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9 17:52:25
  • 相关推荐
关于孝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孝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孝的作文1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都曾繁盛一时,然而,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前三个文明古国都已然或化为灰烬,或在泥土中变为废墟,只有古老的中国至今依然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只有我们?在今天,21世纪的华夏子女以及全世界的专家学者一直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论自然资源与条件,我们不如古印度;论法律发达程度,我们不如古巴比伦;论商业发展,我们不如古印度……但终究我们还是有一个优势的,这并不是物质或自然条件的优势,而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心灵深处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走到了今天。那就是中华民族对孝道的坚守,不管历经何种风雨,经历何种沧桑,“孝”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历久弥新……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能历经5000年不绝肯定是个奇迹,但我们不相信奇迹,能走到今天也不是奇迹,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孝,就是我们的信仰。

  孝,究其本质事对过去经验的尊重与继承,是对前人精神财富的珍惜,使民族的发展不盲目,有方向。被生育的人一定要对生育自己的人有所亏欠,并要赡养;尊敬;顺从养育自己的人,这就是汉文化的公理,也是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中华民族选择了孝道,而这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5000年来社会的稳定与传承。因此,在我们的《诗经》中,也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公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在新时期,在21世纪弘扬我们“孝”的传统美德呢?我认为最重要的这是内心的尊敬与服从。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所以,孝不仅只是停留在“侍养”更要有内心的“尊重”,要从内心做起,这既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更是对前人经验的保护,对历史的'肯定。

  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的服从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要相信并服从父母的所说所为,因为他们是为我们好,希望用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这些经验,往往也是经过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检验,是真理。但若他们所说的与现实不相符,也要等父母说完,礼貌的提出不同意见。这既是对“孝”的传承,也为“孝”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历久弥新……

关于孝的作文2

  一直以来,我过着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的幸福生活。我在家什么都不用做,成了真正的小王子。周六写完作业就跑出去玩,经常到天黑才回家,让爸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管父母怎么教我,这种贪玩的旧习惯是改不了的,但经过一件事,我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回家看到比我小五六岁的小明在井边洗衣服。我走进去,看到他在哪里洗自己的衣服。里面全是大人的衣服!我很疑惑,就问小明,他回答说:“我放学回家,看见盆里有些脏衣服。我想:我爸妈每天早出晚归给我做饭。他们太辛苦了,我想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洗这些衣服。”听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

  回到家,爸妈都没下班回来,我就想让小明尽可能的帮爸妈分担一些家务。我先把鞋架边的脏鞋子拿出来,在水龙头边洗。然后我扫地,擦桌子,把垃圾拿出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家里的环境焕然一新。抬头,啊!快六点了,我们得赶紧做饭。我试着回忆妈妈做饭的场景,先淘米,再放水,能放多少水?我很不解,唉!我懒得跟我妈学都是我的错。我别无选择,只能放些水在周围。然后,盖上盖子,将插头插入插座。心想,有了电饭煲,做饭也不难。我能做什么样的食物?突然,我看到橱柜里有一些鸡蛋和一把卷心菜。好的,我要煎蛋和炒卷心菜。我费了好大劲才把火点燃。我很快洗了锅,然后排干了油。没想到锅里有水,油溅了出来,伤了手。最后油没洒出来,我就开始打鸡蛋。不小心,蛋壳也掉进了锅里。我迅速用手指捡起蛋壳。有了这一课,第二个和第三个鸡蛋就顺利多了,但是火太大了,鸡蛋却糊了。该放盐了。多少钱?犹豫了一会儿,我估计要放半勺。最后放胡椒粉和一些水。水开了,这个鸡蛋应该煮熟了。该煮了!我的脸也在微笑。然后洗洗炒白菜就完事了!

  七点,爸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当他们看到房子很干净,餐桌上有两个盘子时,他们都像小花猫一样惊讶地看着我,然后开心地笑了。我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孩子,你长大了,就知道孝敬父母了。你真是我的宝贝儿子!”

