》读后感1

  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人,当时汉武帝在全国招募出使西域的人选,张骞就成为汉朝出使西域的'第一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途中遇到了匈奴,被匈奴抓了起来,在那里娶妻生子,就这样过了十余年。他手持汉节,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最后他终于找到一个机会逃跑了。后来他又来到大月氏,向国王提出联合对付匈奴的事,逗留了一年多,他见结盟无望,只好返回。

  又过了七年,张骞再次受命出使西域,直接目的是联络乌孙,他到达乌孙后将重礼送给乌孙,并说双方如果能共同打败匈奴,就把公主嫁到乌孙,可是乌孙王一直避而不答,所以没有结盟成功。公元前115年,张骞在乌孙使者的陪同下回到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汉朝联系一个盟国,以便共同打击匈奴。虽然他两次出使西域都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却打开了一条通往西域的贸易之路。

  张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舍身忘死的献身精神。今天,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应该像他那样不怕困难、坚韧不拔。

《张骞出使西域》读后感2

  这几天,我看了《中华上下五年》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它使我很感动。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出于军事目地,派张骞为特使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国,他在出使中途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十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他凭着对大汉的忠心,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越过葱岭,到了大宛,又通过康居到了大夏。最后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公元前126年,张骞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后来开发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

  张骞在被匈奴软禁的十年里,他吃了那么多苦,甚至娶妻生子,都没有动摇他出使西域的决心,他的爱国精神让我很钦佩,他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让我很感动。他为大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现代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民族英雄——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10-08

目送读后感,目送读后感例文11-26

拿来主义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9-05

心灵捕手读后感《心灵捕手》读后感09-19

漂亮朋友读后感漂亮朋友读后感10-25

读后感03-24

经典读后感03-30

读后感精选04-22

《狼图腾》读后感,《狼图腾》读后感心得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