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2-11-29 13:28:46
  • 相关推荐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读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做人质根本。

  善乃做人根本,正如儒家所信仰,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他的人生方向是他自己决定的,而他选择的人生方向则是由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或事物所决定的,人善与恶决定于他由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在父母的教化中不断成长的,当他开始有记忆时,他便不断的在学习,曹植与其兄长曹丕的品质截然不同,同是在一个环境下长大的,而兄弟俩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曹丕暴如猛虎,一心想夺取他父王的位置,而曹植却视权力于无物,才高八斗的他在其兄长的逼迫下不得不作出七步诗……这难道不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嘛?被乡人视为灾难,被别人惧怕,乡里人一心想除掉他,而他却全然不知自己在乡里人心中的地位,并很有礼貌的问乡里老人别人这么惧怕自己为什么都躲着自己,当他得知自己在乡里人眼里的地位时,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为乡里人除掉害物……这说明他的本质并不坏而是在后天成长中造成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自别人眼里是一个灾难……

  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曾在沈阳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小偷在偷东西,正在小偷将要盗窃时,一个小孩看见了,并喊了不许偷东西,当即,小偷给了那个小孩一个耳光,可是,现场并没有一个人为这个孩子讨回公道,而是在一旁观看……当你得知这个故事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在场,你是否会伸出手去帮助那个孩子,一个孩子知道去抓小偷而其他的大人却如此麻木,这说明什么……人本身是善良的,可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自己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所感染,一种惧怕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作祟,使得他们不敢去伸手……

  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反被诬陷,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得到的不是帮助别人的喜悦而是被冤枉的痛苦与悔恨之情……正是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所以使得人们的善心在不断的消退甚至消失。

  请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想想如今的社会状况,我们是不是该站起来来挽救社会的善心,来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如果想好了那就请站起来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2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3

  报名注册这天,姚老师给我们发了五年级的新书,其中《国学经典》这一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看得如痴如醉!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这些名言永将成为我的生活导航。我通过读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义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4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做人质根本。

  善乃做人根本,正如儒家所信仰,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他的人生方向是他自己决定的,而他选择的人生方向则是由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或事物所决定的,人善与恶决定于他由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在父母的教化中不断成长的,当他开始有记忆时,他便不断的在学习,曹植与其兄长曹丕的品质截然不同,同是在一个环境下长大的,而兄弟俩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曹丕暴如猛虎,一心想夺取他父王的位置,而曹植却视权力于无物,才高八斗的他在其兄长的逼迫下不得不作出七步诗。这难道不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嘛?被乡人视为灾难,被别人惧怕,乡里人一心想除掉他,而他却全然不知自己在乡里人心中的地位,并很有礼貌的问乡里老人别人这么惧怕自己为什么都躲着自己,当他得知自己在乡里人眼里的地位时,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为乡里人除掉害物。这说明他的本质并不坏而是在后天成长中造成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自别人眼里是一个灾难。

  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曾在沈阳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小偷在偷东西,正在小偷将要盗窃时,一个小孩看见了,并喊了不许偷东西,当即,小偷给了那个小孩一个耳光,可是,现场并没有一个人为这个孩子讨回公道,而是在一旁观看。当你得知这个故事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在场,你是否会伸出手去帮助那个孩子,一个孩子知道去抓小偷而其他的大人却如此麻木,这说明什么。人本身是善良的,可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自己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所感染,一种惧怕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作祟,使得他们不敢去伸手。

  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反被诬陷,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得到的不是帮助别人的喜悦而是被冤枉的痛苦与悔恨之情。正是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所以使得人们的善心在不断的消退甚至消失。

  请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想想如今的社会状况,我们是不是该站起来来挽救社会的善心,来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如果想好了那就请站起来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5

  一直认为儒、道两家持截然不同的主张,然而通过进一步学习北大大课堂、楼宇烈讲授的《国学课十三堂》,发现两家的观点中依然有着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人的修养的倡导上起着殊途同归的效果。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表面看来好像是相互对立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但实则不然。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包括崇尚天道的自然无为和提倡人道的自然无为,即人与自热界的关系方面,道家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谐、一体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物之则,缘理而动,不要以人的主观意愿去胡乱行动,从而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和平衡;二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统治者,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各种制度、规范,使百姓保持纯朴的民风。这种思想很久以来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消极思想,其实是因为理解上的片面才导致了这样的批判。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几乎发展到了一个“随人意志”的地步,然而很多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这种“随人意志”地去改造自然界,不仅遭到了自然界日益严重的反抗和报复,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而且人类也越来越受到自己创造的“人工自然环境”的制约,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像

  历史上有名的“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却一直被看作“推自然之势”取得成功的典范,由此可见,因顺自然之势的无为绝不是消极的,比之那种盲目、违背物性事理的、不顾后果的、为人类私意为求的“有为”更具有更多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儒家文化中,把人格的确立和提升放在第一位,因而特别强调伦理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养成。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时,他强调:考察以往圣贤之所以教人,无非是让人们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行自我修身,然后推己及人。并不只是教人们广文博记,写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钓誉,追求利禄。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在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强调从“修身”做起,后边一系列的志向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稳固的社会环境,而绝非相互攀比、尔虞我诈,在“欲”的驱使下将自己变成物质文明的奴隶。这跟道家倡导保持人的清净自然本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殊途同归。