  “晚饭准备好了!”我欢呼一声,打开盖子,却傻眼了:饭没做好!这是怎么回事?我妈走过来笑了。“傻孩子,你还没按下这个开关。怎么能煮?”听了妈妈的解释,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半个小时后,饭终于做好了,终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个鸡蛋放进嘴里尝了尝,但它褪色了;我很快抓住了一些卷心菜,它是咸的。但是我觉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的饭。

  从此我终于懂得孝敬父母。在这里,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不再溺爱自己,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勤劳善良的孩子!

关于孝的作文3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篆体孝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人们都说中国人是最懂孝敬的民族。从孝感动天的帝王舜,到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无论是皇室家族还是贫民百姓,都不乏孝顺之子。从古代到现代,从公元前到二十一世纪,我们这个民族都传承着孝的美德。百善孝为先也一直作为传统美德被人们赞誉。

  如今,当人们再次提起孝时,会想起你对父母所做的一切吗?会想到最美孝心少年们为父母做出的事情吗?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爱你却不求回报,唯一为你付出却从不说后悔的人。谁没有父母?谁没有老去的那一天?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一个人的修养与品德从孝开始。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得了眼疾,需要饮用鹿乳才能进行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每个人的家不同,对孝的理解不同,所做出的行动不同。或许在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孝就是让家里的每一个人开心;而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里,孝便是让年幼的孩子承担起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所承担的事务。

  或许,孝是自愿,亦是被迫。

  最美孝心少年黄凤,一个板车女孩,由于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6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她乐观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家庭的分割没有使她退缩,即使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也能在课间回来给躺在板车上的爸爸翻身。黄风做饭和喂饭的时候喜欢哼唱流行歌曲,爸爸就这样默默地听着来自女儿的歌声,纵使自己躺在病床上,也不让女儿伤心。黄凤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爸爸能够慢慢好起来。“不管多难,我都要好好读书,以后还要带着爸爸读高中,读大学,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

  孝不是让你在网络上转载一篇说说表达自己,那样只不过是填补了自己对父母关心的缺失,更不用说,面对自己越来越老的父亲母亲,网络离他们越来越远,而你在网上表达的孝意,何时能够传达到他们耳中。这样一种虚拟的孝心,对他们来说更是虚无缥缈。

  所以,趁着你还年轻,你还拥有他们,将你的孝展现。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从点点滴滴开始,从现在开始!

关于孝的作文4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那丧失了人生来就应该有的良知。

  然而近年来,我们却从报纸上,电视上不断看到关于父母因儿女虐待而不得不诉告的新闻报道:被儿女逐出家门而冻死街头的;因得癌症被儿子抛弃在医院的;因受不了家庭暴力离家出走的老人比比皆是,而古时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被誉为孝敬父母典范黄香的故事早已被人们所遗忘。现在还有一些人因不是自己的父母就对他们不孝,难道他们没有听过杨得永替病友尽孝道,孝顺儿媳孔祥红侍奉瘫痪公婆二十载的感人事迹吗?

  孟子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静止,而风不停,子女想尽孝道而父母却早已不能等待,撒手归天了。当我们准备带着大包小包去看望父母时,心却在想:“不行,还不够,要挣“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弘扬传统孝道美德,在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我们现在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但是,孝顺来不及等待,我们孝敬父母,必须从现在做起。

  我个人认为当今的人都把孝顺看的很简单,很容易。当今的人都以为孝顺是给父母过更好的日子。通过金钱,就是只给父母钱让他们有地方住,有东西吃就够了,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学生,我的孝顺就是要让爸妈开心,放心,不让他们担心,或难过,比如说要好好读书,要更懂事。

  五年级的.时候,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叫《少年王冕》,王冕很孝顺母亲。当母亲说没钱供王冕读书的时候,王冕说:“娘,我在学堂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王冕是喜欢读书的,后来他将零钱省下来买旧书读,可看出他这样说,是为了安母亲的心,不让母亲觉得内疚,让母亲“安心”。当母亲让王冕处处小心,早出晚归,王冕一一答应,并落在行动,“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10岁的王冕遵照母亲的话去做,让母亲不为自己担忧,让母亲放心。

  让父母安心、放心这既是古人王冕的孝,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尽的孝,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有孝心的人。我想,我从今往后,一定会好好地尊敬父母,好好地照顾父母,好好地孝敬父母,莫要想等到父母老了之后才如何如何地孝敬父母。因为——孝顺来不及等待。

关于孝的作文5

  有一种孝,像水入江河,微乎其微,却能如氧气一样,使每一次呼吸感到顺畅舒心;有一种孝,像云过天际,不留痕迹,却能如春风一样,使每一寸心灵得到浸润荡涤。在这个平平常常的冬季,妈妈在我心中播下了“孝”的种子。

  生日那天上午,我一直沉浸在难以名状的兴奋中。可是,午饭后,妈妈告诉我,外婆的腿摔伤了,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舅舅陪着她。听到这个坏消息,想到生日paty就要化为泡影,我顿时板着脸,噘起嘴,心中有一股趋之不去烦闷:外婆啊外婆,你怎么早不摔晚不摔,偏偏这个时候摔呢?妈妈急坏了,脸上愁云密布,眉头紧锁,不断打电话。好不容易挨到晚上,妈妈心不在焉地做好了晚饭招呼我吃。我伸手夹了一块西红柿炒蛋,“呸,呸,呸”,这哪是西红柿炒蛋呀?要酸掉牙了,妈妈一定是忘了往里搁盐和白糖了。再尝尝其它几个菜,没有一样合我的胃口,不是口感不佳,就是颜色不对。这就是我的生日?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生日?我呆呆地坐在餐桌旁,委屈的泪水叭嗒叭嗒地往下掉。

  妈妈丝毫没有注意到我,她握着电话,在客厅踱来踱去。突然,仿佛受到某种力量的感召,妈妈把围裙一丢,夺门而出。时间像沙漏般地从指间缓缓滑过,我的心备受煎熬:妈妈上哪儿了?她去干什么呢?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我才听到门锁转动的声音。只见妈妈弯着腰背着外婆,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从门口挪进来。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沁出,顺着鬓角,一路往下,有好几颗挂在下巴,久久不肯落下来。我看见外婆的右脚用雪白的纱布缠得严严实实,活像一个大粽子。她的眉头拧成疙瘩,上唇和下唇紧紧地嘬着,时不时发出“嘘哈、嘘哈”的声音。妈妈边移动脚步边不厌其烦地问:“很疼吗?”“忍一下”声音轻轻的,却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我脸上一阵发烫:妈妈多么爱她的妈妈啊!可我刚刚还埋怨外婆摔得不是时候,我怎么能如此自私呢?

  “人之行,莫大于孝”。为了弥补过错,我迅速搬来一把小凳子,用蹩脚的方言对外婆说:“外婆,小心点,把脚翘在凳子上会舒服一些。”说完,我蹲下身去,轻轻托起外婆的脚,郑重地安放在小凳子上。外婆好像忘了疼痛,眉毛微微往上扬,嘴也咧开了,不住地夸我:“沁瑜真乖,对外婆真好!”夸得我感到无地自容,巴不得有条地缝马上钻进去。

  受伤的外婆在我家住下了。我常常给外婆倒水喝,帮助她上卫生间,为外婆盛饭、夹菜,有时还给外婆讲故事。妈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知道这是榜样的力量,是妈妈为我树立了一个正确的行为坐标。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字值千金。我愿沿着“孝”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关于孝的作文6