国学经典读后感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 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体味 到一种宁静和祥和。无论你是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还是闲情雅致,修身养 性,都可以从这些国学文化中得到你要的东西。古人圣贤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它伴着我成长,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感到了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放学后或周末,我主动打扫卫生、洗碗等家务……《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妈妈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而现在,我学习了《论语》,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进行交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看见他的优点就向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的道理;学习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源远流长,经典伴随着我成长,使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变成一个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孩。

国学经典读后感7

  告诉你们,透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群众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能够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我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必须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8

  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山东省首届“国学小名士”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感受到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国学、诵读经典的热情。

  这次诵读大赛的主题是“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我认为所谓“经典”,是指古人的思想、古代文学、古代文化所留下来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学习了解和发扬光大。“经典”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是因为它们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经过历史的积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人们做人做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人们一代代学习传承的。如果把国学比作一棵大树,则先人传承的经典则为树的根须与主干,我们青少年只有从中汲取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下去,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要多诵读经典,认真学习、用心体悟。小到一则故事,大到一册著作,其中都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感人的美德。比如,我们从《孔融让梨》中知道了要尊老爱幼;从《班门弄斧》中明白了做人要谦逊,不能自负;从《竭泽而渔》明白了要从长计议;从《程门立雪》明白了要尊敬师长;还从《司马光砸缸》中明白了要临危不惧、冷静处事……感悟道理后,我们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我们先从最基本的做起:管理好自己,然后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与人为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国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华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中华文化是一朵花,我们就要让它香飘世界;如果它是一棵树,就要让它的枝冠像大地一样广袤;如果它是一团火,就要让它的光芒驱走黑暗,照亮人类!来,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文化精髓,开启国学大门,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国学经典读后感9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求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为老爷爷、老奶奶端一碗饭,倒一口水。为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通过诵读经典,使中小学生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感化。

  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名言为主题的宣传字画赫然醒目,利用阅报栏、黑板报登载古典内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厅、橱窗张贴通诵易懂的古诗句及名言警句,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是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国学经典读后感10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于是父亲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正所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诉了我们十进位算术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诉了我们“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从“地所生,有草木。”到“丝与竹,乃八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稻梁菽麦黍稷”等许多丰富的知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国学经典读后感11

  其他回答关于“孝”,自古很多理解和认识。《论语》为政篇中有很多章节,我就其中俩节与大家分享: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

  关于“孝”,自古很多理解和认识。《论语》为政篇中有很多章节,我就其中俩节与大家分享: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就老夫子上面的俩段话,提到了敬、和颜悦色等,加上我自己对生活的一些小结,我简单的把对父母长辈的“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赡养。满足其生活需要,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第二层,我敬我爱。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正做到尊敬和大爱。第三层,人敬人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使其在社会上受尊敬,有句话叫做“父凭子贵”。

  第一层次,赡养。在现今这个时代,只要我们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容易做到,这也是最基本的事情。现状是,我们很多人把这作为一个道德衡量的标准,是严重不够的。

  第二层次,我敬我爱。有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生活中的“久病床前有孝子”也大有人在。这是一个社会人、中国人都要做到的事!没有什么好商榷的!只要我们能认识到,一定就可以做到。坚持对内心的绝对真诚,我们就会有大智大勇。有句话说的好,“家是讲情感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层次,人敬人爱。说难也容易,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做出成绩,我们一定会脱颖而出。认真做事,做有价值的事,必定会得到同事、朋友、周围人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国学经典读后感12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13

  《国学与人生》封面上那醒目、令人激动的五个大字深深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经典阅读丛书,一页、两页、三页......爱不释手。

  我的心透过那一行行文字,被深深震撼了!在字里行间我追寻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读着读着,我的思绪飞到了20xx年,我学习国学的日子。妈妈曾问我:“孩子,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抬起头,凝望着她,用稚嫩而又肯定的声音回答道:“阅读经典!读《论语》《孟子》,可以不断丰富自己,善读之可以医愚!”顿时,妈妈喜极而泣......真的,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幸,遇上了令人尊敬、有大爱的鲍鹏山教授!遇上了这份传承中华民族魂的公益!------浦江学堂!

  我是多么的幸运啊!参加了浦江学堂公益班级——峻兴班的学习,跟随鲁华峰老师学习《孟子》。鲁老师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我们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浸润其间,德染于心。在此向为这份公益而呕心沥血的鲍鹏山教授和所有老师们致以最真、最诚的谢意:您们辛苦啦!

  20xx年是令我难忘的,7月13日—7月17日,我和学习了一年《论语》的其他孩子们一起,赴上海与各地市学习国学的孩子进行了比赛,在一轮轮的论语知识问答中,论语背诵中,我们表现相当出色,情景剧表演《孔门问学》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继上海一行后,我们来到了山东曲阜进行了庄严而隆重的祭孔大典,尊孔、敬先贤,经典浸润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华民族的文化悄然入心!

  最后,我们进行了六艺体验。整整四个小时,我们在悠悠古琴声中吟诗,在书法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在静静的对弈中展示自己的睿智,在细细品茶之道中,追寻着中华民族的根……

  总之,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菁菁校园,在晨光中、在明亮的教室里,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抑扬婉转地吟诵着,轻轻的诵读声中,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悠然再现。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成为我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更感受到了人文经典的力量,经典文化灿若星河,这民族的根与魂默默地滋养着我,让我逐渐走向优秀,走向大器!

国学经典读后感14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我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我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国学经典读后感15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你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你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国学观后感11-25

国学教育工作总结11-21

简爱读后感11-27

《目送》读后感11-27

将心比心读后感11-25

毅力读后感11-15

名著的读后感11-11

《诚实与》读后感11-09

《舍得》读后感11-08

贝壳读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