  时针在“嘀嗒嘀嗒”地轻轻地走,点点温馨在小小的屋子里蕰染。经时间的发酵,这点点温馨愈发香浓……

  轻轻的

  “铃铃铃……”闹钟铃响起,我猛地惊醒,然后快速地把闹钟关掉。我蹑手蹑脚地起床,把门打开。整个房子都静悄悄的,大家都还没起床,我不由得闪过一丝得意。真不亏我早早起床。我放轻脚步,走向厨房。想了想,又转身折回厨房门口,轻轻地拉动门,慢慢地转动门把手,以便于厨房门能够不发出一丝声响就能关上。

  “吧嗒”一声,煤气灶上的火被点燃。我心中却一惊,这声音不算大吧,应该不会把他们吵醒吧。我把鸡蛋放入锅内,霎时飘起缕缕油烟。想到抽烟机的嗡嗡声,我转身把窗户打开了。我一边看着锅里“滋滋”作响的鸡蛋,一边细细听着外面的动静。正当我熄火时,母亲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谁在厨房?”“是我,我在给你们做早餐呢。”我端着盘子走出去,看着母亲睡眼惺忪,“我吵到你了吗?”“没有,我调了闹钟。”母亲笑着说,“女儿长大了啊。”看着母亲盈盈的眼眸,我也笑了。

  慢慢的

  深夜,我放下了与作业奋斗已久的笔,起身去客厅倒水喝。客厅里的灯还亮着,电视也还在播放着节目。当我看到沙发上的.那个身影时,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是母亲靠着沙发睡着了,满脸都是遮不住的疲惫。我心尖一抽。轻轻地抬起脚,慢慢地放下去,生怕这脚步声会惊醒她。我慢慢地拿起遥控器轻轻地关了电视。然后缓缓地向母亲靠近,拿起沙发一旁的毯子,慢慢地给她盖上。我怕,这突然的“重量”会惊扰到她。然后我轻声快步地走回房间。我想,只要我快点完成作业,母亲就不用再陪我了,那她也就可以快些回房休息了。

  静静的

  夏日的下午总是闷热的,大抵行人都躲在了家里,外面静悄悄的,隐隐约约能听见树上传来的蝉鸣声。屋内,母亲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节目,我坐在茶几边清洗着茶具。偌大的房子里只有电视机传出一些零碎的声音。我泡好茶,给母亲沏了一杯。她接过,看了我一眼,抿了一口,放在了桌边。那不是不理睬的态度,也不是一个厌烦的眼神。那是我们无需言语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母亲仍在专注地看着电视,我在一旁静静地不打扰。她明白这是我的陪伴。我们都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冲突,毫无尴尬,更有点点温馨在我们之间流转。

  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处处都弥漫着那轻轻的,慢慢的香甜。我想,孝就是轻轻地静静地陪伴。

关于孝的作文7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文化精神风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沐浴着传统美德,承载着长辈期望,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阳光满满。

  我家是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生活过得安稳而平和。爸妈常给我讲些读书做人的道理,它让我在耳濡目染之中,播下了善孝的`种子。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天之德莫大于诚”。我的爷爷已到古稀之年,白鬓苍苍,身上有病,偶尔还会发脾气。但家里人从不会顶撞他,每周定期帮他换洗衣服,每天为他做好三餐,打扫房间。爸妈总教导我们,要多体谅关心老人,百善孝为先,要好好传承孝道。现在我们周末一放假回家,就会回老家爷爷那儿报到。给他讲讲近来发生的趣事,拉拉家常,陪他下下棋,练练毛笔。跟我们在一起,爷爷似乎忘记了身体的不适,话也多了起来。屋子里不时飘出笑声,爷爷沉浸在天伦之乐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从母亲身上体悟到了这句话。我们老家村里面有好几户留守儿童,都是父母在外地上班,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的,老人家带孩子总会没那么周到。妈妈每周回到老家照看爷爷时,都会包上些饺子或蛋糕什么的,她也给那几户小孩子送上几碗热腾腾的饺子。每当我们敲门送东西的时候,那些小孩子眼里仿佛放了光。他们很开心地吃起饺子,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妈妈也笑了起来。他们吃完饺子后,我和表弟常会留下来陪他们玩一玩,或做游戏,或教他们识字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到了跟他们说再见的时候,他们常常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舍地问道:“大姐姐,你们什么时候还会再来啊?”每当这时,我都是于心不忍,留恋地看着他们,最后才依依不舍地道了别。我体会到了母亲帮助别人的快乐,尽管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回报,却能从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慰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她教导我要多做善事的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坎里。它使我乐意帮助他人,济人于急,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善爱润心田,家风恩泽长。长辈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成长。它塑造着我的灵魂,也营造了家庭和谐的氛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家风纯正,才能以家风正民风,以民风树世风。愿纯良家风盛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不断绽放光彩,谱写文明和谐新篇章!

关于孝的作文8

  爸爸妈妈经常教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孝顺父母,我们还要孝敬爷爷奶奶。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疼爱着我,爷爷奶奶也陪伴着我成长。我有一个带我探索世界的爷爷。小时候爷爷常牵着我的小手去公园玩,陪我放风筝、捞鱼、捕蝴蝶。当我想学自行车时,爷爷一口答应。在练习过程中爷爷怕我摔跤,一直紧紧地跟在后面以防我摔伤,当时爷爷累得可是气喘吁吁。现在想想,不管是骑自行车还是滑旱冰,都是爷爷手把手教会我的,那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是我和爷爷最快乐的时光。我还有一个无微不至照顾我的奶奶。她总是默默地关爱着我。我喜欢喝果汁,奶奶便每天早早起来买最新鲜的水果榨汁给我喝。我的胃不舒服,她也是每天早早起床煲好小米粥给我喝。奶奶的爱在香喷喷的饭菜里,在暖烘烘的棉被上。奶奶的'爱让我安心健康地成长。

  现在我已经三年级了,要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我能做什么呢?

  我和爷爷常常联系。现在爷爷要照顾年近九十岁的太奶奶,所以留在了老家。不在深圳的日子里,爷爷最想念的就是我,特别想看看我的样子,听听我的声音,知道我的学习情况和家里的事情。为此,我每天上课好好听讲,为的就是早点完成作业。我打开手机跟爷爷和太奶奶视频,跟他们讲一讲我开心的事情,问一问爷爷和太奶奶在老家的情况。我们几乎每天都视频,仿佛我们就在彼此身边。对了,我还学会了写信。我时不时给爷爷写信,让爷爷看到我书写的点滴进步,而且在信的结尾我会提醒爷爷和太奶奶保重身体。到了寒假,我终于能回老家看爷爷了。回老家前爸爸会带着我给爷爷精心挑选礼物,如一件衣服,一双鞋或者是爷爷和太奶奶喜欢吃的东西。我回到老家后,除了跟老家的小伙伴们玩耍,每天还会陪着爷爷散步、聊天、滑冰、走亲戚。

  我减轻奶奶的负担。奶奶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看着奶奶的背一天天弯下去,头上新长的一根根白发,我真的好心疼。现在奶奶送我上学的时候,不管书包多重我都要自己背书包。放学回来,我开心地告诉奶奶我回来了,跟奶奶分享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周末的早晨,我和奶奶一起扫地、拖地、饭后收拾桌子、照顾小弟弟,每到这时奶奶就开心地说:“我的好大孙子啊。”不仅这样,我还让奶奶保持好心情。奶奶以前很少旅行,所以现在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跟爸爸妈妈一起带奶奶出去走走,让奶奶多看看外边的风景,尝尝各地的美食。

  爷爷奶奶把他们的爱都给了我。如今他们一天天变老了,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关爱。我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多陪伴爷爷奶奶,用实际行动告诉爷爷奶奶我爱他们。希望我的爷爷奶奶一直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关于孝的作文9

  俗话说得好“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父母对我们的生养之恩,岂是我们活三生就能报答的了的呢?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24集的关于孝顺的故事,看完之后,不禁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24孝》里有许多关于孝顺的故事,如《孝感动天》,《单衣顺母》,《卖 身葬父》……但唯一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扇枕温衾》了。

  《扇枕温衾》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非常孝顺,每到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他就冒着满头大汗帮父亲扇扇子,好让父亲能够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懂事的黄香怕父亲怕冷睡不着,便早早的爬上床,把父亲睡得席子给捂热,好让父亲能够睡好觉,黄香的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应该做的吗?“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把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我们人呢?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的品质。

  黄香的品质真是让我和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一想到那次因为我的不懂事,蛮横,任性而是妈妈伤心了一个下午,我真是后悔万分啊!在这里,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句:“妈妈,对不起,请原谅女儿的不懂事,任性吧!”

  黄香的行为真是令我们感动啊!“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经艰辛”。父母怀胎十月,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我们生下。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黄香的这种品质而不是总对父母大呼小叫,记得爸爸以前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过不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顺父母,即使他学习在好有什么用,品德才是一个人的根本。”是啊,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即使学习再好,那么对社会还有什么用呢?“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质。老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有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儿童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孝顺父母吧,其实孝很简单,为父母到一次水,做一次饭,捶一次背,这都是孝,因为孝心不论大小,不分远近,他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需要去用心发现它。“孝”从现在开始吧!

关于孝的作文10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我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此刻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此刻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期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样了?

  此刻,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能够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此刻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当孝顺于自我的父母,不能总为自我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明白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当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关于孝的作文1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关于孝的作文12

  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孩子的责任。这个孝道字写得好,永远在上面,永远在下面。今天看到这个《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我学会了“孝”。这个人不仅有一颗充满孝心的心,而且知道如何孝顺父母。孝道,分为很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孝敬哥哥的妹妹等。

  黄凤,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他的父亲不幸从楼上摔下来,瘫痪了。就这样,在她只有六岁的时候,她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因为想摆脱父亲的病魔,她让焊工焊接了一副担架,把父亲放在担架上,打算推他去上海就医。一路上,许多好人来帮助他们的父女。她到了上海,一切都有了回报,一个院长看到他们这么穷,就把他们的医药费都省了。最后,黄凤的父亲渐渐好了,但这都是因为黄凤的爱!你猜怎么着她推着父亲去了上海十年。

  赵文龙,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不幸的是,他的父母离婚了,他的母亲患有尿毒症,所以他不得不开始为他的母亲做饭。因为家里穷,赵文龙每天带一个小包去学校,并在附近的垃圾桶里找到一些塑料瓶来换钱。赵文龙每天买的塑料瓶是他自己的伙食费。他是一个非常爱吃西瓜的小男孩,因为每当他吃西瓜的时候,他妈妈都会忍不住过来吃。为了妈妈的健康,他从来不在妈妈面前提西瓜这个词。

  高中的大姐姐陆玉婷,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妈妈也有尿毒症。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陆玉婷给校长写了一本一千多字的退学书。她妈妈以前是跑票的,所以身体不好,所以跑票的`任务就交给了陆玉婷。每天铃声一响,忙碌的身影就出发了。她准备了一辆自行车,背上背着一个小书包,开始到处跑。因为要中考,陆玉婷每天都会带一本书,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看书。每天回来都给妈妈按摩捶腿。

  这三个人给我的印象最深。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一对相亲相爱的深情兄妹。妹妹从头看到尾,说:“我要领导哥哥一辈子!”拥有母亲绣的“旭日东升”嫁妆的许勤业,最后只能找到母亲的爱。乐观开朗的邵帅为了母亲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捐献骨髓。

  看着这些数字,我觉得这些人比我大不了多少,甚至比我还年轻。你说他们的精神多么可贵!

  但是我们呢?没有一点对父母的考虑,父母再怎么做,也拿不回什么。我们应该还是父母手里的宝贝!如果父母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责备他们。即使他们不买东西,也不能抱怨。

  我现在开始为妈妈做一些家务,但我相信如果我这样做,也许我就无法从妈妈那里得到爱。

关于孝的作文13

  “孝,人之常情也。”——题记

  孝,就是孝顺,就是孝敬。很多人为之感动,很多人因它动容。孝,能体现在很多地方,或大或小,都能体现出来“孝”。孝,不仅是给父母买大房子、买豪车,还是给父母倒一杯茶水;不仅是带父母环游世界,也是现在好好学习,将来给父母争气。孝,如此简单,但却偏偏有人违背这一人之常情。

  上周日,我跟随父母回老家参加一场葬礼。葬礼的内容极其繁琐,以至于我们下午三点才吃上中午饭。后来,我从我妈口中,得知了这场葬礼背后的一段凄惨的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家庭中的男人(也就是此次葬礼被下葬、骨灰盒被放在棺材里的男方)到哈尔滨当兵。后来,也不知怎么回事,他就在哈尔滨安了家,娶了新的妻子,有了新的孩子,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他原先的妻子得知此事后,一气之下,抛下自己的孩子,远赴山东,嫁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也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他们俩原先的儿子,从小就在没爹没娘的悲惨的氛围中长大。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是何其悲惨。

  可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童年生活极其悲惨的人,却有着非常大的孝心。

  他长大后,很怀念自己的父母,虽然他们都抛弃了他,去了其他地方。他有一个想法,要把父母带回家。没想到,这个想法实现起来很艰难。

  他先是远赴山东。那时候,他的妈妈已经寿终正寝。他虽然失望,还是尽心尽力的给那个家庭的孩子说,请求他们把他已经逝去的母亲还给他,并给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悲惨故事。那家人听后很感动,便把他母亲的遗体还给了他。

  他把母亲葬在了地里。

  他仍不满足,又花费了很大力气远赴哈尔滨,打算用同样的方法带回他已逝去的父亲。哪知,这家人心肠恶毒,不仅不给他,还向他要钱。没办法,他给了那家人每人一万,才“买”回了自己的父亲。

  他把父亲的遗体化成骨灰,带回了濮阳。

  他把之前已经葬进地里的母亲重新挖出,和他父亲的骨灰一起,再次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也就是我参加的这次葬礼。

  他,六十多了。一个快七十的.人,同时有着许多良好的品质:孝心、决心、恒心、耐心、宽容心……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他梦想成真。相反,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他父亲家的孩子——他给了他们每人一万,就将父亲的骨灰带走了。我爸说,他们就是把自己的亲生父亲给卖了。如此之不孝,跟那位孝子真是天壤之别。

  一件事,同时看出了孝与不孝,看出了人世间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位孝子的凄惨往事,学习他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

  让孝,永存!

  “孝,不分大小。”——后记

关于孝的作文14

  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它代表着一种修养与品性,它是中国式的感恩,延续千年。孝是没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从古籍的字里行间品味出孝的强大魅力以及它给予我们深深的感动。

  为什么孝的精神可以延续千年而依旧新鲜?那便要从孝的含义说起:孝是指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护,这是一种爱的传承。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的母亲正是伟大的中国父母的代表,而这个故事也承载着父母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付出的极大努力。孝是亲情的重要部分,它基于血缘,却没有终点。李密在《陈情表》中真挚陈述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是一种感恩,这并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不是礼尚往来,而是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触动与感念——我想,这就是虽然相隔千年的时间与空间,孝的精神依旧能够打动我们的原因。

  想要做到孝,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做法为标准呢?孟佩杰可以是典范,李密也可以作为参考。其实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每个时代都会给出不同的见解。依我之愚见,当今时代提倡孝道应当将传统精神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样的孝道才会有现实意义与发展价值。

  从孝的本意出发,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尊敬、爱护长辈。他们为生养我们付出巨大的物质代价,但最重要的是,爱的付出是无法衡量的,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他们的心力交瘁。待到他们年老了,我们长大了,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来重温当初的温暖与甜蜜。尊敬与关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基础的孝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这是如此神奇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孝敬长辈,更要做好自己——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成为一个可以走到哪里把正能量带到哪里的温暖的人。当长辈的脚步被岁月放缓,这种生命的活力方能使他们感到宽慰与骄傲。

  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我们既不能将他们的关怀视为无限制的爱,也不能凭臆断敌视他们的教导。在与长辈相处时,我们不应该过于拘束与畏惧,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但同时也不能太激进,要理性独立地思考问题,积极与长辈沟通交流。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广大并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与处事能力的人,这样的孝道也是时代所要求的。在对待长辈的态度上,我们不能时时迷信长辈的话,但也不能不听教诲、拒绝人生经验的传授;我们要敢于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任,同时也要及时使长辈知道我们的发展状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传诵千年的箴言,无数次地叩动沉睡的心灵。孝,是经不起追悔莫及的感恩,行孝道,于足下始!

关于孝的作文15

  小弟是一个十分有孝心的人,尤其是对待老一辈。我们的爷爷外公去世很早,在我们出生很久以前。所以,在对待去世的奶奶以及现在已经94岁的老年痴呆的外婆身上,我都看到了小弟让我觉得我做不到的孝顺。

  奶奶中风的时候,我们都还在读着小学,我记得我是五年级,而弟弟是三年级。奶奶中风的'第一个晚上从医院回来,我记得那个晚上我在她隔壁抄着刚借来的学生版的《四库全书》,那个时候我与家长的关系就已经开始不好。我依稀记得那晚,我在奶奶旁边守候到夜深人静,我不需要别人知道,我不喜欢他们那些大人——他们所有的大人,在我眼中他们除了自以为是和自私外就是要四处宣扬自己所谓“奉献”,而这些更是我反感的。

  弟弟不像他们,在奶奶第二次中风后我已经读了初中,很少回来,但回来看到两兄弟抬着奶奶到洗澡房让她自己用一只能动的手自己冲洗一下身子。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我有肉体洁癖,不喜欢跟别人接近,更别说帮老人洗澡,所以我一次都没有帮奶奶与外婆洗过澡,我无法接受这个,而我弟弟似乎也感觉得到。不过,我还是会帮忙做着许多事情,推着奶奶的轮椅让她出来晒晒太阳,在她从敬老院回来过个新年后离开那天早早起床煮东西给她吃然后目送她离开。但我所做的都非常简单,没有弟弟们所接受的那么难以接受。

  我要说的是,上次一起端饭给外婆吃,表哥把外婆从床上抱下椅子坐好,我拿起外婆的棉鞋子准备给她穿上,而捧着碗的小弟说他来,随即把碗给我,他拿起鞋子,用手轻轻拍了一下外婆已经粘了沙土的双脚再把鞋子给她套上。在我喂着外婆吃了两口饭之后,小弟洗手回来说让他喂。在这个过程我注意到外婆的指甲又黑又长,就去舅舅那里找来指甲钳。待胃口好的外婆吃完一盘饭和汤菜,我拿着指甲钳动作笨拙地无处下手,洗好碗的小弟过来拿起指甲钳依然是那句让他来,一变剪着一边说不知外婆有多久没有剪过指甲了。

  我想说,小弟虽然口头上不会表达什么,但是在外婆与奶奶身上,我看到了深深的感情。我做不到的、大弟弟做不到的,甚至连奶奶的那几个儿子都做不到的,小弟都可以做到,这是让我震撼的,但这些又明明是我和其他人理所当然也应该做的。但有些事情,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就是做不到,不是大男子没有男子主义的我也是做不到,而小弟可以。

【孝的作文】相关文章:

孝优秀作文03-02

孝亲敬老作文03-23

以孝为话题的作文02-24

追寻孝的踪迹作文06-18

敬老孝亲作文02-23

以孝为话题的作文12-16

关于孝的作文1000字12-24

关于孝的作文15篇04-09

关于孝的名言193则12-31